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廓尔喀之役时,清朝为何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

廓尔喀之役时,清朝为何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77 更新时间:2024/1/19 20:33:2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廓尔喀之役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尼泊尔与清朝的这场战争,尼泊尔称为尼泊尔-中国战争,清朝则把它称为廓尔喀之役,或者第一次廓藏战争。从双方的叫法上可以看出,尼泊尔是尽量往大了叫,把这场战争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争,而清朝则往小了叫,把它定性为一场边境地区的局部战争,甚至认为这只是廓尔喀与西藏的区域战争。实际上这场战争打了两次,题目中所说的乾隆从黑龙江调兵是发生在第二次。为什么乾隆舍近求远从数千里之遥的黑龙江发兵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场战争的起因。

一银钱与土地纠纷引起的战争

十八世纪前期,大概是清朝的康熙时期,尼泊尔分为数十个互不统属的部族。其中,居住在阳布(今天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廓库穆(巴德岗)、叶楞(帕坦)三个

部落在雍正年间入贡中国,由于这些部族名字实在是太拗口了,记不住,所以清朝根据藏语的音译,将这些部落统称为巴勒布。

到了十八世纪后期,巴勒布地区崛起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即喀尔廓。这个喀尔廓民族武德充沛,人民勇猛好战,称得上是南亚地区的平头哥,一天不打仗浑身难受。喀尔廓统一尼泊尔后,四处用兵,打下的地盘足足相当于三个今天的尼泊尔。打遍南亚无敌手后,瞄上了清朝,被清朝暴揍一顿后老实了,乖乖认中国当大哥,英军入侵印度地区后,喀尔廓是唯一起来反抗的民族,并且在前期还造成了英军不少的损失,中国的天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喀尔廓还跃跃欲试的上书给清朝,表示愿意出兵帮助清政府平叛,不过被清朝拒绝了。此外,廓尔喀还打造出了世界名刀--廓尔喀军刀

当然这些与本题无关,说这么多就是想要表明,喀尔廓是一个极为好斗的南亚民族。好,闲蛋少扯,回到正题。

喀尔廓虽然大大扩张了尼泊尔的领土,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些领土境内多高山,地狭人稠,"国内之民难于自给,亦必别觅出口",隔壁的西藏成了喀尔廓人垂涎的对象。

这里说一下当时西藏与喀尔廓的经济纠纷。清朝时期西藏用的银钱和内地有点不一样,藏人将白银交予巴勒布人,委托其铸成巴勒布银币,然后拿回西藏流通。巴勒布经常在银钱里搀铜、铅等不值钱的金属,以次充好,谋取利益。其实这也正常,毕竟有便宜不占是智障者,谁让西藏自己不会造币呢。喀尔廓人统一巴勒布地区后,不满足这样小打小闹,对西藏搞了一次货币战争。他们铸造了一种新钱,并宣称原先的旧钱不在流通,可以回收,不过要两枚旧钱才能换一枚新钱,这等于一下掠夺了西藏一半的财富。西藏人当然不答应了,这就为冲突买下了伏笔。

银钱事情还没解决,喀尔廓人又生事端,他们致书噶厦(就是西藏地区的最高领导人),说西藏与巴勒布接壤地区的聂拉木、济咙两个地区,原先是我们巴勒布的,现在我们要收回,你们要是觉得不合理,可以派人来理论。其实这两处地方一直以来都属于西藏,之前也双方也从未有过异议,喀尔廓摆明了就是要搞事情。

终于,喀尔廓厌烦了和西藏打这种口水仗,随便找了个理由,说藏人往贩往巴勒布的食盐中掺土,以此为借口向西藏开战了。

二 被藏人戏弄的喀尔廓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六月,喀尔廓出动一支3000人的军队,向聂拉木、济咙两个有争议的地区发起进攻,并很快占领,随后围攻协噶尔宗(今西藏定日)。

清朝的反应很迅速,七月就命令军队反击。当时西藏驻有清军500人,藏兵1600人,台站兵1300人,这点兵力显然不够,于是朝廷又从四川抽调满、汉、藏兵4000余人,前往西藏增援。就在四川的清军日夜兼程,奔赴藏廓边境之时,西藏的达赖喇嘛和清廷的驻藏大臣等人,已私下同廓尔喀议和,这仗没打起来。

西藏和廓尔喀签订协议,西藏每年向廓尔喀交纳元宝300锭,作为聂拉木、济咙宗、宗喀宗三地的赎金,以换取廓尔喀退兵。这件事当地的大臣并没有向中央上报,他们只是在奏章里说清军如何英勇,自己如何统兵有方,打退了廓尔喀军队。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十月,廓尔喀派了几个人来到西藏,索要300个元宝。但是西藏地区的领导人已经换了,新上任主政的噶厦拒绝付给廓尔喀人元宝,达赖喇嘛还派人对廓尔喀使臣说,廓尔喀既已成为大清属国,则不应照前约索要赎地银两。廓尔喀被结结实实的耍了一回。

使者回去后,将这些事禀告了廓尔喀摄政巴哈都尔·沙阿,巴哈都尔·沙阿非常愤怒,但同时又感到进退两难,打吧,又耗费大量经费、部队和武器,况且清朝已经有了戒备;不打吧,这口气又实在吞不下去,最后,冲动战胜了理智,廓尔喀再一次出兵侵略西藏。

福康安调黑龙江索伦兵打败廓尔喀军,廓尔喀成为清朝属国

七月,廓尔喀军队再次侵入聂拉木和济咙,随后兵分三路,一路自济咙进攻宗喀,一路由从聂拉木进攻定日(在今定日县西),另有一路绕过定日,经萨迦直趋日喀则。

对于廓尔喀此次的侵略,乾隆决定大举出兵,待来年春雪消融后攻入廓尔喀腹地,令其彻底臣服,不敢再有侵略之心。考虑到驻藏大臣资历、军事能力皆不足,乾隆将刚刚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的两广总督福康安调来,授将军衔,督办西藏军事。福康安的副手海兰察、台斐英阿等为参赞大臣,率黑龙江索伦、达呼尔兵丁千名,由青海入藏,征讨廓尔喀。

索伦一词出自满语,有"先锋"、"射手”之意,它是清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称呼,分布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从“索伦”的含义就可以看出,鄂温克族民风刚劲,勇敢善战,是清朝时期的重要兵源。达呼尔就是达斡尔族,同样也是黑龙江地区一个骠勇善战的民族,康熙时期就曾调达斡尔族人参与对沙俄作战,并且在雅克萨之战中大败沙俄军队。乾隆从数千里之遥的黑龙将调兵进攻廓尔喀军队,一方面表明索伦、达呼尔兵的战斗力很强,另一方面也说明西藏军事的衰弱,仅凭藏兵和驻藏清军已经不能应付廓尔喀军了。

福康安不愧是乾隆时期的宿将,他接到命令后,在青海西宁集结军队,筹备军需,在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率一万清军离开西宁,前往青藏高原。此时正是隆冬时期,天气异常寒冷,但是福康安日夜兼程,每天强行军18个小时,从西宁到拉萨,全程将近5000里,包括路上异常情况的耽搁在呢,福康安大军仅了50天。

清军的迅速到来,大大出乎廓尔喀军的预料,他们以为清军主力绝不可能在冬天到达西藏的,结果清军兵贵神速,如天兵天将般到达他们眼前。清军"六战六捷,杀敌四千,收复后藏",并乘胜打过喜马拉雅山,兵临廓尔喀首都阳布城下(今加德满都)。绝望中的廓尔喀国王不得不求和,表示愿意臣服清朝,向清朝每五年朝贡一次。从此廓尔喀成为清朝的属国,这一从属关系很稳定,一直持续到1908年尼泊尔彻底为英国控制,英国禁止廓尔喀向清朝朝贡,这段藩属关系才被迫结束。廓尔喀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

标签: 历史廓尔喀之役清朝尼泊尔

更多文章

  •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清朝,林则徐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转折性事件,这场战争彻底将我国从封建社会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打醒了。其中很有趣的一点就是,这场战争之中,英国人对我国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但是清朝皇帝道光居然连英国具体在哪都不知道,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那么为何英国对清朝了如指掌,清朝对英国却几乎一无所知呢?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始的时候连连胜利,为何后面却惨败呢?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有过多次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而这些军事行动中,真正有意义的其实是第一次,而余下的几次,其实充其量不过是蜀汉政权的垂死挣扎。刘备去世后,留给了诸葛亮一个烂摊子:对内,刘备没能取得巴蜀士族的认可,这一点需要诸葛亮去完善,对外,刘备和吴国爆发大规模战争,导致蜀汉和吴国的和平同盟被破坏,并且,在讨

  • 范仲淹人生中的第一场败仗,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好水川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好水川之战,宋朝,西夏

    好水川之战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韩琦是北宋名相,他刚及弱冠就取得了科举第二名的好成绩,为相十载、辅佐三朝,是北宋极其出色的政治家。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北宋臣子,还不是带领北宋军队吃了败仗,而且那还是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人生中的第一场败仗,即好水川之战。宋仁宗在位时期,李元昊自立为

  • 揭秘历史上的好水川之战,李元昊带西夏军大败宋军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李元昊,西夏,宋朝,好水川之战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元昊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李元昊(1003年—1048年),党项族, 银州米脂寨(今陕西米脂县)人。1038年,35岁的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王朝,定都于兴庆(今宁夏银川市)。李元昊建立西夏后,为了能够掠夺更多的邻国财富,转移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并迫使宋朝

  • 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都吃过哪些败仗呢?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三国,吕布

    若是要论谁是三国时期第一的武将,肯定很多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吕布的名字。吕布之勇猛,在三国中少有人是他的敌手,曾经一个人就能和张飞关羽两人周旋,由此可见其武艺的高超。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武艺高超的人,曾经却也吃过不少败仗。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经败在一个人的手下三次,这个人就是曹操,他三破吕布大军,最后擒杀吕布

  • 二战爆发后的西班牙,为何没有加入德意日轴心国阵营对同盟国作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二战,法西斯,西班牙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二战爆发后,法西斯统治下的西班牙为何选择中立,没加入轴心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统治下的西班牙为什么选择中立,没有加入德意日轴心国阵营对同盟国作战?这的确是一个值得二战历史爱好者讨论的话题。总体来看,结合西班牙自身的情况和当时的国际环境,

  • 本来能抵挡清军的“夷丁突骑”,为何没阻拦清军呢?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明朝,吴三桂

    军队的强弱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国家整体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其中能在军队称得上精锐二字的部队,那更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高度最为突出的代表。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支名叫“夷丁突骑”的部队,便是明末时期仅存的精锐部队了。那么这支“夷丁突骑”的战力究竟有多强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的剖析一下。首先,

  • 汉中之战曹魏这边夏侯渊战死 刘备对此损失了多少人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汉中之战,刘备

    你真的了解汉中之战刘备伤亡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中国历史上天下纷争最多的时代当属三国时期了,自从董卓扰乱朝纲后,天下诸侯都纷纷打起了自立为王的想法。后来董卓被推翻,天下陷入了短暂的混乱。乱战结束,天下形势明朗,魏蜀吴三足鼎立。而曹操一直都将刘备当成了自己眼中钉,为了除去刘备,曹操多次交战

  • 著名的“王敦之乱”最后为何是以和平收尾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晋朝,王敦

    可能是史上最莫名其妙的叛乱:不篡位不换皇帝,最后还主动投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王敦起先对司马睿的成功登基有着绝对的功劳,然而司马睿的一系列操作却让他逐渐对这个皇帝失望。而就在此时,司马睿的一项人事安排终于将王敦逼上了反路。这项安排,就是派戴渊、刘隗统领扬州奴(南渡来的贫民,无以为计只好卖

  • 演义中一身是胆的赵云,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三国,赵云

    东汉末年群雄并立,很多诸侯都纷纷选择自立山头从而趁机夺取天下。而众多武将谋士也纷纷出世跟随名主,建立自己的丰功伟业。赵云在三国中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很多人都认为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武力值被夸大了,那么到底正史中赵云是否真的如此厉害?《三国志》虽然是正史,但它在人物记载非常的模糊,而三国演义又太过于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