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魏阴晋之战简介 阴晋之战的结果是怎样的?

秦魏阴晋之战简介 阴晋之战的结果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03 更新时间:2024/1/22 21:52:52

阴晋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阴晋之战的结局如何?趣历史这就为你介绍:

阴晋之战简介

阴晋之战发生于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被郡守吴起以少胜多击败秦军的著名战争。然而,阴晋之战却没有被《史记》及诸多史料所记载,仅在《吴子》一书中所出现,故真实性有争论。

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时常发生战争。前409年至前408年,魏文侯以吴起为大将,率兵攻打秦国,夺取了临晋、元里、洛阴、郃阳等五城,长躯直入至郑。

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并筑重泉城(今陕西蒲城县东南)加以防守。魏国占有全部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经由翟璜推荐,由吴起担任西河郡守。

魏国占有河西地区后,成为秦国东进的心腹大患,此后秦国多次进攻该地区,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施行此法三年后,秦国于前389年再次调集五十万大军大举进攻西河郡,数万魏军立即不待命令自行穿戴甲胄要求作战。吴起请魏武侯派他率领五万名没有立过功的士兵反击秦军。武侯同意并加派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人。

作战前一日,吴起命令三军:“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翌日,秦魏两军于阴晋大战,因魏军士气高昂、将士用命,终于以五万魏军打败五十万秦军,成功保住河西。

阴晋之战背景

魏文侯时期魏国强盛,发动攻秦战争。周威烈王七年(公元前419年)魏文侯渡过黄河在河西筑少梁城,秦击之。

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公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伐秦城临晋、元里,秦国堑洛,城重泉。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文侯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郃阳二城。秦国为了夺回河西失地,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秦简公伐魏至阳孤。

周安王九年(公元前393年)魏文侯败秦于注。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年)秦惠公与魏国战于武城,秦国矢志不渝企图夺回河西故地,魏国军队则严防死守力图遏制秦军复仇。

阴晋之战经过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见河西难下,下令举全国之力调集超过50万秦人参军,大举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秦军在阴晋城外布下营垒。形势危急。魏国在河西驻守着一支精锐军队。

西河郡守吴起治西河练魏武卒,他请国君魏武侯举行庆功宴会,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得用贵重餐具。

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属。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

此法施行了三年。秦军一进攻河西,魏军立即有数万士兵不待命令自行穿戴甲胄,要求作战。面对这次秦军大规模进攻,吴起请魏武侯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作为步兵,由自己亲自率领反击秦军。武侯同意,并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人。

在秦军发动大举进攻前夕,吴起获得情报判断出秦军声势浩大表象下虚弱的军力,于是决心率军一战击溃秦军。吴起向三军发布命令说:诸吏士都应当跟我一起去同敌作战,无论车兵、骑兵和步兵,“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吴子·励士》)。然后,吴起率领魏军在阴晋向秦军发起反击。

魏军人虽少却全是装备精良的魏武卒,秦国兵虽多则多是简单武装的秦国农民,在这场装备士气训练绝对差距的战争中,秦军面对强大的魏军无力抵抗。被魏武卒反复冲杀多次击穿军阵,使50万秦军大败而逃,取得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

阴晋之战结果

此战,虽然秦军人多势众却严重缺乏武装,秦军主力的数千乘战车无法挽救几十万秦人士卒被击溃的危局,在吴起率领的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魏武卒面前,人数众多却毫无战斗力的秦军被一举击溃,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后魏国不但保卫河西之地,同时也因此引发“诸侯卑秦”,使秦国上下深以为耻。五年后,秦国发动兵变废秦出子迎立秦灵公太子嬴师隰为秦献公,秦国由此展开对魏国的一系列抗击战争,直至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终于夺取少梁城,俘虏公叔痤

标签: 历史秦国阴晋之战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打仗动辄几十万大军,到底是夸张还是真实数量?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邺城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同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县,刘琮就以荆州投降曹操,派人用朝廷过去颁发的符

  • 揭秘:蓝田之战楚国为什么会败给秦国?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蓝田之战,楚国,秦国

    楚国由胜转衰的开始是什么?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因愤恨张仪以六百里土地欺诈楚国,使楚国与齐国绝交,而后反悔以6里之地搪塞。楚怀王大怒,不顾大夫昭阳等人的劝阻,以老将屈匄为统帅,柱国景翠为副统帅率领70余名将领倾全国之力进攻秦国,并攻陷汉中。同时,楚国的盟国

  • 清军明明很多为何面对列强选择不抵抗政策呢?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清朝,慈禧

    清光绪26年(1900年)6月11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等国派遣的2,000多人组成的联合远征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8月14日,联军抵达京城,是为八国联军侵华。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在此之

  • 长平之战中,赵括做了些什么?他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长平之战,赵括

    长平之战,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长平之战,赵军面临的是七国最强军队,没有败绩(八年前小败赵国一次)的秦国军队。并且是主动招惹秦军,虎口夺食。首先,从心理上,赵国肯定是很怂的,对面可是把韩魏打的妈都不认识的主儿,秦军公认当时最强军。假如赵国能调动的兵力超过四十万,肯定会全部

  • 明朝的经济不如宋朝,为何却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宋朝,赵光义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古人云: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公元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

  • 廓尔喀之役时,清朝为何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廓尔喀之役,清朝,尼泊尔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廓尔喀之役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尼泊尔与清朝的这场战争,尼泊尔称为尼泊尔-中国战争,清朝则把它称为廓尔喀之役,或者第一次廓藏战争。从双方的叫法上可以看出,尼泊尔是尽量往大了叫,把这场战争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争,而清朝则往小了叫,把

  •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清朝,林则徐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转折性事件,这场战争彻底将我国从封建社会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打醒了。其中很有趣的一点就是,这场战争之中,英国人对我国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但是清朝皇帝道光居然连英国具体在哪都不知道,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那么为何英国对清朝了如指掌,清朝对英国却几乎一无所知呢?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始的时候连连胜利,为何后面却惨败呢?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有过多次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而这些军事行动中,真正有意义的其实是第一次,而余下的几次,其实充其量不过是蜀汉政权的垂死挣扎。刘备去世后,留给了诸葛亮一个烂摊子:对内,刘备没能取得巴蜀士族的认可,这一点需要诸葛亮去完善,对外,刘备和吴国爆发大规模战争,导致蜀汉和吴国的和平同盟被破坏,并且,在讨

  • 范仲淹人生中的第一场败仗,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好水川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好水川之战,宋朝,西夏

    好水川之战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韩琦是北宋名相,他刚及弱冠就取得了科举第二名的好成绩,为相十载、辅佐三朝,是北宋极其出色的政治家。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北宋臣子,还不是带领北宋军队吃了败仗,而且那还是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人生中的第一场败仗,即好水川之战。宋仁宗在位时期,李元昊自立为

  • 揭秘历史上的好水川之战,李元昊带西夏军大败宋军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李元昊,西夏,宋朝,好水川之战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元昊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李元昊(1003年—1048年),党项族, 银州米脂寨(今陕西米脂县)人。1038年,35岁的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王朝,定都于兴庆(今宁夏银川市)。李元昊建立西夏后,为了能够掠夺更多的邻国财富,转移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并迫使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