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平之战赵括需要负主要责任吗 赵括是不是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赵括需要负主要责任吗 赵括是不是纸上谈兵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74 更新时间:2024/1/26 0:28:19

你真的了解长平之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赵括对于长平之战的失败,绝对要负主要的责任。

诚然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赵国一开始就准备不足,被韩国祸水东引拉入战团。而赵国的内部对于长平之战的意见也不统一,比如是联合其他国家与秦国决战,还是与秦国和谈都有争议。这样的意见也反应在是否用赵括为将上。赵国对于长平之战的准备与重视程度,比之秦国远远不如。

但即便如此,长平之战,赵括也绝对是难辞其咎,需要负主要的责任。

其实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

首先是战略上的判断,赵括为将,当时是受到了赵国上下众多的反对,甚至连赵括的母亲都反对这个事情。那么很多人认为当时赵国缺粮,不得不速战,赵括此战非战之罪。其实并非如此,赵国缺粮是客观的事实,但赵国上下的高层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作为前线主帅的廉颇至少也应该知道,但为什么他们都反对速战,因为速战的风险太大,其实赵国还有一个选择的,那就是撤兵,上党本来就是秦国与韩国争夺之地,赵国被卷入,实际上是可以及时抽手的。虽然说赵想打,但如果赵国上下无人愿意采取速战的办法,等到没粮,赵国是不能不退的,这一点恐怕就是赵国高层的目的,放弃上党,避免赵军的风险,从战场上抽身。

在说说秦国那个著名的换将的反间计,其实这个反间计有点夸大其词,长平之战几乎集中了所有的赵国军队主力,如果秦国可以通过反间计就影响赵王做出临阵换将,赵国也不用打了。秦国之所以选择赵括作为反间计的对象,很可能是当时的邯郸赵括就是速战派的代表人物,这一点从赵括为将众多人反对就可以看出来,赵括的作战方案与大多数人的意见是相反的,不是秦国看出了赵括没有能力,而是秦国没有其他的选择。从秦国秘密换将白起,到秦国应对赵国使者的表现,就可以看出,秦国在赵国主力出动的情况下,已经调整了战略目标,从夺得上党到了歼灭赵国的主力,但面对稳守的廉颇秦国做不到这点,所以秦国需要一个能让赵国主力出战的将领,赵括的作战方案正符合这一点,所以秦国就顺水推舟加了一把火,把赵括推上了主帅的位置。

实际上关于这一战,赵括主张速战,恐怕赵括自己都没有几分把握。赵括虽然是初生牛犊,但当几乎所有人都反对的时候,赵括还有充足的信心,恐怕说不过去吧,赵括真的是一个人就自大得超越了所有人之上,就觉得自己远胜于廉颇这样的宿将,廉颇都没把握的事情,自己就十拿九稳,恐怕也不是吧。估计赵括抱的是富贵险中求的概念,此战若胜,赵括的声望将可以凌驾于廉颇之上,直接成为战国最为著名的名将之一。但失败就是万劫不复,恐怕赵括也知道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其中赵括的母亲反对赵括为将这个事情,很可能赵括是暗中知道的,甚至是双方约定的,此战赵括若胜,那么自然没有任问题。但如果赵括败了,那么难保暴怒的赵王不会祸及满门,赵括母亲的话,其实等于在和赵括划清界限,为了赵括兵败保满门做准备,这是大家族的生存之道。可见赵括自己恐怕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并不完全看好。

最后在说说长平之战,赵国速战确实是在没粮又不愿意撤退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速战不怪赵括,但让赵军被完全包围,最终突围不成,导致全军覆没。赵括这个主帅难辞其咎,作为实际的指挥者,打出了一场全军覆没的战争不是击溃,是真正的全军覆没,这个主帅是不可能不负主要责任的。

所以长平之战,赵括负主要责任绝对是应该,赵括也许并不是只知道纸上谈兵,但他意图借助长平之战成名,最终却导致赵军全军覆没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标签: 历史长平之战赵括

更多文章

  • 淝水之战前秦拥有二十万军队 前秦是怎么败给东晋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淝水之战,东晋

    对淝水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好多人都觉得人多,就比较有安全感,特别是在两军交战的时候,哪一方人多,就会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在战场上,两军兵力的多少,是人们预判战争结果的重要依据,战场上兵力并不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唯一因素,但是在气势上就能压过对方一筹,

  • 唐朝建立后的第一场战争,揭秘浅水原之战的经过与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对于浅水原之战来说,是唐朝建立后的第一场大战,所以,这场战役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唐朝的发展。此役,唐朝一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在

  • 建文帝朱允炆因夹河之败,再次罢免了朝中哪三位大臣?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朱允炆,夹河之败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二十日,燕军进抵保定,朱棣向诸将分析形势,认为野战容易,攻城艰难,如今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在德州,吴杰、平安驻在真定,我军若屯兵城下,他们必然合力援攻。坚城在前,强敌在后,此为危道。真定与德州相距二百余里,我

  • 官渡之战对曹操的影响有多大?其实被演义夸大了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三国,官渡

    提起官渡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曹操以弱胜强击败袁绍,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不对,但还是有些夸大了官渡之战的价值。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操并没有获得多大优势,其劣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袁绍随时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我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两个客观事实来判断的。第一、官渡之战结

  • 宁平城之战有多重要?对西晋王朝与汉民族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宁平城之战,西晋

    说到宁平城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大家可能如数家珍,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但若问及宁平城之战,很多人可能就懵了:宁平城在哪?谁和谁打的?此战在中国古代战史上很重要吗?对,很重要!宁平城之战从小的方面

  • 夷陵之战刘备如果获胜的话 三国历史会不会改变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蜀汉,夷陵之战

    很多人都不了解夷陵之战,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如果刘备打赢了夷陵之战?这个假设看起来想象空间很大,其实很有限,为什么?因为夷陵之战的目的,除了给关公报仇外,最重要的是刘备要夺回失去的荆州之地。而且荆州争夺战的焦点,就是江陵。因为江陵地处荆州的中部,北接襄樊,南控荆南四郡,东出长江的上游。所以,占领

  • 汉中之战曹真可谓是精心准备 双方没有交战为何就撤军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汉中之战,曹魏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中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魏太和二年(230)秋天,曹真精心策划的汉中之战开始了。这已经是曹魏第3次征汉中了,前两次都是曹操亲自带的队,这次曹真志在必得,共集合了约20万大军,分三路大军同时出击:第1路由他亲自率领,由长安以南入子午道,出子午谷后直取汉中的南郑;

  •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多亏了这位谋士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三国,许攸

    说起三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大小不一的战争和不择手段的计谋让人是眼花缭乱,一场战争的胜败不仅取决于统帅的能力,有时候一些小人物也可以左右战局。官渡之战中,许攸阵前倒戈投奔曹操,献计与曹操,这才让曹操火烧乌巢,赢得先机,最终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可以看出许攸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古代战场瞬息万变,那么战况信息都是怎么传递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唐朝,岑参

    古时候并没有现在这种发达的通讯系统,现在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但是古时候就只能用快马来跑,那么对于紧急信息的传递过程,古人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

  • 唐朝正值强盛时期,兵力充沛,为何大非川之战失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大非川之战,薛仁贵

    说到大非川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公元670年,唐朝为了与吐蕃争夺土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非川之战。在此战之前,唐朝凭借着精锐的部队,四处征战,无一失败,先是一统汉地,后又平定边患,四海之内无人不服,然而,这样的光辉战绩却被一个小小吐蕃终结了。此时的唐朝正值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