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日本为何没发现大庆油田

日本为何没发现大庆油田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61 更新时间:2023/12/11 0:59:27

说到石油,相信大家都非的熟悉了,如今已经成为了人类明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了。在高度发达的21世纪中,人类的衣食住行几乎都与石油脱不开关系。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服装、燃料、制药、化工等等,都是需要石油的,还有女性的各种化妆品护肤品,也几乎都是石油的衍生品。

在过去的战争中,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更是必不可少的,所有的坦克、飞机、汽车离开了石油就是一堆废铁。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对石油的需求和使用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无论是亚洲战场、苏德战场还是北非战场,“石油”都成了一种左右整个战局的存在。

但幸运的是,位于黑龙江省、后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的大庆油田,直到1959年才被我们发现。而东三省作为经的沦陷区,日本在此经营多年都没能发现大庆油田,实在是中国的一大幸事。

因为一旦日本在战时发现了大庆油田,那我们的人民不知要再受多少年的战争之苦,才能将侵略者赶出国门。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日本当年在东北苦寻十多年,为没能发现大庆油田?如果日本拥有了大庆油田,二战战局真的会彻底发生改变吗?

东三省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肥沃的黑土地,日军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前,就早已对这片土地觊觎已久。

在东北沦陷后,日军在这里建立了伪满洲国,随后便迫不及待的着手对这一地区进行“开发”,希望能从中找到急需的战争资源。

提到日本对东北石油的掠夺,就不能不提“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满铁”作为日本政府的“国策机构”,积极配合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成立“中央试验所”等殖民地科研机构,以东北“国防资源”的调查研究为直接目的,从事“殖民地科学”的技术研发活动,成为日本侵略者掠夺东北油页岩资源的头号帮凶(也是掠夺石油资源的最大帮凶)。

早在明治四十二年(1911年),日本就开始对抚顺油页岩进行石油炼制试验。

中国抚顺的露天煤矿拥有斜度三十度左右,厚度达三百米的优质煤层,这个煤层上覆盖着厚度大约两百米的油页岩层,总储藏量达54亿吨。

但是由于日本忙于处理日俄战争的问题以及日本工业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大,加之,当时页岩油技术研发不足,因此直到一战爆发后,日本高层才对抚顺油页岩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日本开始不断扩建抚顺炼油厂,想尽一切办法增加产能。为给全面侵华做准备,日本制定了一个从1936年4月开始,投资约1500万元,耗时三年的扩建计划,将干馏炉日处理页岩能力由一百吨提升到一百八十吨,增加干馏炉六十座,再次将粗油产量翻番,达到年产粗油三十万吨,而当时日本国内年产石油总量只有五万吨。

七七事变后,日本更加疯狂的压榨东北地区的石油。1938年,满铁决定再增建日处理180吨页岩的干馏炉二十座,计划年产粗油达到五十万吨。1939年4月满铁又开始兴建东炼油厂,但由于资金缺乏,建材、人力严重不足,1941年停建,到1944年才完成日处理页岩二百吨的干馏炉四十座,不久后就因故障大部分都被迫停运了。

但日本人如此费尽心思的在辽宁搜寻石油,为什么不去黑龙江一带找一找呢?

这就要说到当时日本石油勘探业内的一个重要观念了。某一地区是否有石油,关键在于该地区是否具备生油、储油条件。

根据当时国际上流行的海相生油理论认为,浅海海域存在着大量的浮游生物,这些浮游生物由于数量庞大且密集,死后尸体都密密麻麻的堆在海底。

水流又把大量枯萎的植物和淤泥带到海洋中,植物和死去的浮游生物混合在一起,然后淤泥和盐分又将其完全覆盖,形成了海底的“沉积物”。

当这些动植物腐烂时,沉积物中就开始生成油气,这就是在当时认可度最高的海相生油理论。

这种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造成了中日对石油勘探思想上的禁锢和认识误区。

直到1941年后,这一传统思想禁锢和认识误区才被中国地质学家所打破。

而当时日本业内权威高桥纯一,一直是“海相生油理论”的坚定拥护者。这就是为什么,满铁不仅选择把开采石油的重点放在辽宁,而且还是辽南地区(靠近大海的一侧)。

而大庆油田位于日本口中的“北满地区”,且是“陆相沉积构造”,按照他们的理论,那里不仅不会有大油田,而且大概率应该是“贫油区”。

因此,尽管当时日本陆军航空队的航线,就途径大庆上空,不少飞行员在驾驶飞机经过的时候,甚至都看到了草甸子的水面上有黑色的油膜状漂浮物。

可当飞行员满铁报告的时候,对方却一口否决,说“这里根本不可能有石油”。

错误的指导理论导致了日本必然会错过看起来完全不像产油区的大庆油田。

而更为残酷的是,即便日本在当时能够找到大庆油田,他们的经济状况、开采技术和人力物力都不足以支撑他们利用好大庆油田。

勘探石油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即地质法、钻探法和物理勘探法。地质法和钻探法都是传统方法,而物探法是后起之秀的现代勘探方法。

一些日本学者就认为,当时的钻探手段落后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如原满铁中央试验所研究员、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在谈到“满洲的石油开发”时说,日本人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充其量能达到七百到八百米。

而大庆油田最浅的油层也有一千米深。他还认为,“战前的勘探技术,对这个深度的地方是无能为力的”。森川清觉得战前日本的钻探设备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

不只是他,原满铁中央试验所的石黑正也曾参与了扎赉诺尔煤矿的石油调查,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安达西部发现了大庆油田,有赖于高深度钻探技术的进步”。

事实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1959年9月26日,在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钻到了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

而新中国开发大庆油田,是中央军委抽调了三万多名复转官兵参加“会战”。

全国五千多家工厂企业为大庆生产机电产品和设备,两百多个科研设计单位在技术上支援开发,石油系统三十七个厂矿院校的精兵强将和大批物资持续不断的堆到了大庆。

也就是说新中国把整个石化工业的人力物力全部砸了上去,才砸出了这个中国第一大油田。

考虑到战时日本那半死不活的经济,和弱鸡的军队战斗力、组织力(跟解放军相比),要求他们从零开发大庆油田,别说战争年代不行,就是当时日本处在和平状态,他们也“挖不动”。

除了“顽固落后的思想”和“技术上的阻碍”之外,美国人也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早在1920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技师其实已经探知了大庆油田的存在,只是根据美国政府的命令没有公布这一发现,甚至连中国都没有告诉,反而让美孚石油公司对外宣称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还一本正经地提出了“中国贫油论”,直接给中国的石油开发判了“死刑”。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此时中国东北处于日本人的势力范围之中。由于当时日本百分之九十的石油都要从美国进口,美国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

而日本这时候再次表现出了“一根筋”的本色,但凡美国去勘探过的地区,他们就都不去了。因为他们觉得,美国的石油勘探技术更为先进,他们都没发现石油,就说明某个地区确实没有石油。

日本没能发现大庆油田的结果,就是,在美国彻底断绝了对日的石油出口后,日本如同瞬间被人掐住了脖子,变得呼吸苦难,马上就要窒息。

为了让战争继续下去,他们不惜偷袭珍珠港,与世界第一强国开战;进军东南亚,夺取英法殖民地,以维持自己的战争资源供应。

可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场必败无疑的赌博,可日本又何尝不知道呢?只是他们没得选择罢了。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是否是刘备头脑发热之举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开战之前,刘备应该没想到他会如此惨败,不过夷陵之战也不是头脑发热之举。对于刘备来说,他深知荆州的重要性,失去荆州这块战略要地,那蜀汉的发展就会被一直压制。三国中魏国最强,吴蜀结成联盟才能稳定局势,而刘备敢于打破联盟,对孙权开战,那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不然刘备肯定不会冒然出击。这里面牵扯到的利

  • 浑河之战戚家军为何全军覆没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浑河之战,确实是非常的惨烈,这场战役是后金和明朝之间在浑河发生的一场战斗。然而就是这场战斗,后金惨胜,但是明朝这边大名鼎鼎的戚家军竟然全军覆没,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浑河之战中全军覆没的是浙兵,而不是戚家军,因为真正的戚家军被明朝清洗啦。事情大致脉络是酱婶儿的,大名鼎鼎的戚继

  • 二战后斯大林为何拒绝德国的黄金赔偿,为何选择一堆废铁作为赔偿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战争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一分为四,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除此之外,德国还需要向战胜国赔偿巨额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苏联,毕竟苏德战争是二战期间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场,国内死伤人数超过了3000万,大量的资源以及工业设备都遭到了摧毁,急需一笔资金投入到国内的重建计划当中。经过最终协商后决定,德国要向苏

  • 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什么会惨败于后金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战争

    萨尔浒之战是决定明清未来走向的关键一战,在这场战役中,明军总兵力高达20万,而后金只有6万,明军占据3倍多的优势,结果却是吞下惨败。相信各位小伙伴也很好奇,为什么明军会输给后金呢?其实与其说输给敌人,不如说是输给了自己。双方虽然兵力差距大,但在作战心态上完全不一样,下面就给大家分析下明朝战败的三大关

  • 二战时期德国的上校军衔是什么级别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战争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二战时期的德国的一些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二战时期德军中经常性见到一些上校级别的军官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上校军衔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呢?厉害不厉害呢?下面我们一起简单的来分析说说,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据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德国盖世太保在日本的主要负责人,梅辛格上校来上海

  • 希特勒为何会让邓尼茨当接班人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二战进入末期,曾经不可一世,猖獗一时的纳粹德国已经是摇摇欲坠。1945年4月30日,在苏联红军包围下的德国首都柏林的总理府地下室中,二战的元凶之一阿道夫·希特勒见自己的败局已定,一是不可逆转的结局,遂开枪自杀。而就在这之前,希特勒留下了政治遗嘱,制定了自己的接班人。而这个接班人似乎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 民国时期军阀为何大量采购驳壳手枪,为何不是鲁格手枪呢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战争

    为啥驳壳枪比“撸子”好用,就是因为射程远、威力大的原因,枪对于军人包括民团…等武装来说一看:射程、二看:威力而不是看它的外观是不是漂亮,驳壳枪是战斗手枪,而所谓的“撸子”(北方方言,管手枪都叫撸子,因为上膛的时候要往后撸一下外套筒)都是自卫型手枪,两者

  • 如果二战日本将所有兵力用于攻打苏联会怎样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战争

    如果当年在苏德战争期间,也就是苏联被德国打得“找不着北”的时候,日本举全国之力进攻苏联的话。我认为苏联很悬、不是一般的悬,而是非常悬。很多人说二战的时候,日本根本不是苏联军队的对手。其实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绝对化了,日军在二战中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这一点也可以从太平洋战争中感觉

  •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是怎么在六天时间里战胜三个国家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所面对的是三个国家的军事压力,在兵力上远远处于劣势,但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主动出击,愣是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将敌方的451架战机和500多辆坦克击毁。这让人意想不到的出击不仅消除了隐患,同时还将本国的领土扩大了近六倍,可以说酣畅淋漓的一战,是闪击战的又一次重现。那么战争的起因

  • 赤壁之战后,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是赚了还是亏了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战争

    荆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赤壁之战后,荆州是被刘曹孙三方瓜分。其中刘备占据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还有长江以南的南郡,曹操占据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占据大部分南郡还有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周瑜去世后,鲁肃建议把南群借给刘备,大家都不太理解鲁肃为何要这样做。那刘备肯定是赚了,不过孙权也没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