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藩王造反那么多 最后成功的人为何只有朱棣

古代藩王造反那么多 最后成功的人为何只有朱棣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6 更新时间:2024/1/24 10:29:09

对古代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造反的藩王这么多,为何只有朱棣能成功,还名垂千古?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创建了很多新的制度,很多对后世影响都非常大。其中有一个就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朝之前,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都是实行分封制,诸侯分封建国。秦始皇觉得这种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废除分封实行军衔。不过秦朝历二世而亡,西汉建立后,实行双轨制,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之后的历代王朝都有一定的分封。当然,秦朝之后的分封,诸侯的实力和之前完全不能相比,后来被限制得越来越小。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有诸侯王存在的。

诸侯王的权力再小,也都是有一定大权的。有些朝代的诸侯王还能掌握地方大权。这些诸侯并不是都会听从中央的,有的则会反对中央,甚至进行进行造反。不过纵观整个历史,造反的诸侯有很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或者众多个。但成功的却之后朱棣,而且他不仅成功了,还名垂千古。我们看一下朱棣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我们先看一下古代藩王造反的案例,比较出名的无非就是以下几个。西汉时期的七王之乱,因为汉景帝削藩导致的,最后被平定。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因为贾南风乱政导致。明代后期的宁王叛乱,最后被王阳明平定。清代时的三藩之乱,也是藩王造反的一种,结果被康熙平定。这些藩王造反最终都被平定。可以说朱棣和他们相比是非常幸运。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而且是嫡子,被封为燕王,镇守元大都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在大臣的建议下开始削藩。朱棣可以说是为了保全自己,最后才决定造反的。说真的,这个状况和汉景帝时的七王之乱差不多,都是因为削藩出现的。不过人家朱棣造反却成功了。

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当然,任何时候起兵造反的都要有理由,否则名不正言不顺。朱棣的理由很简单,说皇帝被奸臣掌控才开始削藩,逼死其他诸侯王。自己起兵主要是清君侧的,这个理由和七王之乱一模一样。经过三年的时间,1402年,朱棣攻占了明代首都南京,建文帝朱允炆消失不见,朱棣正式称帝。朱棣的造反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持续的时间非常长,但是参加的诸侯国却非常少。可以说,朱棣造反能成功真的是不可思议。当然,成功肯定是有理由的,不可能是巧合这么简单。我们看一下,哪些原因促使朱棣成功的?

首先朱棣在皇位继承上有绝对的优势。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大臣来说,不管是谁称为皇帝,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天下是朱家的天下,不管谁是老板,大臣还是打工领工资。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大臣不这么认为,这些大臣肯定是参与储君之争了,有自己支持的人,这些人肯定是希望自己支持的人当皇帝。

我们看一下朱棣在皇位继承上到底有什么优势。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儿子。从这点说,朱棣是嫡子。按照我国古代正常的继承顺序,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比较多。即使不是嫡长子继承制,也都是坚持嫡子继承。除非没有嫡子,才会在其他皇子中选择。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朱棣是四子,本来机会不是很大。而且朱元璋很早就立了嫡长子朱标为太子。结果朱标在朱元璋去世前早逝了。所以朱元璋在选皇位继承人上一直很纠结。当时朱元璋的二儿子、三儿子都去世了,所以朱棣此时变成了嫡长子。按照正常的状况,朱棣成为皇帝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过朱元璋想了很久,最后把皇位传给朱标的长子朱允炆,跳过了儿子辈,直接传给孙子。说真的,这种状况在历史上有,但并不是很多。朱元璋这样做,让很多藩王不高兴。跳过儿子传给孙子,本来就不适合规矩。其中最不高兴的就是朱棣了,按照正常的状况,朱棣极有可能成为皇帝,但朱元璋却跳过了他。这种状况下,朱棣如果造反的话也很正常,因为很多人也都认为皇位应该是他的。此时其他人并不反对,尤其是地方官员,谁当皇帝都可以。反正都是朱家的人,其他人也没有这个机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造反的主角就是朱棣,一旦朱棣成功的话,皇帝肯定就是他,不会是别人。朱棣就不需要继续和别人争夺皇位了。

其次建文帝的举措很大程度帮助了朱棣。建文帝即位后就开始进行削藩,因为很多藩王手握大权,对中央的威胁非常大。削藩这一点是任何一个君主都会做的。不过只要削藩就会得罪那些藩王。当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一出来,很多人心里都是反对的。当朱棣出来造反的时候,这些藩王虽然只有宁王加入了朱棣的队伍,其他藩王看起来是中立,但心里都是向着朱棣的。其实这些藩王的中立对朱棣来说就是最大的帮助了。因为他们一旦再反对朱棣的话,朱棣是没有可能成功的。

当然,建文帝不仅得罪了藩王,还有就是他上台后实行的一些政策还得罪了武将,他重视文官,轻视武将。重文轻武是很多王朝建立后都会做的事情,因为王朝建立之后,武将的存在对王朝是个重大威胁。所以才有刘邦杀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的胡蓝之狱。建文帝这样做没有什么错,要是在正常状况下,这些武将也做不了什么。不过此时朱棣起兵了,所以那些武将立刻投到了朱棣的麾下,追随朱棣。反正跟着建文帝是没有出路了,跟着朱棣或许还有出路,这样状况下,大家肯定选择追随朱棣。就这样朱棣的队伍越来越大。

建文帝还做了一件错的离谱的事,就是在让大将平叛的时候不要杀朱棣。要了解朱棣这可是造反,你让自己的手下去平叛结果还不让杀对方主将,这下自己人肯定施展不开。再看一下朱棣,当他了解对方不敢杀自己之后,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这非常鼓舞士气,对战局非常有利。

第三朱棣个人非常有谋略。朱棣在靖难之役前,在外征战多年。朱棣的封地在北平,这个地方是元代的首都,同时也是明代北方的边关,对对抗蒙古的前线。朱棣做燕王期间,多次对外征战,而且功劳非常大。可以说在带兵打仗方面,朱棣还是非常厉害的。而且他手下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老兵,这些大军是朱棣造反成功的重要因素。

朱棣在造反开始的时候,打着是靖难的旗号。说白了,人家不是反对朝廷,只是反对小人。因为有小人在建文帝面前建议削藩了,所以朱棣才反对。这个旗号就确定了一件事,朱棣是认同削藩的。这样的话,那些藩王肯定是支持朱棣的。因为朱棣反对削藩,这是藩王最想看到的。

除了这些,朱棣最后的决策非常聪明,就是直接进攻南京。纵观朱棣的起兵,前面几年打的虽然顺利,但地盘一直仅限于北京附近,距离南京非常远。所以最后朱棣决定直接进攻南京,不打其他地方了。由于朝廷平叛不断失败,所以很多人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在朱棣进攻南京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这样顺利的打进了南京。

最后一点,建文帝的结局让朱棣顺利继位。其实不管朱棣有多大的优势,建文帝做了多少错事,朱棣毕竟是藩王,建文帝毕竟是皇帝。朱棣造反的旗号是靖难,说白了如果建文帝在世的话,朱棣根本不好处置他。无论是杀了他还是废了他,都违反自己的初衷。要是继续让建文帝当皇帝的话,跟着自己造反的人肯定不愿意。而朱棣想要登基为皇帝也肯定是难上加难。巧合的是,建文帝消失了。这对朱棣来说是最好的消息。他不关心建文帝是怎么消失的,但只要他消失,朱棣就能顺利继承皇位。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

这些就是朱棣造反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朱棣后来之所以能名垂千古,并不是因为他当上了皇帝。而是因为他当了皇帝后还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比如五次亲政蒙古、修建《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疏通运河、建造北京城等。也正因为做了这些事,朱棣才名垂千古的。如果没有后面的这些事,即使造反成功了,在历史上的名声也不会好的。

不管怎么说,像朱棣这种造反成功的都非常难得了。成功之后还能流芳千古,更是难上加难。

标签: 历史古代造反

更多文章

  • 张良和范增相比,谁的谋略更强一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汉朝,张良

    秦朝末年,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才之士。在这些人中,最著名的有项羽、刘邦、张良、韩信、范增、萧何。其中张良和范增都是当时最有能力的谋士,那张良和范增谁更厉害呢?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在七十岁的时候出山相助项羽,项羽称其为“亚父”,可以看出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范增七十岁出山帮助项羽,项羽在他的帮

  • 唐朝时期的藩镇制度是什么样的 这个制度是怎么产生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唐朝,藩镇

    还不了解:唐代藩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的藩镇格局是怎样的?是如何产生的?前言唐太宗继位以来,向北攻灭东突厥,稳定住了大唐北部的边疆,向西又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从而基本建立起了天山以南的防御体系。到了高宗的时候,大唐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彻底灭亡高句丽之后,又彻底剿

  • 清朝对于谋反的镇压有多残忍?1516刀割死一个孩子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清朝,洪秀全

    清朝对于谋反的镇压有多残忍?曾经1516刀割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的嫡长子,洪天福贵。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洪天福贵亲眼见证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过程,他最后的结局也是有些悲惨。作为“皇帝”,洪天福贵被清军抓住,他的四肢钉在了牛车上,身体上也被割了15

  • 清朝格格出嫁之后为何不能生育 期间到底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清朝,格格

    还不了解:清代格格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出嫁的格格不能生育?除了难以见到驸马,还有这些原因!出嫁的格格心里苦,但格格不能说。可别被琼瑶阿姨的还珠格格给误导了,格格出嫁后根本无法与丈夫儿女成群,这倒不是说格格有不孕不育的问题,而是人家晚上跟丈夫见个面都难,何来的儿女成

  • 历史上有哪些顾命大臣?他们的下场如何呢?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特殊的职业,那就是顾命大臣,这可能是古代特有政治制度的一种产物。“顾命”一词出自尚书《顾命》篇,讲的是,周成王将死,恐怕太子钊不能胜任,命令大臣召公和毕公辅佐太子。古代权力交接,很多时候接班人并不是成年人,即便有的已经成年,但思想不成熟,缺乏历练。所以,老皇帝为了让帝国延续,处理政务

  •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周瑜打黄盖”这个故事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三国,周瑜

    周瑜打黄盖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即便不是很清楚故事情节,对于这句歇后语还是熟捻于心的,经常有人在类似的情景中,不由自主的说出这句歇后语。这句歇后语的来历其实就像两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表演的一出戏。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有没有这件事情发生呢?答案是:并没有!根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开始后,经

  • 古代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是什么官职 换做现在是什么级别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官职

    很多人都不知道古代官职,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清代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放现在是个什么官?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古代有不少让现代人大跌眼镜的官职名,比如“行走”,是清代年间调充某项职务但还没有给正式官衔的人;“太子洗马”则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牛人”却是养牛的官

  • 盘点:历史上反腐做的最严格的三位皇帝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清朝,雍正

    第三位就是清世宗雍正皇帝,做为清朝时期的皇帝,雍正皇帝被人们所熟知的大概就是九子夺嫡之事了,但是却没有人知道雍正还是一个很能反腐的皇帝。清朝时期的朝廷是很富有的,这也就难免会有一些朝廷命官会打国库公饷的主意了,对于这样的贪官吏,雍正皇帝只用一招就让当时的贪官后悔起了贪念,那就是一人贪腐,全家遭殃。对

  • 古代圣旨那么多 现在为什么很少能看到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圣旨

    对古代圣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都下圣旨,那么多圣旨,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圣旨是指代封建社会皇帝下达的命令或者发表的言论,是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一般都是上好蚕丝或者绫锦织品,团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封建王朝更迭,产生的圣旨肯定不计其数,但是在

  • 古代官员的真实薪水如何?和古装剧中完全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清朝,康熙

    说到这,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古代的那些大臣们只要做了官,什么府邸呀、豪宅呀,什么都有,那薪水待遇就更不用说了,哪像现在的那些公务员,工资简直低的要命,一个月下来,什么也没有存到。不过有这样的想法,也并不怪我们,主要是一些古装剧演的太过于夸张了,实际上并不像演的那样。其实古代大多数官员的薪资非常低,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