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恭帝赵㬎:贵为皇帝 亡国后变身高僧 最后却因一首反诗被杀 传说元顺帝是赵㬎的私生子 元顺帝真的是宋恭帝赵㬎之子吗?

宋恭帝赵㬎:贵为皇帝 亡国后变身高僧 最后却因一首反诗被杀 传说元顺帝是赵㬎的私生子 元顺帝真的是宋恭帝赵㬎之子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79 更新时间:2024/2/3 1:26:52

宋恭帝赵㬎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朝政由太皇太后谢道清代理;而谢道清政治上前期依靠贾似道,贾似道被撤后又依靠陈宜中。临安被元占领后被送到大都,之后到西藏出家为僧。1323年,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

他贵为皇帝,却稀里糊涂的沦为亡国之君,又阴差阳错的变身为西藏高僧,据传还与一位蒙古王妃产生过一段难以明证的恋情,最终却因为一首暧昧的“反诗”断送了性命。他并非野史小说所杜撰的人物,其异常曲折的人生经历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他就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宋恭帝赵㬎。

幼年登基,懵懂亡国

对于南宋帝国大厦最终崩塌来说,赵㬎所扮演的是“前人造孽,后人背锅”的“背锅侠”角色,真正应该为帝国灭亡“埋单”的是他的智障者老爹-宋度宗赵禥。宋度宗虽然智商很低,智力发展迟缓,但在吃喝玩乐方面却天赋秉异。当了十年皇帝,把花团锦簇般的江南搞得是乌烟瘴气、千疮百孔,一发不可收拾。1274年,当蒙元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通往临安之时,宋度宗却因酒色过度翘了辫子,幸运的与“亡国之君”角色擦肩而过。老皇帝一死,年仅3岁的嫡长子赵㬎被权臣贾似道拥立为皇帝,是为宋恭帝。

然而,小皇帝的宝座还没做坐热乎,懵懂的双眼还未认清楚这乱象丛生的世界,蒙元大军便已兵临城下。1276年,败局已定的南宋皇室,在太皇太后谢氏的带领下,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退位诏书,并向蒙元政权正式投降。就这样,年仅5岁的小皇帝赵㬎便稀里糊涂的成为亡国之君,与皇室大部分成员一起被掳往北方,沦为阶下囚。

变身高僧,造诣颇深

元世祖忽必烈对待南宋皇室还算客气,赵㬎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被封为瀛国公,待遇还算优厚。小皇帝逐渐长大,受环境的熏陶,竟渐渐地对西藏的喇嘛教产生了兴趣。忽必烈对此很是欣慰,于是在1289年下令,将年仅18岁的赵㬎送往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合尊。同时,也命令赵㬎的母亲全皇后在大都正智寺出家为尼。从此,赵㬎与自己的母亲万里相隔,余生再难相见。

赵㬎出家之后,公开史料记载的事迹少之又少,似乎长期过着虔诚的僧侣生活,终日与青灯古佛相伴,潜心研修佛法,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变身为一代高僧。赵㬎在佛学研究方面最大的成就,便是把《大乘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这两部汉传佛教著作翻译为藏文,深受专业人士好评。赵㬎在西藏的人生经历,除了研习佛法以外,在其他方面一直是个谜,不过坊间却很有一些猛料爆出,尤以他与一位蒙古王妃的暧昧恋情为著。

暧昧“反诗”,断送性命

如果赵㬎的晚年生活不因波澜而发生巨变的话,他或许将以一位资深佛学专家的身份载入佛教史册,成为后世景仰的高僧。然而,由于一首暧昧的“反诗”,赵㬎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变,最终断送了性命。1323年,赵㬎在偶然的情况下知晓了自己从前的真实身份,故国之思、国耻家仇立时让高僧久已枯寂的心情泛起了波澜,他感到无比的痛苦、愤懑,于是遂做《在燕京作》一诗以抒胸怀。

诗中写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这首诗很快就传到元英宗耳中,蒙元皇帝勃然大怒,遂下令赐死赵㬎,就这样赵㬎走完自己坎坷、曲折的一生,年仅52岁。关于赵㬎的结局,公开史料并无记载,而只是在汉文《佛祖历代通载》中简略提到:“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暧昧恋情,孽子亡元

赵㬎虽然死了,但留给这世间太多的谜团,其中坊间流传最广、尺度最劲爆的莫过于此一则,即赵㬎与一位后来的蒙古王妃产生过暧昧的恋情,他们激情之后的副产品最终成为蒙元政权的掘墓人。这个掘墓人便是元顺帝,而那位蒙古王妃便是顺帝的生母罕禄鲁氏迈来迪。

这看上去是一则荒诞无比的故事,故事的梗概如下:还是少女的罕禄鲁氏迈来迪曾经进藏,跟随合尊大师修习佛法,被大师的才情所折服,因折服而敬仰,因敬仰而产生爱慕之情,终于发展到一起“滚床单”的关系。多次激情之后,罕禄鲁氏迈来迪珠胎暗结,很快又被家族许配给周王和世瓎为妃。不久之后,罕禄鲁氏迈来迪生下了周王的长子、其实是“师生恋”产物的妥懽帖睦尔。和世瓎也就是后来的元明宗,妥懽帖睦尔也就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

其实,妥懽帖睦尔来路不正的传闻一直以来就没有消停,即使在正史中也是有史料可稽,在他的即位诏书中,便隐晦的提到从皇室到坊间对他真实身份的质疑,颇多怨愤之气。同样,后来的明成祖在观看宫内密藏的历代帝王肖像时,也惊异的发现,元顺帝与宋恭帝长相颇多相似之处,不由得大为感慨。至于真相究竟为何,早已成为史学界一道无法解答的难题,足以引发后人无尽的联想和各种难以自圆其说的解读。

但是上面的毕竟还是传说,根本得不到科学的证明。已经有专家通过科学研究证明:“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纯属瞎掰!”专家们将元顺帝后裔与赵宋皇族后裔进行了基因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这两伙人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张仁愿:出将入相 文武全才 设三受降城御敌使大唐王朝受益二百年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张仁愿是唐朝宰相、名将,文武全才。张仁愿一生身经五帝,历仕三朝,出为大将,入为宰弼。其为相秉政不阿、执法严正、用人得当;为将则号令严明,将吏信服,是唐代文武兼备名相。张仁愿,原名仁亶,陕西渭南人,因为避唐睿宗李旦的名讳,因而改名“仁愿”。青年时的他,就以文武双全著称,待到武则天执政时,已然做到了殿中

  • 李德明:西夏王国的奠基人 依辽和宋 专注于经济发展 扩充实力 为西夏建国奠下了坚稳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夏太宗李德明是夏太祖李继迁长子,为人深沉有器度,多权谋。综观李德明一生,不但能成功保存祖先基业,并且不断扩张势力,为西夏建国奠下了坚稳基础。李德明是李继迁的长子,如果说李继迁是西夏王朝的开创者、奠基人,那么李德明无疑就是西夏王朝最称职的继承者。李德明相比于他的父亲李继迁更加务实和沉稳。李继迁十二岁便

  • 郑芝龙:明末清初曾经称霸东亚海域的传奇海盗 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 最后竟身首异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郑芝龙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并于1633年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夺了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郑芝龙,号飞虹,福建南安石井乡人。18岁那年,郑芝龙离家出走,投靠在澳门

  • 南宋抗金名将魏胜:岳飞之后南宋最忠勇的抗金名将 大器晚成 屡胜金军 最终和岳飞一样倒在自己人暗箭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魏胜是南宋名将。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军,他一度被贾和仲诬陷,后来魏胜被平反,改任楚州。在金国大将徒单克宁入侵时,魏胜力战而死。1164年冬日的一天下午,淮河边上的一处喊杀声,与四周的寂寥显得如此不相称。在一处叫清河口的地方,一队宋军被困于此孤立无援。听到上级

  • 李章达:他他既是孙中山的保镖,也是黄兴的保镖,后成中央委员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传奇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李章达,他他既是孙中山的保镖,也是黄兴的保镖,后成中央委员。李章达(1890—1953),字南溟,广东东莞人。早年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深得孙中山信任;他支持反蒋活动,疏远汪伪政权,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彻底决裂;他积极维护国共合作

  • 羊祜乃一代忠臣名将 不仅选贤举能有独到眼光 人品更令人钦佩 生前定下遗策 死后迅速灭吴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羊祜是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自任荆州最高长官后,整顿吏治,加强战备,特别是对东吴军民采取怀柔政策,为晋灭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了协助司马炎统一中国的丰功伟业。羊祜出身泰山羊家,他的外公是东汉大儒蔡邕。为什么不直接说他的妈妈呢?因为八卦

  • 开国将军陈奇涵:从清朝武举人到黄埔教官,传奇一生,终成一代兴国上将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开国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开国将军陈奇涵的事迹,他从清朝武举人到黄埔教官,传奇一生,终成一代兴国上将。陈奇涵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毕业于赣州省立第四中学,之后邀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兴国县城孔庙办学。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把陈奇涵从“武训式”办学小圈子推向立

  • 一生忠于主席,毛泽东最信任的警卫汪东兴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毛泽东评价:长处是心细,缺点是不喜欢动脑子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说的这位人物,他一生忠于主席,接下来我们就说说,毛泽东最信任的警卫汪东兴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毛泽东评价:长处是心细,缺点是不喜欢动脑子。1916年,汪东兴出生江西上饶。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担任过儿童团团长和少先队队长。参加革命工作后,汪东兴起

  • 杨广和李世民拥有着同样身份,干着差不多同样的事情 为何却同路殊归 相差甚远?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李世民,在后世的评价是天差地别,一个昏君,一个明君。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几乎一模一样。也许这就是天才与疯子的那一线区别才造就不同历史影响。杨广和李世民,同样是弑兄夺位,为何后世评价相差甚远?杨广和李世民,都很牛掰,一个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一个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他俩不仅具有千丝

  • 和珅的儿子为何不姓和?为什么叫丰绅殷德?和珅死后儿子丰绅殷德为何没被杀?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丰绅殷德是乾隆帝宠臣和珅嫡子,乾隆帝赐名丰绅殷德,迎娶十公主,成为额驸。史书上记载:和珅家中被查封的资产超十亿,这可等同于清政府十几年的税收,其罪当诛。和珅犯有弥天大罪,儿子丰绅殷德却为何能恩宠不绝?大贪官和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清代人物。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