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六国合纵抗秦大约实行过八次,但为何均没有一致出兵过?

六国合纵抗秦大约实行过八次,但为何均没有一致出兵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620 更新时间:2024/2/2 11:49:59

战国七雄之间无声的外交厮杀,连横与合纵,连横成功的次数远在合纵之上,目的也常常能够达到;而六国之合纵,却是极少能达到目的,连让秦国伤筋动骨的资格都没有,最成功的一次不过是将秦国堵在函谷关内十五年,不敢轻举妄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六国合纵抗秦联盟大约实行过八次,但均没有六国一致出兵过,最多是大家一起喊出攻秦的口号,气势上唬人,行为上缩着。我们熟悉的长平之战结束后,紧接着邯郸之战再度发生,赵、魏、楚三国联军与秦军在邯郸进行城池攻守作战。此战尾声,秦军败势已显,韩国因此参战痛打落水狗,秦军付出了近二十万士卒伤亡的惨痛代价,不仅让其长平之战的战果吐出,还让过去攻占的许多城池被韩赵魏楚四国夺回。

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被退后,邯郸之战结束后,秦国接连经历的两次大战唯一的收获只有打残赵国,山东六国再无能与秦国单独掰手腕的军事强国。除开这些有实际行动的合纵抗秦行动外,还有一些没有组织唯有倡议的合纵行动,这可多了去。无论是从总体过程,还是最后结果,合纵攻秦都是失败透顶的。从合纵历史看,我们可以看出合纵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每一项都阻止了联盟攻秦的成功。

例如各国之间的不讲信义,不真诚,合作多是两面三刀,没有团结一致的行动;合纵联盟诸国自身实力的不行,合纵最积极的韩、赵、魏三小国军力实在不行;齐国、楚国和燕国都或多或少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秦国起码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威胁到自己;还有六国君臣没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迫切感,只想着苟且偷安,走一步看一步,不愿意付出很大的代价去遏制秦国的发展。等等,诸如此类,都让合纵联盟的真正形成提高一个难度档次。

而在合纵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的纵横家们,不是政治家,不是学者,不是军事家,而是政客,奔波诸国谋利的政客。很多人以为政治家和政客是一样的,其实不然。政治家是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握有国家权力对国家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领导人物,或者是是政府官僚。政客呢,其实就是以政治活动为职业,出于为自己谋利益和为自己所在利益集团进行的政治投机,玩弄权术的人物。再简单明了地说就是,政治家是对国家发展具有实际帮助的重要人物,政客则是只顾自己利益,并不会想那么多,并不能带动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战国纵横家亦是如此的政客,能言善辩、权谋高超和善于辞令手腕等,他们奔波于各国朝堂之上,靠着复杂激烈的吞并战争,进行政治和外交活动,他们从中取得自己想要的荣华富贵。他们的成功者,张仪、公孙衍、苏秦苏代等,他们的主张是为各诸侯国不同的生存需要、战争需要、政治需要和外交需要等服务的。他们虽然在风云际会之时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作用时间十分短暂,从来没有让国家真正发展起来,最好也不过是为国家发展创造有利的空间。

他们的缺陷有很多,例如过于重视外在的帮助,过分夸大计谋的作用,忽视自身国家的强大等,他们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想过去通过改革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渠道来实现保存自己,甚至扩张领土,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只求一时一地的功效。商鞅变法为何禁止那些只凭口舌之利获得功名利禄的纵横家来秦国朝廷?其中有一目的就在此,防止他们动摇秦国的国策和法治。所以,合纵不过是一些计谋,有些连策略都算不上,自身不强大,天天想着他国帮助,怎么能成功。

有句话叫做:打铁还需自身硬。国家弱小,被大国欺凌或吞并,不是肯定的事吗,计谋不过是延缓这个时间,最终还是会到来的。战国纵横家,个个都是雄辩高手,秦国嫁女于燕国,燕国接受,这不是变相结盟吗?这不是违背了合纵抗秦运动吗?齐国出兵讨伐燕国,夺取十城,苏秦竟然能说服齐王把这十城还回去,理由竟然是担心与强大的秦国成为仇敌。问题是你们合纵抗秦不就是与秦国成为仇敌了吗?攻打是秦国姻亲国的燕国,就是不死不休了?齐国就要完蛋了?

不得不说,这些纵横家口才是真的了得,能把公道正义之事说成邪恶至极。和他们交流,若无强大的坚持自己的意志力,被他们说服很正常,他们嘴中是没有什么真正的对错的。古语有云,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苏秦等纵横家,既不满足现状进行抗争,又担心这担心那。六国合纵,这么好的机会一同出兵讨伐过秦国吗?没有。所以说,苏秦等人就是秀才,无大魄力进行实质性的合纵,做不成大事,对于国家的强大,他们的帮助甚至不如一个普通百姓。

国家强大,还是需要政治家,例如商鞅和范雎这种,纵横家这种计谋政客,还是算了,如昙花一现,迅速凋零。

标签: 历史六国抗秦

更多文章

  • 拓跋翰:魏高祖拓跋什翼犍第三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拓跋翰,字号不详,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鲜卑族。代国宗室大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第三子,母为昭成皇后慕容氏。少有高气。十五岁,率领骑兵征讨。号令严明,颇有功勋。道武帝即位,追赠秦王,谥号为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拓跋翰,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第三子和

  • 古代皇帝后宫有多少女人 拥有最多妃子的皇帝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妃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和妃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皇帝的后宫有多庞大,后妃最多的帝王又是谁呢?提到皇帝的妻子数量,大多数人总能想到“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后宫佳丽三千人”等等,那么古代皇帝后宫的妃子真的有这么多吗?历史上妻子最多的帝王又有哪些呢?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推行

  • 古代皇帝和太后相比 两者谁的权力更大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和太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太后权力大还是皇帝的大,看了这个就了解。古代封建王朝有两个特殊的位置一直相互扶持,相互对立的,那就是皇帝和太后。一般情况下,如果太后没有权利的野心的话,那么她基本就负责管理后宫。按照正常的情况下太后地位高,皇帝权力大,皇

  • 古代皇后身为后宫之主 皇后拥有什么样的权力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皇后

    对古代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时候身为后宫之主的皇后有什么权力?现如今很多人都喜欢看宫斗剧,但因为它作为电视剧,为了表现出它所需表现得艺术效果,往往都会有一些虚构的剧情被加进去,这是为了让它更被大众所喜爱,这也对提升它的收视率有重要的作用。其实,在事实上,古时候的后宫

  • 亲蚕礼是什么?唐代亲蚕礼的礼制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亲蚕礼,唐朝

    亲蚕礼是什么?唐代亲蚕礼的礼制是怎么样的?亲蚕礼又名亲桑礼、先蚕礼,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项重要典礼,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代亲蚕礼最早的实践在贞观时期。虽然高祖时期已有亲蚕礼,然而史书并未记载其实践,这可能与其嫡妻窦氏早逝有关。贞观时期亲蚕礼的实践有两次,分别为贞

  • 李建成的部下,常何为何关键时刻反水?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建成的部下,常何为何关键时刻反水?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国的历史上,有非常多的人物是让人非常惋惜的,其中这么几个皇帝儿子就是代表人物,秦始皇的长公子扶苏,唐高祖的儿子李建成,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他们几人如果登基为皇帝,历史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走向,其中的太子李建成死于自己的亲弟弟之手,

  • 东汉时期才出现纸 纸上谈兵的典故为何发生在战国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东汉,纸上谈兵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纸上谈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造纸术”乃东汉蔡伦发明,为何战国便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纸上谈兵”作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提到它首先想到的便是赵括,毕竟《成语词典》都将该故事的典故指向了赵括,出处则指向了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然而,有很多人会

  • 清朝皇帝和妃子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夫妻两人和电视剧演的一样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清朝,妃子

    对清代皇帝和妃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解密清代皇帝与妃子的真实夫妻生活, 与你想的完全不一样。相比很多人都特别羡慕古代的皇帝,因为古代的皇帝不但衣食无忧,而且拥有后宫佳丽三千,这是很多男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觉得皇帝拥有这么的美女,可以夜夜笙歌,想宠幸哪个美女,就宠幸哪个美女

  • 拓跋熙:道武帝拓跋珪第三子,曾征讨西部越勤,立下军功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拓跋熙(398年~421年),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道武帝拓跋珪第三子,母为大王夫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兴六年(403年),册封阳平郡王。聪达有雅操,治兵于东部,都督十二军校阅,深得明元帝拓跋嗣嘉许。征讨西部越勤,颇有军功。泰常六年

  • 古代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相冲了 谁的权威更大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圣旨

    对古代圣旨和懿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太后懿旨和皇帝圣旨,哪一个权威更大?“圣旨”顾名思义,是皇帝以诏书的形式发布的政令。清朝皇帝的书面命令有很多种,有诏书、上谕、圣旨。诏书的形式最为正式和规范,一般都是在皇帝登基、大婚以及国家庆典等场合中才会使用的。上谕是皇帝自己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