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为何二世而亡?秦朝灭亡是因为实行暴政吗?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为何二世而亡?秦朝灭亡是因为实行暴政吗?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79 更新时间:2024/2/9 9:51:42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秦朝仅仅二世就灭亡了。秦朝灭亡是因为实行暴政吗?

公元前207年的11月14日,刘邦率领军队进入秦朝国都咸阳,最后一任秦王子婴投降,秦朝就在这一天正式灭亡。可以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然而秦国的历史却很久。在春秋战国期间,秦国一直是强国,最后由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号称千古一帝的嬴政设立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这对统一国家确实贡献不小,不过中央政权建立才15年就在全国起义的烽火中间一炬成灰。

兼并六国的战争结束之后始皇帝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到了统一之后,兵役和劳役还大大超过在此之前的战争期间。天下刚安定,秦始皇又在远隔万里的南北边疆同时开辟战场,为了运粮还修筑了名为林西的运河,秦始皇还下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当时服兵役、服劳役的人超过200万人,还有至少数目相当的人为这些人运送粮食运送其他物资,当时天下人口不过两千万,等于说秦始皇征发了全国人口的20%来做兵役和劳役。这样简单的再生产都不能维持了,天下愤怒,秦王朝又不施仁政一味残暴镇压,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病死。

九个月之后,大泽乡燃起的一颗火星就迅速燎原了,带头的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苦心久矣,这些农夫便群体暴动。消息传出来之后,整个天下揭竿而起,到了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局面已经是不可收拾了,上层又出现内讧,秦始皇的孙子子婴继位之后,保持秦朝的地位都不可得了,只好捧着传国玉玺跪地投降。

秦朝灭亡后,汉朝的初年,它处处以秦朝覆灭的教训为戒,这才迎来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但是可叹的是,此后千年间,不少昏君暴主依然一再重操秦朝滥用民力的覆辙,这就如同唐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感叹的那样,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但是这个曾经横扫六国的强大帝国却是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后世对强大秦王朝的灭亡原因有过很多的分析,但是基本上都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不施仁政,专施暴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汉大才子贾谊所作的《过秦论》。

因此秦朝成为后世反面教材,“施行暴政,不施行仁政”就会完蛋成为了基本的历史常识,但是其实这也是不大靠谱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历史常识;施行暴政固然会导致亡国,但是至少不是主要的原因,严格的讲,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施行仁政,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都是暴政,不过暴虐的程度不同而已。

施行暴政是秦王朝的遗传基因,也是一切专制王朝的核心内容,秦朝被后世称为暴秦,不是因为后世的王朝不施行暴政,而是没有秦朝的暴政那样的粗糙了,而是更加的精致了,因为像秦朝那样的玩法太过直接,而一味迷信暴力的成本毕竟太高,只有不断神话君主,施行愚民教育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其实秦朝也不是不知道在施行暴政的同时开设愚民教育课,但是秦朝的愚民教育没有成功。那么,秦朝的愚民教育失败,其他王朝的愚民教育是成功的吗?其实秦朝之后的王朝,所施行的愚民教育并不比秦朝高明,之所以感觉到比秦朝高明,主要是其他王朝比秦朝统治的时间长,只要有足够时间的灌输,谎言重复一千遍之后也就成为了真理了,说的难听一点,其实这就是驯服狗的模式;狗只要在主人家里被豢养到一定的时间,自然就被驯化,无形之中就培育了忠诚,不管狗主人如何虐待也会忠心耿耿的为主人看家护院。

后世赞扬秦王朝的人是极少数,抨击秦王朝的人是大多数,秦朝的主要罪状是不施行仁政,专施行暴政,因此得出结论,施行暴政会导致马上完蛋。但是实际上,早在秦王朝还是秦国的时候就开始施行了比山东六国更严厉的暴政,也就从商鞅变法开始的时候,秦国就在秦国国内施行最严厉的政策,最严密的管控,最暴虐的统治,最严酷的刑法,种种惨无人道的杀人手段,为后世修理人和施行恐怖统治贡献了无数的法宝。

从秦国到秦朝,暴政是一以贯之的,但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不仅没有亡国,反而更加强大,秦国人被训练成为了杀人不眨眼的虎狼之辈,最终将暴虐程度远不如秦国的山东六国一一吃掉。而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后,最暴虐的时候不是在秦二世时期,而是秦始皇时期,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被灭掉的六国的遗民都是会随时起来的反抗的,所以这时候的秦国的暴虐程度达到了巅峰,加之始皇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焚书坑儒,民间社会被打压,统一强大的秦王朝成为了一个准军事化的大国,秦国的老百姓和六国的遗民备受奴役压迫,名目繁多的劳役,无休止的超强的体力消耗,累死和虐待致死的劳工更是难以计数,但是这时候的秦朝没有亡国,几乎要实现秦始皇万世基业的梦想了。

但是秦始皇死后没有多久秦朝就亡国了,这不是因为秦始皇之后秦朝更暴虐,相反比起秦始皇时期秦朝的暴政还是有所缓和,毕竟秦二世没有他老子那样多欲多求,好大喜功的“雄才大略”,他最大愿望就是及时行乐,权力欲没有那样强烈,玩弄权术的本领没有那样高明。但是暴虐的不是很厉害的反而亡国,暴虐厉害的却能加强统治,难道暴政不能亡国,仁政反而要亡国吗?

暴虐是秦朝的立国精神,其他的专制王朝的立国基础也是暴政,所以仁政是永远不会有的,只要压迫的不是十分厉害,老百姓还有一点活路就已经是皇恩浩汤了,所以秦朝亡国并非施行暴政,至少暴政不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西方人说,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也就中国人所说的祸起萧墙之内,只有统治集团内部先窝里斗的你死我活,无暇他顾的时候民间才有机会发动大规模的抗暴起义,这大概也就是专制统治者对民间社会严密管控的根本原因,但是对民间社会管控容易,但是要平衡集团内部的利益就不是很容易了,有时候难免会出现分赃不均的现象。

秦朝灭亡的导火索是陈胜大泽乡起义,但是当时陈胜吴广的起义队伍不过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多大气候,但竟然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局面的失控,其实当时的秦王朝并非没有力量消灭各地的抗暴起义,而是此时利益集团内部无暇他顾,正在忙于争权夺利。秦始皇死后,面临着利益集团内部的利益重新洗牌,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继位将会起用新人,排斥旧臣,甚至还会清洗老臣,所以丞相李斯很担心自己的位子和自己家族的利益不保,赵高也是担心新皇继位后自己的利益无法保证,于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篡改遗诏,扶保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继位。

胡亥是个没有什么政治才能的花花公子,陪着李斯赵高演木偶戏。稳固了自己利益之后,李斯赵高二人的合作基础就不存在了,于是李赵的二人转就唱不下去了,赵高跟李斯就发生了利益冲突,陈胜吴广起义时候,正是两人权力斗争的决胜时期,所以导致局面越来越无法控制,直至秦朝灭亡,晚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也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东汉灭亡,《三国演义》也说推及致乱之源是宦官集团和外戚窝里斗的窝里斗所导致的,而不是黄巾起义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因为专制王朝为了维护专制统治注定要施行暴政,尤其是秦朝那样没有大量的辅以愚民教育的暴政是不可持续,更为关键的是利益集团内部的利益永远无法维持平衡的,这样就肯定会出现分赃不均的现象,所以利益集团内部迟早都会发生激烈的窝里斗,只有他们窝里斗,被压迫者才有机会发动抗暴的起义,可见暴政不一定就会马上亡国,而专制王朝亡国也是他们的咎由自取,休想要赖别人。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机械大师​马钧是一位可以和张衡并齐的发明家 改造织绫机为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马钧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马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看似用最简单的话做了最成功的事 实则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政治错误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被视为宽和典范。其后,宋太祖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大大强化了北宋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

  • 张居正变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明朝,张居正,变革

    张居正变革是指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变革。变革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然而,变革在张居正死后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隆庆元年,以吏部左侍

  • 大明勇卫营:大明最后一支禁军骁勇善战 为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 却无法挽救明朝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明朝天启末年,京军按三大营的体制,分弓弩、短兵、火器三营,加以训练。崇祯年间改称勇卫营。勇卫营在选拔人才方面不拘一格,所选之人都是真正忠勇能战之士。而经过训练,部队更是焕发出了活力,即便崇祯穷的叮当响,也依然给这支部队提供极为优厚的待遇。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辽东满清政权虎视眈眈,内部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及

  • 初唐四杰都是天纵之才 然而他们一个个活成了天妒英才 初唐四杰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四个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文章,为唐代文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四个人命运都很悲惨。公元618年,唐朝开国。一年后,619年,骆宾王出生。又十余年后,卢照邻出生。又十多年后,650年左右,王勃和杨炯同年出生。此四

  • 大理国:历史上最没存在感的王朝 不为人熟知的古国 云南段氏大理国是怎样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大理国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大理国从未主动对外用兵,即使面对宋、辽、金、西夏与蒙古之间的争斗,大理国也一直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不予理会。最终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公元937年,南诏旧将段思平联络云南东部贵族灭掉了大义宁称帝,改国号为大理。公

  • 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最壮丽的诗篇 郑和下西洋的得与失有哪些?郑和下西洋为何后来停止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但是,郑和下西洋为何后来停止了呢?永乐三年,三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带领百余艘朦艟大船,越海渡

  • 古代辣椒从何而来,细说辣椒的简史,明末由海路传入,速席卷全国成为餐桌上的宠儿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辣椒作为现如今日常饭桌上常见的一种蔬菜,你知道它的从何而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细说辣椒的简史,明末由海路传入中国,速席卷全国成为餐桌上的宠儿。辣椒在明代晚期传入中国,大致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具体年代已经很难说清,确实的传播路线也尚在讨论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从海路传来的,先到达浙江、福建沿海,再

  • 辽国:契丹族的前世今生 盛极一时的辽国,究竟是如何建立和兴起的?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契丹族源于东胡

  • 作为唐朝后期的中兴之主 唐宪宗励精求治企图恢复大唐盛世 开创了唐朝后期的新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李纯原名李淳,为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大历十三年二月十四日生在长安宫中。李纯出生时,正是皇曾祖唐代宗李豫的晚年。他出生的第二年,祖父德宗李适即位,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