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有哪些顾命大臣?他们的下场如何呢?

历史上有哪些顾命大臣?他们的下场如何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943 更新时间:2024/2/24 15:38:56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特殊的职业,那就是顾命大臣,这可能是古代特有政治制度的一种产物。“顾命”一词出自尚书《顾命》篇,讲的是,周成王将死,恐怕太子钊不能胜任,命令大臣召公和毕公辅佐太子。古代权力交接,很多时候接班人并不是成年人,即便有的已经成年,但思想不成熟,缺乏历练。所以,老皇帝为了让帝国延续,处理政务,往往会选择了几位老成持重的顾命大臣,临终托孤,请他们尽心尽力辅弼小皇帝。

比如商王朝就有,当时成汤去世前让伊尹辅佐,周王朝的周公辅佐,汉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并指定霍光、金日磾、上官桑弘羊田千秋为顾命大臣。三国时候,孙权去世前,命诸葛恪辅佐太子孙亮。

南北朝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临终前将少帝刘义符托付给顾命大臣徐羡之、谢晦、傅亮、檀道济。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前,因为不放心李治生性懦弱,所以叫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好生辅助新君。后来明代的穆宗皇帝驾崩,遗命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还只有10岁的小皇帝万历。

清朝顺治登基后,睿亲王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辅政;康熙八岁继位,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咸丰临终前,因太子载淳只有六岁,也安排了顾命大臣团队,由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辅佐。而这些辅佐皇帝的人,虽然获得了无上权力,位极人臣,百官望尘莫及的地位,不过可惜的是命运似乎都不怎么好,很少得善终。

比如西汉的上官桀、桑弘羊都被霍光诛杀,而霍光下场也很惨,他去世后,家族被灭族。在比如东吴的诸葛恪也被吴主孙亮设计杀死,并夷灭三族;刘宋的徐羡之、谢晦、傅亮、檀道济四大臣因少帝行事乖张,废掉了刘义符,另立刘义隆为帝,但刘义隆登上皇位之后,便寻了借口将四大臣杀掉。

长孙无忌就不用说了,被李治和武则天给赐死了。明代的张居正似乎得善终,但其实也不得善终,因为他尸骨未寒就被皇帝抄了家。跟他一样的还有多尔衮,多尔衮要更惨,被开棺鞭尸。鳌拜,我们也很熟悉,被康熙逮捕,死于狱中。肃顺被慈禧太后、恭亲王联手擒杀。只能说这些顾命大臣“顾不了自家性命”,不得不说历史开了一个玩笑。那么,历史上就没有得善终的顾命大臣吗?有。比如下面这三位,第一位伊尹。

伊尹其实是个厨子出身,当时商朝王商汤认为做饭和治理天下是同一个问题,能做的了一手好菜,就能治理好天下,所以商汤任命他为宰相。于是此人一夜之间由一个厨子成了宰相,创造了神话。

宰相最早是指帝王家中祭祀之时,行使宰牲权力的重要大臣。由此看来,这个职衔就是由伊尹开始的。

后来商汤死后,伊尹接受了顾命之责,成为商汤长孙太甲的师保)。他在顾命任内做了一件大事,他称因为太甲不守爷爷的祖训,治理国家乱七八糟,便将其发配到爷爷的墓地桐官守墓,面壁思过。直到太甲知错悔过,方才放回国都,将王权奉还。最后君臣相得,成就一番盛世。

第二位是诸葛亮。

诸葛亮得善终了吗?得了。他是顾命大臣吗?绝对是。当年刘备去世前,专门找到诸葛亮,并对他说:“我去世后,小儿(阿斗)就劳烦您照顾了。如果他不行,你就自己当皇帝,如果他还可以,你就尽力辅佐”。一番话说得诸葛亮痛哭流涕的,这段历史就是著名的白帝城托孤。所以,诸葛亮确凿的托孤大臣。而且诸葛亮的权力极大,后主刘禅形同虚设。不过好在诸葛亮这个人极其聪明,做事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和孙吴、曹魏三分天下。而诸葛亮也因为出色,被罗贯中鼓吹,最后在民间成了神,死后成神。

第三位是五代后周的顾命大臣范质。

范质自幼聪明好学,九岁就会写文章,十三岁就研习《尚书》,他于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考中进士,不久就被提拔为封丘县令。后来范质成了周世宗的心腹,辅佐周世宗柴荣。柴荣去世后,他成了托孤大臣,辅佐周恭帝。很快“陈桥兵变”发生了,赵匡胤在出征途中被众将拥立为帝,大部队奔回首都,逼恭帝禅让。后周的孤臣孽子,安有命焉?所幸赵宋取代后周,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前朝旧臣与皇室都得到新朝的优待与礼遇,范质继续被任命为宰相。

这不得不说范质幸运至极,最幸运的顾命大臣,遇到了赵匡胤。宋乾德二年九月,范质病逝,太祖闻讯,罢朝三日,以示哀悼。他去世后,宋太祖赵匡胤对身边的大臣说:“范质德高无私,仅有住宅,不积累财物,他是真正的宰相啊。”当然,得善终的顾命大臣还有其他人,不再一一列举,总之,顾命大臣是一个高危职业,大部分顾命大臣不是死就是身败名裂。

标签: 历史三国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周瑜打黄盖”这个故事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三国,周瑜

    周瑜打黄盖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即便不是很清楚故事情节,对于这句歇后语还是熟捻于心的,经常有人在类似的情景中,不由自主的说出这句歇后语。这句歇后语的来历其实就像两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表演的一出戏。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有没有这件事情发生呢?答案是:并没有!根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开始后,经

  • 古代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是什么官职 换做现在是什么级别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官职

    很多人都不知道古代官职,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清代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放现在是个什么官?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古代有不少让现代人大跌眼镜的官职名,比如“行走”,是清代年间调充某项职务但还没有给正式官衔的人;“太子洗马”则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牛人”却是养牛的官

  • 盘点:历史上反腐做的最严格的三位皇帝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清朝,雍正

    第三位就是清世宗雍正皇帝,做为清朝时期的皇帝,雍正皇帝被人们所熟知的大概就是九子夺嫡之事了,但是却没有人知道雍正还是一个很能反腐的皇帝。清朝时期的朝廷是很富有的,这也就难免会有一些朝廷命官会打国库公饷的主意了,对于这样的贪官吏,雍正皇帝只用一招就让当时的贪官后悔起了贪念,那就是一人贪腐,全家遭殃。对

  • 古代圣旨那么多 现在为什么很少能看到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圣旨

    对古代圣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都下圣旨,那么多圣旨,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圣旨是指代封建社会皇帝下达的命令或者发表的言论,是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一般都是上好蚕丝或者绫锦织品,团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封建王朝更迭,产生的圣旨肯定不计其数,但是在

  • 古代官员的真实薪水如何?和古装剧中完全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清朝,康熙

    说到这,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古代的那些大臣们只要做了官,什么府邸呀、豪宅呀,什么都有,那薪水待遇就更不用说了,哪像现在的那些公务员,工资简直低的要命,一个月下来,什么也没有存到。不过有这样的想法,也并不怪我们,主要是一些古装剧演的太过于夸张了,实际上并不像演的那样。其实古代大多数官员的薪资非常低,甚

  • 古代盐的售卖为什么会被朝廷垄断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汉朝,盐业

    古装电视剧里经常会提到,在封建时期盐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商品,只能由官府或者指定的商贾盐行销售,如果私下贩卖食盐要处以严重得刑法,为什么在古代盐的售卖会被朝廷垄断,有何深意呢?首先,我们要知道食盐的作用,盐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人体如果连续几天不摄入盐就会感到浑身无力,抵抗力、免疫力降

  • 清朝同时存在多个兵部尚书 其中真正掌权的人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清朝,兵部尚书

    还不了解:清代兵部尚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为什么同时存在多个兵部尚书,到底谁才是真正掌权的?兵部,作为封建王朝设置的中央“六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曹魏时期的“五兵制”,当时曹魏军制设中兵、外兵、骑兵、都兵、别兵等五兵,长官称五兵尚书。到隋朝,兵部正式成为朝

  • 古代没有现代交通工具 古人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久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广州,北京

    还不了解:古代路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呢?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压力是每个年轻人必可少的,它不仅促使着年轻人的成长,也磨练着他们的意志。随着公司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人在工作上都抽不开身,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仿佛成了天方夜谭。旅

  • 为何在古代,商人这个职业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呢?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汉朝,商人

    古代中国主要以农耕文化为主,那么在经济制度上的表现就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经济的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统治者只需要定期按时的找百姓收取租税(农业税和土地税)以及人头税,无论是历史上的井田制,青苗法,一条鞭法等等土地所有权改良,本质上都是围绕这一根本特征来进行调整的。而其他重要的战略物资,比如盐铁等,都是

  • 唐传奇系列:娼妓李娃与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获得荣耀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李娃传》,唐朝

    《李娃传》是唐代文学家白行简所创作的一篇传奇(小说)。成书于唐代,收录于《太平广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朝天宝年间,常州有一大户人家,户主荥阳公为常州刺史,在当地很有声望。年近五十,膝下只有一子,才满二十岁,英俊潇洒,才思敏捷,卓尔不群,荥阳公非常器重他,常常对人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