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阪泉之战的“阪泉”位于何处?阪泉之战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阪泉之战的“阪泉”位于何处?阪泉之战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56 更新时间:2024/1/19 6:41:47

说到炎黄阪泉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一直以来,古代中国都存在一个历史宿命,即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搏杀数千年,其间和平居少、战争居多。从中原文明来看,来自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入侵者,是不折不扣的蛮人坏人,但中原文明又尊黄帝为祖,那么黄帝源于哪一种文明呢?

作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在人们传统印象之中,黄帝一直是农耕文明的代表,但根据司马迁的记载,黄帝可能不是源于农耕文明,是游牧文明。

司马迁对黄帝生平记载很少,只有“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么一句话,意思大约是黄帝出身名门,或部落酋长之家,是少典部族的后裔,姓公孙名轩辕,一生下就有灵性,在襁褓中就会说话,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非常聪明……总之,就是一些夸赞的词汇,与后世对历代开国帝王的描述差不多。

黄帝接任部落首领之职时,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天下诸侯征伐不断,百姓水深火热流离失所,而神农氏却不能制止诸侯纷争。于是,为了天下和平,黄帝就学兵练武,征讨不臣诸侯,于是“诸侯咸来宾从”。

但此时天下还有两个势力不服,一是最为凶暴的蚩尤,战斗力强,没人敢去征讨蚩尤,一是老牌首领神农氏后代炎帝,当时农耕文明的代表,见到诸侯都去朝拜黄帝了,内心估计不平衡,“欲侵陵诸侯”,没想到诸侯反而更快速度的都投奔了黄帝,所谓“诸侯咸归轩辕”。

因此,这时也算是炎帝、黄帝、蚩尤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其中,黄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居东方,为九黎君主。

炎帝、黄帝、蚩尤三国鼎立之后,局势暂时稳定,黄帝推出了一系列增强国力的措施。

《五帝本纪》: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貔貅貙虎。

除了修行德业、整顿军旅之外,黄帝研究四时节气变化,丈量四方的土地,安抚民众,种植五谷,训练熊、罴、貔、貅、虎等猛兽。尤其“治五气,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这十二个字,清楚地表明黄帝在中华农耕文明中的地位。

一段时间之后,三国形势发生变化,首先黄帝与炎帝发生阪泉之战,黄帝三次击败炎帝,炎帝向黄帝称臣;其次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走,向黄帝求救;第三黄帝联合炎帝征讨蚩尤,但三年九仗未能获胜,最终黄帝调集诸侯军队,通过涿鹿之战击败蚩尤。

因此,黄帝“一统三国”之前,打了两场著名的战争,即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场战争的地点,或与黄帝出身有关!

涿鹿之战的位置比较好确定,是在如今河北张家口市的涿鹿县,但阪泉之战的“阪泉”位于何处,一共有四种说法。

1,山西省阳曲县东北,相传旧名汉山,如今通过高速抵达涿鹿县全程约451.3公里。

2,河北省涿鹿县东南,与涿鹿之战的战场非常接近。

3,山西省运城县南,如今通过高速抵达涿鹿县全程约873.3公里。

4,河南省扶沟县,如今通过高速抵达涿鹿县全程约863.7公里。

联系到黄帝陵、石峁古城、宝鸡炎帝陵等遗址,阪泉之战的地点在河北涿鹿县的可能性不大。如果“阪泉”不在河北涿鹿县东南,而在其他三个地方,就会出现一个悖论:以四千多年前黄帝时代的交通与组织能力等,小部队或可突进千里之外,但必然很难将诸侯大部队投放千里之外作战。因此,黄帝在阪泉击败炎帝之后,又如何跑到千里之外的涿鹿击败蚩尤?以农耕文明的手段,几乎不太可能实现这种跨越!

可见,黄帝真正的身份可能是游牧民族,早已熟悉草原,于是从陕西、山西调兵,通过北方草原骑马来到河北涿鹿县。司马迁在《史记》中还有一个重要记载,可以佐证这一猜想。

《五帝本纪》: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黄帝打服炎帝、击败蚩尤之后,往东去过东海、登过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过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过湘山等。黄帝是否去过这些地方值得怀疑,但最为关键的记载是,黄帝是“迁徙往来无常处”,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与我们熟知的游牧民族习俗几乎一致!

除了《史记》之外,《山海经》中提到的黄帝,几乎非常明确地指出黄帝出身游牧民族!

《山海经·大荒西经》:“黄帝之孙日始均,始均生此北狄”。《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生苗龙,苗龙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山海经》明确说明黄帝源于北狄,而北狄又是100%的游牧民族!不过,《山海经》毕竟不是史书,记载的内容还是值得怀疑,但通过周人历史与黄帝遗址等却可以推断出黄帝出身。

1,汉朝王符在《潜夫论·志氏姓》中指出:“隗姓赤狄,姮(姬)姓白狄……短(姬)即犬戎氏,其先本出于黄帝”。说到底,黄帝姓姬,白狄姓姬,周人姓姬,三者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而周文王祖父古公父之前,周人还处于游牧生活,直到古公亶父迁岐,开始踏入文明社会,所谓“贬戎狄之俗,而营城郭宫室,而邑别居之”。因此,大约是黄帝一支先入中原,慢慢融入当地转变为农耕文明,但族群其他人还留在故乡放牧,多年之后后代周人崛起,再度入主中原。

2,根据春秋《左传》记载,白狄当时就分布在雍州北部(如今陕北一带)——古公亶父迁岐之前的居住地。令人惊奇的是,陕北一带偏偏有着众多黄帝遗址,比如石峁古城、黄帝陵、黄帝庙等,而且《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葬于黄帝陵——白狄传统聚居地!显然,陕北众多黄帝遗址与白狄传统栖居地,两者之间必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存在一定的必然关系,联系《山海经》不难推断黄帝就是出自北狄!

四千多年前的黄帝生平,如今很难100%揭开真相,但通过《史书》和考古发现,却可以判断出黄帝更可能出身游牧民族!但学者的观点更为大胆,认为炎黄阪泉之战,其实就是农耕文明抗击游牧文明的保卫战。

学者刘毓庆:黄帝出自少典,少典即小狄,为北狄的一支。轩辕为“合汗”“可汗”之异译。黄帝族团最早活动于大西北与大北方,甘肃、青海一带的昆仑山即其早期的中心。因草原干旱而南下……炎、黄之战,是一场农耕民族抗击游牧民族的保卫战。战争之所以在北塞长城脚下发生,就是因为长城一线,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界线。

不仅学者刘毓庆,还有郭沫若、易华等史学大家都指出黄帝出身游牧民族,其中学者易华认为“更加肯定黄帝是传说中的游牧英雄,成吉思汗是游牧传统的继承者”。

在与传统华夏民族接触之后,黄帝逐渐接受并融入农耕文明,最终成为华夏人文始祖之一。而黄帝、炎帝、蚩尤各自代表的种族最终融合,进而慢慢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

标签: 历史阪泉之战炎黄

更多文章

  • 街亭之战究竟是谁的错 马谡为什么要做出错误的判断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街亭之战,蜀汉

    你真的了解街亭之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马谡是在主观上犯了最大的错误---专搞形式主义。不仅照搬照抄兵书上所写所述,而且如果以其下属大将王平所述为信,那么最致命的是他刚愎自用,没实战经验,没有根据实际的山地情况和按照客观的地形来进行安排。从马谡在登山弃径而驻的兵法部署中看出,有一股想要置

  • 长平之战赵括被白起围困 赵国为何没有人派兵救援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长平之战,赵国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长平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赵国这个国家后人给的评价就是不作就不会死。原本的赵国经过赵灵王的一系列改革以后,实力空前庞大,甚至已经能够和秦朝平分秋色了。不过可惜的是战国后期,赵王老眼昏花,而且受人蒙蔽,硬是把一个足以和秦国抗衡的国家玩坏了。而最终导致赵国彻底毁灭的还

  • 长平之战赵括需要负主要责任吗 赵括是不是纸上谈兵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长平之战,赵括

    你真的了解长平之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赵括对于长平之战的失败,绝对要负主要的责任。诚然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赵国一开始就准备不足,被韩国祸水东引拉入战团。而赵国的内部对于长平之战的意见也不统一,比如是联合其他国家与秦国决战,还是与秦国和谈都有争议。这样的意见也反应在是否用赵

  • 淝水之战前秦拥有二十万军队 前秦是怎么败给东晋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淝水之战,东晋

    对淝水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好多人都觉得人多,就比较有安全感,特别是在两军交战的时候,哪一方人多,就会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在战场上,两军兵力的多少,是人们预判战争结果的重要依据,战场上兵力并不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唯一因素,但是在气势上就能压过对方一筹,

  • 唐朝建立后的第一场战争,揭秘浅水原之战的经过与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对于浅水原之战来说,是唐朝建立后的第一场大战,所以,这场战役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唐朝的发展。此役,唐朝一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在

  • 建文帝朱允炆因夹河之败,再次罢免了朝中哪三位大臣?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朱允炆,夹河之败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二十日,燕军进抵保定,朱棣向诸将分析形势,认为野战容易,攻城艰难,如今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在德州,吴杰、平安驻在真定,我军若屯兵城下,他们必然合力援攻。坚城在前,强敌在后,此为危道。真定与德州相距二百余里,我

  • 官渡之战对曹操的影响有多大?其实被演义夸大了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三国,官渡

    提起官渡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曹操以弱胜强击败袁绍,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不对,但还是有些夸大了官渡之战的价值。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操并没有获得多大优势,其劣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袁绍随时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我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两个客观事实来判断的。第一、官渡之战结

  • 宁平城之战有多重要?对西晋王朝与汉民族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宁平城之战,西晋

    说到宁平城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大家可能如数家珍,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但若问及宁平城之战,很多人可能就懵了:宁平城在哪?谁和谁打的?此战在中国古代战史上很重要吗?对,很重要!宁平城之战从小的方面

  • 夷陵之战刘备如果获胜的话 三国历史会不会改变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蜀汉,夷陵之战

    很多人都不了解夷陵之战,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如果刘备打赢了夷陵之战?这个假设看起来想象空间很大,其实很有限,为什么?因为夷陵之战的目的,除了给关公报仇外,最重要的是刘备要夺回失去的荆州之地。而且荆州争夺战的焦点,就是江陵。因为江陵地处荆州的中部,北接襄樊,南控荆南四郡,东出长江的上游。所以,占领

  • 汉中之战曹真可谓是精心准备 双方没有交战为何就撤军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汉中之战,曹魏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中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魏太和二年(230)秋天,曹真精心策划的汉中之战开始了。这已经是曹魏第3次征汉中了,前两次都是曹操亲自带的队,这次曹真志在必得,共集合了约20万大军,分三路大军同时出击:第1路由他亲自率领,由长安以南入子午道,出子午谷后直取汉中的南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