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垂沙之战是楚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吗?其实不然

垂沙之战是楚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吗?其实不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72 更新时间:2024/1/16 17:34:09

垂沙之战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垂沙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1年,秦国、齐国、韩国、魏国联军共同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公元前301年,秦将庶长奂、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四国大军进攻楚国,对此,楚国派大将唐昧率军抗击秦、齐、韩、魏四国联军四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双方夹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境,下游至襄樊入汉水)列阵,相持长达六个月。齐国君主对战事不耐烦,便派使者到阵地以苛刻的言辞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匡章不甘受如此委屈,便表达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

随后,匡章命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不能靠近河边。后来,一位樵夫告诉说:“要想知道河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听后喜出望外,随即选派精兵乘夜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破楚军。那么,问题来了,垂沙之战,楚国只损失2万兵马,为何会导致楚国由盛转衰呢?

首先,对于垂沙之战来说,是一场四个诸侯国围攻楚国的战役。不过,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楚国吃到了败仗,但是,有史料记载楚国损失约2万余人,主将唐昧被杀。在战国时期的战役中,2万人阵亡的战役,显然不能说是损失较大的情况。比如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就损失了40多万的大军,这才走向了衰落。再比如邯郸之战中,秦国损失了20万大军,从而推迟了一统天下的历史进程。因此,从表面上来看,垂沙之战的损失,不能称之为楚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此,在笔者看来,垂沙之战,楚国只损失2万兵马,却让楚国由盛转衰,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虽然在垂沙之战中,楚国只损失了2万左右的兵马,也即匡章取得胜利后,没有率领齐国、韩国、魏国、秦国这四国的大军继续攻打楚国,但是,楚国内部爆发的庄蹻起义,却让楚国损失惨重。在垂沙之战中,楚国大军的主帅唐昧死后,部将庄蹻率领士兵叛变并引发了起义,楚国内部的起义大军一度攻下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将楚国的区域分割成几块。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垂沙之战引发了庄蹻起义,无疑了重创了楚国。

在楚国历史上,曾在春秋末期的柏举之战中被吴国大军攻破都城。虽然之后楚国成功复国,不过,因为都城被攻破所带来的损失,还是导致楚国在春秋末期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进入到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在楚国推行了吴起变法,再经过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等君主的努力,楚国的整体实力,确实在楚怀王在位初期来到了巅峰。但是,正是在楚怀王这位君主在位时,楚国吃到了垂沙之战的败仗。虽然垂沙之战的直接损失不大,不过,因为垂沙之战的失利,导致楚国部分将士起义,乃至于又一次攻破了楚国都城郢,这无疑是对楚国的一次重创。

另一方面,垂沙之战只是一个开始,在垂沙之战后,楚国可谓屡战屡败。垂沙之战以后,秦国、魏国、韩国、齐国这四国组成的联军乘胜攻占楚国垂丘(今河南省沁阳县北)、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叶(今河南省叶县)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宛、叶以北的土地为韩、魏两国夺取。其中,就宛城(今南阳市一带)来说,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大的城市了。

根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楚设宛邑,楚国属地,称为宛,楚国在丹阳(淅川县)建立国都,冶金业发达,为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战国后期为秦所据。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因此,在垂沙之战后,楚国失去了宛城等城市,显然是比较大的损失。对于楚国来说,虽然看似疆域辽阔,但是,因为当时繁华的地带主要还是在中原地区,或者说是黄河流域,这让拥有长江以南大片疆域的楚国,不得不朝着中原之地扩张。

可是,楚国在春秋时期好不容易得到和打造的宛城,就这样在垂沙之战中拱手相让了。垂沙之役的第二年,楚国攻打韩国,想要从战国七雄中相对较弱的韩国身上弥补损失,结果,韩国向秦国求援,于是秦国立即派遣华阳君(芈戎宣太后同父弟)攻楚,大破楚军,斩首三万,斩杀楚国将领景缺,攻占了襄城(新城,今河南襄城)。

最后,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襄城地处方城北,与宜阳邻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楚怀王恐惧,命太子横到齐国做人质,与齐结好。秦为讨好齐,也派泾阳君(秦昭襄王同母弟)到齐国做人质,秦、齐修好。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三十年),秦稳住了齐后,秦昭王即对楚采取软硬兼施、又打又拉的策略,一方面命庶长奂率军攻楚,占领了楚国八座城邑;另一方面又写信给楚怀王,追忆了黄棘会盟的亲善关系和太子横“不谢而亡去”、导致秦、楚交兵的经过,然后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结果,楚怀王来到武关之后,没想到自己被秦昭襄王劫持了。公元前297年(楚顷襄王二年),韩、魏在齐相孟尝君策动下,继续攻秦至函谷关,楚怀王乘机潜逃回国,被秦人发觉,拦阻了通道。楚怀王从小道奔赵以求回国,赵国惧秦,不敢接纳。楚怀王又想逃到魏国,秦兵追来,又把他劫持到秦国。第二年,楚怀王病死于秦。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垂沙之战的失败,直接让楚国在后续的战役中不断失利,乃至于丢失了大片的疆域,更为关键的是,这也导致楚怀王这位君主对外策略的接连失误,最终楚怀王被秦昭襄王挟持,乃至于客死异乡。而这,显然是对楚国又一次重创。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楚怀王是比较昏庸的君主,不过,实际上,楚怀王在位初期还是比较有作为的,而在楚怀王去世后,之后的君主也缺乏力挽狂澜之辈。基于此,垂沙之战,虽然楚国的直接损失只有2万兵马,却还是导致楚国由盛转衰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历史楚国垂沙之战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何么没有派廉颇去迎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长平之战,赵国

    长平之战,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分别是赵国的廉颇和李牧,秦国的白起和王翦。长平之战的时候,四大名将之中,参与战争的有赵国的廉颇和秦国的白起。廉颇打仗的时候,对阵的秦国的将领,并不是白起。也就是说长平之战,并不是四大名将之间的对决。当初对于赵国来说,若是

  • 王昭远自诩为当世“诸葛亮”,兵败后居然被封为大将军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宋朝,王昭远

    五代时期,成都郊外有户王姓农家,由于连年战乱、缺衣少食,便将13岁的儿子王昭远送到附近的寺里。住持看他生得聪明伶俐,便让他做了侍奉起居的童子。幼年的饥饿经历使他很怕被送回家,便用心讨好住持,久而久之练就了阿谀奉承的本领。公元925年,唐庄宗令太原尹孟知祥讨伐前蜀政权,大军压境之际蜀军望风而逃。随后孟

  • 引发“城濮之战”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城濮之战的地缘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城濮之战,晋国,楚国

    城濮之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楚人对齐国的军事行动,得到了鲁国的支持。对于鲁国来说,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削弱齐国的机会的。现在看来,唯一能够阻止楚人称霸中原的只有山西高原中的晋国了。认可宋襄公“仁义”之风,并让其位列“春秋五霸”的人,多认为晋国之所以对宋国施以援手,是因为齐桓公重耳在他十

  • 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什么没有趁势攻打东吴?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夷陵之战,刘备,陆逊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之前两场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章武元年(221

  • 吴楚柏举之战简介 柏举之战有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吴楚,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柏举之战影响有哪些?趣历史这就为你介绍:吴楚柏举之战简介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在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兵,以迂回奔袭、后

  • 万历三大征巩固了中华疆土 三大征为什么还引发争议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明朝,万历三大征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万历三大征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明朝历史的朋友们,应该对万历三大征非常熟悉,即李如松平定蒙古的宁夏之役,李如松抗击日本丰田秀吉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的播州之役;这就是,万历皇帝在位时期对外的三次重大军事活动。虽然万历三大征,在整个古代历史战争中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其对历史

  • 历史上真实的“雍熙北伐”,把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雍熙北伐,宋朝,辽朝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雍熙北伐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儿皇帝”之称的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北宋雍熙三年,宋太宗为了将割地夺回,便派遣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向辽国发起进攻,这次讨伐被称作“雍熙北伐”。然而,这次声势浩大的北伐之旅,最终,却以北宋十万大军的覆没,以

  • 美国南北双方都不想用战争解决矛盾,为何战争还是爆发了?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美国,林肯

    南北战争(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以南方联盟炮击萨姆特要塞为起点 ,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战争之初,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战,后来演变为一场消灭奴隶制的革命战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其实,当时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变革并

  • 骑兵时如何兴起的,为何后来慢慢的消亡了呢?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清朝,僧格林沁

    「骑兵」作为战争史上称霸时间最长的兵种,横扫世界长达几个世纪。无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席卷半个地球的蒙古铁骑,作为战斗主力的骑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然而,威震一时的骑兵又是怎样走向没落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在中国,早在商朝就有数量较少的骑士,而后来推翻商

  • 秦魏阴晋之战简介 阴晋之战的结果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秦国,阴晋之战

    阴晋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阴晋之战的结局如何?趣历史这就为你介绍:阴晋之战简介阴晋之战发生于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被郡守吴起以少胜多击败秦军的著名战争。然而,阴晋之战却没有被《史记》及诸多史料所记载,仅在《吴子》一书中所出现,故真实性有争论。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