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官渡之战的失败为袁绍带来了哪些损失?他损失了哪些人才?

官渡之战的失败为袁绍带来了哪些损失?他损失了哪些人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87 更新时间:2023/12/7 13:12:02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官渡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中原的基础,也决定了东汉末年的诸侯竞争格局。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无疑是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但是,在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走向了败亡,曹操则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那么,问题来了,在官渡之战,袁绍的损失到底有多惨重?

一、10万大军

首先,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在此基础上,袁绍想要渡过黄河,从而和曹操争夺天下。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特别是袁绍的核心地盘——冀州。在汉末三国时期,“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一方投入了10万大军。当然,也有史料认为,袁绍一方的兵力在11万左右。而从最终的结果来说,袁绍调集的10万大军,基本上都在官渡之战中损失殆尽了。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最终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指挥生涯最辉煌的一页。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仅仅率领800骑兵逃回冀州,也即10万大军都葬送在这场战役中了。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纵观整个汉末三国时期,损失10万大军的战役,无疑是屈指可数的。

二、颜良文丑

在官渡之战的初期,袁绍麾下的颜良和文丑相继战死沙场。一方面,颜良(?~200年),安平郡堂阳县(今河北省新河县)人。东汉末年袁绍部将。颜良性格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为一夫之勇。官渡之战,袁绍令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司空曹操采用军师荀攸“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亲自率军兼行,击破颜良军。颜良本人也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解。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只保留了亲斩颜良的关羽之勇,而忽略了奠定胜局的荀攸之谋,这无疑是有失偏颇的。

另一方面,文丑(?~200年),东汉末年袁绍部将。文丑虽然勇猛,却缺乏智谋。建安五年(200年),文丑带领左将军刘备进驻延津,误中曹操军师荀攸的“饵敌”之计,其麾下“五六千骑”惨败于“不满六百”的曹军骑兵。文丑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葬于河南省禹州市。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将此段历史改编为关羽斩文丑,但是,在《三国志》等正史中,文丑则是死于乱军之中,也即无法证明是被关羽斩杀的。在官渡之战初期,袁绍接连损失颜良、文丑这两位大将,这无疑打击了袁绍将士的士气,成为袁绍最终吃到败仗的原因之一。

三、张郃、高览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派遣淳于琼督粮草于乌巢。曹操亲率精锐袭击乌巢。张郃说:“擦破草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于琼等人。淳于琼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但是,谋士郭图却说:“张郃说的不是好主意,我军不如进攻曹操的大营,曹操势必回救,这样淳于琼的危难不救自解。”张郃反驳:“曹操的大营十分牢固,仓促间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俘,我们必然都要被俘虏了。”

结果袁绍听信郭图,不听张郃的劝阻,派遣轻骑救援淳于琼,而派张郃、高览带领着重兵攻打曹军大营。当时,曹军大营是以曹洪为主将,荀攸为谋士。但张郃、高览无法攻下曹洪据守的曹军大营。同时,乌巢粮草也被曹军劫烧。郭图因为自己的计谋失败而感到惭愧,于是诬陷道:“张郃对我军的失败感到高兴,并且出言不逊。”张郃、高览等将领惧怕被追究,于是烧掉了攻城橹,投降了曹洪。

在张郃投降时,曹操还没有回营。等到回营后,曹操听说张郃已经向曹洪投降,非常感到高兴,对张郃说:“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并将张郃拜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对此,在笔者看来,张郃和高览归降曹操,不仅让袁绍又损失了两位将领,更意味着曹操的实力得到了增强。此消彼长之间,自然推动了官渡之战的走向。

四、淳于琼

淳于琼(?-200年),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早在东汉末年,淳于琼就已经崭露头角,甚至可以说是和袁绍、曹操平起平坐。在董卓篡夺朝廷大权后,淳于琼选择跟随袁绍,成为袁绍麾下的一位大将。在官渡之战时,淳于琼镇守乌巢,遭到曹操的偷袭而惨败,淳于琼本人也被斩首。对此,在笔者看来,淳于琼没能守住乌巢,导致袁绍大军失去了粮草,这可以说是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点了。

五、许攸沮授田丰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

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账下谋士。在官渡之战中,沮授提出缓进战术,不被采纳。在乌巢被烧前夕,沮授提出外表护粮,又不被采纳。在袁绍大败后,沮授被俘获,拒绝投降。后来,沮授欲回河北,事败被杀。曹操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对于田丰来说,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关押。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综上,在官渡之战后,袁绍不仅损失了10万大军,麾下的五位名将也荡然无存,至于许攸、沮授、田丰等谋士,或者投降或者被杀,这让袁绍麾下几乎无人可用了。虽然在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拥有冀州等四个州的地盘,但是,兵马和人才的损失,无疑让袁绍集团虚有其表,最终被曹操消灭。

标签: 历史官渡之战

更多文章

  • 松锦大战简介:明朝从此面对清朝的进攻再无力抵抗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松锦大战,明朝

    在介绍松锦大战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看当时的局势。当时大明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三支实力不同的势力:北边的蒙古、西北的农民军、东北的后金。皇太极在1636年改后金为清,三支势力中,以清的实力最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次战争,由皇太极发起,明朝和清朝双方都投入了十几万人的兵

  • 萨尔浒之战简介:明朝与后金在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萨尔浒之战,明朝

    后金和明朝共进行了两次大的决战,一次萨尔浒之战,一次松锦大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619年,对明朝来说,是万历四十七年;对后金来讲,是天命四年。这一年,明朝与后金在萨尔浒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进行了一场大战,这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

  • 宛城之战简介:汉末时期宛城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汉末,宛城之战

    宛城之战简介:宛城之战经过是怎样的?宛城之战有什么影响?如何评价宛城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宛城之战简介宛城之战,又称“淯水之战”,是197年汉末三国之前军阀曹操和张绣之间的一场战斗。张绣取胜,曹操败逃。曹操损失惨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等都被张绣所杀。“战宛城

  • 就在努尔哈赤战无不胜,宁远之战怎样终止了他的神话?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努尔哈赤,宁远之战

    萨尔浒大捷之后,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努尔哈赤的心情,那就是:爽。孟郊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充分写出了努尔哈赤此时的心情。几家欢乐几家愁。明朝这边,换将领跟换衣服一样,一天一个样,但是也无法挽救败局。就在努尔哈赤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终止了他的神话,让他的光彩瞬间黯淡

  • 为什么会爆发宁远之战?探索宁远之战的背景、经过与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宁远之战,明朝

    对宁远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更为关键的是,在宁远之战后,努尔哈赤悒郁疽发,于1626

  • 夷陵之战刘备时损失了五万人 蜀汉为何就此一蹶不振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刘备,夷陵之战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夷陵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叁国里面的夷陵之战,作为最后一场较大的战役,也同样决定着历史的结局。虽然经过这次战争,蜀汉历经十几年的时间休养生息,但是对于历史的结局来说,依然逃不掉被历史淹没的答案。尽管蜀汉在后期依然奋力直追,甚至于说诸葛亮六次北伐,但是庞大的军费开支,

  • 崖山之战究竟有多惨烈?探索崖山之战爆发的前因后果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崖山之战,南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崖山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崖山之战”,是南宋政权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被迫与元蒙进行的一场自卫性质的海战。这场海战,无论从规模和意义来讲,都应该被历史所大书特书。崖山战役中,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殉国,而幸存的十万军民也纷纷自尽,南宋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此战过后,不仅

  • 蓝田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蓝田之战对秦国和楚国有何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蓝田之战,秦国

    蓝田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蓝田之战的结果是什么?楚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蓝田之战简介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前312年,秦国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张仪却说,他答应给楚国的只

  • 皇太极发动的大凌河之战,对明朝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大凌河之战,明末

    对大凌河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凌河之战,是公元1631年(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由后金皇太极率领的五万军队进攻明朝辽西大凌河城的战争。在大凌河之战前,后金皇太极一方的进攻,遭到了袁崇焕的顽强阻击。比如在公元1627年的宁锦之战中,袁崇焕就重创了皇太极,让后金一

  • 官渡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官渡之战时曹操为什么能取胜?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官渡之战,曹操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官渡之战曹操取胜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