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皇帝死后妃子被选为殉葬的话 妃子不同意怎么办

古代皇帝死后妃子被选为殉葬的话 妃子不同意怎么办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59 更新时间:2024/1/23 10:47:47

对古代皇帝和妃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驾崩后,一般会选妃子陪葬,可选定的妃子不同意该怎么办?

在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的几千年的历史中,殉葬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非常残忍的陪葬文化,在明代时殉葬制度被短暂废除,清军入关以后建立的清代,又恢复了殉葬的制度。殉葬制度起源于殷商时期,还是奴隶社会的时候,被奴隶的人们就如同草一样卑贱,如同蚂蚁一样渺小。

殉葬起源于商朝的迷信文化,认为人死了之后,灵魂就会生活在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中,并不会消失。所以,为了让死者能和活着的时候享受到一样是生活,在奴隶主和贵族死之后按照不同的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殉葬不同人数的奴隶。

考古商朝墓葬是发掘出配置人数少则几个、几十个人,多则数百人。之后的历朝历代,周、春秋、战国都有殉葬的制度,士、大夫、将军多者数十、寡者数人,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

到秦朝时,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也不过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之一,《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修建完成之后,为了避免秦始皇陵泄露,秦二世下令连同修建墓室的工匠一并关闭在墓室中且陪葬所有未生育子女的后宫嫔妃共计超过数万人,可见殉葬制度的残酷。

汉唐时候并没有以人殉葬的制度,汉唐时期的殉葬是指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在死后葬在皇陵附近陪葬皇陵。代时期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人殉的制度再次兴起,到明代的时候前期还是盛行宫人殉葬,至明英宗开始才被禁止殉葬礼制。到清代入关之后还是有妃嫔殉葬,直至康熙年间殉葬才真正的消失在历史上。

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殉葬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又有几人是愿意去殉葬的呢,只不过是迫于政权的压迫,地位的低下,所以她们的生命戛然而止。那些被指定殉葬的妃子抗拒,不想殉葬的时候会怎样处理呢?

没有法外容情,没有开恩,全部被迫自杀或是被杀。那种情形如同人间地狱。在皇帝死后,他的那些妃嫔生有孩子的还可以被封为太妃,还可以安度晚年,但是没有孩子就可能会守墓,或是被打入宫,或是出家当尼姑或者被选为殉葬者。

这时你无论怎么反抗都不会被放过,最终是难逃一死,被选为殉葬的妃子为了体面的死去会选择自缢或是喝毒酒。自缢是在你吃完最后一餐饭之后,被带到已经准备好板凳,和在梁上挂的白绫的地方,如同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的上吊一般,将头升进打好绳结的白绫里面,踢掉凳子,然后呼吸困难过来不过几分钟就没有了生息。

但是,她们都不是自愿的,她们有的还年轻,还想多看这世间几眼,却被迫带着恐惧和不甘,也许还有怨恨,将头伸进那夺命锁里。亦或是喝掉毒药,痛苦地死去,只留下了对这世间的留恋和深深的怨恨。

古代帝都是那种规格宏伟的大墓,容纳百人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就有将殉葬的妃嫔宫女赶入墓穴之中,封死木门,直至墓穴中的空气耗尽,窒息而亡,看似“人性”,实则更为残忍,要一点一滴地等待自己生命的流逝,在暗无天日环境中,那种心理上的恐惧才是最可怕的折磨。

也有的为了避免殉葬者在恐慌的情况下破坏墓穴,所以将妃嫔宫女赶入后射杀,或是全部乱剑砍死。最残忍的就是灌水银了,将人迷晕之后,在脑袋上开动,灌入水银,人不会醒过来了,也就没有痛苦了,这种方式都堪比满清十大酷刑。而这也只是因为在那时候人们认为水银有防止尸体腐烂的效果,能够让陪葬的嫔妃保存有如同生前一样的容貌,能够更好地服侍帝王。

不过是为了满足统治者那些欲望,就要付出无数的性命付出代价。史书上记载历朝历代女子的殉葬也不过寥寥数笔,却带过了无数女子悲惨的一生。

她们身不由己的被选入宫中,也许能够幸运地得到皇帝的宠幸,生下一儿半女,以后有了依靠。但更多的是她们在如花似玉的年纪进入宫中,却不一定在年老色衰之前见到帝王,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等到皇帝死去,她们哭得极其悲伤,这哭声并不是为了君王,而是哭自己一生悲惨的命运和即将到来的未知的命运。

标签: 历史古代皇帝

更多文章

  • 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 唐朝时期又是怎么赡养老人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赡养

    还不了解:古代赡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如何赡养老人?衙门监督,尽孝免劳役赋税,家有百岁者重奖。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被重点关注的。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每个朝代对于老人的问题都有各种政策。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社

  • 古代皇帝临死前才让位 皇帝为什么不年轻让位给太子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皇帝不愿意在自己年轻时禅位?一定要等死后让位,有何猫腻?熟读历史的小伙伴可能会有所疑惑,为什么古代封建王朝帝王统治延续的时候,一定要等这个皇帝死去之后,新皇帝才能继续当皇帝。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不对吗?毕竟在这个皇帝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

  • 郎中令是什么官职?权利大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郎中令,秦朝

    郎中令是什么官职?权利大吗?这个官职是九卿之一,掌宫廷侍卫。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初沿置,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郎中令的属官有负责议论的大夫;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谒者;供奉宫廷、等待受职的诸郎;以及期门、羽林等禁卫军。郎中令的职掌也比较复杂,职掌主要有

  • 易经里的晋卦初六“晋如,摧如,罔孚,裕”是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易经,晋卦

    易经里的晋卦初六“晋如,摧如,罔孚,裕”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晋卦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意思就是:晋卦初六。进展的样子,拥挤的样子,正固吉祥。未受信任,宽裕,没有灾难。《

  • 易经里的晋卦六二“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应该怎么理解?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易经,晋卦

    易经里的晋卦六二“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应该怎么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晋卦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意思就是:晋卦六二。进展的样子,忧愁的样子,正固吉祥。从王母那里蒙受这样的大福。《象》说:蒙受这

  • 易经的家人卦六二“无攸遂,在中馈”是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易经,家人卦六二

    易经的家人卦六二“无攸遂,在中馈”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家人卦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意思就是:家人卦六二。不可随心所欲。要主持家庭中的饮食。正固吉祥。《象》说:六二的吉祥,是柔顺且随顺的原因。“遂”是

  • 五代佛教的发展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五代,.佛教

    五代佛教的发展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南北朝的差异非常大,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北方兵革时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国家又对佛教执行严格的限制政策;南方则各国相安,社会比较安定,帝王都热心护教,因此两方的佛教,一则勉强维持,一则续有发展,其情况各不相同。简介北方从后

  • 唐代佛教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好吗?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唐代,佛教

    众所周知唐代接着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那么唐代佛教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好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高祖武德二年(619),就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九年(626),因为太史令傅奕的一再疏请,终于命令沙汰佛道二教,只许每州留寺观各一所,但因皇子们争位的变故

  • 历史上汉传佛教在晋朝和南北朝是怎么发展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汉传佛教,南北朝

    历史上汉传佛教在晋朝和南北朝是怎么发展的? 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晋朝西晋年间,官方与民间的佛教信仰,逐渐普遍。相传西晋时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的寺院一共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余人。竺法护时代已有“寺庙图像崇于京邑”之说。而见于现存记载中的,

  • 韩信是“兵仙”的说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韩信,汉朝

    韩信是“兵仙”的说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最早源自于明代一位学者的著作里。这个学者叫茅坤,编纂了一本书叫《史记钞》,其中有一句话说:“韩信,兵仙也!”然后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的其中一个儿子,瑞王朱常浩,为了祭拜韩信,给韩信立了块碑,碑文上写有“兵仙神帅”四个字。自此,“兵仙韩信”的叫法开始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