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国一天里死了俩皇帝 末代皇帝在位不足俩时辰

金国一天里死了俩皇帝 末代皇帝在位不足俩时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28 更新时间:2023/12/27 1:23:36

12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自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到拔都和旭烈兀扫平东欧和西亚,蒙古帝国在这个世纪走向极盛。

蒙古人之所以能够所想疲敝,首先是因为自身确实比较强大,其次是在同一时间内,亚欧大陆上居然没有一个可以与蒙古人匹敌的大帝国。

当时的中亚东部的西辽已经衰落,中亚西部的花剌子模才刚刚崛起,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则是名存实亡,帝国境内呈现突厥人诸侯割据的局面。

而东欧的情况更是一盘散沙,基辅罗斯还处于城邦时代,欧洲各国正忙着搞十字军东征。

(公元11世纪的欧洲和西亚,完全是一盘散沙)

纵观当时的亚欧大陆,唯一一个能与蒙古人正面硬刚的国家就是金国,金国与蒙古前后打了二十多年,直到成吉思汗闭眼都没有看到蒙古灭金。

而且与南宋的被动防守不同,金军是有实力跟蒙古军打野战的,金军曾数次在野战中击败蒙古军,堪称蒙古扩张图中最硬的骨头。

事实上金国完全是自己作死的,金国共有三位皇帝经历了蒙金战争,分别是:

卫绍王完颜永济

金宣宗完颜珣

金哀宗完颜守绪

这三个皇帝中,前两个属于古今难遇的大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先说卫绍王完颜永济,他是金章宗的弟弟,原本并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由于金章宗临终前还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妃子尚在怀孕,于是金章宗就密诏完颜永济,嘱托他只要两个妃子中有一个诞下皇子就立即继承皇位。

完颜永济表面上答应下来,可是等到金章宗一死,他就设法除掉了哥哥两个妃子,自己当上了皇帝。

完颜永济这个人比较昏庸,忠奸不分,善恶不辩,非常糊涂。他在做亲王的时候曾经在净州见过前来朝贡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看人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认定完颜永济就是个废物,对他非常不屑,甚至没有行礼就走了。

后来金章宗驾崩,金国诏成吉思汗入境面见新君,在得知新皇帝是完颜永济后,成吉思汗便朝着南面啐了一口唾沫,嘲讽道:我以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人做的,没想到完颜永济这样的废物也能当皇帝。说罢便返回蒙古,自此成吉思汗有了伐金之心。

(1211年蒙金开战前夕的局面)

但是在伐金之前,成吉思汗决定先行攻打西夏,以此试探金朝。可出乎意料的是,完颜永济竟然拒绝援救西夏,导致西夏被迫向蒙古求和。

在剪除了西夏的威胁后,成吉思汗开始全力攻打金国,蒙古军在野狐岭击溃四十万金军并围攻中都。

此时蒙古军兵峰正盛,但却对高大的中都城束手无策,眼瞅着前来勤王的金军越来越多,担心被包饺子的成吉思汗只得撤军。

从中都保卫战中可以看出,蒙古军在崛起之初时还是有很多不足的,起码攻城能力不足,只要金军死守城防,蒙古军的机会就不多。

而就算是在野战中,金军也不是没有取胜的可能,野狐岭之败完全在于金军统帅无能,瞎指挥,这才致使金军失败,假如能遇到个优秀的将领,野狐岭之战不可能输。

首次伐金胜利后不久,完颜永济被权臣胡沙虎弑杀,胡沙虎拥立完颜永济的弟弟完颜珣上台,是为金宣宗。

相比于哥哥完颜永济,金宣宗更是个大废柴,面对蒙古军的打击,金宣宗直接下令迁都,离开中都,去开封待在,希望依靠黄河阻挡蒙古军。

不得不说,金宣宗的决定真是愚蠢至极,迁都之举沉重打击了金国军民抗蒙的信心,中都很快陷落,中原的大门算是彻底向蒙古人敞开了。

(金宣宗迁都开封后,中都沦陷,金国燕山防线崩溃,此后蒙古军在黄河以北如入无人之境)

而然此时位于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救了金国一命,由于蒙古商队在花剌子模境内被杀,成吉思汗隧引兵西征,金国获得了空前的缓冲期。

如果金宣宗能在这时候把握时机,联合西夏和南宋,收复失地并非不可能。

但金宣宗的逻辑实在不是常人能理解的,当蒙古的军事压力解除后,他不思北伐抗蒙,反而立即展开了与西夏和南宋的战争,希望从这二位身上弥补一些损失,结果河北地区的民众没能等来金国的王师,而是眼瞅着金国与西夏和南宋打成了一团。

其实南宋早就意识到了蒙古的威胁,对于蒙古的拉拢一概不回应,而在蒙金干架的时候,南宋也从不给金国捅刀子,算是很厚道了。

可是猪队友金宣宗非得南下灭宋,南宋只得被动反击,这一幕让留守中都的蒙军主帅木华黎都快笑疯了,木华黎高兴的不行,蒙古军趁机又拿下了山西和山东。

等到成吉思汗西征回来,金国、西夏、南宋均是国力大伤,尤其是金国和西夏,两国互相征伐,各自精锐损失惨重,金国抗蒙局面再度严峻。

1224年金宣宗总算驾崩了,其第三子完颜守绪(1198年9月25日1234年2月9日)继位,是为金哀宗。

完颜守绪生于承安三年(1198年),历任秘书监、枢密使、封遂王,宣宗太子完颜守忠、太孙完颜铿先后去世之后,完颜守绪被立为太子。元光二年十二月(1224年1月)金宣宗驾崩,完颜守绪在挫败了哥哥完颜守纯的夺位阴谋后,即位为帝,改元正大。

金哀宗继位时的局面,金国已经丢失了大半个中原

金哀宗是一个明白人,算得上一代明君,他一上台就停止了与西夏和南宋的战争,并派人和两国修好,西夏也看清了蒙古的真面目,知道成吉思汗意在灭夏,金夏终于开始联合了。

只是此时联合已经很晚了,西夏没能继续支撑下去,在1227年被蒙古灭国,党项人几乎被屠灭,至此金国西部边界也暴露在了蒙古军的铁蹄下。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金哀宗的全盘统筹下,金国对内鼓舞士气,团结女真和汉人,重用武仙等汉族军阀,建立潼关黄河防线。对外则继续联络南宋,以求宋金和解。

金哀宗的励精图治大大鼓舞了金国军民的士气,金军多次在甘肃、关中和黄河北岸大败蒙古军,打得窝阔台心态都崩了(成吉思汗已死,窝阔台继位)。

虽说亚欧大陆上的其他国家也有过在野战中击败蒙古军的记录,但是只有金国多次在野战中正面打败蒙古军,可见即便如此作死,金军的战斗力仍然不可小觑。

由于正面进攻屡屡受挫,窝阔台决定派托雷强攻南宋的陕南,从背后杀入金国腹地,双方在河南三峰山展开了决战。

此战本文就不细说了,只能说蒙古军运气太好了,碰到了大雪,一举逆转战局,全歼十五万金军,金国至此已经无药可救,又苦苦支撑了两年最终灭亡。

总的来说,金国是最有希望打败蒙古人的政权,但金国晚期的几位君主太不争气了,蒙古人能做大做强离不开金国昏君的帮助。

其中金宣宗是金国灭亡最直接的责任人,他下令迁都以及与宋夏开战是不可挽回的败笔。而完颜永济是第二责任人,如果完颜永济能争点气,蒙古早在萌芽之中就被剿灭了。

至于金哀宗,他的过错在于没能早点继位,真是天不佑金国。倘若金宣宗能早死几年,金哀宗能早接班几年,金国不至于灭亡。

金哀宗在位十年,为了能够抵挡蒙古大军,他也任用了完颜陈和尚等优秀将领,但他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金朝的颓势,三峰山一战打的金国再无还手之力。

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金哀宗在蔡州自杀,最后时刻他传位给了完颜承麟,算是没成为亡国之君。金哀宗是无愧于“国君死社稷”的悲情帝王。

金哀宗死前他还特地交代手下人,自杀后,赶紧把自己的尸体给烧了,哪知道城破来太突然。烧到一半,蒙古人和宋朝将军孟拱就带兵冲了进来,两拨人赶紧灭火。把金哀宗的尸骨给扒拉了出来,孟拱想把他的尸体带回去,以祭奠宋徽宗父子当年之耻。但蒙古人不乐意了,我们的老祖先还被他们活活钉死了呢。于是孟拱干脆拿刀往中间一劈,把金哀宗的尸体劈成两半。两边一人拿一些,回去都好交差。至于金哀宗的皇后,则被数十位士兵调戏,甚至还被人画成后图,供士兵取乐。遥想北宋靖康之耻不过百年,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也轰然倒塌,偏居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最终依旧是逃不脱被灭亡的命运,或许这便是历史的轮回吧。

后世评价说,完颜守绪区区生聚,图存于亡,力尽乃毙,可哀也矣。

金哀宗在《金史》中的评价是很高的,对亡国的责任划分的也很是清楚,言:“宣宗南度,弃厥本根,外狃余威,连兵宋、夏,内致困惫,自速土崩。哀宗之世无足为者。”

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即亡国的责任不在他,而在他的前任金宣宗。而对金哀宗本人的气节也是大加赞赏,言其为“虽然,在《礼》‘国君死社稷,哀宗无愧焉。”由此能看出,评价不低,全然没有将其塞在昏庸暴虐的亡国祸首之列。

?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半天,1234年)

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的后代,其女真名为呼敦。完颜承麟初为金国将领,骁勇善战、才略兼备,深受金哀宗器重。天兴元年(西元1232年),蒙古军队挥军南下犯金。哀宗完颜守绪遂以“率兵抗蒙”为由,留下家眷于汴京而出奔。完颜承麟沿途不离不弃,以身保哀宗之全。纵然沿途文武百官很多都为保命而逃走,完颜承麟依然以身护主,成功护送哀宗至归德,后又护送哀宗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到达蔡州后,完颜承麟建议哀宗组织中央统治,积极筹备防卫蒙古来犯的事宜。

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蒙古军挥军直进,加上南宋军的支援下,蔡州被围。哀宗在正月初九夜里召集百官,深知亡国之日将至,不愿当亡国之君,遂下诏禅位予当时任东面元帅的完颜承麟,完颜承麟又哭又拜,不敢承受。后哀宗苦苦哀求,曰:“朕所以付卿者,岂得己哉;以朕肌肥,不便鞍马。城陷之后,驰突必难。顾卿平昔以疾闻,且有将略可称。万一得免,使祚胤不绝,此朕之志也。”意思大概是哀宗认为自己身胖,不能策马出征。万一城陷,必难突围。故传位予身手矫健,有才有略的完颜承麟,望他如有幸逃脱的话,可延续国祚。话都说到这个份,完颜承麟不答应也没有办法了。估计两人说这个事情一直弄了一个晚上和一个黎明。故此,完颜承麟唯有答允继位。

翌日,传位大典刚开始不久,即接到战报说宋蒙大军已攻进城内,哀宗仓皇逃往幽兰轩,而刚即位的末帝完颜承麟即急率兵出门迎敌,展开巷战,唯不敌宋蒙联军,遂退守子城。

另一方面,哀宗逃往幽兰轩后即自缢而死。完颜承麟收到哀宗死讯后,与百官到哀宗遗体前痛哭,当场给了庙号为“哀”(确实真的是悲哀啊),就是史书上说的“金哀宗”。后子城破,完颜承麟带兵出迎,死于乱军之中。至此,游牧民族女真族创建的金国,自太祖完颜阿骨打开国,到现在历120年,亡于蒙古和南宋联军之下。至于完颜承麟的死后事,在正史当中并无记载,但据地方志书记载,其遗体被侍卫们偷偷地运送出城,然后星夜赶往泾州埋葬,葬所原本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三星村岭背后的簸箕湾,2003年12月被完颜氏人迁葬至完颜村,葬于芮王墓之后。从现在留下的史料看,完颜承麟在位时间没半天,也有说不到一个时辰的,可以肯定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元人写的《金史》称(金)“末帝”。据史学家推测,完颜承麟在位时间不足半天,更有说指出在位时间不足一个时辰,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一个大金国一天里死了两个皇帝,也是够悲催的了。这在中国历代上,史无前例,绝无仅有。金国灭国留下很多令人扼腕的问题,值得后人思考:一是金国从北宋到南宋的征战过程,逐步认识到战争给各方带来的悲剧,所以,在军事备战上有所放松。这一点比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为灭国留下后患。二是经过后期与南宋对峙,客观上让两国老百姓得到了好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得到很大发展。三是游牧民族与各民族融合特别是与汉民族融合,逐步汉化,注重文明建设,由单一的游牧民族文化演变成农耕文化为主的民族。这一点应该说是文明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宿命轮回因果报应?北宋和金国悲惨的最终结局

更多文章

  • 崇祯皇帝薄情寡义,如此用人明朝怎能不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祯皇帝,明朝灭亡,明朝

    朱由检于公元1627年接替天启皇帝朱由校成为明朝皇帝,改年号为“崇祯”,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朱由检最终成为了明朝的亡国之君。朝代更替普遍有个规律,历朝历代的末世皇帝,不是荒淫残暴的昏君就是被架空的傀儡皇帝,比如隋朝的杨广和东汉的刘协,而16岁即位的明

  • 史上难逃厄运太子,死的死废的废为他人做嫁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子,皇太子,嫡长子,皇位传承,皇帝

    太子也称储君,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太子作为国家储君,论地位仅次于皇帝,论权力仅次于皇帝和丞相。一旦皇帝驾崩,那太子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权掌天下,成为新皇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变化无常,没有谁能够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发生意外,连皇帝也不能。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皇帝突然发生意外,自然是

  •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是誓死不改名改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改名,改姓,姓名,赐姓

    所谓姓氏,其实是一个人家族的符号,具有图腾意义,通过对姓氏的追溯,可以找到一个家族的根在哪里。所以一般来说,姓氏是世代相传的,不会随着一个人的贫富、职位高低而改变。但在民间,一直有姓氏的“大小”之说,人口众多、很有名望的姓氏被称为大姓,反之被叫做小姓。北宋年间,我国出现了一部

  • 第一次大规模“卖官鬻爵”不是其他昏君 是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卖官鬻爵,卖官,汉武帝

    有人说,卖官鬻爵之风起始于晚清,说是因为晚清废除了科举取仕制度,堵塞了人才入仕发展之路,把知识分子逼急了,才导致晚清上下卖官鬻爵之风盛行。其实,历史的本质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朝廷卖官这种事,古来有之。中国古代的卖官鬻爵最早始于秦始皇。公元前243年,国内发生蝗灾,于是秦始皇发布命令,准许百姓交够千石粟

  • 全国岳庙祭祀民族英雄岳飞 ?四个岳飞庙最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岳庙,民族英雄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岳飞《满江红》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

  • 古代状元为什么都不愿娶公主?当驸马亏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状元,公主,驸马

    古有四大喜事,最后两件喜事便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生在贫苦之家的读书人,对金榜题名是最为看重的一件喜事了。在很多民间的传说和故事里,或者在电视剧里,许多家境贫寒的学子,因为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后,得到皇帝赏识,为了拉拢状元,于是将自己的掌上明珠许配给了状元,状元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一跃成为了当朝驸马

  • 铜臭的由来:父亲花钱买官后询问儿子感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铜臭,铜臭的由来

    皇帝一直被认为是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以为皇帝必定也是最有钱的人,事实上绝非如此。皇帝虽然坐拥天下,但是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非常多的限制,银钱方面也不例外。虽然国库内的银钱数量非常可观,但是皇帝却不可轻动。如果是富庶的朝代,由于国库充足,皇帝本人的花销限制自然不那么大;但若是个比较贫

  • 清朝8位获谥“文正”的大臣 “中兴四臣”唯有曾国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谥号,文正,中兴四臣,曾国藩

    “谥号”,指人死后,后人按照其生平事迹予以的“或褒或贬或中性”的评价文字,乃系对死者一生的高度概括。在中国古代,谥号制度拥有非常超然的地位,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去随意更改一个人的谥号,这是社会根据一个人一生的贡献做出评价;谥号总计有上百种之多

  • 被权欲毁掉的母子之情:武则天与她的四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儿子,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她四个儿子的争帝大战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还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武则天,荆州都督武士彟的次女。十四岁进入宫,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获赐号“武媚”,后人称之为武媚娘。武才人伺候李世民13年,没有生

  • 女人的心大海的针 盛唐的“改名狂魔”——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改名,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五千年华夏史上唯一一位正史承认的女皇帝,千秋功过不必细说,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她的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好-改名字。这位女皇是除了大兴文字狱的那几位满清皇帝外,最喜欢也最擅长玩文字游戏的皇帝了。武则天不仅给自己改名字,还给别人改名字,比如情敌,恶亲还有外敌,还热衷于改官名,年号,下面我们就来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