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 唐朝时期又是怎么赡养老人的

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 唐朝时期又是怎么赡养老人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0 更新时间:2024/1/23 10:50:20

还不了解:古代赡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如赡养老人?衙门监督,尽孝免劳役赋税,家有百岁者重奖。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被重点关注的。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每个朝代对于老人的问题都有各种政策。

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社会中的一个大问题。而对于老人赡养的处理方式,也能够展现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现状。

但在关于如何赡养好老人方面,唐代就做得比较好。尤其是在唐玄宗隆基在位的时候,更是有一套十分完整的关于赡养老人的法令。使每个老人都能够“老有所依”。

自从唐玄宗即位,先天二年开始,李隆基针对赡养老人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他便下令制定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主要由衙门监督,甚至家里有百岁老人的赏有重金。

这使得在那个时候,老人的生活待遇都比较好,而且通过法律的协助使人们能够主动地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也能够意识到赡养老人的义务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皇帝以身作则

自从汉朝开始,正是因为以儒治天下。所以儒家经典中提倡的敬老和养老的思想。使每个朝代都格外重视这个问题。

无论哪个朝代,对于特别孝敬老人的人,国家都会赋予一定的优厚待遇。因此历朝历代都有以“举孝廉”选拔人才的政策。通过考察一个人是否做到“孝”这一点而录用是任何时期都采用过的方法。

而唐代时期的敬老、养老的风气之所以十分良好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所有社会因素的形成都是有人引领才能够兴盛起来的。唐代的这种风气也正是由人为带领起来的。

作为当时的皇帝,玄宗李隆基就特别尊敬老者。当时朝中的诸多老臣觐见的时候,玄宗就会从龙椅上起来,一直到他们离开才会回到宝座上。

史料记载:“玄宗先即位,相臣,客老,尤重姚冲,宋景,引半典,皆为福乐,去临玄赠。”对于像姚冲、宋景这样的德高望重的老臣,李隆基更是格外敬重。

当时的唐明皇不仅仅以身作则,更是对此事制定了详细的律法。正是在唐代的时候,提出了“侍老”这一词。顾名思义,这就是针对服侍老人所提出的。

唐代时期的服老政策

尽管每个朝代都很重视养老的问题,但是唐代时期的“服老”、“侍老”的政策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典范。这点确实是之前哪个朝代都不能相提并论的。

“服老”是唐代特有的名词,意为服侍老人。按照唐代的律法,达到一定年龄的老人就可以享受到抚恤金了。年龄到七十岁是最低的标准,只要达到这个年龄标准,所有的税收就会被免掉。

并且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只要年龄到达八十岁,就会为其配备服侍的人员。当然,服侍他们的人也享受有补贴。不同的年龄段,所配备的服侍人员也会有所不同。

在八十岁的时候,只会配备一个人来服侍,而到了九十岁的时候,就会配备两个,到达期颐之年,也就是一百岁的时候,就会配备五个人来侍奉。

这个选人来“服老”的人选首先是从家里的后代来挑选的,如果没有后代的话,就会从附近的其他人中选取。一旦能够去服侍这些老人的话,就可以不用上交任何的赋税。

这个待遇可谓是相当不错了,不仅仅解决了老人的问题,也让其后代能够享受到优惠的政策。当然,也使很多人能够因为照料老人而免除徭役赋税。

而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对于服老的政策又进一步作出了调整。他下令将之前八十岁才能够配备服侍人员的资格下调到了七十五岁。而且在服老政策中又增加了新的条例。

虽然看起来只不过是下调了五年时间,可是这不仅仅使更多的老人能够提前得到照料和陪伴,更能够让他们的子孙后代或者其他人减轻很多赋税的负担。

当时张九龄根据李隆基的意见起草了《东封敕书》,其主要内容是,如果能够照顾老人到百岁以上,授予等同刺史的职位;照顾老人到九十岁,授予等同司马的荣誉;照顾老人到七十岁,授予县令同等职位。

另外,在刑法上,如果家里有犯人需要服侍老人,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宽容,除去那些罪大恶极之人。 也就是说,如果有后裔需要供养老人但触犯了法律,可以让他暂时回家照顾老人,暂缓处罚。

由此可知,唐代时期对于老人的待遇的确是独树一帜的,让每个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在安乐中终其一生。这确实是领先了其他任何朝代的一项举措。

作为唐代的确实是幸福了很多,至少在年老之后不用在担心吃穿问题,并且有人能够一直照料陪伴。至于后代是否孝顺,这对当时的法律制度也完美地进行了限制。

百善孝为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于老人的敬重与赡养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能够上升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层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风气和社会现状。

而唐玄宗李隆基之所以如此重视对待老人的问题,不仅仅是出自他自身的涵养,更是从国家的高度出发。不得不说,在他在位期间能够开创“开元盛世”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个国家的兴盛就是人民百姓能够丰衣足食,做到敬老爱幼,当一个国家的所有人都能够做到忠孝友悌的时候,自然也是这个国家兴旺昌盛的时候。

虽然唐代时期的法律法规使人们能够做到孝敬老人,但这也只是外力的作用。可能唐明皇也是希望用这种方法使人们能够自主提升品德修养,知晓孝顺的重要性。

孝敬老人不仅仅是作为晚辈应尽的责任,更是道德伦理的体现。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做到“孝”这一点,那么他无论有什么样的成就也会是为人所不齿的。

自古以来,忠孝友悌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这一点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孝敬老人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到尽善尽美。

标签: 历史古代赡养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临死前才让位 皇帝为什么不年轻让位给太子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皇帝不愿意在自己年轻时禅位?一定要等死后让位,有何猫腻?熟读历史的小伙伴可能会有所疑惑,为什么古代封建王朝帝王统治延续的时候,一定要等这个皇帝死去之后,新皇帝才能继续当皇帝。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不对吗?毕竟在这个皇帝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

  • 郎中令是什么官职?权利大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郎中令,秦朝

    郎中令是什么官职?权利大吗?这个官职是九卿之一,掌宫廷侍卫。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初沿置,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郎中令的属官有负责议论的大夫;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谒者;供奉宫廷、等待受职的诸郎;以及期门、羽林等禁卫军。郎中令的职掌也比较复杂,职掌主要有

  • 易经里的晋卦初六“晋如,摧如,罔孚,裕”是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易经,晋卦

    易经里的晋卦初六“晋如,摧如,罔孚,裕”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晋卦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意思就是:晋卦初六。进展的样子,拥挤的样子,正固吉祥。未受信任,宽裕,没有灾难。《

  • 易经里的晋卦六二“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应该怎么理解?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易经,晋卦

    易经里的晋卦六二“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应该怎么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晋卦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意思就是:晋卦六二。进展的样子,忧愁的样子,正固吉祥。从王母那里蒙受这样的大福。《象》说:蒙受这

  • 易经的家人卦六二“无攸遂,在中馈”是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易经,家人卦六二

    易经的家人卦六二“无攸遂,在中馈”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家人卦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意思就是:家人卦六二。不可随心所欲。要主持家庭中的饮食。正固吉祥。《象》说:六二的吉祥,是柔顺且随顺的原因。“遂”是

  • 五代佛教的发展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五代,.佛教

    五代佛教的发展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南北朝的差异非常大,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北方兵革时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国家又对佛教执行严格的限制政策;南方则各国相安,社会比较安定,帝王都热心护教,因此两方的佛教,一则勉强维持,一则续有发展,其情况各不相同。简介北方从后

  • 唐代佛教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好吗?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唐代,佛教

    众所周知唐代接着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那么唐代佛教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好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高祖武德二年(619),就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九年(626),因为太史令傅奕的一再疏请,终于命令沙汰佛道二教,只许每州留寺观各一所,但因皇子们争位的变故

  • 历史上汉传佛教在晋朝和南北朝是怎么发展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汉传佛教,南北朝

    历史上汉传佛教在晋朝和南北朝是怎么发展的? 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晋朝西晋年间,官方与民间的佛教信仰,逐渐普遍。相传西晋时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的寺院一共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余人。竺法护时代已有“寺庙图像崇于京邑”之说。而见于现存记载中的,

  • 韩信是“兵仙”的说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韩信,汉朝

    韩信是“兵仙”的说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最早源自于明代一位学者的著作里。这个学者叫茅坤,编纂了一本书叫《史记钞》,其中有一句话说:“韩信,兵仙也!”然后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的其中一个儿子,瑞王朱常浩,为了祭拜韩信,给韩信立了块碑,碑文上写有“兵仙神帅”四个字。自此,“兵仙韩信”的叫法开始流传开来。

  • 易经中的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表达的是什么道理?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箕子之明夷,易经

    易经中的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表达的是什么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意思就是:明夷卦六五。像箕子那样处于昏暗之中,适宜正固。《象》说:像箕子那样正固,是光明不可熄灭的原因。六五以阴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