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朝元老是从何而来的?有哪些著名的三朝元老呢?

三朝元老是从何而来的?有哪些著名的三朝元老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02 更新时间:2024/2/9 9:51:46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大臣,由于他们作为时间较久,被称为三朝元老,那么三朝元老是从何而来的?又有哪些著名的三朝元老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三朝元老,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出自:《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三朝元老是褒义成语,可作主语、宾语;指老资格。

历史上著名的三朝元老有不少,如图里琛。

他是三朝元老,他不仅帮雍正夺位,而且最终活到73岁得善终,这是是非常难得得了。当时皇宫中的险恶相信你们也都知道吧,能在里面受到一位皇帝的喜欢就已经很厉害了,更何况他还是让三位皇帝都那么喜欢他,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给你们讲一下。

当时在九子夺嫡的时候,图里琛并不知道下一个皇帝是谁。为了不得罪下一任皇帝,他就把棋子肖国兴给杀了。后来雍正在弘历和弘时的之间不知道改选谁,最后想了很长时间,他决定悄悄的杀掉弘时讨好了未来的乾隆,也避免了雍正左右为难。不过这个还不是他隐藏最深的事,他隐藏最深的事还是他是粘杆处管事,明面上他是大清的大内侍卫,但是暗地里他是粘杆处管事。当时雍正想要扳倒隆科多,就只能从诺敏方面入手。但是诺敏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肯定不可能乖乖就范啊,就在这时他亮出了他的这个身份,还离间了他俩之间的关系,最终诺敏被抓了。

其实想想也对啊,能把三个皇帝都哄得这么高兴,肯定不一般啊,他很清楚该如何保身,也知道该如何不被发现的求财。万一不小心被别人发现了,就给他们一点小恩小惠。这么一个人实在是太厉害了,有脑子、有手段、还有耐心,就是这么一个人才可以稳坐三代嘛。

除了他还有著名的三朝元老李纲。

李纲一生经历了北周、隋、唐三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先后担任了隋杨坚太子杨勇、唐李渊太子李建成、唐李世民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但是他教导过的这三个太子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废除,导致他获得了“太子杀手”的外号。

首先是隋杨坚太子杨勇。杨勇,隋文帝长子,隋炀帝杨广的同母兄,母亲文献皇后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登基后,立杨勇为皇太子,军国政事皆令杨勇参与决断。有年冬至百官朝见杨勇,而杨勇也高兴他们的祝贺,但隋文帝认为杨勇违反了礼制,杨勇目前的身份只能接受祝贺,不能用朝见,于是下令臣下不得再以朝见礼去见杨勇,并且对杨勇的宠爱日益消减。同时杨勇生性好色,对他的妾侍的待遇与正房不相上下,由此引起了他的母亲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不满,晋王杨广知道母亲对兄长不满便假装自己没有姬妾并且只能和萧妃厮守,从此独孤伽罗更讨厌杨勇,并对杨广德行大加称赞。后来独孤伽罗与杨广向隋文帝进谗言,隋文帝于是贬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隋炀帝即位后假拟文帝诏书,赐死了杨勇。

其次是唐李渊太子李建成。李渊起兵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并平定了山东。因李建成身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便将在外征战的任务交给了秦王李世民,以此来保证李建成的安全。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建立战功、掌握权柄,对在朝中安逸的李建成很不服,于是想尽办法取而代之。武德七年(624)秦王府使人诬告太子勾结边将谋反,最后唐高祖以兄弟不睦流放了几位大臣。此后李世民所在的秦王府和李建成所在东宫摩擦不断。李建成恐秦王府强大便借唐高祖之手不断地打击秦王府,故而秦王府剩下的大臣力劝李世民尽快杀掉李建成,逼李渊退位。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兵埋伏于玄武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奉召进宫时在玄武门被李世民射杀。在这场政变中,李建成五个儿子全部被杀,且全家被逐出皇室宗籍。

最后是唐太宗太子李承乾。李承乾在八岁时便被立为太子,而李世民对他更是寄予厚望。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李承乾压力颇大,各种老臣对他要求很高,比如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大臣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奢华。各大臣对李承乾的激烈批评,使得李世民对他有意见,并且杀了他的“爱宠”。另外李承乾素来腿脚不好,这使他不够自信,而且他的皇位又受到各个兄弟的觊觎。他在贞观十六年(642)起兵造反,后被唐太宗镇压。最终唐太宗下令将其贬为庶人,流放黔州,第二年去世。

李纲教导过的这三个太子最终都因各种原因被废除,虽然这些太子的废除与他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因为这样的巧合,后世笑称其为“太子杀手”。贞观五年(631),这位历经三朝的老人,授教过三认太子的老臣,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还有明朝时期的刘珝也是三朝元老。

刘珝,字叔温,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生于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现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刘珝自幼聪慧好学,史载“生而颖悟……过目辄成诵”。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刘珝高中进士,后授翰林编修、吏部左侍郎,数年后擢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位居阁老。作为一朝宰辅,刘珝身上还颇有几分传奇色彩。据明朝尹旻所书《刘珝墓志铭》记载,刘珝脸上天生就有一字,即“有纹类‘丞’字”。在其幼年之时“有一老人相曰:是儿面有纹类‘丞’字,后必为相”。

丞,即丞相、宰相,明时概指内阁大学士,由于《刘珝墓志铭》是由与刘珝同时代的吏部尚书尹旻所撰,加上墓志铭的特殊性质,这段记载的可信度显然极高。刘珝担任翰林院编修时,明英宗朱祁镇见其学识渊博、人品出众,便命之教导太子朱见深,成为后者的授业恩师。朱见深即位后是为明宪宗,有着帝师经历的刘珝自然得到重用,仕途亨通。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刘珝奉命编成《文华大训》,以此功进入内阁,从而位极人臣。

史载,刘珝“性疏直”且“自以宫僚旧臣,遇事无所回护”,也就是说他正直敢言,无所忌讳。明宪宗时期,有一名叫梁芳的宦官,喜好巴结宪宗皇帝及其宠妃万贵妃,因经常进献奇珍异宝,而被明宪宗与万贵妃宠信。不过梁芳寻得的奇珍异宝,多是其贪赃枉法和巧取豪夺所得,员外郎林俊不喜于此,上书弹劾梁芳,反而触怒宪宗,被下狱治罪。众臣见梁芳深得帝心,纷纷怒不敢言,唯有刘珝犯言直谏,极力为林俊申辩,最终成功说服宪宗赦免林俊。

刘珝担任内阁大学士期间,力争“国本”(即储君),坚定拥护太子朱祐樘。宦官梁芳、奸臣李孜省等人“左道乱政,欲动摇东宫”,他们多次诋毁太子朱祐樘,妄图说服宪宗将其废黜,以讨好万贵妃。刘珝则以太子为人严谨持重且并无过错为由,坚决反对废储一事,屡次以帝师的身份劝谏宪宗,并在其面前揭露梁芳、李孜省等人图谋,以保住朱祐樘太子地位。朱祐樘在其保护之下,这才得以顺利继承皇位,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贤君明孝宗。

刘珝担任内阁大学士时,内阁还有两人,分别是万安、刘吉。清人张廷玉所撰《明史》评价三人道:“安贪狡,吉阴刻。珝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大意就是万安贪婪狡诈,刘吉阴险刻薄,刘珝要好上不少,但因说话无所顾忌,又被人看作“狂躁”。事实上,刘珝并非性格狂躁,而是敢于直言,不愿随波逐流。正因如此,刘珝与万安、刘吉等人不和,最终在朝臣们的排挤与构陷下,隐退归乡。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刘珝病逝,享年65岁,谥“文和”。明孝宗因曾得到刘珝庇护,故对其尊崇有加,亲自为刘珝撰写祭联:“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为三朝元老。”

那么关于三朝元老,你还知道哪些人物呢?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权在握的他为何不称帝,是不是我们误会了他?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的事迹甚至留下了许多的谚语,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权在握的他为何不称帝,是不是我们误会了他?司马昭的夺权之路司马昭是司马懿的二儿子,他是晋景帝的司马师的弟弟,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末期手握大权的臣子,也为西晋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劳。成年后司马

  • 宋金隆兴和议丧权辱国 金宋关系由君臣之国变为了叔侄之国 宋金隆兴和议的内容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隆兴和议是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主要内容为: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改“岁贡”称“岁币”,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宋割唐、邓、海、泗四州外,再割商、秦二州与金。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维持了四十年的和平。1141年,南宋在宋金战争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一心想与金人

  • 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为何二世而亡?秦朝灭亡是因为实行暴政吗?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秦朝仅仅二世就灭亡了。秦朝灭亡是因为实行暴政吗?公元前207年的11月14日,刘邦率领军队进入秦朝国都咸阳,

  • 三国时期机械大师​马钧是一位可以和张衡并齐的发明家 改造织绫机为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马钧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马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看似用最简单的话做了最成功的事 实则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政治错误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被视为宽和典范。其后,宋太祖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大大强化了北宋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

  • 张居正变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明朝,张居正,变革

    张居正变革是指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变革。变革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然而,变革在张居正死后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隆庆元年,以吏部左侍

  • 大明勇卫营:大明最后一支禁军骁勇善战 为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 却无法挽救明朝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明朝天启末年,京军按三大营的体制,分弓弩、短兵、火器三营,加以训练。崇祯年间改称勇卫营。勇卫营在选拔人才方面不拘一格,所选之人都是真正忠勇能战之士。而经过训练,部队更是焕发出了活力,即便崇祯穷的叮当响,也依然给这支部队提供极为优厚的待遇。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辽东满清政权虎视眈眈,内部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及

  • 初唐四杰都是天纵之才 然而他们一个个活成了天妒英才 初唐四杰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四个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文章,为唐代文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四个人命运都很悲惨。公元618年,唐朝开国。一年后,619年,骆宾王出生。又十余年后,卢照邻出生。又十多年后,650年左右,王勃和杨炯同年出生。此四

  • 大理国:历史上最没存在感的王朝 不为人熟知的古国 云南段氏大理国是怎样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大理国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大理国从未主动对外用兵,即使面对宋、辽、金、西夏与蒙古之间的争斗,大理国也一直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不予理会。最终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公元937年,南诏旧将段思平联络云南东部贵族灭掉了大义宁称帝,改国号为大理。公

  • 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最壮丽的诗篇 郑和下西洋的得与失有哪些?郑和下西洋为何后来停止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但是,郑和下西洋为何后来停止了呢?永乐三年,三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带领百余艘朦艟大船,越海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