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的结局为何却与曹操不同?

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的结局为何却与曹操不同?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832 更新时间:2023/12/15 7:45:30

192年5月22日,董卓被自己信任的“干儿子”吕布和司徒王允合谋杀死。董卓是东汉末年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阀。他曾趁着朝廷内乱,率领军队占领京城,提前曹操一步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标,从此以后,各路野心家以讨伐董卓为名,开始互相攻伐割据,抢占地盘,导致了天下大乱。

东汉王朝从此名存实亡,三国乱世也从此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董卓的结局却与曹操完全不同。曹操通过挟持天子,统一了北方,后来他的儿子还直接逼迫献帝禅位,夺得天下。但董卓却连全尸都没有留下,死后也留下了千古骂名。董卓死后,他的尸体被人扔到了大街上,后来直接被焚烧。

当时,从朝臣到老百姓,没一个人同情他,百姓甚至还为他的死买酒,买肉,开party庆祝。

为何大家如此憎恨董卓?

主要是他对士大夫和老百姓进行残暴的统治。

虽然董卓在历史上获得了诸多骂名,但回到历史现场,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他也有优势的一面。否则,他也没有办法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实力。

首先,是军事能力强。

167年,年轻的董卓在西凉地区(今甘肃一带)率军平定羌人叛乱,俘虏万余人,还直接灭掉了敌军首领。凉州发生叛乱时,出动的五路人马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只有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朝廷给他封侯封邑,简直要风光死了!慢慢地,他培养出一支能打硬仗的军事力量,以此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

其次,善于观察局势,把握机会。

董卓一边在地方上打打杀杀,一边暗暗地观察朝中政局,伺机而动。

189年,朝廷出现事变,宦官和大将军何进争得你死我活,太后和皇帝裹挟其中,局面别提有多乱了。董卓抓住了这个绝好的机会,率军浩浩荡荡地直奔洛阳,救了皇帝,从此到达了人生的颠峰。能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得不说他是有能力和胆识的,这也是他能够成为最强军阀的原因。

最后,董卓也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董卓进入长安,执掌朝政之后,他接连任用荀爽、孔融蔡邕等读书人,对他们也挺客气。不过,残暴粗鄙的董卓并不想也没有能力驾驭他们真正的才能,而只想借用名士的名声实现自己的野心。

董卓死后,蔡邕还因为他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而伤心叹气,最后竟招来了王允的杀害。可怜天真迂腐的蔡邕到死都认不清董卓的真面目,错把纣当成了知音。

不过,上述这些“优点“只能证明董卓这个人并不是一无是处。但他之所以最后被万人唾骂,是他在权势达到顶峰之后,过分相信自己对于局势的掌控力导致了对政治形势的误判,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如果与曹操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董卓的资源要比曹操强,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如果说曹操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好牌,那么董卓就是把一把好牌打成了烂牌。

看看董卓达到权势巅峰之后的种种举动,就可以知道他当时狂妄到了什么程度。

第一,随意废立皇帝。

189年,董卓率军进入洛阳救了汉少帝,董卓开始挟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

后来,他得知了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居然攀起了亲戚,认为他们都是董氏家族的,于是废了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就这样,原本的“护身符”被董卓硬生生毁了,各地诸侯开始以为汉少帝报仇的名义,讨伐董卓。

反观曹操,曹操后来到底想不想篡权,历史上有争议,但假使他真想,也不会明着做。因为他知道谋权篡位这个话不能说,一说就会招来全国的反对。后来,曹丕篡位也都要做足铺垫,多加遮掩。可董卓,居然堂而皇之地干了。

第二,轻视政敌。

董卓是文化程度很低的军阀,朝中的士大夫从内心深处鄙视他。董卓进入洛阳,纵容部下抢劫权贵人家的财产,这就和士大夫阶层的关系彻底闹翻了。

朝中的大臣都想尽快锄掉这个倒行逆施的胖子,可一直碍于他的兵权,没办法和他公开PK。当时关东各郡造反,董卓想讨伐,身边的大臣不停地劝他不要发兵。

在这些人的误导下,董卓还任命了很多朝中的官员和名士去当地方的太守和刺史,结果这帮人都加入了关东联军,成了反对他的中坚力量。董卓屡屡中计,最后死在王允的手里,说明在政治斗争中他太轻敌了。

再看曹操,在斗争中懂得拉拢异己加以利用。比如他平定黄巾起义之后,将黄巾30万军队收归己用,这支军队后来在官渡之战中,对消灭袁绍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第三,残害百姓。

董卓手下的士兵来到富庶的首都长安,就随意放火、杀害百姓、奸淫妇女。他的军队里胡汉杂处,习气野蛮,带着原始掠夺的性质,他非但不严加管束,反而放任他们胡作非为。

190年,董卓领着东汉朝廷从洛阳迁到长安。这次迁都,是强迫行为,百姓都不愿意跟着迁走。董卓动用军队驱赶百姓,造成了历史上很严重的踩踏事件。临走,他还让人把百姓的房屋烧了个精光,这样的强盗行为哪能收拾天下的民心呢?

反观曹操,他就多次减租减税,大兴水利,甚至践踏了百姓庄稼,还“割发代首”表示赎罪。曹操深知安抚百姓、赢得人心的重要性。

董卓依靠武力,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登上权势的巅峰,但是却不知道根据时势来调整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策略,一方面验证了一个人在做行为选择的时候存在路径依赖,另外也验证了成因即败因的历史规律。

标签: 历史董卓曹操

更多文章

  • 古代太监和宦官有什么区别 所有宦官都是太监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太监

    对古代太监和宦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宦官和太监,很多人容易混为一谈。我对于太监最初的印象,是小时候看电视剧,一旦皇上下了圣旨,就会有太监去传旨。镜头再一转,开始出现我们耳熟能详的场景:太监打开圣旨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想必大家读起这些词来也都是朗朗上口

  • 李贞: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曾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八子,母为燕德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擅长骑射,爱好文史。贞观年间,先后任安州、徐州、扬州、相州和绛州刺史,封为越王。唐高宗即位后, 历任左卫大将军、绵、相、蔡州刺史。唐中宗李显即

  • 李恽: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他为何在家中自杀?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李恽(?~ 674年),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母为王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五年(631年),册封郯王。贞观八年(634年),出任洺州刺史。贞观十年(636年),改封蒋王,出任安州都督,多造器用服玩,虚耗民力。唐高宗即

  • 李愔:唐太宗李世民第六子,常无故殴打官员,打猎不知收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李愔(?—667年),唐朝宗室,唐太宗李世民第六子,母隋炀帝女杨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广制封建时,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贞观十三年(639年),赐实封八百户,授岐州刺史。李愔时常无故殴打官员,打猎不知收敛,多次非法,在太宗朝与高宗朝数度被贬官作为惩罚

  • 李嚣: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生母为燕德妃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李嚣(?~632年),祖籍陇西成纪,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唐高宗李治异母弟,生母燕德妃。631年进封江王,翌年去世,谥号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李嚣,祖籍陇西成纪,生年不详,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唐高宗李治异母弟,生母燕德妃。631年,李嚣进封江王,632年去世,谥

  • 李祐: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谋反失败后被废为庶人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李祐(?—643年),字为辅,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 ,母为阴妃。武德八年,封为宜阳王。玄武门之变后,封为楚王。贞观二年,授幽州都督、燕王。贞观十年,封齐州都督、齐王。贞观十七年(643年),举兵谋反,事败被擒,废为庶人,赐死于内侍省,以国公之礼入葬。下面小编

  • 李续:纪王李慎长子,他的一生有哪些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李续(?~689年),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之孙,纪王李慎长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父亲李慎七子,李续与李秀最知名。李续为东平郡王,历和州刺史,迁徐州刺史,早薨,赠银青光禄大夫,宗正少卿,弟弟多为武后所杀。师从大儒王元感,

  • 曹操已然决定处决吕布,为何还多此一举问了身旁的刘备?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曹操,刘备

    吕布,作为三国时期第一武将,其武力超群,骁勇善战,更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勇。当然,也正是因为吕布如此勇武,三国时期诸多诸侯王储纷纷想将吕布招致麾下为自己效力,然而当吕布不听陈宫之言在下沛落入曹操之手时,曹操当时决心除掉这位三国第一猛将,以绝后患,这里面的个中缘由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下面小编就为大家

  • 俗话说“成王败寇”,后人为什么更喜欢刘备而不是曹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刘备,曹操

    人们常说的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其实并不是说势均力敌,其中曹操统一了北方大片的土地,占据了中原腹地,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而刘备仅有的不过是四川及周边的少数地区,刘备在政治上是远远比不上曹操的,俗话说“成王败寇”那为什么后人更喜欢刘备而不是曹操呢?甚至后人唾骂曹操为窃国贼,奸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 曹操对关羽的态度很好,但孙权为何却非要杀死关羽?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曹操,关羽

    关羽第一次当俘虏是被曹操生擒,但是曹操对关羽的态度却是很好,他对关羽采取了重赏的方式,而且明知在关羽要离开自己投奔自己的敌人的时候,却还是对他抱有宽容的态度。第二次关羽落到了孙权的手中,在逃亡中的关羽被抓,吴军主将潘璋也是当即就将关羽父子斩首了,因为这是孙权的命令。那么这就不禁让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