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真实的“雍熙北伐”,把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

历史上真实的“雍熙北伐”,把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42 更新时间:2024/2/2 2:47:19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雍熙北伐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儿皇帝”之称的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北宋雍熙三年,宋太宗为了将割地夺回,便派遣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向辽国发起进攻,这次讨伐被称作“雍熙北伐”。

然而,这次声势浩大的北伐之旅,最终,却以北宋十万大军的覆没,以及杨业沙场战死而结束。这不得不说是一次非常失败的讨伐战争,同时,对于北宋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在这次战斗中,北宋王朝不仅损失了大量兵力,同时,也将自己中原大国的名誉和声望都葬送其中,更让宋太宗的自尊心遭到了严重地践踏。

话说,二十万大军派去北伐,这规模和战斗力应该是很强的,那么,为何会把仗打成这样,北宋如此惨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宋太宗在北伐战争结束之后,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复盘”,对于这场战斗当中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梳理。在宋太宗看来,作为总指挥的自己,在这次战斗当中,整体的战术和战略部署都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收复割地这样的战斗目标也是没有问题的。

之所以最后如此惨败,主要原因在于前方作战的将领根本就不听自己的指挥各持己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打仗,最后才会败给敌方。也就是说,那个不服从皇帝战斗指挥的将领,要对这次北伐战争的失利负主要责任。在皇帝的授权之下,众大臣将这次北伐战斗当中所有有过失的将领人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他们最终认为,北伐部队统帅曹彬,在这次战斗当中不听领导,违抗圣旨,而且,对于自己手下的士兵管理不严,领导不善,最终,导致了北伐部队的整体溃败。所以,曹彬是这次北伐战斗失败的始作俑者。众所周知,藐视圣旨,公然违抗,不服从皇帝的领导,这条条都是可以杀头的罪过,不仅自己要赔上性命,就连自己的宗族和家人也都要跟着遭殃,满门抄斩也是非常正常的。

既然如此,那么,宋太宗是如何处置这个曹彬的呢?

被视为北伐之战失败的罪魁祸首的曹彬,犯下这么大的罪,最后,竟然只是遭到了降职的处罚,之前的节度使不做了,贬去做右饶卫上将军了。

不但是曹彬,潘美也被削了三级,导致杨业之死的罪魁祸首王侁被除名流金州,刘文裕除名流登州。此时,潘美也是六十六岁的老将,转年虽官复原职,仍旧悒悒不乐,数月而卒。虽然,潘美生前没有什么特别对不起杨业的地方,陈家谷口也是王侁先离开而致使缺守,但是,潘美身为主将,不能约束监军的错误行为,对于杨业之死,他难辞其咎,最终,致使日后被评书艺人丑化成奸邪嫉功的大反派。

而不久之后,由于曹彬戴罪立功了,宋太宗便又将其官复原职了。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会忍不住感叹,这处罚也太轻了吧。这曹彬到底是什么来头,会得到宋太宗如此的厚爱,从轻发落呢?

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之所以对曹彬如此宽大处理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宋朝不会随意斩杀大臣。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赵匡胤曾经定下了一个遗训,那就是“不得杀士大夫”。正因这一点,在两宋三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当中,唯一被斩杀的一品大臣除了岳飞再无他人。这样看来,在北宋做官还是一件非常幸运的好事,因为即便是犯了非常大的错误也不必担心被砍头。

二、曹彬与宋太宗之间的小秘密。在说这个秘密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个小问题,那就是:曹彬作为北宋的一员大将,按理说各种战斗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他为什么会在如此重要的北伐战争当中,像是中了邪一样跑来跑去,在战场上擅自行动,还没等敌人出手,自己就被自己给遛蒙圈了。

除了曹彬的举止、言行非常令人难以理解之外,宋太宗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曹彬在遭到处罚之后,仅仅间隔了一年的时间,宋太宗就将之前根本没有什么特殊功劳的曹彬官复原职了。更是在三年之后,又给曹彬升了职,成为了“节度使之王”。后来,更是在赵光义儿子继位之后,担任了检校太师等重要职位,成为了“宋朝第一军人”。

对于曹彬的处理结果,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不仅如此,后面还有更惊喜的。按理说,曹彬这种有过失的将领,在如此重大的战事上出现领导失误,不仅坑死杨业,还害死了数万士兵,让大宋惨败,死后悄悄安葬也就完了,根本没有什么资格去追封。但实际上,曹彬获得了“宋朝第一良将”的荣誉称号。同时,他的女儿、孙女也都先后进宫,封妃、封后的都有,可以说是无上荣耀的。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败军之将,缘何可以得到这么多殊荣?

答案是:交易。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皇帝的恩赐更是如此。宋太宗之所以给曹彬如此多的荣耀,让他享受尊贵的地位,都是因为曹彬为宋太宗“扛了包”、“顶了罪”。对于北伐的失败,曹彬无非是一个替罪羔羊。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次北伐的整体战斗过程,就清楚了。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曹彬在组织兵力进行城市攻占的时候,宋太宗认为“太神速”,所以,要求曹彬不要行动那么快;但是,当对垒形势不利于宋军时候,曹彬想要尽快撤退,皇帝又要求他不能后退;后来,曹彬抗旨进军之后,皇帝并没有责怪他,而是让其与其他兵马会合,一起打幽州城。

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战斗真正的幕后指挥,应该是赵光义才对,正是他的各种指示、要求,才让在战场上的曹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改变战略部署。所以说,给曹彬定的那些罪名,根本就是不成立的,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宋太宗自己的操纵宋军部队。

所以,北伐战争最后失败收场,其罪魁祸首应该是赵光义才对,而曹彬只是为皇帝顶了“罪”而已。

面对这些个委屈和职责,曹彬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懂得官场上的规矩。权衡利弊之后,他用自己的名声换取了皇帝的“宽容”,也让家人们跟着一起“受益”了。

雍熙北伐,是宋辽战争过程中宋对辽的第二次战略进攻。这次战略进攻的成败不仅在军事上对宋辽双方态势产生重大变化,而且,对宋的内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此战失利,使得宋对辽的战略关系由进攻转为防御,从而,使在对辽关系上“终宋不振”。直到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大体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

标签: 历史雍熙北伐宋朝辽朝

更多文章

  • 美国南北双方都不想用战争解决矛盾,为何战争还是爆发了?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美国,林肯

    南北战争(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以南方联盟炮击萨姆特要塞为起点 ,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战争之初,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战,后来演变为一场消灭奴隶制的革命战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其实,当时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变革并

  • 骑兵时如何兴起的,为何后来慢慢的消亡了呢?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清朝,僧格林沁

    「骑兵」作为战争史上称霸时间最长的兵种,横扫世界长达几个世纪。无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席卷半个地球的蒙古铁骑,作为战斗主力的骑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然而,威震一时的骑兵又是怎样走向没落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在中国,早在商朝就有数量较少的骑士,而后来推翻商

  • 秦魏阴晋之战简介 阴晋之战的结果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秦国,阴晋之战

    阴晋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阴晋之战的结局如何?趣历史这就为你介绍:阴晋之战简介阴晋之战发生于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被郡守吴起以少胜多击败秦军的著名战争。然而,阴晋之战却没有被《史记》及诸多史料所记载,仅在《吴子》一书中所出现,故真实性有争论。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

  • 三国演义中打仗动辄几十万大军,到底是夸张还是真实数量?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邺城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同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县,刘琮就以荆州投降曹操,派人用朝廷过去颁发的符

  • 揭秘:蓝田之战楚国为什么会败给秦国?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蓝田之战,楚国,秦国

    楚国由胜转衰的开始是什么?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因愤恨张仪以六百里土地欺诈楚国,使楚国与齐国绝交,而后反悔以6里之地搪塞。楚怀王大怒,不顾大夫昭阳等人的劝阻,以老将屈匄为统帅,柱国景翠为副统帅率领70余名将领倾全国之力进攻秦国,并攻陷汉中。同时,楚国的盟国

  • 清军明明很多为何面对列强选择不抵抗政策呢?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清朝,慈禧

    清光绪26年(1900年)6月11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等国派遣的2,000多人组成的联合远征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8月14日,联军抵达京城,是为八国联军侵华。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在此之

  • 长平之战中,赵括做了些什么?他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长平之战,赵括

    长平之战,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长平之战,赵军面临的是七国最强军队,没有败绩(八年前小败赵国一次)的秦国军队。并且是主动招惹秦军,虎口夺食。首先,从心理上,赵国肯定是很怂的,对面可是把韩魏打的妈都不认识的主儿,秦军公认当时最强军。假如赵国能调动的兵力超过四十万,肯定会全部

  • 明朝的经济不如宋朝,为何却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宋朝,赵光义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古人云: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公元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

  • 廓尔喀之役时,清朝为何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廓尔喀之役,清朝,尼泊尔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廓尔喀之役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尼泊尔与清朝的这场战争,尼泊尔称为尼泊尔-中国战争,清朝则把它称为廓尔喀之役,或者第一次廓藏战争。从双方的叫法上可以看出,尼泊尔是尽量往大了叫,把这场战争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争,而清朝则往小了叫,把

  •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清朝,林则徐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转折性事件,这场战争彻底将我国从封建社会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打醒了。其中很有趣的一点就是,这场战争之中,英国人对我国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但是清朝皇帝道光居然连英国具体在哪都不知道,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那么为何英国对清朝了如指掌,清朝对英国却几乎一无所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