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国和楚国围绕河西之地进行过几次战役?结局是怎样的?

秦国和楚国围绕河西之地进行过几次战役?结局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03 更新时间:2023/12/18 3:53:21

对河西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河西之战是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恰逢魏国精锐丧失殆尽,国力大损,最终秦国收复河西之地。不过,在商鞅变法之前,魏国则牢牢占据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并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围绕着河西之地,秦国和魏国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战役。

其中,就前四次河西之战来说,秦国和魏国之间可谓互有胜负。尤其是对秦国来说,尽管获得了商鞅变法的加持,却还是没能彻底夺回河西之地。不过,到了第五次河西之战,一方面是秦国整体实力继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魏国因为败给了齐国等诸侯国,无力掌控河西之地。于是,秦国发动了第五次河西之地,从而夺回了梦寐以求的河西之地,这也为秦国东出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在第五次河西之战前,魏国虽然在桂陵之战中败给了齐国。不过,当时的魏国大军还是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迫使赵国接受了城下之盟。并且,在桂陵之战后,齐国则趁胜开始联合宋国、卫国,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公元前352年,联军包围了魏国南部重镇襄陵(今河南睢县)。经过半年的准备,魏国调用韩国大军组成联军,在襄陵击败齐宋卫三国联军。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魏国在桂陵之战后,获得了反败为胜的成绩,这让魏惠王的威望获得了明显增加。

于是,魏惠王傲视群雄,在公元前344年召集天下诸侯自立为王。齐、楚等大国不来还情有可原,但一向是魏国盟友的韩国没参加就让魏惠王生气了。于是魏国发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再次以田忌孙膑为将率军救韩,庞涓率魏军追击齐军,在马陵到遭埋伏,魏太子申被俘,魏军全军覆没,庞涓自刎而死,也即魏国吃到了马陵之战的败仗,而且是一场惨败。魏国在兵力缺乏、国力大衰的情况下,无暇对付秦军。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说桂陵之战,只是让魏国稍微受到挫折的话,那么,在之后的马陵之战中,齐国因为全歼了魏国精锐的魏武卒,这无疑是让魏国元气大伤了。

在此基础上,马陵之战不仅让魏国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宝座,更给秦国夺回河西之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换而言之,我们谈论河西之战,不能将目光局限于河西之地,而是放到当时整个战国七雄的较量中。

公元前341年,魏国10万大军在马陵之战被齐国全歼,秦国乘机于次年进攻河西,大败魏军,俘获魏国主将公子卬。魏昂,又称作“公子昂”,也写作“公子卬”,战国时期魏国的王室公子,魏惠王之弟,商鞅的老朋友。在公元前340年的第五次河西之战中,秦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派商鞅率兵伐魏,魏国使公子卬(魏昂)率兵迎战,最终受骗被俘。

对此,根据史料的记载,在这场战役中,商鞅先是邀请魏国主将公子卬会盟,事先埋伏了甲士,会盟饮酒时,使伏兵袭击,俘获公子卬。在春秋时期,会盟的时候俘获对方人员,显然是会遭到天下的指责。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因为礼乐制度的崩溃,各个诸侯国之间自然不太顾忌这些,比如秦国之后就在会盟的时候扣押了楚怀王,导致楚怀王最终客死异乡。

公元前339年,秦国大军再由庞城渡河进攻,于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县南)击败魏国援军,俘获魏国主将魏错。次年年底,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对于秦惠文王来说,即位之后选择杀掉商鞅,重用魏人公孙衍。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主要还是因为商鞅功高震主,秦惠文王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所以不能留下商鞅。不过,和商鞅一样,秦惠文王不仅支持商鞅变法,也对河西之地虎视眈眈。

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派军攻魏上郡重地雕阴(今陕西甘泉南)。魏国防守河西的主将龙贾,集中兵力迎战。经过两年激战,至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秦国得以全歼魏军,斩首4.5万(这一说法来自于《史记.魏世家》,《秦本纪》则认为秦国斩杀了8万魏军),并俘虏了龙贾。在损兵折将之后,魏国被迫于次年将河西郡归还秦国。至此,秦国全部收复了被魏国夺走的河西地区。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马陵之战后,魏国名将庞涓自杀,魏国大军的主力覆灭,又遭齐、楚、赵、秦等国轮番进攻,从此一蹶不振,国力大损,沦为二流诸侯国。在战国初期,魏国开李悝变法,经过魏文侯这位君主的励精图治,魏国得以迅速称霸中原。不过,魏国因为地处四战之地,从而容易遭到周边大国的围攻,这也成为魏国霸业丢失的重要原因。趁着魏国走向衰落的机会,秦国自然毫不犹豫地夺回了河西之地。

在魏国衰落之后,秦国则经过商鞅变法,强大了国力,又打造了一支精锐之师,拥有了东出崤关夺取天下的实力,而魏国的衰落则减轻了秦国东出的难度。从此,山东六国便暴露在秦国的铁骑之下。

最后,第五次河西之战,为战国时期的河西之战画上了一个句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秦国收复河西地区之后,并未因此停止攻打魏国的脚步。公元前329年,秦国两路出兵,北路以河西为基地,渡河攻魏河东,占领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皮氏(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南路以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县东)为基地,沿黄河南岸原桃林塞通道,攻占曲沃(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南)及焦(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直抵魏国崤山长城。次年,秦军继续攻河东,又占蒲阳(今山西省隰县)。魏国求和,将上郡15县全部献秦,黄河以西全为秦所有。秦国亦将曲沃及焦归还魏国,不久又攻占陕城。

至此,秦国完全掌握了黄河天险,控制了东进中原的要道,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奠定了称霸中原的基础。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时期,夺回河西之地,自然是秦国一统天下过程中的里程碑。如果没有夺回河西之地的话,那么,秦国则将长期被魏国压制在关中一带。现在,夺回河西之地后,秦国才能更多地参与到中原地区的较量中,拥有了更大的扩张空间。不过,对于当时的秦国君主——秦惠文王,并没有一味进攻中原诸侯国(这会引起山东六国的合纵攻秦之战),而是选择派兵消灭了巴国、蜀国等诸侯国,这同样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历史河西之战

更多文章

  • 宁锦之战为什么会爆发?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宁锦之战,明朝

    对宁锦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宁锦之战发生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是在明与后金(清朝)的战争中,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等率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围攻锦州(今属辽宁)、宁远(今辽宁兴城)的作战。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五月,努尔哈赤去世的第二年

  • 牧野之战是是一场殊死搏斗,为什么出兵时大家会“前歌后舞”?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牧野之战

    说到牧野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关于牧野之战,史书留下不少描述,让后人了解了三千年前的那一场决定商周命运的战争,但也有不少记载令人读来费解,其中之一是牧野之战中“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屈原《天问》:武王三军,人人乐战,并载驱载驰,赴敌争先,前歌后舞,凫噪欢呼。

  • 长平之战真的是因为赵括才失败的吗?在战争的准备上有什么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长平之战,赵括

    长平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长平之战是历史之中的著名战役,而且长平之战的影响很深远,不但是直接消耗了赵国的有生力量,还造成了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坑杀的惨剧。在《史记·秦本纪》当中记载“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

  • 淝水之战中,东晋是如何以少胜多打败前秦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四世纪初,中国当时短暂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西晋王朝土崩瓦解,产生了一南一北两个政权,南方的汉族政权东晋,控制了长江流域,国都为建康(今南京)。北方黄河流域州被氐族政权前秦控制,国都为长安(今西安)。前秦皇帝苻坚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重用汉族

  • 柏举之战为什么会爆发?是什么决定吴国和楚国的胜负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柏举之战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楚柏举之战,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著名的吴楚柏举之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这里所说的“西破强楚,入郢”一事,就是春秋末期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爆发的著名的吴楚柏举之战。吴国是春秋晚期勃兴于南方地区的一个

  • 白马之战爆发的经过是怎样的?关羽在此战中的表现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关羽,白马之战

    对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汉末三国时期,关羽无疑是一位人气最高的武将了。关羽(?~220年),字云长,小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早在东汉末年,关羽流落到涿郡,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参与平定黄巾起义,跟随刘备颠沛流离。雄壮威猛,号称“万人敌”

  • 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战后阿拉伯人是如何看待唐朝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怛罗斯,唐朝

    说到怛罗斯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中国与阿拉伯人的交往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当时阿拉伯人将来自印度洋的中国货物,运抵埃及,然后转运到西方。成书于一世纪的《印度洋航海指南》中提到,“在马六甲半岛(Chryse)之北,在海之极端,有一国家名秦(Thin)

  •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率领着六十万精兵为何还会兵败?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鄱阳湖之战,朱元璋

    说到鄱阳湖大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刘基:“友谅包饶、信,跨荆、襄,几天下半。”“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陈友谅性格强势而疑神疑鬼,喜欢以权谋操纵属下。他已自称为皇上,并且尽占江

  • 官渡之战的失败为袁绍带来了哪些损失?他损失了哪些人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官渡之战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官渡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 松锦大战简介:明朝从此面对清朝的进攻再无力抵抗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松锦大战,明朝

    在介绍松锦大战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看当时的局势。当时大明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三支实力不同的势力:北边的蒙古、西北的农民军、东北的后金。皇太极在1636年改后金为清,三支势力中,以清的实力最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次战争,由皇太极发起,明朝和清朝双方都投入了十几万人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