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夷陵之战的失败,让鼎盛时期的蜀汉走向了什么局面?

夷陵之战的失败,让鼎盛时期的蜀汉走向了什么局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69 更新时间:2024/3/4 3:04:04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在开头便描述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开端和结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朝历代政权交替,似乎都离不开这种“死局”。

而三国时期的军事历史,离不开三场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场战役都是整个三国政权的转折点,其中夷陵之战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更是蜀国由鼎盛转入衰败的一个关键点。

许多人无法理解,在夷陵之战中,蜀国出兵不超过八万人,即使全军覆没也不过八万。而在汉中战役中,蜀国就丢了二十万的兵马。那为什么鼎盛时期的蜀国,会被一场伤亡不过八万的战争拖累至此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急功近利,败光家底

夷陵之战,败不在一场,而是一系列失误所致。首先,刘备出兵的时机就大错特错了。当时襄樊战役中,关羽败北,与其子一起被俘虏杀害,吴国也趁势夺走荆州南部的土地。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刘备若想匡扶汉室,荆州就必须是蜀国的土地。荆州的丢失,让刘备大半辈子的努力付之东流,再加上关羽之死,国仇家恨一起来,刘备就急了,当下起兵对抗东吴。

此时,蜀国的将领们对于攻打东吴,都觉得时机不对。赵云、诸葛亮等人都出来劝阻,但刘备求胜心切,也不顾他人反对,毅然出兵。

此时队内不和,军心无法统一,大事便决不能成。军队将士又诸多疲惫,一个错误的开头开不出正确的结果,最后只能军心涣散,失败告终。

此时的刘备实在过于渴望胜利,带了黄权参战,却还要兼顾防御魏国的偷袭。两线作战,诸多烦扰,必不能成。

反观东吴这边派出了陆逊应战,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陆逊一直耗着刘备,耗到蜀军早已没了耐心,才一鼓作气,用火烧连营的计谋,直接将蜀军700里的大营烧得干干净净。蜀国所有军事储备也烟消云散,刘备无奈败走至白帝城。

这场战争最终导致蜀国的兵力损失至少三万,而且其中参战的主要将领都身亡了。当时蜀国建国不过一年,就面临如此巨大的损失,资源损耗巨大。

但更主要的是,经历过这场战争之后,蜀国的兵力锐减,其中攻打东吴的军队中不少被俘虏,而防御魏国的军队也直接投降了魏国。吴国和魏国的兵力大大增加,而蜀国的军队又一蹶不振。

在当时的年代中,以蜀国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想要在短时间内招兵买马,重建雄风,无异于痴人说梦。即使军师诸葛亮能力再出神入化,也无法一次又一次化腐朽为神奇。

二、后患无穷,烂泥扶不上墙

这场战争还带来了一个间接的损耗,就是刘备之死。

刘备在公元223年,也就是夷陵之战的第二年,病逝在了白帝城。

众所周知,蜀国建立的基础完全是靠着刘备的个人名望,打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名号,才引得多人跟随。汉朝天下在当时的余威还在,刘备作为汉景帝之子的后代,蜀国夺取天下是真正的名正言顺。

刘备临死前,出了一场名留史书的大戏——白帝城托孤。这个孤儿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扶不起的阿斗——刘禅

刘备在之时,蜀国可谓是一个轰轰烈烈的传奇,但刘禅即位之后,蜀国就直走下坡了。一个不贤良的君主,即使配备了相父诸葛亮,也只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对整个蜀国有害无益。

直到诸葛亮死后,就没人再震得住这滩烂泥。公元234年,刘禅独掌朝政。到了蜀国后期,刘禅甚至让宦官黄皓开始干涉朝中大事,即使黄皓被多人忌惮,并上书刘禅,刘禅也只觉得不过是一个小人,无须在意。

最终,黄皓向群臣隐瞒了关中治兵之事,导致蜀国失了先机,最终只能投降,刘禅只能迁移到魏国的都城,被封为安乐县公,安享余生。

祖辈打下来的江山,不到三十年,尽数奉上。甚至一个亡国之君,被赐号“安乐”,其羞辱之意,愈加明显。

如果当时刘备不在夷陵之战后逝世,他若凭借与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决心,只待休养生息,未必不能成。

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夷陵之战还有一个影响,就是失去了诸葛亮眼中东山再起的据点——荆州。

夷陵之战后,荆州彻底掌握在东吴手里。如《隆中对》所言,失掉荆州,匡扶汉室难上加难。这场战争导致了蜀国的国力虚空,所以后面诸葛亮几次北伐,都是有气无力之相。

当时诸葛亮试图通过北伐来夺回失地,让蜀国重振雄风。然而先不说夷陵之战丢掉的士兵对蜀国军队的影响,光是失去了荆州这个重要战略要地,便能让蜀国永不复生。

当时的荆州大道原本可以用来输送军资和粮草,但失去之后,诸葛亮只能从秦岭寻求其他道路。

秦岭上的道路没有荆州那样的康庄大道,致使北伐时期的战争运送军资和粮草都十分困难,并且耗资巨大。崎岖不平的山路使蜀国的行军效率事倍功半,以至于后勤总是跟不上战争的进程。诸葛亮五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其中大多数失败的原因都是粮草不济。

综合地说,诸葛武侯北伐失败的原因,在夷陵之战就已埋下。

四、鹬蚌渔翁、三国鼎立

但如果说夷陵之战还有可取之处的话,那就只能是从东吴说起。

夷陵之战后,蜀国和吴国都是元气大伤,而魏国就在此时一跃而起,开始攻打东吴。鹬蚌相争,得利的永远是渔翁。

此时的曹丕集结军队,分三路攻打东吴,但东吴一场大战刚打完,正在休养生息中,根本无力再续下一场,最终只能被魏国打得节节败退,惨败在魏国军队之下。

从这之后,蜀国和吴国才彻底认识到,两国之间只要打战,无论哪国胜利,魏国都会攻打过来。届时不过蜀国和吴国吃亏,魏国一家独大罢了。

所以夷陵之战后,蜀国和吴国便前尘旧恨忘却,开始成为最坚实的盟友,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表面结盟,一旦有机会便想要置对方于死地。

夷陵之战后,吴国和蜀国的结盟变得非常稳固,三国鼎立的局势正式形成,此后四十年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动摇。

如果说当时夷陵之战对于蜀国还有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打了这一战之后,让三国的君主都彻底明白了,三国鼎立之势已成历史必然,绝无可能再发生变化了。一家独大,不过是痴人说梦了。

后来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不过是试图在临危之际力挽狂澜罢了。诸葛亮所有的家底,早就在夷陵之战之时,就被刘备败光了。

标签: 历史夷陵之战蜀汉

更多文章

  • 赵国在长平之战损失惨重,为何还能在鄗代之战大败燕国?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赵国,鄗代之战

    在古代,兵不在多在于精,秦国退兵是有条件的,作为代价,赵国必须割让六个城池给秦国,此时赵王深知这样的行为不过是以身饲虎,于是联络魏国齐国楚国共同抵抗秦国,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士气旺盛,自然不是搂草打兔子的燕国可以对抗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鄗代之战是在长平之战九年后才开打的,

  • 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为何是古代的典型战例之一?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春秋,城濮之战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

  • 谈起古代战争史,彭城之战为何却是无法忽略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彭城之战,古代

    谈起中国古代战争,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如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楚汉时期另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却常常被大多人所忽略,以致研究者寥寥无几。个中原因只有仁者见仁。但是这场战争却是一个无法忽略,在中国战争史以致世界战争史都应该有一席之地的战争。它就是

  •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以少胜多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有多强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李世民,虎牢关之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虎牢关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虎牢关之战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年李世民率军讨伐王世充,从当时的军事实力来看,很明显可以看出王世充不是李世民的对手,经过长时间的对峙之后,王世充率领的军队节节败退。为了能够保住洛阳,王世充不得已只能向窦建德求助。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

  • 对于北宋王朝而言,其在定川寨输给西夏的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北宋,定川寨

    北宋和西夏的在西北边境地区的相互厮杀,其实,对于北宋王朝而言,是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疆域在陕北一带的疆域广泛,尚无法对于边境据点进行全面的防御,这也意味着西夏的军团势力可以从任意一个方向上发起进攻。这也直接导致,北宋从来无法正确预估西夏军队从那个

  • 麻隧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对春秋格局有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春秋,麻隧之战

    麻隧之战是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在晋秦争霸战争的过程中,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秦地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击败秦国的作战。在春秋时期,晋国、秦国、楚国、齐国是四个最强大的诸侯国。其中,就晋国来说,不仅和楚国展开了长达百年的战争,还和秦国多次交手。其中,就麻隧之战来说,可以说是秦国和晋国之间最

  • 探索番吾之战的过程,赵国为什么能取胜?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番吾之战,李牧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番吾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对番吾之战简介之前,先来介绍一下当时秦、赵两国的形势。自从秦王嬴政即位之后,驱逐权臣吕不韦,平定嫪毐叛乱之后,大权在握,便开始实施其统一七国的政治军事目的。他先后对赵国三次用兵,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番吾之战是秦王第四次攻打赵国。

  • 彭城之战刘邦有56万大军 项羽三万人是怎么打败刘邦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彭城之战,刘邦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彭城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董公献重谋再说汉王从陈平之计,在修武聚兵准备伐楚。此时从汉王的诸侯已有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韩王信、魏王豹、殷王司马卬,正要出发时,滕公夏侯婴又带来个没地盘的常山王张耳前来效命。这张耳也是个有名人物,只因为救赵之事与老友陈余闹翻

  • 五国联军劳师动众攻打秦国,那么有对秦国造成重创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五国联军,秦国

    五国这次结盟,显然也是最后一搏,秦王嬴政继位前后的几年,秦国对外扩张的态势也有所减弱,但秦国依然对六国保持这军事压力,公元前242年,秦军打穿魏国,置东郡,此时纵亲之腰的主要路线被切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魏国称霸失败之后,魏国国力日衰,在其他国家眼中,魏国也早已不是什么

  • 白起凭着哪一战闻名天下,成为秦军实际上的最高统帅?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白起,秦军

    商鞅变法有一条特殊的法令,有战功者才能升迁,这对秦国旧贵族势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论地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少,只要没战功,就不能当官。如果不能当官,在社会上就没有地位,最终会沦落为平民。当然,从另一方面鼓舞了两手空空的平民,只要在战争中敢于和敌人拼命,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白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下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