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朝和准噶尔的最后一战:准噶尔至此成为地名,哈萨克宣布臣服

清朝和准噶尔的最后一战:准噶尔至此成为地名,哈萨克宣布臣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71 更新时间:2023/12/17 8:59:11

《甄嬛传》之中,除却最普遍的后宫女人之间的“撕头花”事情之外,还用非常多的情节去描述了前朝官员的盘踞以及边境战事的动乱。

前朝和后宫,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事都紧密地牵扯在了一起,成为了雍正无法根除的心里的一块疙瘩。

而准噶尔就是剧中边疆战乱的罪魁祸首。

因为准噶尔的屡次进犯,雍正才不得不多次用年羹作为大将。

也是因为准噶尔,雍正才对甄嬛与果亲王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怀疑,并对他二人产生了嫌隙。

不过戏说也只是戏说,熹贵妃与果亲王之间不可能有这一层逾矩的关系,但是戏说之中也有真事存在,那就是准噶尔对大清的多次进犯。

那准噶尔最后是怎么退出历史舞台的呢?最后一战的他们和清朝又发生了什么呢?

不臣之心

说起准噶尔之乱,其实早在康熙朝时期就已经非常严重了。

此处周边地势高耸,中间地势低洼,易守难攻,而且天高皇帝远的,十分容易形成盘踞势力,在此拥兵自重。

加上此处靠近边境,接着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难免会出现纷争与动乱,如此一来,就很容易让这些威胁中国疆域统一的势力冒头。

在与噶尔丹的战斗中,清廷一直都在扩张,试图收复整个西北地区。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清廷借用了许多的蒙古势力。

清廷早期与满蒙合作,给了蒙古贵族们许多的荣耀,还将他们的女子收入后宫来做挟制,就是为了借用蒙古的势力来一统江河。

然而一味的合作,也让这些清廷难以管辖的势力开始有了许多的歪心思。

达瓦齐就是其中的一员。

达瓦齐弑兄篡位,意图自立。

而平定达瓦齐就成了乾隆朝的一件大事。

后来清廷借助阿睦尔撒纳等人的势力,平定了达瓦齐以及其余势力,边疆再一次恢复了短暂的和平。

此时阿睦尔撒纳也归顺了清廷,然而这个归顺不过是缓兵之计,阿睦尔撒纳真正打算的是要占领整个西北地区,自立为王。

清廷将在平定达瓦齐的战斗中出力较多的各部落首领立为了四汗,四部落各占据了瓦剌的一片区域,这样的操作引起了阿睦尔撒纳的不满。

阿睦尔撒纳不满意清廷的安排,是他亲手杀了达瓦齐,他和达瓦齐拥有着一样的野心,他原本的打算就是借助清廷之手杀了阻碍自己的对手达瓦齐,如今达瓦齐一死,在他看来他自己就该是总汗。

他现在想要做的是吃下整个瓦剌,做整个西北地区的王。

为了他的计划,他全面开始抵抗清廷的统治。

虽然被清廷暂时统治着,但是他不穿清朝的官服,不用清朝的大旗,不戴清朝所授的黄带孔雀翎,甚至连清廷颁给他的官印都不用,这一切的操作都在表明他的野心与狂妄。

阿睦尔撒纳的不臣之心,早从清廷分割瓦剌的时候就已经显而易见。

然而刚刚大战一场的清廷,吃不起这么多的消耗,所以在阿睦尔撒纳还没有完全培养起他的势力的时候,清廷只能小心忌惮,不敢有什么大动作。

挑起战乱

乾隆和他的朝堂上的官员们,并不是眼盲心瞎的蠢物,阿睦尔撒纳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们也时常提防着。

为了压制阿睦尔撒纳,乾隆派定北将军班第邀请他前往北京城觐见。

阿睦尔撒纳自然能够猜到乾隆意欲何为,因此面对乾隆的邀请,他并未马上启程觐见。

不过面对清廷的威压,阿睦尔撒纳也没有拒绝的法子。

他带着满腔的不愿意,携着自己的兵士们慢慢悠悠地朝着北京城出发。

原本阿睦尔撒纳还以为清廷不会这么快对他下手,然而行至半途的他顿感不妙,随即便停在了半路上,一直不肯行进。

这两方势力其实都已经是很清楚对方的态度了,如今要看的就是谁要先下手为强了。

到了准噶尔边缘的乌伦古河,阿睦尔撒纳也是实在演不下去了,就直接宣布了反叛,又快马原路回到了伊犁。

回到伊犁的阿睦尔撒纳包围了班第的镇守军,清廷在此原本也没有多少兵力,只有区区500人,不到一会便败下阵来。

班第和他臣下的将士们眼见兵败只能自杀谢罪。

面对阿睦尔撒纳的这些操作,乾隆自然也是心急如焚,他直接废除了阿睦尔撒纳四汗之一的名号,重新又立了新的四汗。

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团结其余势力,以免出现后顾之忧。

同时乾隆也安排了一批将领,重新进入伊犁镇压叛军。

策楞担任定西将军出征伊犁,哈达哈作为定边左副将军,带领北路大军前往支援,两路大军倾巢出动,势必要阿睦尔撒纳明白反叛的后果。

那个时候正是冬天,粮草衣装都需要补给,大军远征伊犁也是极重的负担。

哈达哈作为代表,明白此时出动耗损巨大,便请求开春再做远征。

然而阿睦尔撒纳盘踞当地多时,根基深厚,在乾隆看来如若现在不能趁乱一击铲除,只怕以后将会后患无穷。

皇帝一再坚持,将领们也只好听命于此,于是便兵分两路向苦寒之地伊犁进发。

等到了正月,大军终于是到了特克斯河。

一开始的阿睦尔撒纳面对清军大军压境,也是胆怯,只能假传自己已经被擒先做缓冲。

清军本就人多势强,加之隆冬冷寂,大军也不愿挺进,收到消息之后便停了下来。

阿睦尔撒纳见计得逞,就赶快逃跑到了哈萨克斯坦。

战局扩大

阿睦尔撒纳找到了哈萨克汗国的可汗阿布赉汗,想要联合他的势力来加强自己的胜算。

乾隆本就害怕养虎为患,如今大军棋差一招贻误战机,反倒让阿睦尔撒纳找来了盟友,乾隆一气之下将大军将领全都革职查办了。

如今先机已失,乾隆只好再做图谋。

5月见天势尚佳,乾隆便从新做了部署,任命达尔党阿为定西将军,带领大军,杀到了哈萨克。

目标是活捉阿睦尔撒纳,以正视听。

经过这几个月的部署,阿睦尔撒纳自然也不会任人宰割,双方大战打响,达尔党阿与阿睦尔撒纳和哈萨克头人霍集伯尔根遭遇,厮杀一场,最终清军大胜,阿睦尔撒纳的2000人被剿灭了570余人,后又被清军清剿了340人,阿睦尔撒纳此战一败,再次选择了逃跑。

达尔党阿以为阿睦尔撒纳大势已去,便想着攻破阿布赉汗一方,这样就可以让阿睦尔撒纳少了很大一部分助力。

然而这些蛮夷都是宵小之辈,阿布赉汗在收了达尔党阿的信之后便佯装投降,但是其实一切都是缓兵之计。

阿布赉汗在暗地里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着阿睦尔撒纳,给了他1000多兵士。

由于清军一而再再而三的延误战机,导致整个准噶尔地区都开始轻视起了清军的实力,整个西北地区都围绕在了叛乱的氛围之中。

到1756年辉特部汗巴雅尔和许多哈萨克头人都开始发动起了叛乱。

同时喀尔喀贵族假借成吉思汗后代之命,也开始支援起了阿睦尔撒纳。

清军在西北的统治力量愈发的薄弱了起来,如若再不控制住局势,只怕之后的清廷将要面临的就是分裂与被蚕食的命运。

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统一的重要时刻,无论是怎么样的纷乱,都需要有人能镇压住这些祸首。

与此同时,多番的叛乱已经开始影响起了清廷的统治。

漠北唐努乌梁海一带的郡王青滚杂卜以及土谢图汗因为与清军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开始有意地限制清军的活动。

他们在漠北发动了“撤驿之变”,导致整个清廷的运输系统都被切割进而瘫痪,此时的战局很明显已经不是西域地区的问题了,连带着清廷内部的漠北地区,都受到了影响。

焦头烂额之际,清廷也只能先攘外,再安内。

首先平定了青滚杂卜这一面搅起的浑水,再想着铲除了阿睦尔撒纳这个罪魁祸首。

销声匿迹

西域清军因为内部局势的变动,被乾隆下令暂时休养生息停止行动,回到各个牧区再行打算。

而青滚杂卜这边呢,就由乾隆出面给蒙古的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施压,用他的威慑力来召集各部族会盟。

弹压了其余的不稳定势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镇压青衮杂卜的叛乱。

乾隆这一次用了赛音诺颜部的成衮扎布作为主帅,由他带领着三路大军进攻漠北,青衮杂卜本来也不是什么成熟力量,很快就战败了。

他也想效仿阿睦尔撒纳外逃,意图逃到俄罗斯境地,然而在边境就被清军捕获。

自此内部势力的搅局已经尽数平息,这一次的事故也让乾隆开始重视了对西北尤其是漠北喀尔喀地区的控制,也正是如此乾隆时期才设立起了驻扎在蒙古土谢图汗部的库伦办事大臣。

交通得以恢复,漠北战乱也得以平息,接下来就是对于阿睦尔撒纳的作战了。

这一次的战斗将会决定西域乃至整个西北的控制权,这对清廷与阿睦尔撒纳来说都是决定生死的最后一战。

这时候的准噶尔地区已经是混乱的无法控制了,为了保护住清军的现有阵地,乾隆便让兆惠带领着伊犁地区的军队撤到巴里坤,镇守住西路阵地。

此时的西域地区,多番盘踞的力量与兆惠军队进行战斗,此时正是冰天雪地,西域高寒地区,清军也是苦不堪言。清军且战且退,1757年已经退到了乌鲁木齐。

然而叛军攻势依旧,绰罗斯汗噶尔藏多尔济、哈萨克头人锡喇、尼玛等人都在围攻兆惠军队。不过兆惠军队也是顽强,虽然异常辛苦,但是依旧坚守阵地,叛军多次行事都无功而返。

一直熬了一个月,巴里坤地区的图伦楚才成功接应到兆惠,支援了他们,最终经过兆惠的顽强抵抗,他们还是平安回到了巴里坤。

后来,成功镇压了青衮杂卜的成衮扎布被乾隆任命为定边将军,作为统帅带领北路大军。

而兆惠则带领着西路大军,开始远征汇合。

这个时候的准噶尔早已经不是同仇敌忾的面对清军了,多方势力的盘踞与倾轧,造成他们内部早就已经是一盘散沙,开始自相残杀了起来。

准噶尔地区已经是混乱的不堪一击,想要镇压住现在的局势,最好的方法就是擒贼先擒王,杀了阿睦尔撒纳,弹压住哈萨克汗国,只要控制住其中最强的这股势力,其余的便也成不了大气候了。这也是此战作为最后一战最重要的地方。

北路与西路大军如今剑指哈萨克,要的就是杀了阿睦尔撒纳。

此时的阿睦尔撒纳还一心想要联合俄国势力,要俄国承认他为整个瓦剌的总汗。

然而清军自然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清军直接迈进了哈萨克,向着阿布赉汗的大军袭来,最后一战终于还是打响,面对清廷的威压,哈萨克汗国也只能仓促应对。

不出意外的阿布赉汗的军队承受不住清军的攻势,很快就败下了阵来。

六月初七,阿布赉汗正式递交了表文,表示哈萨克汗国愿意成为清朝的藩属。

阿布赉汗本想活捉阿睦尔撒纳以表诚意,然而此人逃亡多年,早就已经是惊弓之鸟,如今看着哈萨克大势已去,他自己也是见势不妙早早地就抛弃了自己的盟友,投奔了沙俄。

没过几年,他就因染上天花而亡故。

凭着兆惠的英勇善战,镇守伊犁地区的他鏖战多时,终于平定了整个南疆与北疆。

西域将近200多万平方公里,从此便被清廷完全收复。

至此之后,清廷成为了占据东亚、中亚的亚洲霸主,而准噶尔最终却是一盘散沙被清军铲除殆尽,到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地名准噶尔供人怀念。

清廷在乾隆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了称霸整个亚洲的强国,然而几年之后却因为闭关锁国和海禁的政策,让自己彻底落后于了其他国家。

历史长河之中,中国走了将近5000年,然而一朝的失策,便成了一生的痛。

就像阿睦尔撒纳的事件一样,一时的不注意,便养虎为患,扰乱民众与国家的生息安全。

如今的我们面对更加繁乱的国际局势,应该着眼于大局,更应该注意一些细节,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国内安享太平,经济昌盛,国家才能更有机会发展与壮大。

标签: 准噶尔哈萨克

更多文章

  • 386旅也叫“四子”部队,这“四子”分别是谁?后来是什么军衔?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386旅,四子部队

    在我国近代漫长的抗战岁月中,我军曾涌现出许多十分勇猛的军队。这些军队由众多士兵组成,承担着保卫祖国的重任,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独属于中国人的勇猛与善战,而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尽快取得战争的胜利,并走向建设新中国的道路。在这些勇猛无畏的军队之中,386旅可谓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存在,有些

  • 唐朝卢龙镇发生军乱,最后是如何被平定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龙镇

    处置卢龙镇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会昌元年(841年)九月,卢龙军乱,陈行泰杀节度使史元忠,自主留后,遣监军傔以军中大将名义上表朝廷求节钺。李德裕不允,他对李炎说:“河朔事势,臣所熟谙。比宋朝廷遣使赐诏常太速,放军情遂固。若置之数月不问,必自生变。今请留监军傔,勿遣使以观之。&rd

  • 528万波斯大军远征希腊?你知道10万军队的行军队伍有多长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波斯,希腊

    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在战争中爆发,每次革新都能够给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变化。纵观我国历史,也总是由战争的开始与结束来展现一个新的时代。公元前499年,古希腊与古波斯矛盾由来已久,而这一次却爆发出了史无前例的“希波战争”。三次对战中,根据记载,波斯派出了超过528万人出征希腊。如此

  • 历史上功高震主的3位大将(白起、王翦、郭子仪),可以轻松取代皇帝,你认识谁?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起,王翦,郭子仪

    古代的帝王们,在刚上任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在位时,国家能够开疆扩土,国富民强。要想完成这个目标,自然是需要扶持一批能征善战的人来帮助自己,俗话说:“文臣治国安邦,武将开疆扩土。”历史上很多名臣武将都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他们跟随君王、出生入死、为国家立下了汗

  • 高梁河之战,汉官集团在辽政权中的带来了哪些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梁河之战,汉官集团

    高梁河之战是发生在辽朝和宋朝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具体发生在公元1018年的秋季。这场战役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宋朝初期,当时辽朝的皇帝耶律阿保机在北方的扩张势头非常猛烈,而宋朝的统治者赵匡胤也在南方积极地开展军事活动,试图在北方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北方地区的资源丰富,双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在公元

  • 李承晚使诈,毛主席:再送一个“羊”到朝鲜,美国就彻底认输了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承晚,毛主席

    “持义援朝满腔火,金城一战定江山。”这首诗歌是对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最好的概括和总结,而作为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不仅成为我国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役之一,其中的将领杨勇也因此名震天下。但其实很少人知道,本来金城战役不一定会发动,由于南韩领导人李承晚的突然反悔,我军不得已才

  • 1948年,一老头塞给毛主席一张纸条:先武攻天津卫,后文取北平城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毛主席,天津卫,北平城

    1948年秋,中共中央由陕西延安迁往了河北平山的西柏坡,以更好指挥当前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辽沈战役在11月2日结束,我军第一次在兵力上对国军占取优势,随时可以入关来战。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序幕,以徐州、蚌埠为中心的国民党大部被牵制,解放以北平、天津的华北地区成为了可能。若此战同样可以达成,预计在次

  • 1962年中印战争有多难?战前,毛主席问张国华:我们能不能打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印战争,张国华

    新中国成立之后,印度方面就将我国视为敌人,想要在我国的领土上撕下一个口子,一直在我国边境地区挑衅。面对印度的挑衅,我国始终采取和平会谈的方式,希望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领土问题。面对我国求和的态度,印度方面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派遣兵力进驻我国境内。面对如此嚣张的印度,我国自然无法忍耐,因此毛主

  • 1950年,“国中哈士奇”土耳其旅出兵朝鲜,将韩国军队当做志愿军一顿猛打,俘虏了200人,美军差点气晕过去!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国中哈士奇,土耳其旅

    1950年,土耳其军队声称砍死数百“志愿军”,还俘虏了200人,闻讯赶来的美军差点气晕过去。当场就爆粗口,骂土耳其军队是“蠢猪”,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土耳其军人,谁叫人家亚洲人都长着黄皮肤,黑眼睛呢?让他们傻傻分不清楚。1950年6月,朝鲜内战全面爆发,当

  • 1979年,叶剑英粟裕反对进攻越南,陈云的分析让邓公做了决心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叶剑英,粟裕,陈云

    在当今世界,战争的硝烟仍飘浮于天际之上,几乎每一天,我们的地球上都有战争的发生。作为一个从战争中走向新生的国家,我们深知战争对于一个国家与无数人民的伤害,毫无疑问,它是鲜血淋漓而又毫无生机的,在胜利来临之前,等待人们的只有无尽的黑暗与炮火的轰鸣。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迎来了长期的和平发展年代,但这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