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高阳酒徒郦食其:楚汉争霸时期著名的说客 才智超群 最后却落得个被烹杀的下场

高阳酒徒郦食其:楚汉争霸时期著名的说客 才智超群 最后却落得个被烹杀的下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36 更新时间:2024/2/3 1:25:18

郦食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说客,为刘邦出谋划策,游说四方,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富于谋略,而且敢作敢为,勇于冒险,以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为刘邦成就大业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郦食其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个具有才能的谋士,他曾经辅助刘邦进行争夺天下的斗争,并且为刘邦最后成功地建立汉朝提供了很多计谋和帮助,可以说,前期的郦食其凭借他的智慧和才能,是比较风光的。但是到了后期,同样是刘邦谋士的其他几个人都被刘邦予以重任,但是只有郦食其,却是被“烹”死了。遭受前后如此巨大差异的郦食其,他的一生可谓是比较曲折的。

才智谋略十分高明。

郦食其出身贫寒,但是根据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记载,郦食其“好读书”,并且他的学习十分渊博。年轻时的郦食其由于喜欢喝酒,因此他经常出现在酒肆当中,并且称自己为“高阳酒徒”,也正是凭借着“高阳酒徒”的这个身份主动向刘邦推荐自己,为自己后来登上历史舞台找到了机会。

得到刘邦任用之后的郦食其,开始展现出了他独特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智取到了陈留。在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腐败之后引起天下大乱,反动势力不断高涨,刘邦作为其中一员,率领士兵与秦朝的军队进行作战,由于却一直攻打不下昌邑,于是向西经过陈留高阳。

郦食其针对当前刘邦军队的实际状况向刘邦建议到,陈留地区时天下的重要的交通地点,并且城市中的存粮也足够供应军队,如果能将陈留地区攻占下来,那么对于刘邦的军队是十分有利的。基于此,郦食其主动请求亲自到陈留去劝说陈留的县令让他投降,如果县令不投降,正好可以采取内外联合的方式来攻占陈留。

刘邦认为郦食其的计谋对于自己来说十分有利,因此就同意了郦食其的建议,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陈留地区这个战略要地最终被刘邦收服了。从这件事情中,就可以充分地展现出郦食其自身的才智和谋略的高明,这也是后来郦食其能够有机会不断参与后来的军事斗争的重要条件。

遇到自己的“伯乐”刘邦。

封建社会之中,对于底层的知识分子和具有才能的下层百姓来说,要想得到机会能够展现自己的才能,很多情况还是需要遇到一个贤明并且能够发现自己才能的君主,比如韩信这个优秀的军事人才,也是在萧何对于他的赏识之下,才能够有机会展现出自己不平凡的军事才能。

同样出身于贫困的下层阶层的郦食其也是如此,具有足够智慧和才能的他一直在寻找着能够赏识自己才能的。在当时众多的起义领导者之中,只有刘邦的作风和性格最让郦食其欣赏,因此后来在刘邦到了陈留之后,郦食其就主动的去面见刘邦。

刘邦虽然最开始对于儒生存在一定的鄙夷之心,并且刚开始见到郦食其的时候对他并不尊重,但是郦食其却凭借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智慧成功地赢得了刘邦对于他的尊重,由此可见,当时刘邦是很能够尊重有才能的人的,他也看到了郦食其自身的才能,由此也开始重用起郦食其,郦食其也得以有机会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军事才能。

虽然当时得到刘邦重用的郦食其已经是年过花甲了,尽管已经度过了人生最好的年华,但是最终郦食其却还是能够幸运地遇到了能够欣赏自己才华和智谋的君主,给了郦食其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从这一点上来说,刘邦正是郦食其的“伯乐”。

在刘邦的重用之下充分展现才智谋略。

刘邦能够从一个毫不起眼的亭长出身开始发展,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打拼,最终战胜了当时强大的项羽,克服了各种内忧外患,所依靠的就是人才的这个基础,充分挥发人才的作用,因此当时的刘邦是十分重视人才的,凡是有才能的人,刘邦都会对他们予以重任。郦食其在初次见到刘邦之后,就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赢得了刘邦对于自己的尊重的同时,也展现出来了自己所具有的才能。

一直重视人才的刘邦自然对于具有优秀的军事才能的郦食其十分重用,因此在进行作战的过程中,郦食其向刘邦所提出来的许多措施和建议,刘邦都是十分的看重和采纳。比如在游说齐王这件事情,在公元前204年到203年的时候,此时楚汉两方之间正处于一种激战的状态之下,而独立于楚汉之外的齐国政权,就成为当时决定战胜双方胜利的一个关键性的条件。

郦食其通过观察当前楚汉政权战争的形势,认识到获得齐国军事力量的重要意义,所以郦食其主动地向刘邦请求让自己去到齐国,游说齐王来支持刘邦的势力。在游说期望这件事情中,郦食其充分地展现出来他的口才能力,在劝说期望的过程中,他劝说期望要追随天下人心的所向才能够保全齐国,在齐王询问谁才是民心所向的时候,郦食其这才说到汉王刘邦,认为汉王刘邦才时民心所向,并且对比了许多的事例来证明汉王比楚王的治理更加有道,因此汉王更加得民心。

根据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记载:郦食其对齐王说到“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齐王田广在通过郦食其对于他的游说之后,认为郦食其的话是正确的,因此就听从郦食其的话,“罢历下兵守备战,与郦生日纵酒”。

郦食其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轻而易举的让齐国主动成为了汉王的支持力量,并且向汉王献上了七十二座城池,归顺了汉王,这对于本来处于对峙局面的楚汉政权来说,齐国的加入使得汉政权的势力迅速提高,这也为后来刘邦能够成功地打败项羽的军队,建立起汉王朝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这次的齐国之行的游说本来是郦食其建立功勋的辉煌一笔,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也正是这次齐国之行,却给郦食其之后的政治生活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被“烹”而死的悲剧。

郦食其在劝说齐王田广将自己的七十二城池献给汉王之后,这个消息却被当时的淮阴侯韩信知道了,对于韩信这种军事方面的将领来说,更加注重的是军事 上的攻占,像郦食其这样只是动了动嘴,不需要耗费一兵一卒就能够将齐国的城池占领,这就使得韩信十分的不服气。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

齐王田广在听到韩信率领汉兵要攻打齐国,就以为是郦食其故意出卖自己,齐王田广自然是十分的暴怒,他对郦食其说:“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然而,在面对齐王田广的愤怒和威胁之下,郦食其却并没有按照齐王田广所说的去劝退汉军,反而认为自己所干的是大事业,不会拘泥于一些细节,也更不怕被人对于自己德行的指责,由此拒绝了齐王田广让他游说汉军退兵的要求。

郦食其的这种态度自然使得本就十分生气的齐王田广更是盛怒,于是齐王田广就派人将郦食其给“烹”杀了。一代军事人才和三寸不烂之舌的谋士,就此生命就此终结了。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记载,此事“乃韩信一贪功之心,从蒯彻之说,疾击已降,而郦生烹”。

纵观郦食其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辉煌的,他凭借自身的优秀的军事才能和巧舌如簧的口才,深受刘邦的重用,在刘邦的慧眼识人之下,充分地发挥着他的才能,在历史上书写属于他自己的篇章。然而郦食其最终被“烹”死的结局确实是令人惋惜,凭借他的智慧和才能,原本不必被齐王杀害的,但是他本人所具有骜不驯的性格却最终使得他以悲剧结束一生,但是他的这种大义凌然,不甘于屈服的精神却也是值得后人敬仰的。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装甲兵之父”许光达:请辞大将衔,毛主席赞其“英名天下扬”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在我国开创的初期有许多著名的大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他请辞大将衔,毛主席赞其“英名天下扬” 。1908年,许光达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普通农家,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他始终忠诚于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艰难困苦之中立场坚

  • 宦官张承业:为唐朝守节尽忠的最后一个忠臣 竭尽忠心匡复大唐 最终含恨而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张承业是唐末五代宦官。张承业一生忠于唐朝,曾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与篡唐的朱梁王朝对抗数十年,始终以唐朝的官职自居。最后张承业因李存勖执意称帝,劝谏又不被采纳,以致忧愤得病,最终死于晋阳。大唐天佑十九年,这是一个早已被世人废弃十多年的年号。早在15年前,大军阀朱温废黜了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李柷,

  • 耶律大石:孤独的苍鹰称霸西域 带领契丹民族西迁称霸中亚和西亚 重建辽国 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传奇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耶律大石是西辽的创立者,耶律大石在艰难的条件下,率众西征,在中亚创建了另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新王朝。他总结辽朝兴衰的教训,吸收当地民族的统治经验,制定了西辽基本制度和政策,推动了中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这一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耶律大石,西辽的开国皇帝,也是称霸中亚的菊尔汗。作为一个契

  • 郭嵩焘:首位驻外使节 近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却为当时的时代所不容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郭嵩焘是近代洋务思想家,是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郭嵩焘痛恨反手关家门,力主开眼看世界,早已被证实是明智之见和明智之举,他是超越时代的先行者,生前没有知音,没有同道,内心寂寞如沙。他叹息过、苦恼过,却从未绝望过,相信未来,内心始终怀抱着沉重的乐观。事实证明,郭嵩焘是对的。我们都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

  • 宋恭帝赵㬎:贵为皇帝 亡国后变身高僧 最后却因一首反诗被杀 传说元顺帝是赵㬎的私生子 元顺帝真的是宋恭帝赵㬎之子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宋恭帝赵㬎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朝政由太皇太后谢道清代理;而谢道清政治上前期依靠贾似道,贾似道被撤后又依靠陈宜中。临安被元占领后被送到大都,之后到西藏出家为僧。1323年,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他贵为皇帝,却稀里糊涂的沦为亡国之君,又阴差阳错的变身为西藏高僧,据传还与一位蒙古王妃产生过一段难

  • 张仁愿:出将入相 文武全才 设三受降城御敌使大唐王朝受益二百年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张仁愿是唐朝宰相、名将,文武全才。张仁愿一生身经五帝,历仕三朝,出为大将,入为宰弼。其为相秉政不阿、执法严正、用人得当;为将则号令严明,将吏信服,是唐代文武兼备名相。张仁愿,原名仁亶,陕西渭南人,因为避唐睿宗李旦的名讳,因而改名“仁愿”。青年时的他,就以文武双全著称,待到武则天执政时,已然做到了殿中

  • 李德明:西夏王国的奠基人 依辽和宋 专注于经济发展 扩充实力 为西夏建国奠下了坚稳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夏太宗李德明是夏太祖李继迁长子,为人深沉有器度,多权谋。综观李德明一生,不但能成功保存祖先基业,并且不断扩张势力,为西夏建国奠下了坚稳基础。李德明是李继迁的长子,如果说李继迁是西夏王朝的开创者、奠基人,那么李德明无疑就是西夏王朝最称职的继承者。李德明相比于他的父亲李继迁更加务实和沉稳。李继迁十二岁便

  • 郑芝龙:明末清初曾经称霸东亚海域的传奇海盗 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 最后竟身首异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郑芝龙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并于1633年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夺了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郑芝龙,号飞虹,福建南安石井乡人。18岁那年,郑芝龙离家出走,投靠在澳门

  • 南宋抗金名将魏胜:岳飞之后南宋最忠勇的抗金名将 大器晚成 屡胜金军 最终和岳飞一样倒在自己人暗箭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魏胜是南宋名将。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军,他一度被贾和仲诬陷,后来魏胜被平反,改任楚州。在金国大将徒单克宁入侵时,魏胜力战而死。1164年冬日的一天下午,淮河边上的一处喊杀声,与四周的寂寥显得如此不相称。在一处叫清河口的地方,一队宋军被困于此孤立无援。听到上级

  • 李章达:他他既是孙中山的保镖,也是黄兴的保镖,后成中央委员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传奇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李章达,他他既是孙中山的保镖,也是黄兴的保镖,后成中央委员。李章达(1890—1953),字南溟,广东东莞人。早年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深得孙中山信任;他支持反蒋活动,疏远汪伪政权,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彻底决裂;他积极维护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