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败军之将——浙江籍8位名将

败军之将——浙江籍8位名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26 更新时间:2023/12/9 4:55:31

昔留侯张良以为汉高祖开基立国,悉用萧何曹参一班故旧,而郭伋亦讥讽光武中兴,南阳之地多显贵功臣。其实,自古帝王龙兴,其家乡亲旧皆攀龙附凤,是以曹操得志,而沛国谯县曹氏、夏侯氏贵重一时;朱元璋发迹,而濠州功臣,不可胜数。

浙江名将由于历史原因,多出自汉末三国、南朝陈国,而民国时期,由于蒋介石崛起,浙江众多名将,际会风云,建立功业,显名一时。其中著名者有陈诚、胡宗南、汤恩伯、蒋鼎文、俞济时、周至柔、宣铁吾、邱清泉八人。是非功过,自有历史定论。走马观花,览其平生事迹。

1.陈诚

陈诚字辞修,浙江青田人。保定军校毕业,历任黄埔军校教官,参加东征、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第11师师长、第18军军长,第1路、第3路军总指挥。参加“围剿”中央苏区,为蒋介石嫡系心腹干将。

抗日战争爆发,陈诚先后参加淞沪、武汉会战,历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武汉卫戍总司令、第9、第6、第1战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军委会军政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陈诚出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晋升陆军一级上将。接替熊式出任东北行辕主任,举众失律,请辞参谋总长本兼各职。后出任台湾省主席、台湾警备总司令,锐意经营台湾,迁东南军政长官。官至台湾“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

1965年,陈诚因肝癌在台北去世,享年六十八。蒋介石为其举行隆重葬礼,亲至灵前献花圈,并令何应钦等元老、“五大院院长”诸位大员组成治丧委员会,按国民党最高级别发丧,安葬于台北。

陈诚因为同乡之谊,黄埔系出身,对蒋氏忠心耿耿,唯命是从,深得蒋介石赏识、重用。号称蒋介石麾下“八大金刚”、“五虎上将”。在黄埔系军人中,地位仅次于蒋介石,隐然为国民党二号人物。一生戎马几十年,厥功为重,为国民党诸将之庸中佼佼者。

2.蒋鼎文

蒋鼎文字铭三,浙江诸暨人,浙江陆军讲武堂毕业,任黄埔军事教官。参加东征、北伐,历任第9师师长。参加蒋桂战争,迁第2军军长。

中原大战。蒋率部驱驰,行动迅捷,飘忽不测,博得“飞将军”之号,名震一时。参加第三、第五次围剿及镇压“福建事变”。历任第2路军总指挥、驻闽绥靖主任。授陆军二级上将,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

“西安事变”,为蒋介石之安全,蒋鼎文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奔走于西安、南京之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鼎文功不可没。

抗日战争爆发,蒋鼎文出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第10战区司令长官、第1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

豫桂湘战役,失地千里,损兵二十余万,全国震动。蒋鼎文回重庆,自认为“治军从政40年来最大挫折”,引咎辞职。

后来,蒋鼎文弃官从商,旅居美国,游历欧州10国。

1949年,蒋鼎文一度被重新用,任国防部东南区点验整编委员会上将主任委员,福州失守,逃亡台湾,以陆军二级上将退役。

1974年,病卒于台北,追晋陆军一级上将。

蒋鼎文号称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五虎上将”,在中原大战、“西安事变,可圈可点,立功显名。可借中原之败,威名不终,令人叹息。

3.胡宗南

胡宗南字寿山,原名胡琴斋,贯籍浙江宁波,迁居安吉,黄埔军校1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围剿”红军,历任第22师、第1军军长,为蒋介石麾下“十三太保”之首。

抗日战争爆发,胡宗南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升任第17军团军团长。参加开封会战,率部支援武汉会战,据守信阳。至信阳失陷,撤军回西安。升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率部驻守潼关,与日军隔河对峙八年,前后大小二十余战,挫败日军抢渡黄河之企图,曰军难越雷池一步,使日军由潼关占据关中,进而入川攻击重庆之战略意图破灭。

胡宗南历任第8、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战区司令长官。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成为黄埔系学生第唯一一个战区司令长官。下辖5个集团军、25个军,拥兵50余万,号称西北王。

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历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西北副军政长官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进犯延安,夺取延安空城。三年交战,至西安失守,率部逃窜汉中,任川陕甘边区绥靖主任、代西南军政长官。

后来损兵折将,日暮途穷,飞逃台湾。出任“江浙反共救国游击总指挥”、澎湖防守司令常司令官,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59年退役,结束长达35年之军旅生涯。

1962年,胡宗南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六十七,追晋陆军一级上将。以何应钦、顾祝同为冶丧委员会正、副主任,蒋介石亲自参加祭奠,安葬于台北阳明山。

胡宗南戎马一生,被誉为“天子门生”第一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住窑洞、守潼关,使日军难越黄河一步。然而盛极而衰,在解放战争时期西北、西南战场,损兵折将,每况愈下,终于埋骨海岛。

4.汤恩伯

汤恩伯字克勤,浙江武义人。闽浙讲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历任第2师、第89师师长兼第4师师长。率部镇压“福建事变”,攻入福州。参加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所部陈大庆旅率先突入中央苏区首都瑞金,以功迁第13军军长。

抗日战争爆发,先后参加南口、漳河、洪口战役,任第20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与武汉会战,以功升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随即参加武汉会战。前后参加随枣、枣宜、豫南会战,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省边区总司令,拥兵四十万,所在不得人心,有“水旱蝗汤”之说。

豫湘桂溃败,汤恩伯调任黔桂边区总司令,迁陆军第3方面军司令官,参加湘西会战,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率部发动华南大反攻。日本无条件投降,汤恩伯抵上海,为京沪受降主官。

解放战争时期,汤恩伯兼第一兵团司令官,孟良崮74师全军覆没,汤恩伯被撤职查办。后出任陆军代总司令、衢州绥靖公署主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所部主力在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被歼。任国防部厦门指挥所主任,参与指挥金门战役。后自金门去台湾,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54年赴日本医治胃病,在日本医院去世(一说被日本医生谋杀),终年五十五。追赠陆军二级上将,何应钦、陈良、胡宗南、蒋经国为其送葬,安葬于五指山公墓。

汤恩伯一生军旅生涯,驱驰于抗日战场,转战千里,功勋有目共睹。可惜拥兵河南,军纪败坏,为时论所非。

5.俞济时

俞济时字良桢,浙江奉化人,黄埔一期毕业。因谨慎守职,为蔣介石亲重。历任警卫团长、旅长,中央宪兵代司令、警卫军第2师师长、88师师长。率部参加“一二八”抗战,中弹负伤。伤愈后任浙江省保安处处长、赣浙皖剿匪指挥官、参加“追剿”刘西畴、方志敏所部红军。

抗日战争爆发,俞济时出任74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升任第36军团军团长兼74军军长。在万家岭一战歼敌一个旅团。率部驻长沙,兼任长湘警备司令。后调新5军军长,未能如愿赴任,转任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军委会委员长侍卫室侍卫长。侍从室第一处代主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未赴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军务局局长,列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出任总统府军务局中将局长、国民党总裁办公厅主任。到台湾后出任“总统”办公室第二局局长。1990年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七。

俞济时为蒋介石心腹亲信,出统军旅,入掌禁卫,职掌机枢,举足轻重,可谓官成名立,福寿齐全。

6.周至柔

周至柔原名周百福,字至柔,以字行世。浙江临海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任第14师师长、第18军副军长,成为陈诚心腹。参加第三、四次“围剿”中央苏区。离职出国考察空军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周至柔出任航空委员会主任、空军前敌司令部总指挥,指挥空军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功不可没。

解放战争时期,周至柔任空军总司令,逃往台湾,历任台湾省主席、总谋总长、总统府参军长等职,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是国民党第7届中央委员、第8、9、10届中央常委。1986年去世于台北,享年八十八。

周至柔为中国空军之先驱,一生军旅生涯,位终上将,福寿双全。

7.宣铁吾

宣铁吾字惕我,浙江诸暨人,黄埔一期毕业。累迁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团困长,中央警卫军第2师参谋长、第5军第88师参谋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迁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国民政府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历任陆军预备第10师师长、第91军军长、军委会侍从室侍卫长。官至上海警累局局长、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陆军中将军衔。

全国解放,宣铁吾移居香港,后应陈诚、蒋经国之邀去台湾。1964年去世,享年六十九。

宣铁吾在国军众多名将之中默默无闻,却为蒋经国平生知己至交,一生事迹迹,波澜不惊。

8·邱清泉

邱清泉字雨庵,浙江永嘉人。黄埔二期毕业,参加东征、北伐、中原大战,累迁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长,赵德国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回国。

抗日战争爆发,任教导总队参谋长,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转任第200师副师长、新编第22师师长,参加桂南战役,血战昆仑关,此战歼敌五千余人。历任第五军副军长、侍从室参议,参加滇西缅北战役。累迁第5军军长,授陆军中将军衔,升任第2兵团司令官。

1949车年,淮海战役,邱清泉所部被困陈官庄,突围时阵亡,时年四十七。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二级上将。

邱清泉在抗日战场之南京保卫战、昆仑关战役、滇西缅北战役,浴血奋战,功绩可称。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

标签: 名将浙江名将

更多文章

  • 缅北反攻战:中国远征军脱胎换骨,痛揍日军“丛林之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缅北反攻战,中国远征军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全境及中国云南怒江以西地区。缅甸丢了,按常理而言,英国人应该最着急。毕竟自打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大英帝国反复被日本按在地上摩擦,可谓颜面尽失。并且,缅甸还是印度门户。一旦日军在缅甸站稳脚跟,然后向西拿下印度,进而与德国会师中东,北非和欧洲战场也会受影响。常言道,人要脸,树

  • 缅北反攻战:日军第18师团集体“玉碎”,新1军一雪前耻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缅北反攻战,玉碎

    1943年10月,为了配合太平洋战场反攻,史迪威制定了名为“人猿泰山”的作战方案。计划以新组建的中国驻印军新1军为反攻主力,翻越野人山,凭借强大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日军在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的防线,收复缅北重镇密支那,从而打通中印公路。10~12月,新1军新38师在孙立人指

  • 三国之中,平蜀将帅皆不克令终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许仪,钟会,邓艾,邓忠,师纂,卫瓘,牵弘,胡烈,胡渊

    《容斋随笔》有“取蜀将帅不利”之言,纵观历朝历代,如岑彭、来歙、朱龄石、尉迟迥、李继岌、郭崇韬、康延孝、傅友德、廖永忠、豪格、张广泗等,皆立功于川蜀,然而,似乎为某种神秘力量左右,又仿佛历史魔咒一般,俱不克全终。单说三国,刘备取蜀,军师庞德中箭阵亡,而曹魏伐蜀,主将、监军、及

  • 当年对越的自卫反击,可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对越的自卫反击

    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大清,不仅吞并了朝鲜还逼着大清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1905年日本击败俄国,从此横行于东亚直到二战结束,1919年作为一战战胜国强占德国原来在山东的权益,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整个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1954年北越打败法国,1975年美军撤出南越,北越统一南越,

  • 长平之战:一将功成万骨枯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长平之战

    前因:在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的公元前266年,魏冉失去了他在秦国的相位,而范雎却得到了这一重要职务,并被封为应侯。在长平,秦国和赵国曾经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之间。秦军和赵军在这片土地上对峙着,他们互相交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最终,勇敢而顽强的秦军获得

  • 阏与之战:勇者逢险,征程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阏与之战

    前因: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几场重要的战争,对于整个国家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鄢郢之战:该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79年至公元前278年。当时,秦国著名将领白起率领军队进攻楚国,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们攻破了楚国的别都鄢(现今湖北宜城东南)以及都城郢(现今湖北江陵西北)。华阳之战:在公元前273年(秦

  • 四保临江:肖劲光大将指挥的经典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四保临江,肖劲光

    1946年冬至1947年春,长白山下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城,成为国共两党争夺较量的焦点,它就是临江。七道江会议1946年11月,东北局新任命的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和政治委员陈云,风尘仆仆地到了临江。东北局根据敌“先南后北”的战略部署,决定采取“南打北拉,北打南拉&rd

  • 三国之中,曹魏十大猛将,文聘、臧霸榜上无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猛将,文聘,臧霸

    汉末三国,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鞭笞中原,麾下猛将如云。如八虎骑、五子良将,文聘、臧霸、李典等等。以下根据《三国演义》,选出曹营十大猛将,王双、徐质、文鸯、王基皆出自三国后期,故此不在话下。1.许褚许褚是安徽亳州人,容貌雄毅,勇力绝人,使一口大刀,号为虎痴。濮阳城外,出马大战吕布,交锋二十回

  • 盘点古代各省天选之“福将”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福将

    所谓福将,就是功成名就,生有爵,死有谥,善始令终,福寿齐全之名将,亦所谓天选之人。以下各省第一福将,览其功业福寿,皆无愧天选之谓、福将之名。1.陕西第一福将:郭子仪(唐朝)郭子仪郭子仪是陕西渭南人,自朔方起兵勤王,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退回纥,击吐蕃,四朝靖乱,功高一世。官至太尉兼中书令,封汾阳郡

  • 中国古代各省四大名将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名将

    历朝历代名将,不可胜数,在古代,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八省。以下录入各省四大名将,览其功业,可谓实至名归。1.陕西李靖(唐朝):南平荆扬,北清沙漠,一代楷模。白起(秦国):南破郢都,北摧长平,声威天下。郭子仪(唐朝):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退回纥,击吐蕃。郭子仪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