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历史上,唐宋时期的官员为何会多被贬于海南?

在历史上,唐宋时期的官员为何会多被贬于海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7 更新时间:2024/1/24 5:56:50

中国历史上,凡是犯作乱叛国必杀之罪的官员都会贬于海南。贬于海南的名人也不在少数,如苏东坡。那么,在古代历史上为什么犯罪大臣要贬于海南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海口市区与琼山市接壤处,有一座五公祠,被海南人亲切称之为“海南第一楼”,楼里供奉并祭祀着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五位贤臣名相、忠义之士,他们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除了李德裕之外,其余四人均为南宋高宗时期反对奸相秦桧议和,主张抗金的仁人志士,他们共同之点就是被主和派迫害而遭受贬谪。其中客死海南岛而魂归故里的只有李德裕和赵鼎两人。李德裕,唐朝中期的着名政治家、诗人,在文宗和武宗期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裁抑藩镇,巩固中央集权,缓解了唐朝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为大唐王朝中期一度中兴的回光返照立下汗马功劳。李德裕在军事上也有所建树,辅助武宗讨伐起兵兴乱的节度使刘缜,计将安出并连克五州,深受武宗宠信。在任期间,内平河北藩镇,强藩觫手;外破边境回纥,威震土蕃、南诏。

在历史上,李德裕与其父李吉甫为首的李党,与李宗闵及牛僧儒为首的“牛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政治斗争,前后延续40余年,后人称为“牛李党争”。后世史家认为,李党执政务实,功勋卓着,威震天下。而牛党碌碌无为,国势日弱。这就好比现代社会的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残酷争斗,一方势起,一方必被削弱。待到宣宗继位,李党功高震主,牛党卷土重来,李德裕政治生涯终于走到了尽头,先是被贬荆南,次贬潮州,再贬崖州,即今海南省琼山区。公元850年,在被贬崖州两年后,在忧愤之中,李德裕终死贬所,享年63岁。李德裕在琼期间,着书立说,奖善嫉恶,深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李德裕还是唐朝中期一位着名诗人,其在贬所所作《登崖州城作》一诗,“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诗文清新自然,情调悲怆沉郁,流露出其眷恋故国的深厚情思。

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期抗金名臣,诗人。熟知岳飞抗金历史的人们一定不会忘了这位一生主张北上抗金,恢复宋室江山的贤臣。早在靖康年间,李纲就在汴京组织军民击退金兵,后被投降派排斥,高宗即位后,曾被任命为宰相,力图改革弊政,可惜只有七十五天即再遭贬斥,一生数次旋起旋贬,最后被流放海南岛,直到建炎三年即1129年才获自由。李纲一生关心国事,一再上疏陈述主战政见,反对屈辱投降,是岳飞事业上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可惜其政治主张与以代表投降派的高宗政见不和,终被弃用,一生郁郁不得志。赵鼎,南宋政治家,词人。他力荐抗战派的岳飞、韩世忠等人,曾事钦宗和高宗两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极力主张抵御金兵,反对议和,遭到秦桧等人的打击迫害,被贬到海南岛的吉阳军中,赵鼎在海南仍不忘主战的政治主张,曾上书宋高宗“白首何归,帐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挚九死而不移。”坚强的意志让投降派的秦桧胆寒,加紧了对赵鼎的迫害,赵鼎以死抗争,绝食而死。死前,自书“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大义凛然,彪炳春秋,为世人所钦仰。

胡铨,南宋贤臣,江西人,在枢密院编修任上,上书弹劾秦桧弄权误国,遭贬谪,一生中多半流放岭海,好在秦桧死于其前,后被诏为工部侍郎,胡铨对经史百家之学均有所得,而且通晓绘画艺术。一生推崇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传道。其文章卓然有正气,曾上书高宗,文中有“不与桧等共戴天,愿斩此三人之头,以及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其慷慨陈辞,气节高义,志士振奋,奸佞失色,千百年读其文仍让人为之动容。胡铨与赵鼎友善,惺惺相惜,有悼念赵鼎时所作的《哭赵鼎》一诗,“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寄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胡铨78岁卒于故里。

李光,南宋越州人,进士出身,官居县令、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极力反对秦桧而被贬海南,一生事徽、钦、高宗三代,李光也是在秦桧死后复得朝庭起用,李光不只反对秦桧,也是保守派代表,对于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也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反对尽逐元老。在金兵大举南侵时,曾义释溃兵。有意思的是李光一生反对秦桧,竟然被后来任相的吕颐浩、朱胜指责为桧党遭免,李光被贬琼州,是与秦桧奸党重要人物万俟罗阴怀怨望相关的(此人也是阴谋陷害岳飞的罪魁祸首),在海南八年间,李光论文考史,怡然自得,后又被奸党告发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年八十,卒于故里。

说起历史上被贬海南的最大牌人物,当属苏东坡无疑,苏氏一生中被贬无数次,都与其豪放旷达,仗义执言有关,其生平第一大祸事当属“乌台诗案”,北宋年间最有名的文字狱,新党人士借其诗句指责苏东坡讥谤新法,毁誉君父,告密者中有一人竟然是他的好友即历史上最为有名的科学家沈括,人性的恶之花实在让人讶异。但导致其被贬海南的真正原因却在于政治上的不合时宜,新党在位时,其指责所变之法不能惠民便民,而保守势力上台后,其却认为不过是“一丘之貉”,并多次向皇帝谏议,惹得新党和旧党都对其都不能容忍,而一贬再贬,苏东坡为他的放浪形骸付出了代价,终被贬儋州,即今海南。宋朝时,流放海南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次重量级刑罚。

不过,苏东坡这个人比较有意思,不管到什么境地,其苦中作乐的本事纵观古今,当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其无论是被贬何处,都能泽惠地方,所以苏东坡的旧闻逸事层出不穷,据传苏东坡在海南羁留了三年之久,当他得知当地人饮水困难时,开凿了俘粟泉和洗心泉,至今泉水甘甜清冽,泉上有苏东坡读书遗址,被后人改名为“东坡书院”。院内修祠,供东坡画像,又名苏东祠。苏东祠与五公祠相邻甚近,亭台楼阁连成一片,素有“琼台胜景”之称。历史上对于犯事大臣多有唐宋贬谪海南,明清流放宁古塔的说法,唐宋名臣何以多贬海南呢?其实并不奇怪,在唐宋时,海南无论是叫儋州还是崖州,都是边远偏僻,蛮荒险峻之地,相比中原的富庶,这里戴罪立功的艰辛都令人谈之色变,加之琼州海峡在古代时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天垫,风高浪急,流放者在统治阶层眼里,都是要冒着九死一生危险才能抵达的,从精神上消灭不了你,就从肉体上摧残,可见古代皇权的残酷,至于苏东坡这样的另类,苦亦乐,乐亦乐,那也叫统治阶层无计可施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据传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初期就曾立下国策,不擅杀文人士大夫,尤其是犯颜直谏的言官,所以除非大臣们有犯上作乱叛国的必杀之罪,一般是能保得住脑袋上吃饭的家伙的,宋朝的官员胆子都很大,敢于直疏国政,与此亦不无关系。而观宋之名臣,少有不几起几落的,至于欧阳修、王安石以及苏轼之类性情中人,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均数次三番沉浮于政治舞台,至于多次被贬谪,那更是家常便饭了。后来到了南宋,版图就只剩下了那一点点了,实为历史上最憋屈的朝代,海南已是南宋小朝廷所能抵达的最偏远地方了,如此一来,反倒成全了海南流放史上璀璨的名臣贤相了。

纵观历朝历代,相对来说宋朝是对文人大夫最为宽厚包容的时代,除非是作乱叛国的必杀之罪,其他罪名宋太祖都不会置于死地。海南的历史还是颇有趣的,海南人把曾经到过海南戍边的名人一网打尽,刻石为碑,生生留下了今人欲说还休的沧桑和历史无以复加的厚重感。

标签: 历史唐宋海南

更多文章

  • 后世如何评价大禹?他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大禹,上古四圣

    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 ,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

  • 大禹:上古四圣之一,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早期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出生地有争议(一

  • 诸葛亮本是一介文人,他的军师技能究竟师从何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诸葛亮,军师

    诸葛亮本是一介文人,国事政治大多是从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可是最后诸葛亮却可以成功转型为军师,指导战争策略。那么,诸葛亮的军师技能究竟师从何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就明见三分,但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位喜欢钻研时政的青年,其本质和现在铁血的众多2B

  • 铁铉是什么人?宁死不屈的明朝忠臣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今天我们来讲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硬汉,他就是明朝的山东布政使——铁铉。历史上所谓的忠臣有很多,比他名气大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却偏偏要说这个人呢?其实啊,虽然忠臣很多,但像这位一样,能让敌人在战役胜利后,一点劝降的机会都没给,而是直接被处以极刑的,恐怕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

  • 顺治初年制定了大清律后,对罪犯的流放作了哪些详细规定?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顺治,罪犯

    许多清朝历史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

  • 既然刘禅这么无能,诸葛亮为何不听刘备的话取而代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诸葛亮,刘禅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基本上掌握了蜀国的大权,然而蜀国的灭亡,原因最重要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既然刘禅这么无能,那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为何不取而代之?为何不敢自己去称帝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名相之一,杜甫诗赞曰:“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伊尹是

  • 曹操修建铜雀台是为锁二乔,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曹操,铜雀台

    我们都知道铜雀台,铜雀台是曹操建造的,传说,曹操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于是发誓要得二乔,以享晚年。为此,曹操修建了铜雀台为锁二乔。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曹操为何要建造铜雀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此诗只是一种假设,东风终与周郎便,所以三

  • 刘渊明明是匈奴族的首领 刘渊为何自称汉家皇帝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刘渊,西晋

    对刘源和西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晋掘墓人刘渊,出身匈奴为何自称汉家皇帝?作为十六国时期,汉赵政权的开创者,刘渊是匈奴族的首领,但是建国之后,却自称为汉皇帝。而他之所以自称为汉家皇帝,主要原因其实有两个。一是为了争夺民心,给自己一个逐鹿天下的名分;二是因为,刘渊确实有一

  • 皇帝不能上朝亲政时,太后把持朝政后为何要“垂帘”?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太后,垂帘

    封建社会时期,皇帝要亲临金銮殿处理政务大事。但也会由于特殊情况,皇帝不能上朝亲政时,就由皇后或太后临朝听政。那么,太后听政时为何要“垂帘”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稍知历史的人,对“垂帘听政”四字,恐怕都带有深恶痛绝的情绪。是谁在男权社会极严厉的封建社会里发明创造了这么一种专

  • 皋陶架构了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他还有哪些成就?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皋陶,上古四圣

    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说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主要成就制典传说我国的第一部《狱典》就由皋陶制定,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舜,帝舜看后觉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