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李暠:西凉开国国君,是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

李暠:西凉开国国君,是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12 更新时间:2024/1/24 3:45:43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国君,为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暠出身陇西李氏。少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义熙元年(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天宝二年(743年),李暠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李暠六世孙,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53年)追尊其为兴圣皇帝。李暠家族世代都是豪门大族,他的高祖父李雍、曾祖父李柔,都在晋朝做官,历任郡守之职。李暠的祖父李弇,在前凉张轨幕下担任武卫将军,封爵安世亭侯。李暠的父亲李昶,从小有美名,但很早去世,李暠是他的遗腹子。

早年经历

李暠少年时十分好学,性情沉静聪慧,宽厚谦和,器度优雅,通读经史,特别擅长文辞。李暠年长后,精通武艺,研读《孙子兵法》。

隆安元年(397年)三月,后凉建康太守、京兆人段业自称凉州牧,建立北凉政权,任命敦煌太守孟敏为沙州刺史,委任李暠为效谷县令。李暠的同母异父弟宋繇则为段业做事,担任中散常侍。

孟敏死后,敦煌护军郭谦、沙州治中索仙等人认为李暠性情温和坚毅,能够施行仁政,就推举他担任宁朔将军、敦煌太守。

不久进号为冠军将军,并向段业称臣。段业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兼任护西胡校尉。

铲除索嗣

隆安三年(399年),段业自称凉王,北凉的右卫将军索嗣对段业说,不可让李暠在敦煌久留。段业于是让索嗣代替李暠担任敦煌太守,命令索嗣率领五百名骑兵前往敦煌任职。索嗣到距离敦煌城二十里的地方,通知李暠前来迎接自己。李暠疑虑重重,准备出城迎接,效谷县令张邈和宋繇等人阻止他说:“后凉政务衰颓,段业昏庸懦弱,这正是英雄豪杰有所作为的时候。将军您具有建立一个国家的现成条件,怎么能够拱手送给别人呢!索嗣自己依仗是本郡的人,认为人们一定会归附他,绝对不会意料到将军能突然对他进行阻击,可以一次战斗就把他抓住。”

宋繇又说:“大丈夫已经得到世人的推许,今天就把头交给索嗣,岂不被天下人耻笑!老兄英姿卓杰,有雄霸之风,前凉张氏的事业都不值得继承。”李暠说:“我从小没有宏大高远的心志,因而在此做官,没想到此郡士人突然推重。刚才说要出迎,是因为我不了解士大夫的意见。”

李暠于是采纳他们的建议,先派宋繇前去拜见索嗣,用恭顺谦诚的好话将他稳住。宋繇回来后,对李暠说:“索嗣骄傲轻慢,兵力极弱,容易取胜。”李暠于是派遣他的儿子李歆与张邈、宋繇等带兵攻击索嗣,索嗣大败而走,逃回张掖。李暠向来与索嗣关系很好,结为生死之交,反而遭他排挤,所以非常痛恨他,于是就向段业上疏索嗣的罪状,请求处死索嗣。辅国将军沮渠男成也非常讨厌索嗣,也劝段业除掉他。段业于是杀死索嗣,派遣使者向李暠道歉,并分出敦煌郡的凉兴、乌泽,晋昌郡的宜禾三县设置凉兴郡,升任李暠为持节、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兼任护西夷校尉。

建立西凉

隆安四年(400年),北凉的晋昌太守唐瑶反叛北凉,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传发檄文,推举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兼任敦煌太守。李暠在境内大赦,建年号为庚子,建立西凉政权,追尊祖父李弇为凉景公,父亲李昶为凉简公。

任命唐瑶为征东将军,郭谦为军谘祭酒,索仙为左长史,张邈为右长史,尹建兴为左司马,张体顺为右司马,张条为牧府左长史,令狐溢为右长史,张林为太府主簿,宋繇、张谡为从事中郎,宋繇加号折冲将军,张谡加号扬武将军,索承明为牧府右司马,令狐迁为武卫将军、晋兴太守,氾德瑜为宁远将军、西郡太守,张靖为折冲将军、河湟太守,索训为威远将军、西平太守,赵开为骍马护军、大夏太守,索慈为广武太守,阴亮为西安太守,令狐赫为武威太守,索术为武兴太守,以招抚东夏。又派遣宋繇东征凉兴,并攻打玉门以西诸城,都攻克下来,于是在玉门、阳关屯田,扩大耕地积聚粮草,作为东征的物资储备。

奏表东晋

隆安五年(401年),李暠派遣使节捧着奏章向后秦纳贡。

元兴元年(402年),后秦皇帝姚兴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封高昌候。

元兴三年(404年),李暠的长子太子李谭去世,同年李暠立次子李歆为太子。

义熙元年(405年),李暠自称大将军、大都督、兼任秦凉二州牧,大赦境内,改年号为建初,派遣舍人黄始、梁兴携带奏章,抄小路前往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东晋朝廷。

当初,李暠西行时,留下女儿李敬爱交给自己的岳父尹文(李敬爱的外祖父)抚养。尹文东迁后,李暠堂姑梁褒之母抚养李敬爱。后来南凉君主秃发傉檀到北山借路,鲜卑派梁褒送李敬爱到酒泉,并与西凉通使和好。李暠派使者答谢访问,赠送地方特产。李暠亲率两万骑兵,巡视边境到建东,鄯善前部王派使者进贡当地特产。不久,北凉君主沮渠蒙逊侵犯西凉,攻至建康郡(今甘肃高台县骆驼城),掳掠三千户人家而回。李暠大怒,亲自率领骑兵追击,在安弥(今甘肃洒泉县东)追上沮渠蒙逊,大败沮渠蒙逊,把被掳掠的人家全部收回。

起初,在前秦建元末年,迁移江汉之人一万多户到敦煌,中原地区有不开垦田地的,也迁移来七千多户。郭黁进犯武威时,武威、张掖以东的几千户人家向西逃奔到敦煌、晋昌。到李暠东迁时,把这些人全部迁往酒泉,分出五千户南方人设置会稽郡,五千户中原人设置广夏郡,剩下一万三千户分设武威、武兴、张掖三郡,在敦煌南子亭筑城,以威镇南虏。又因为前次奉表东晋没有答覆,再次派和尚法泉秘密前往东晋奏表。

迁都酒泉

义熙元年(405年)十月,李暠与长史张邈商议,把都城迁往酒泉,用来对北凉施加威胁与压力,于是任命张体顺为建康太守,镇守乐涫,任命宋繇为敦煌护军,和他的儿子敦煌太守宋让一起镇守敦煌,于是把都城迁到酒泉。

李暠迁都酒泉后,敦促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群僚因连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请求在酒泉刻石纪念,李暠同意。于是让儒林祭酒刘彦明撰写文章,刻石歌功颂德。后来沮渠蒙逊每年不断来侵犯,李暠志在以恩德安抚境内,只跟他讲和订立盟约,不与他交战。义熙六年(410年),沮渠蒙逊背弃盟约前来侵犯,李暠派太子李歆截击打败北凉军,擒获北凉将领沮渠百年。

李暠在上巳日到弯曲的流水边宴饮,命群僚赋诗,他亲自写序。于是抄写诸葛亮的训诫来勉励诸子。又修筑敦煌旧要塞东西两个围子,以防北虏之患,修筑敦煌旧要塞西南两个围子,以威震南虏。

去世

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李暠卧病不起,遗诏给长史宋繇说:“我从小遭受悲痛,备尝各种艰难,在社会动乱之际,受到此地之人的推举,才智障者浅,不能统一河右。现在气力衰弱,将不再能好转了。死是自然的规律,我不悲伤,所遗憾的是大志不能实现。居于最高地位的人,应当仔细地警惕危亡的预兆。我死之后,世子李歆就如同卿之子,好好地辅导他,告诉他我的经历,不要让他高高在上,专横骄傲自以为是。军国的大计,委托给卿,不要使谋略偏误,丧失成败的关键。”

同年二月,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李暠死后,太子李歆继位,史称西凉后主。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在真实的历史上,秦国人尚黑究竟是有着哪些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秦国,尚黑

    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人,或许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剧中除了秦宫里的女人,无论是秦国的大王、大臣还是普通士兵都喜爱穿黑色的衣服。秦国人似乎有着浓厚的黑色情结。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国人崇尚黑色。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杂役奴仆全都穿着以黑色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之上的大臣

  • 无论哪个朝代都有一些奇案,那么清朝留下了哪些谜题?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清朝,谜题

    无论哪个朝代都有一些奇案,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但是他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谜题。如:孝庄文皇后下嫁摄政王、顺治皇帝出家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太后下嫁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

  • 在历史上,唐宋时期的官员为何会多被贬于海南?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唐宋,海南

    中国历史上,凡是犯作乱叛国必杀之罪的官员都会贬于海南。贬于海南的名人也不在少数,如苏东坡。那么,在古代历史上为什么犯罪大臣要贬于海南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海口市区与琼山市接壤处,有一座五公祠,被海南人亲切称之为“海南第一楼”,楼里供奉并祭祀着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五位贤臣名

  • 后世如何评价大禹?他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大禹,上古四圣

    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 ,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

  • 大禹:上古四圣之一,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早期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出生地有争议(一

  • 诸葛亮本是一介文人,他的军师技能究竟师从何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诸葛亮,军师

    诸葛亮本是一介文人,国事政治大多是从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可是最后诸葛亮却可以成功转型为军师,指导战争策略。那么,诸葛亮的军师技能究竟师从何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就明见三分,但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位喜欢钻研时政的青年,其本质和现在铁血的众多2B

  • 铁铉是什么人?宁死不屈的明朝忠臣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今天我们来讲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硬汉,他就是明朝的山东布政使——铁铉。历史上所谓的忠臣有很多,比他名气大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却偏偏要说这个人呢?其实啊,虽然忠臣很多,但像这位一样,能让敌人在战役胜利后,一点劝降的机会都没给,而是直接被处以极刑的,恐怕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

  • 顺治初年制定了大清律后,对罪犯的流放作了哪些详细规定?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顺治,罪犯

    许多清朝历史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

  • 既然刘禅这么无能,诸葛亮为何不听刘备的话取而代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诸葛亮,刘禅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基本上掌握了蜀国的大权,然而蜀国的灭亡,原因最重要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既然刘禅这么无能,那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为何不取而代之?为何不敢自己去称帝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名相之一,杜甫诗赞曰:“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伊尹是

  • 曹操修建铜雀台是为锁二乔,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曹操,铜雀台

    我们都知道铜雀台,铜雀台是曹操建造的,传说,曹操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于是发誓要得二乔,以享晚年。为此,曹操修建了铜雀台为锁二乔。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曹操为何要建造铜雀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此诗只是一种假设,东风终与周郎便,所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