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朱棣为何这么快就动手了?朱允炆做了哪三个愚蠢动作?

朱棣为何这么快就动手了?朱允炆做了哪三个愚蠢动作?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39 更新时间:2024/1/23 15:38:54

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年仅21岁的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建文帝是朱元璋孙子,也就是说朱元璋去世后,绕开了自己的儿子,直接让孙子来接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样的权力继承让大明帝国前途一时间变得不是很明朗,因为朱元璋的儿子们还在,尤其是实力雄厚的燕王朱棣,他对皇位早已觊觎。实际上,本来皇位还未轮到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的父亲也就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才是最先选的接班人。

奈何朱标福分太低,他还没有等到朱元璋归天,自己就先走了一步。对于朱标的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元璋十分伤心,于是就选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允炆为接班人。虽然秦、晋、燕王都在,但如果选了燕王,秦王和晋王会怎么想呢?

所以,朱元璋接受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

因此,这样做的目的还有一个,就是打消其他诸王的念头。

朱元璋为了让他的孙子朱允炆顺利接班,还做了两个安排,一个是自己的丧失从简。

“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为什么要这么做,目的很简单,就是尽快结束自己的丧事,让朱允炆就能赶快登基,以免夜长梦多。

第二个安排是“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自己去世后,诸王们不要来给自己奔丧,留在自己国内即可。同时,每个封国的官员都要归朝廷安排。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很明确,就是为了防止他的儿子们,趁进京奔丧之际,企图谋取皇位。

通过这一系列的安排,我们发现朱元璋对于孙儿朱允炆,可谓是费尽心血。但结果呢?朱允炆还是没能保住爷爷留给他的资产,被叔叔燕王朱棣夺去了。朱允炆即位没多久,燕王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役”,用了四年时间,成功将皇位从侄儿手中夺走。

那么,燕王朱棣为何这么快就动手了呢?朱允炆自己一手造成的,他的三个愚蠢动作,加速了燕王的叛乱,也加速了自己垮台。

第一个动作就是拿周王开刀。

“八月,周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

朱允炆五月即位,八月就开始削藩政策,而且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朱橚。为什么首先拿周王开刀呢?主要原因是周王跟燕王朱棣的特殊关系,两个人是一个妈生的。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

首先拿周王朱橚开刀,目的就是怕他将来给朱棣助力。燕王朱棣本来就是实力强大,如果他再与周王朱橚合力反叛,那是朱允炆最不想面对的局面。

建文帝的考虑没错,但他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打草惊蛇了,而且很明确的告诉朱棣,我的最终目标就是你。这不等于直接去挑衅朱棣吗?

接着建文帝又做了一件蠢事,那就是监视朱棣。

第二个错误动作,监视朱棣。

“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察燕阴事。”处置完周王以后,朱允炆立马派人去北平监视朱棣。

当然,监视也没错,错就是错在建文帝朱允炆用人不明。他用了一个张信的人,张信朱允炆派去的人,其中一个叫张信。张信和张昺、谢贵,都是朱棣派去监视燕王朱棣的人。唯一不同的是,张信这个人政治立场不坚定,很快就是叛变了,还直接说,他就是建文帝派去抓朱棣。

结果朱棣听说后,十分生气,决定起兵。

当然,朱棣之所以敢大胆起兵,最主要的是建文帝干得第三件蠢事,那就是放了朱棣的儿子。

第三个错误动作,放了朱棣的儿子。

朱棣的儿子本来在南京。“太祖之崩也,诸王世子及郡王皆在京师,遗命三年丧毕遣还,燕世子及朱高煦、高燧预焉”,当时朱元璋驾崩,留有遗诏不准藩王进京奔丧,于是朱棣让自己的三个儿子,代替自己去奔丧,三子就这样一直留在京师。

就算燕王朱棣在怎么绝情,他的儿子还是有所顾虑的,所以他起兵前选择让自己的儿子从南京回来,“时燕王忧惧,以三子皆在京师,称病笃,乞三子归”。

当建文帝知道朱棣要求放他三个儿子回去的时候,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他的谋士齐泰主张将朱高炽三人扣下来,留作人质,以此来挟制住燕王。

不过这个建议遭到了黄子澄的拒绝,他不这么认为:“如果真的将朱高炽三兄弟给扣留了,反而授予燕王把柄,他就以此为借口,真的发难,我们就失去了舆论的优势,倒不如放他们回去”

可笑的是,建文帝采取了黄子澄的建议,“遣燕王世子高炽及其弟高煦、高燧还北平。”

结果朱棣再无后顾之忧,于是“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都司谢贵。”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朱棣正式起兵,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革除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打出的旗号是“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从此开始了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最终结局是朱允炆丢了自己的江山,不知所踪,朱棣称帝。

其实,建文帝的下场完成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他的三个昏招加速了自己的崩溃和朱棣谋反。

标签: 历史朱允炆朱棣

更多文章

  • 赵云都能杀得七进七出,为什么关羽却是败走了麦城?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赵云,关羽

    东汉末年的纷争,说的直白些就是为了争夺地盘和利益。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种优胜劣汰的长期筛选当中,最终形成了三国的局面。在三国当中,文臣武将可谓是各显身手。各自在为自己的明主效力。在那段岁月当中,值得说道的便是刘备阵营当中的人物。赵云和关羽这两个人,在后世的传颂当中,一个被称为武圣,一个被说成常胜将军

  • 韦皇后为何如此忌恨李重福?以至于逼他走上造反之路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李重福,韦皇后

    李重福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李重福是李显四个儿子中年纪最大的,由于他是庶妃所生,按尊卑,他排在韦皇后所生的嫡子李重润的后面。不过,他爷爷奶奶很疼爱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在李重福3岁的时候,他就被爷爷高宗封为了唐昌郡王。待武则天称帝后,19岁的他又被

  • 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不肯过江?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项羽,乌江

    我们对于项羽也并不陌生,他起兵反秦,神勇无敌,但是最终败给了刘邦,在乌江边自刎而死。但是,当时的项羽完全是有机会度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的,那么,项羽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不肯过江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现在最普遍的看法是因为项羽兵败,羞愧难当,又加上自己的士兵死伤惨重,自觉无

  • 胤礽两次立为太子而被废,难道他真的不是当皇帝的料吗?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胤礽,皇帝

    赫舍里总共为皇帝生过两位皇子,不过长子在年幼时就夭折了,而接下来就生了老二胤礽。由于之前老大和皇后都早早离世了,因此康熙就把所有的疼爱都放到了二儿子身上。当年身为次子的胤礽刚满一岁时,就被孝庄太后和君王册封为太子,而此后他就开始学习各种知识,毕竟以后整个王朝的生死都要掌握在他手里了不是么?下面小编就

  • 鄱阳湖战役结束半年以后,朱元璋为何却封陈理为侯?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朱元璋,陈理

    公元1363年的夏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鄱阳湖大战结束了,朱元璋在南方割据势力中的排名,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鄱阳湖大战对于朱元璋统一南方,乃至全国都绝对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战争。鄱阳湖大战最终以陈友谅战败身死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汉的主力部队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根据地被

  • 乐进、徐晃于禁能打得过魏延吗?魏延的武艺和特性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魏延,乐进

    乐进,徐晃,于禁能打得过魏延吗?由于没有直接战例,就得确定一下魏延的武艺和特性,再对比三人的实力。所以,先跟趣历史来看看魏延的战绩:魏延的战斗经历丰富,曾经和几个一流的高手对战过,比如:魏延接刘备入襄阳,文聘杀出和魏延单挑了半天平手,直到手下士兵死光,魏延才撤退;文聘是曹营中的一流高手,但是毕竟部下

  • 秦赵两国各有两位战国名将,那赵国究竟是怎么输给秦国?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战国,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关于四人的高下,各有所长,也各有的说法,然而,就算他们本事一样,难道有名将就能打赢战争,统一天下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子在讨论战争时,提出五个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按顺序下来就是:道、天、地、将、法。从中就可以看出,将并没有排在第

  • 如果将赵括换成韩信,那么长平之战的结果会被改变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赵括,韩信

    作为一场双方动员兵力高达百万以上,几乎决定了战国命运走向的惨烈会战,秦赵长平大战的悲壮战果,引得多少后人掩卷长思。特别是战事最白热化阶段,赵国主帅赵括“纸上谈兵”的操作,以及四十万赵军降卒被坑杀的惨烈结局,更让多少历史票友在叹息之余,生出新的假想:倘若统帅赵军的,不是赵括这“倒霉孩子”,而是一位顶级

  • 赵高和吕不韦都曾盛极一时,吕不韦为何没能杀了秦始皇?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赵高,吕不韦

    历史上的权臣,除了少数能够忠心对待皇帝的,大部分人都心怀不轨,哪怕他们一开始也都是想要从一而终,但是随着对权力的痴迷,便越发深陷权力的泥淖中不可自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只要握住手中的兵权和人脉,哪怕点检做天子也并非不可能。在秦朝位高权重的大臣中,赵高和吕不韦都曾盛极一时,一个扶

  • 为何说哭是蜀汉独有的文化?是因蜀汉皇帝刘备带头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刘备,哭

    在《三国演义》里面刘备确实很爱哭,在不同场合都哭过,我们可以说刘备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但是刘备真的只是爱哭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真的,蜀汉君臣都是性情中人,不仅刘备,包括诸葛亮,五虎将都曾在不同公开场合哭过。张飞得知二哥关羽被东吴所害后,哭的稀里哗啦的,完全颠覆我们对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