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自卑的人最喜欢虚张声势

朱元璋:自卑的人最喜欢虚张声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88 更新时间:2023/12/13 23:06:25

虚张声势是动物们的生存之道。

人类也是如此,并且,越自卑的人,越喜欢虚张声势。

出生卑微或某些方面能力有欠缺的人,一旦走上大位,就难免产生疑心和自卑。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代君王无不如此,汉高祖刘邦成就大业,杀韩信,宋徽宗,一条白绫赐死岳飞,但明太祖朱元璋嗜杀成性,不仅仅是要除掉那些功高震主的开国元老。

因为他自卑。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极度自卑的君王。

朱元璋的出身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卑贱的,可谓是草根中的草根。因此,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对于功臣贵胄、文武官员都是极不放心。为了加强权力,朱元璋亲手炮制了“洪武四大案”,屠杀功臣良将,每案都株连数万计人。

他还设置锦衣卫,监察官员和百姓。清朝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中记载:“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可见,当时的官员受到锦衣卫的严密监视,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

你别看他得了天下,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他内心惶恐,担心有人挖旧事嘲笑自己,生怕身边的人夺权,抢夺子孙的饭碗,又怕自己没有文化,被那些文人牵着鼻子走,于是先发制人,大开杀戒。

我们或许能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些什么。

朱元璋做过和尚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喜欢把自己比作汉高祖刘邦,自称“淮右布衣”。因为他认为自己和刘邦一样,都是“布衣”出身,好听点是布衣,难听点就是穷人,白手起家。

朱元璋出生时体弱,家里又穷,父亲原本是要将他送到佛寺里去,一是家里能少张嘴吃饭,二是希望在佛寺受庇佑朱元璋能平安长大,但母亲极力反对,也就作罢了。

没想到十七年后,兵荒马乱,家里人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跑到寺庙去当了和尚,还能讨口饭吃,这次就真当了和尚。

朱元璋做和尚期间,出去化缘,白天走村串户化几文钱、一钵饭,夜里投宿古寺或农家歇脚。遇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便以野果充饥,找山洞歇脚。

有一次,他两天没吃上饭,路过一个剩柴村的地方,找不到地方化缘,实在太饿了,看到一个废弃的果园,柿子树上有几颗果子,朱元璋顾不上饥饿,气喘吁吁爬上去摘下来就吃了。

在这期间,他游历四海,经历寒冬酷暑,曾吃不饱,曾穿不暖,也看遍人间疾苦,阅尽炎凉世态,同时又广交江湖朋友,得到了丰富的处世经验,沾染上一些江湖习气。谁能想到这段人生经历,也为日后的“文字狱”埋下了伏笔。

朱元璋相貌丑陋

明代陆容编撰的《菽园杂记》中记载:“高皇尝集画工传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命传数本以赐诸王。”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召集画工,为自己画像,大多数画工画出来的都不合他的心意。有一位写生本领很高,画得很像的画工,自以为自己的画一定会得到皇帝的奖赏。但是呈上给皇帝看后,也不满意。一位聪明的画工琢磨到皇上的心意,他为皇帝画像,画得与皇帝本人的形象有一点相似,但把样子画得雍容端庄了许多。敬献给皇帝看后,皇帝非常高兴,诏令照这幅画画若干幅赐给各位诸侯王。

很多人根据这段史料,认为朱元璋的真容一定长得很丑。但是,谁不希望自己的容貌被画得好看一些呢?否则,滤镜、PS等各类照片美化技术哪里会有市场?

《明史》中对于朱元璋相貌的是:“姿貌雄伟,奇骨灌顶。”也有人把这句话作为朱元璋长得丑的证据。但是,这句话的意义应该是指身材高大雄伟,骨相奇特。奇特的长相等于丑吗?

相反,古人觉得奇特的长相是福相。比如,晋文公重耳眼睛里有两个瞳孔,“重耳”之名也由此而来。除了晋文公外,舜、项羽也同样是重瞳。这种在今天看是病变的特征,在古代却被认为是上赐之福、富贵的表现。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长相应该是奇,而非丑,奇也不是长得像怪物,而是异于常人的帝王之相。

朱元璋相貌粗陋,很不体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他生就一长瓢把子驴脸,双眼深陷,脸长嘴阔,且脸上长满了麻子,望上去杀气腾腾。但这幅真实的画像一直被密藏着。另一副则是仪表堂堂,脸上一团和气,但跟他本人没有一点相象。现在朱元璋就有这两张形态各异的画像流传至今。

中国古代帝王的画像中,明清皇帝的画像相对是更真实的,这与当时写实主义的人物画风格有关。

如今这两张画像一张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悬挂在南京明孝陵的享殿内。这两张一美、一丑反差如此大的画像,你能想象是一个人吗?

故宫博物院藏朱元璋像

明孝陵藏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的两张画像为何形态各异?在民间有个传说故事。相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为自己画像。第一位被召进宫的画师,对坐在龙椅上威风凛凛的朱元璋,悉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高高隆起,颧骨突出,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鼻子,粗眉毛,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怒,双手将腰间的玉带直往下按,据说这是朱皇帝要杀人的习惯性动作。画师吓得魂不附体,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口中连声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只听得朱元璋大吼一声:“来人,给我拖出去!”就这样,画师被砍掉了脑袋。第二位画师被召进了宫里,画得更加用心,将朱元璋的像画得惟妙惟肖,但同样被拖出去斩首了。

第三位画师很聪明,他悟出了其中道理,于是,对朱元璋的脸型加以较大规模的修饰,着力于眉目传神,侧重于理想表达,便有了这幅据称是不怒自威的皇帝像。据说,朱元璋见了这幅与自己本来面目没有太大关系的画像后,龙颜大悦,重赏了画师,并诏谕将这幅画像摹写了许多本子,用来赐给臣子和留给后世子孙。于是,这位经过呕心沥血、苦心加工,几乎凭空创作出来的慈眉善目的富贵老人,就成了朱元璋的标准像。而那位善解人意的聪明人也受到了奖赏与表彰。这种荒唐可笑的事情只有朱元璋才能做得出来。

有一种说法,说是刘伯温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曾在心中大吃一惊,深深为朱元璋那怪异的相貌所震撼:高额细眼,凹鼻阔唇,耳虽小廓却厚,颊虽突而颏硕;身长而背弓,腿长而膝弓,腰粗而肩窄,手阔而指细;行动如虾在水,声音则鹰鸣而猿啼。据说,刘伯温一见之下,便据相术得出结论:此人之相,兼具大贤之厚朴与大奸之残暴。结果,后来的朱元璋,果然以自己的行为,准确地证明了刘伯温之所言不虚。对这段说辞,我们不必追究其真假。事实上,它是后人附会发挥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它至少在刻画朱元璋其人的容貌与作为上,相当传神。这里对相貌的描述,显然更接近未经艺术加工的那幅标准像。

朱元璋晚年身为帝王,号令天下,不可一世。但他并不幸福,其情绪状态一直是郁郁寡欢。朱元璋的个人悲剧在于:当他充满自卑的时候,他尚有几分自信,而当他应感到充满自信时,他却尤感自卑。换言之,当朱元璋还叫朱重八时,他表现得相当的顽强、自信、礼贤下士、恢宏大度,纵然只是红巾军的一方将领,却已是众望所归;但自打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后,他便越来越敏感、脆弱、刚愎自用、残忍凶暴。由此,朱重八与朱元璋可谓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格,是仁君与暴君的鲜明对比。

朱元璋是个上门女婿

兵荒马乱的年代,朱元璋选择了投军,投在起义的郭子兴的麾下,从一个小亲兵做起。

这时候的朱元璋父母早亡,谈不上有什么原生家庭的影响,这时候的他年轻,有干劲。在郭子兴手下处世圆滑,左右逢源,身上没有一丝小门小户的那中小家子气,没有束手束脚的畏惧。

朱元璋会打仗,有谋略,深得郭子兴信赖。郭子兴有一个养女,为了拉拢朱元璋,便把养女许配给了他,这位养女就是大脚马皇后:马秀英。在那个年代,富贵人家有教养的女子都要裹足,但这位马皇后却是一双大脚。

马秀英家境贫寒,女子作为劳动力何须裹足?后又投靠了义父郭子兴,郭子兴是个粗人,更不会在意女子是否裹足,马秀英嫁给当时的朱元璋,明面上是朱元璋占了大便宜,实际上,两人门当户对,都是贫苦出身。

在郭子兴眼里,不过是,一个亲兵,一个养女,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凑合凑合也能过。

朱元璋没读过什么书

没读过什么书,只是在他未成大业之前。

穷人家的孩子吃穿都顾不上,哪有余钱和心力去读书认字?朱元璋说话都是大白话,跟那些文人儒士的出口成章相比,实在是不雅。

他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储备大部分都是起事之后从身边的文人士子那儿学来的,受宋濂、刘基等人的熏陶和影响,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和聪敏,方能有所造诣。

但他不曾经过系统的学习,所学大多都是自己后天来弥补,对于这些文人雅士,他是又敬重又嫉妒,对于“文化”这一类的事物特别纠结。一方面,他深知自己是布衣出身,学识有所欠缺,所以他尽量做到礼贤下士,用心经营身边的“智囊团”;但另一方面,出于自卑,猜忌心重,他对文人就更严苛。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不久之后,有人跑来跟他讲,文人好挖苦毁谤,不能相信,还举了个例子,说是张士诚原名叫张九四,后来当了王爷,请文人给他重新取个好名字,文人就取了士诚,孟子书上说:士,诚小人也。其实那文人暗骂张士诚是小人,张士诚哪里懂得,给人叫了半辈子小人,到死都不知道,真是可怜。朱元璋听了后,立即去查了《孟子》,果然发现有这句话。从此以后他的疑心变得更加严重,对文人也就更加提防。

朱元璋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他的性格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来表现,所以他神经过敏,每天都担心已经到手的江山改换他人姓氏。

他杀功臣,杀文人,不允许文词中有“光”、“秃”、“僧”、“生”、“小偷”这类字眼;对“贼”、“寇”及形音相近的字十分忌讳;看到有画作嘲笑他的大脚皇后,就杀了一条街的人;

朱元璋出身贫贱低微,受过苦,经过难,虽然贵为皇帝,仍然怕人讥讽他的过去。他一直深以自己的贫民身份为耻,深怕别人还记得他曾经是个孤儿和小和尚,于是自比汉高祖,给自己一个“淮右布衣”的称号,再利用上流社会的鲜血来强迫人们忘掉那段不光彩的历史,不过是自卑心作祟罢了。

心中的自卑感一旦形成,就很难消失。朱元璋的一生,从贫贱走向富贵,心境却从自信走向了自卑,慢慢变成了一个屠杀成性的暴力统治者。

他可以像赵匡胤那样“饮酒释武”杯酒释兵权,让这些开国元勋过上快乐的生活,结果他把他们屠戮地一干二净。他还是不放心,还也成立了特务机构,这使得明朝可怕地压抑地政治气氛持续了200多年,也就不能怪大家这么黑化他了。不,不是黑,而是客观描述,而且还太保守了。

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朝中人人自危,每时每刻都担心飞来横祸,官员们每天早上入朝,即跟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归来,合家才有笑容。结果官员害怕白天,夜晚不上朝,皇帝也不处理公务,生存概率要大一些。

虚张声势,通过武力镇压民众,通过文字狱来震慑文人,朱元璋一生自卑,生怕别人揭他的老底,生怕别人抢了他的江山,猜疑嫉妒,神经衰弱。也因此,他的后代们,明朝十六个皇帝中没有一个皇帝是有胸襟、有气度的。

标签: 朱元璋自卑朱元璋自卑

更多文章

  • 万历年间矿税民怨沸腾 是苛政还是续命强心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万历矿税,万历皇帝,明神宗,矿税

    “矿税”为何民怨沸腾?他能让大明续命?所谓“矿税”是明王朝的针对一些种类的有色金属所征收的特别税,他早在明朝初期就已经存在了。最早发明矿税的是正德皇帝。明朝实行的封贡制度造成了明朝金银大量外流,因此明朝从朱棣时期开始就在大力开矿。这些开矿行为由于明朝官

  • 宦官专权从来都是忌讳,为何陈矩赢得百官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矩,宦官专权,宦官,太监

    “身体的残缺,让宦官们的心理变得幽暗阴郁,于是,他们见不得太阳和阔大。”太监是中国封建帝制几千年来的特殊产物,他们就像是帝制的“藤蔓”,和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太监特殊的“人生经历”,身体的残缺造就了大部分太监的心理也变得

  • 文革破四旧,故宫博物院是如何度过十年文革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故宫,故宫博物院,文革,文化大革命,文革破四旧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半,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是国之瑰宝,但又是封建皇宫,在许多反对封建的革命者头

  • 刘伯温看到朱元璋的睡姿,欣然跟随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伯温,朱元璋,明朝

    中国人对于古代的智者是非常崇拜的,比如诸葛亮,虽然只是辅佐刘备建立并不算强大的割据政权,也被推上了神坛。又比如刘伯温,在民间的传说比诸葛亮只多不少,被视为朱元璋的第一功臣。其实,大明的地盘比蜀国大得多,但刘伯温的功劳和地位远比不上诸葛亮,按照明朝初年论功行赏的爵位来说,刘伯温在功臣中的排序甚至在百名

  • 朱元璋——被自卑作践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自卑,朱元璋,自卑

    凡是熟读中国历史的人都会发现:宋代的皇帝都已软骨病著称,而明代的皇帝则以疑心病闻名。在这里,我们来看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疑心病是怎样作践了他。贫憎皇帝的诞生朱元璋的自我超越朱元璋出身赤贫,早年被迫为僧。庙里断食时又被赶出,四处化缘乞食。他在外游历了三年,饱尝了世间的冷暖人情,无比憎恨那些贪官污吏。

  • 谥号大全:140个美谥、37个平谥、28个恶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谥号,谥号大全,美谥,平谥,恶谥

    谥号:起源于西周。谥号是死后的盖棺定论,《逸周书·谥法解》说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谥号可分为为上谥或美谥,带有赞美的性质;其次是中谥或平谥,表示平庸或者同情,最后是下谥或恶谥,带有批评的性质。君: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皇:靖民则法曰皇公:立志及众曰公尧:翼善传圣曰尧;

  • 被视为正统王朝的宋朝为什么不是中国大一统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正统王朝,大一统朝代,大一统,朝代

    在很多历史启蒙和科普读物中,宋朝都被视为与唐朝、元朝、明朝、清朝一样的正统王朝和大一统朝代,即所谓的“唐宋元明清”。鲜为人知的是,宋朝虽然被视为正统王朝,但很多学者都认为宋朝不是大一统朝代。那么宋朝为什么不是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朝代呢?宋朝是不是大一统王朝?关于这个问题,教材书给

  • 唐朝、宋朝、元朝的宣徽院是一种什么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宣徽院

    宣徽使:晚唐宦官三巨头之一,如何逐渐成为唐王朝的大管家?唐朝末年,曾经纵横天下、睥睨万世的大唐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内有宦官专权、党争内耗;外有藩镇割据、民变不断。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唐之亡,亡于宦官”,岑仲勉先生也说过“推原祸始,方镇之乱,亦宦官所造成者&rd

  • 遥望西夏皇族:姓李还是姓赵这是个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夏,皇帝赐姓

    西夏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王朝。它曾雄踞西北,与宋、辽、金等并立,最终却被蒙古铁骑摧毁,并被历史刻意遗忘。除了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是西夏留给世人最后的印象。1西夏皇族为何姓李今天,在宁夏银川西约30公里处的贺兰山下,西夏王陵吸引着无数游人。这里有9座帝陵及200多座陪葬墓,规模宏大,是西夏昔日辉煌的见证

  • “乞丐皇帝”朱元璋的世界:困死万民也困死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偏执型人格患者,明朝

    1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到富有天下的皇帝?这个转变像极了天方夜谭,可就发生在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身上。在六百多年前,恐怕没有人会想到世代赤贫的老朱家会出一位天子。那个时代,底层百姓普遍挣扎在半饥半饱之间,朱家就是一户典型。世世代代,朱家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往上最多只能追溯到五辈第一辈叫朱仲八,生三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