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志愿军180师被“联合国军”的四个机械化师,约十万余人重重包围,战斗打得异常焦灼。
经过连日苦战,180师战斗减员超过了一大半,仅剩四千多人,师长郑其贵不得已命令第二梯队自行突围。
张道华是60军野战医院三分院的一名护士,跟随部队进入朝鲜时才刚刚十六岁,当时被编入了第二梯队,负责带领伤员突围的任务。
三分院院长张进锡接到突围命令后,对收纳的两百多名伤员包干到人,平均分配到了医生和护士手里。
根据医院的安排,张道华接到了七位伤员,其中还有一位昏迷不醒的重伤员。
按照以往的情况,医护和伤员转移或突围都会有战斗部队护送。
可此次不同以往,敌人的包围圈马上就要合拢,180师的兵力和弹药都用到了极限,根本抽不出力量保障后勤单位。
这也就意味着,三分院的医护和伤员在突围的过程中,将得不到任何保护和帮助,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带着伤员突围。
面对艰巨的任务,瘦弱的张道华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背起了昏迷的伤员,带着其他六名伤员踉踉跄跄蹒跚而去。
四个小时的路程,她背着一名伤员,还要顾及身边的伤员不会掉队,没有停歇、没有抱怨,穿梭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
在突围的过程中,一枚炮弹在院长身边爆炸,身受重伤的张进锡为了不拖累队伍,饮弹自尽。
闻听噩耗的张道华泪眼婆娑,但形势逼人,还没有到伤心的时候。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伤员一个不少地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可是通过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后,竟然发现少了一名伤员。
张道华来不及多想,把昏迷的伤员交给其他伤员照顾后,毅然冒着危险原路搜寻,终于找到了掉队的伤员。
原来这名伤员腿上有伤,经过长途行军伤口又裂开了,行动不便掉了队。
张道华急忙对伤口进行了重新包扎,可刚扶起伤员走了没几步,一枚子弹忽然袭来,正中她的头部,瞬间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掉队的伤员满腹自责,想背着张道华突围,可是努力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不禁瘫在地上失声痛哭。
几十分钟后,苏醒过来的张道华已经双目失明,听到了伤员的哭声,便安慰伤员,不要哭,赶快往前面走,很快就能赶上突围的部队了。
可伤员死活不走,一定要带着张道华一起突围。
张道华知道伤员的伤得厉害,两个人在一起根本没办法突出重围,于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做了好一番工作,伤员才依依不舍地哭着追赶队伍去了。
伤员离开后,张道华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生欲,顺着道路向前艰难爬行。
适逢天上又下起了雨,她冒着冰冷刺骨的雨水,在泥泞的道路上慢慢爬,像一个泥人一样,已经完全开不出模样。
一路上,张道华听到敌人说话的声音,就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装敌人,为此还挨了敌人好几脚。
也不知爬了多久,她终于听到了久违的声音,才用尽了力气向战友们发出求救的呼喊。
原来,掉队的伤员追赶队伍时,恰好遇到了突出重围的180师政治处主任王逸民。
他得知了张道华的情况后,急忙派了一支战斗小队原路搜寻,最终使张道华脱离了险境。
1953年,张道华受邀前往北京,受到了中央首长们的亲切接见。
毛主席更是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你就是那位被敌人打伤了双眼,还要坚持爬回部队的女同志!我知道你。你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