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搜山检海捉赵构:宋高宗登基头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搜山检海捉赵构:宋高宗登基头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51 更新时间:2023/12/7 22:35:22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风云际会之间,发生的历史事件非常多,由此流传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当历史的钟声敲到了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军一路南下入侵北宋京城东京汴梁,在此次战斗中,金军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宋军打的大败,同时俘走了徽钦二帝和皇室宗亲及文官大臣,自此北宋灭亡。

当第一次金军包围汴京的时候,赵构曾以亲王的身份到了金军大营中做了短期的人质,当金军二次南下的时候,赵构被皇帝奉命为金营求和的使者,不过这次幸运的是,正在磁州镇守的大将宗泽得知后对赵构进行了劝阻,就是这样的机缘巧合使得赵构免除了被俘虏的命运,同时他也成为北宋皇子中唯一没有被抓的人。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赵构的母亲韦氏原是郑皇后宫中的普通侍女,受徽宗临幸,生下赵构,才获封婕妤。徽宗是有名的享乐皇帝,有封号的妃嫔及女官共143人,无封号的宫女多达504人。

后来赵构被奉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进行勤王,不过此时汴京已经被攻破,当金军灭亡北宋的消息传出后,赵构就没有直接去触碰金军的锋芒,转而奔走各地。国不可一日无主,徽钦二帝北狩不久后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登基称帝改元建炎,成为了南宋的开国皇帝。

金军用搜山检海的方法来捉赵构,靖康之难后自身难保的赵构,从应天府一直逃到扬州,再从扬州逃到了建康(今南京),后又逃到了杭州,从杭州跑到了越州(今绍兴),最后索性直接逃到了海上,而且在海上一呆几个月,因为金军不习水性最终撤军,赵构才能安稳在临安(杭州),并把临安当做行在。可以说赵构在海上漂泊的几个月里受尽了苦头,因为补给问题差点死去,不过因祸得福的赵构躲过了劫难后就真正的在长江以南站稳了脚跟,成立了朝廷,和金以长江为界,建立了南宋,延长了赵宋王朝的国祚。

宋高宗赵构在登基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始终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路上亲眼目睹了田园荒芜,百姓涂炭。可以说赵构一直都是在跑跑跑和逃逃逃中度过的。

第一次逃跑:1127年,赵构即位后不久,就逃到了扬州。

第二次逃跑:1129年2月,金兵奔袭扬州,他狼狈渡江,经镇江府到杭州。在杭州期间,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宋高宗逼迫退位,史称苗刘兵变。兵变很快被张浚、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联合勤王平灭,然而3岁太子赵旉也惊吓而死。

第三次逃跑:1129年9月,金兀术渡江南侵,带领骑兵一路追赶,赵构杭州越州明州定海温州一路逃跑,甚至长时间漂泊海上,生怕被抓住。入侵的金兵经韩世忠,岳飞等人打击后北撤,1130年夏,赵构才又回到绍兴府、临安府等地。

终于逃到了扬州,这个繁华锦绣地温柔富贵香,觉得这里够安全了,总算可以歇一歇了。

于是赵构就以扬州为临时都城在这里安顿了下来,但是安稳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金国大军就向扬州城杀了过来,统帅完颜宗翰(10801137年主要成就:俘虏辽末帝和北宋徽、钦二帝)更是对天发誓。这回不管赵构,跑到哪都一定要将他捉住,还给这次军事行动取了个名字,叫做搜山检海捉赵构,金国大军一路南下,马上就要杀到扬州城了,但毫不知情的赵构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突然间有人大喊金军来了,赵构一听就吓得什么也顾不上了,慌忙穿上了衣服上马就跑,这次逃跑非常仓促,身边只带了十几个护卫,平时穿的龙袍用的玉玺,还有很多重要文件全部扔在了扬州,就连从东京汴梁请来的太祖皇帝的神位都没来得及带,最终这些东西全部落到了金国人手里。

赵构就这样狼狈不堪的一口气逃过了长江,因为当时在渡长江的时候,赵构差点被淹死,在历史上有众多的逃跑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泥马渡康王”。这些人自从到了扬州之后,每天是大摆宴席,开怀畅饮,突然有人来报说金军来了,皇上都跑了,官员们一听也顾不上体面了,上马就跑整个扬州城的大小官员立刻开始做鸟兽散,这回可就乱了套了,当官的当兵的老百姓都急着出城,大家就在城门口挤成了一团,一些官员为了尽快逃命,竟然对士兵下令砍杀拥堵道路的老百姓。

赵构御笔

完颜宗弼挥军疾进,渡江之后直追赵构,从建康到临安,从临安到越州(今浙江绍兴),从越州到明州(今浙江宁波)。赵构觉得明州不好,逃往定海,完颜宗弼也追了过去。

完颜宗弼派阿里、蒲卢浑为先锋,率领精兵四千,急速追击宋高宗赵构;又派讹鲁补、术列速取越州。阿里军连破宋军,逼近明州。

赵构下海了。说实话,不到最后关头,谁也不愿下海。那不只是安全问题,更是一个政府的形象问题,只有在灭亡关头,赵构才会走那一步。赵构顾不得了,他乘船入海。第一个目标是温州。运气很不好,这么点路,还在海岸线边上,他居然遇到了大风雨,他的船队被吹散了。他的兵力急剧下降,别说是金军了,遇上海盗都可能会出事。大风雨过后,临近年关,赵构非常准时地遇到了所谓的“送年风”,即一连好多天的舒缓南风。船撑足了帆,仍然慢悠悠地走着,走着,走着,赵构欲哭无泪,这速度比驴跑得还慢,金军一定会追上来的!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正月初一,赵构的船队在海中下碇停泊。君臣过新年,唯一的快乐是一尾海鱼练弹跳,不小心蹦进了船舱里。随行的吴夫人,也就是后来的宪圣慈烈吴皇后连忙恭喜,说这是“周人白鱼之祥也”。赵构的船队在温州沿海一带漂移着,时刻改变着航线、泊点。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二月中旬,赵构上岸了,住进温州州衙。因为完颜宗弼终于撤军了。

这个完颜宗弼与以前的那些金军将领大不相同,似乎打仗成瘾。他一路追着赵构,沿途每战必胜、每攻必克,从长江边一直追到了昌国县(今浙江舟山岛),还是不罢休。他抢了很多商船,组建水军。他明知道自己的手下水性不怎么样,还是派他们下海抓人去了,结果,迎头遇上宋军枢密院提领海船张公裕。业余的被专业的痛打一顿,才清醒过来,从此离海远远的。据说完颜宗弼当时很不甘心,他向海中遥望,发现隐约有一座小山。他问当地人那是哪儿,回答说是阳山。他苦笑了一下,说:“当年唐朝西征,打到了阴山,这回我东征,到阳山了,也该止步了。”于是撤军。

《金史》记载:去明州二十五里,大破宋兵,追至其城下。城中出兵,战失利,宋主走入于海。宗弼中分麾下兵,会攻明州,克之。阿里、蒲卢浑泛海至昌国县,执宋明州守赵伯谔,伯谔言:“宋主奔温州,将自温州趋福州矣。”遂行海追三百余里,不及,阿里、蒲卢浑乃还。

完颜宗弼见捉赵构也没了什么希望了,于是,只好率军退回临安。撤军路上,他们一路烧杀抢掠,明州、临安等中国南方的超级大城被洗劫了。抢光之后,完颜宗弼屠城,杀光之后又纵兵放火,尽可能地将其烧成一片白地。抢的东西太多了,只好走水路。金军沿着运河北撤,连带着破秀州(今浙江嘉兴),取平江府,占常州。截至这时,完颜宗弼的这次军事行动圆满结束。他行军千里,战无不胜,追得宋朝皇帝赵构无处躲藏,一路仓皇逃窜,如丧家之犬,这才侥幸躲过一劫,堂堂一国之君,竟被金军追击的如此狼狈,也是奇耻大辱,史称“搜山检海捉赵构”,堪称女真人战史上的辉煌篇章。

赵构也管不了这么多了,一口气跑到了杭州,心想这回有长江天险做屏障,金国大军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打过来,想到这里不禁感叹自己漂泊了这么久,现在终于可以安顿下来享受一下了,于是就又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当时是有诗为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面对天下人的耻笑赵构还为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死守都城那是诸侯应该做的事,朕贵为天子,江山广阔,可以到任何。一个地方去重整旗鼓,当年父兄死守都城,结果在靖康之变中双双被俘,如果提前逃出来不就没事了吗?有了这套理论,赵构再想逃跑也就顺理成章了。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是哪一年?大清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灭亡时间,清朝灭亡是哪一年

    清朝是哪一年灭亡的?1912年2月1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以隆裕太后、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为标志,标志着中国2132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帝制、君主制度)正式结束。从此,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彻底终结,大清亡了。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从皇太极建立大清的

  • 金国一天里死了俩皇帝 末代皇帝在位不足俩时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金朝,金国,金国皇帝,金哀宗,完颜守绪,完颜承麟,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12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自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到拔都和旭烈兀扫平东欧和西亚,蒙古帝国在这个世纪走向极盛。蒙古人之所以能够所想疲敝,首先是因为自身确实比较强大,其次是在同一时间内,亚欧大陆上居然没有一个可以与蒙古人匹敌的大帝国。当时的中亚东部的西辽已经衰落,中亚西部的花剌子模才刚刚崛起,西亚的阿拉伯

  • 崇祯皇帝薄情寡义,如此用人明朝怎能不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祯皇帝,明朝灭亡,明朝

    朱由检于公元1627年接替天启皇帝朱由校成为明朝皇帝,改年号为“崇祯”,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朱由检最终成为了明朝的亡国之君。朝代更替普遍有个规律,历朝历代的末世皇帝,不是荒淫残暴的昏君就是被架空的傀儡皇帝,比如隋朝的杨广和东汉的刘协,而16岁即位的明

  • 史上难逃厄运太子,死的死废的废为他人做嫁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子,皇太子,嫡长子,皇位传承,皇帝

    太子也称储君,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太子作为国家储君,论地位仅次于皇帝,论权力仅次于皇帝和丞相。一旦皇帝驾崩,那太子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权掌天下,成为新皇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变化无常,没有谁能够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发生意外,连皇帝也不能。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皇帝突然发生意外,自然是

  •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是誓死不改名改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改名,改姓,姓名,赐姓

    所谓姓氏,其实是一个人家族的符号,具有图腾意义,通过对姓氏的追溯,可以找到一个家族的根在哪里。所以一般来说,姓氏是世代相传的,不会随着一个人的贫富、职位高低而改变。但在民间,一直有姓氏的“大小”之说,人口众多、很有名望的姓氏被称为大姓,反之被叫做小姓。北宋年间,我国出现了一部

  • 第一次大规模“卖官鬻爵”不是其他昏君 是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卖官鬻爵,卖官,汉武帝

    有人说,卖官鬻爵之风起始于晚清,说是因为晚清废除了科举取仕制度,堵塞了人才入仕发展之路,把知识分子逼急了,才导致晚清上下卖官鬻爵之风盛行。其实,历史的本质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朝廷卖官这种事,古来有之。中国古代的卖官鬻爵最早始于秦始皇。公元前243年,国内发生蝗灾,于是秦始皇发布命令,准许百姓交够千石粟

  • 全国岳庙祭祀民族英雄岳飞 ?四个岳飞庙最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岳庙,民族英雄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岳飞《满江红》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

  • 古代状元为什么都不愿娶公主?当驸马亏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状元,公主,驸马

    古有四大喜事,最后两件喜事便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生在贫苦之家的读书人,对金榜题名是最为看重的一件喜事了。在很多民间的传说和故事里,或者在电视剧里,许多家境贫寒的学子,因为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后,得到皇帝赏识,为了拉拢状元,于是将自己的掌上明珠许配给了状元,状元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一跃成为了当朝驸马

  • 铜臭的由来:父亲花钱买官后询问儿子感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铜臭,铜臭的由来

    皇帝一直被认为是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以为皇帝必定也是最有钱的人,事实上绝非如此。皇帝虽然坐拥天下,但是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非常多的限制,银钱方面也不例外。虽然国库内的银钱数量非常可观,但是皇帝却不可轻动。如果是富庶的朝代,由于国库充足,皇帝本人的花销限制自然不那么大;但若是个比较贫

  • 清朝8位获谥“文正”的大臣 “中兴四臣”唯有曾国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谥号,文正,中兴四臣,曾国藩

    “谥号”,指人死后,后人按照其生平事迹予以的“或褒或贬或中性”的评价文字,乃系对死者一生的高度概括。在中国古代,谥号制度拥有非常超然的地位,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去随意更改一个人的谥号,这是社会根据一个人一生的贡献做出评价;谥号总计有上百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