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功高震主的3位大将(白起、王翦、郭子仪),可以轻松取代皇帝,你认识谁?

历史上功高震主的3位大将(白起、王翦、郭子仪),可以轻松取代皇帝,你认识谁?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803 更新时间:2023/12/4 21:00:16

古代的帝王们,在刚上任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在位时,国家能够开疆扩土,国富民强。

要想完成这个目标,自然是需要扶持一批能征善战的人来帮助自己,俗话说:“文臣治国安邦,武将开疆扩土。”

历史上很多名臣武将都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他们跟随君王、出生入死、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后人所敬仰。

但同时这些下属身居要职,光芒太过耀眼,君王们又何尝不担心他们功高震主呢?

古时有句话:“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话虽这么说,但也有例外,终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个人的智慧决定了最终结局。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位功高震主的大将。

一、战神白起

白起,原名叫公孙起,出生于郿县,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常兴镇。

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国力日渐强大,秦昭王开始展开大统一的战略。当时秦国并没有多少能征善战的将领,皇帝决定从平民百姓中选拔一些有能力的人,白起脱颖而出进入了军营。

白起到军营后,很快就展示出了军事才能。不到两年,经丞相魏冉推荐就担任主将,跟韩魏两国对战。

在这场战役中,白起展示出了他超强的战略才能。他先是采用避重就轻,先弱后强的战术,将魏国和韩国的二十四万大军,困在伊阙之中,轻而易举就将魏国军队打败了。

这次战争中,白起俘获了魏国大将公孙喜,也凭借这一战而一举成名。

往后的八年里,白起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仗。当时秦国的主要精力也都用在了开疆扩土上,对于善于打仗的白起来说,也是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白起也是不负众望,先后攻下了六十多座池,杀敌更是数不胜数,极大程度地扩大了秦国的领土。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白起人生中最荣耀的时件,但恰恰也是他一生中最被人诟病的地方。

长平之战后,白起打算一举攻灭赵国,不料却被皇帝召回。

赵国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已无力再战,于是就贿赂了秦国丞相范雎

范雎收了好处,就对秦王说,官兵们都累了需要休整。秦王想了想就也对,接受了赵国的求和。

白起知道此事后,便对范雎怀恨在心。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秦王又准备攻打赵国,那时白起生病在家休养,秦王就派王凌去了,没想到王凌战败。

秦王接到消息后又赶紧增兵两万给王凌,结果还是打输了。

秦王让白起去,白起说:“现在还不是打赵国的时机?”

于是秦王又改派王龁去,结果还是久攻不下,秦军损失惨重。

白起听到后不仅不着急,反而高傲地说:“秦王不听我,这结果我早就猜到了。”

秦昭襄王听后大怒,立即传圣旨让白起领命出发,不然军法论处。

白起无奈只好起程,当白起到达杜邮时,圣旨到,秦王以白起迟迟不肯攻赵为由,命白起自刎。

白起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戎马一生的将军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的刀下。

二、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也就是现在陕西省富平县。少年时期的王翦就很有事,跟随在秦王赢政的身边。

秦王亲政后,秦国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从伐赵开始,前后接续了十五年。

秦始皇十一年时,王翦到军中赴任,在营中呆了十八天,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裁员,先是让军中吃闲饭的校尉回了家,接着又进行比武选拔,择优选用,组成了一支精锐部队。

王翦果然会用人,率领这支精挑细选的精锐军队,一举攻取了赵国的九座城池。

秦始皇十八年,王翦领命准备攻灭赵国。结果遇到了对手,赵国的名将李牧,两人旗鼓相当,这仗打得是相当辛苦,相持了一年多的时间。

最后还是王翦使用了反间计,利用赵国丞相除掉了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已无劲敌,秦国大军势如破竹,攻下了赵国首都邯郸,并俘虏了赵王迁

秦始皇二十一年,秦王政召集大臣们一起商议灭楚大计。

秦王政问王翦:“将军,如果让你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马?”

王翦答到:“大王,楚国这些年国富力强,是支颈敌,没有六十万大军攻不下来呀。”

秦王政听后面露难色,要知道当时的秦国也不到百万大军,这六十万可是相当于秦国三分之二的兵力了。

秦王转身问李信,李信说“二十万大军就足够了”。秦王很是高兴,偏认为是王翦果真是老了,胆子越来越小了。就派了李信和蒙恬南下伐楚去了。

此时的王翦深知大王的脾气,趁机称自己年老体弱,请辞回家了。

不久后,楚军故意示弱,李信毕竟年轻,兵不厌诈落入楚军圈套,秦军损失惨重。

秦王收到消息后焦急万分,他放下皇帝的身段,亲自上门向王翦道歉。给他六十万兵马攻楚,这时经过这场败仗之后,六十万兵力已是秦国的举国之力了。

王翦深知秦王是信任他的,可是手握前所未有的兵权,他的心里也是战战兢兢,出征前请一再请求秦王赏赐宫女、田地和宅院,留给他的家人。

行军的路上,还没出关王翦已经五次上书,向秦王索要赏赐,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就连他身边的部下都看不下去了。

王翦这才说出了自已的用意,他跟随秦王多年,知道秦王政生性多疑。

如今秦国的兵力都在自己手上,他唯有用这种方式自污,才可以向秦王表明他贪婪的是钱财,而非政权,借此消除秦王的疑虑。

王翦为秦王灭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除了韩国,其它五国都是被王翦、王贲父子所灭。

可以说王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大的功臣。在功成名就后,王翦深知功高盖主,他选择了激流勇退,告老还乡,完美地全身而退。

三、唐朝元老郭子仪

郭子仪,出自官宦之家,武则天时期实行武举考试,郭子仪是以武状元的身份进入军营的。

在唐朝中期,唐玄宗也是任人唯贤,唐朝也是国泰民安,武将们也很清闲。

但老年的唐玄宗贪图享乐,又任用了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导致国力衰败,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时的郭子仪正在老家给母亲守孝,接到圣旨被封为节度副大使,率朔方军讨伐安?山。

安史之乱前后历经了八年的时间,才被平息,但是唐朝潘王割剧的现象并没有消除,时不时的还会造反。

郭子仪就像大唐的消防大队长,哪里造反就派他到哪里。郭子仪常年在外带兵打仗,在军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郭子仪没有因为自己深居要职而侍才傲物,他深知官场之道。每次打仗回来,都会主动上交军权,从不贪恋权势。

郭子仪为人也很低调,从不与权贵过多接触,也不与人结怨,平时也是门户大开,为的是让皇帝放心。

郭子仪身居高位,难免会遭人嫉妒。在郭子仪攻打吐蕃时,鱼朝恩就曾指使人挖了他父亲的坟墓。

大臣们知道后都很担心,这鱼朝恩可是代宗身边的红人。俗话说这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郭子仪回朝后,代宗将此事告诉了他。郭子仪悲痛地说道:“陛下,都是我做的不好,让您担心了。我带兵时,不能禁止士兵损坏老百姓的坟墓,我父亲的坟墓被人挖了,这是老天爷在惩罚我呀。”

郭子仪用他的智慧和大度,成功地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堪称是名将的典范。

四、功高盖主,结局不同

《论语泰伯》中有一段话“子日,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周公那么美的才华,假使他恃才傲物,又固执已见,那么其它方面就不值得看了。

名将不得善终,往住就死在这个问题上,白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白起本来能力就强,功高盖主了,还不懂得收敛,连国君都敢取笑。白起的死跟自己的行为有脱不了的关系。

在这点上,王翦不仅有本事,情商也高。在秦始皇请他出山时,不记前嫌,欣然接受任务,还以自污的方式消除君王的疑心。

王翦凯旋后更是懂得激流勇退,最后得以解甲归田,安度晚年。

郭子仪可以说是三位中的佼佼者,活到了八十五岁高龄,朝迁还追封他为太师,陪葬在了建陵,可以说是功成身退,得以善终。

所以说即便是在古代,才能虽是主要的,但智商和情商一样都不能缺。

标签: 白起王翦郭子仪

更多文章

  • 高梁河之战,汉官集团在辽政权中的带来了哪些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梁河之战,汉官集团

    高梁河之战是发生在辽朝和宋朝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具体发生在公元1018年的秋季。这场战役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宋朝初期,当时辽朝的皇帝耶律阿保机在北方的扩张势头非常猛烈,而宋朝的统治者赵匡胤也在南方积极地开展军事活动,试图在北方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北方地区的资源丰富,双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在公元

  • 李承晚使诈,毛主席:再送一个“羊”到朝鲜,美国就彻底认输了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承晚,毛主席

    “持义援朝满腔火,金城一战定江山。”这首诗歌是对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最好的概括和总结,而作为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不仅成为我国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役之一,其中的将领杨勇也因此名震天下。但其实很少人知道,本来金城战役不一定会发动,由于南韩领导人李承晚的突然反悔,我军不得已才

  • 1948年,一老头塞给毛主席一张纸条:先武攻天津卫,后文取北平城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毛主席,天津卫,北平城

    1948年秋,中共中央由陕西延安迁往了河北平山的西柏坡,以更好指挥当前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辽沈战役在11月2日结束,我军第一次在兵力上对国军占取优势,随时可以入关来战。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序幕,以徐州、蚌埠为中心的国民党大部被牵制,解放以北平、天津的华北地区成为了可能。若此战同样可以达成,预计在次

  • 1962年中印战争有多难?战前,毛主席问张国华:我们能不能打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印战争,张国华

    新中国成立之后,印度方面就将我国视为敌人,想要在我国的领土上撕下一个口子,一直在我国边境地区挑衅。面对印度的挑衅,我国始终采取和平会谈的方式,希望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领土问题。面对我国求和的态度,印度方面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派遣兵力进驻我国境内。面对如此嚣张的印度,我国自然无法忍耐,因此毛主

  • 1950年,“国中哈士奇”土耳其旅出兵朝鲜,将韩国军队当做志愿军一顿猛打,俘虏了200人,美军差点气晕过去!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国中哈士奇,土耳其旅

    1950年,土耳其军队声称砍死数百“志愿军”,还俘虏了200人,闻讯赶来的美军差点气晕过去。当场就爆粗口,骂土耳其军队是“蠢猪”,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土耳其军人,谁叫人家亚洲人都长着黄皮肤,黑眼睛呢?让他们傻傻分不清楚。1950年6月,朝鲜内战全面爆发,当

  • 1979年,叶剑英粟裕反对进攻越南,陈云的分析让邓公做了决心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叶剑英,粟裕,陈云

    在当今世界,战争的硝烟仍飘浮于天际之上,几乎每一天,我们的地球上都有战争的发生。作为一个从战争中走向新生的国家,我们深知战争对于一个国家与无数人民的伤害,毫无疑问,它是鲜血淋漓而又毫无生机的,在胜利来临之前,等待人们的只有无尽的黑暗与炮火的轰鸣。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迎来了长期的和平发展年代,但这并不

  • 1951年,抗美援朝中,15岁新兵张典文擅自开炮被关禁闭,为何上级却记二等功?这是怎么回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抗美援朝,张典文,二等功

    1951年,志愿军新兵张典文私自朝美军阵地开了一炮,连长大怒,说要军法处置,谁知团长却传来命令:“给这小子记二等功!”1951的某天,志愿军阵地上突然传出猛烈的炮声,更奇怪的是,炮响过后还有接二连三的爆炸声,而且越来越大。不久前,连长刚刚给炮兵下达命令,不准随意开炮,到底是谁

  • 杨家华将军回忆抗美援朝时期,遇到金日成吉普车,还让他帮我们修车,这是怎么回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家华,抗美援朝,金日成

    1950年,志愿军总结会上,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说:“我们有的同志胆子真大,竟敢拦金日成的车,还逼人家给自己修车。”1950年,志愿军94师刚刚进入朝鲜,便因为逃难的群众和撤退的朝鲜党政军人员太多,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部队无法正常前进。要知道,志愿军入朝之前,美韩联军已经逼近

  • 一炮中彩,中国炮兵居然打下了,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指挥官兼第11军司令官冢田攻的飞机,这是怎么回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炮兵,冢田攻

    1942年,中国炮兵怕炮弹受潮打不响,便趁着天气好试试炮,没想到一炮竟打下一架日本飞机,而且飞机上还坐着一名日本大将。1942年,日军大将冢田攻参加完军事会议后,搭乘飞机前往武汉。按照日军的最新计划,冢田攻将会带领5万精锐部队,继续向中国中西部进攻,争取拿下重庆,并伺机北上占领延安,一举消灭国共两党

  • 中国军队为什么用钢制子弹,而不是用铜制子弹?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军队,钢制子弹,铜制子弹

    “中国军队为了省钱只生产钢制子弹,远不如使用铜制子弹欧美强国,这样的装备竟然敢称世界陆军最强?”不少欧美国家纷纷借此嘲笑中国,那么他们的说法可信吗?用黄铜造子弹的确是全球公认最好,黄铜也是子弹制作原材料之一,毕竟铜的质地软硬适中,枪在射击时,子弹里的火药被点燃,高温高压下弹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