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恒的四个嫡子为什么会在刘恒继位后相继病死?

刘恒的四个嫡子为什么会在刘恒继位后相继病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33 更新时间:2023/12/15 3:27:07

历朝历代的史书均记载着重中之重的要事,短短的一句话往往都隐藏着巨大的信息量。汉文帝刘恒,开创“文景之治”的开明君主,史书上一派“老实人”的模样,其实,我们都理解错了

对于汉文帝刘恒在当代王时,和王后所生的四个嫡子,在史书中不过一句“前180年,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后,代王后所生四子都相继病死”,这四人就这么轻飘飘的过去了,仿若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但是这四人的死亡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如果他们还在,就不会有后面的汉景帝,更不会有后面被我们称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的出现了。那么,汉文帝的这四个嫡子为什么都死了呢?

首先是汉文帝这四个嫡子的死亡时间,和死的这几个人都太过恰巧,太过刚好,让人不想怀疑都不行。但这里我们也只能做些猜想。因为他们的死亡时间刚好是在汉文帝刘恒被拥立为皇帝,而还没有立太子的时候。若是朝廷上书要立太子,那么他们四人才是最名正言顺的继位者,因为他们本就是汉文帝当代王时的王后所生的,是真正的嫡子。所以有他们在的话,根本就没有刘什么事。而后面窦漪房也不会因刘启被立为太子,而被封为皇后了。

再是在前面四个嫡子都病死后,又恰巧窦漪房之子刘启是刘恒最年长的儿子。古人立嗣本就有“立嫡立长”的传统,而在前面的四个嫡子死后,刘启就成了最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的人了。而一旦刘启被立为太子,那么窦漪房也一定会被立为皇后的。再加上汉文帝除窦漪房之子刘启、刘武之外的两个儿子,代孝王刘参和梁怀王刘揖刚好都比刘启、刘武小,除非刘启、刘武都出了意外,否则也轮不上他们坐上皇位。

这些种种都加在一起,很难不让我们对利益的最大获得者窦漪房产生怀疑。况且从窦漪房在景帝朝时数次提出立梁王为帝的提议,和她在武帝朝时的专制独权,可见其也是个对权势非常有野心的人。而若是文帝的原王后所生的嫡子继位了,那么,窦漪房也就没有了必须当皇后的理由,除非文帝是真的非常喜爱窦漪房,那么在原王后已死的情况下,窦漪房也可以被册立为后。但窦漪房本就是寒门出生的孤儿,即使后来有了两个兄弟,也是在她当皇后之后才相认的。所以这个时候的窦漪房除了文帝的宠爱和她为文帝生下的儿子一女外,她任何外戚势力的助力都没有,那么她的皇后之位的变数还是很大的。而且,只要有机会,很少有后妃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登上帝位的。窦漪房也是这样。刘恒被拥立为皇帝是,恰好这四个嫡子的母亲,也就是刘恒的原王后早就不在了;而这四个嫡子即使有已经成年了的,但是以刘恒当代王时候的势力来看,他们应该也没有多大的权势。而这是这种情况的出现,给了窦漪房让自己儿子成为太子的绝佳机会。所以,汉文帝原王后的四个嫡子的死,应该是跟窦漪房有关系的。但窦漪房到底是不是跟这四个嫡子的死亡有着直接的关系,还有待考证。

刘恒四个儿子怎么死的?

刘恒最早的妻子代王妃。提起这位代王妃那真是低调,低调到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什么出生日期?姓甚名谁?父母是谁?这些统统不知道。只知道她是刘恒最早的妃子,但是在刘恒即位之前就病死了,甚至连她生的四个儿子,都在他爹当皇帝之前死了……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史记·外戚世家》

怎么样,是不是嗅到了阴谋的味道。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波代王妃和她四个儿子之死……

第一种说法:窦太后痛下杀手!

代王后的四个儿子死后,窦漪房的长子刘启就成了皇太子,这难免不让人想到后宫争斗上。

毕竟代王后和其四个儿子死后,窦漪房成为了利益获得者,不过窦太后真的有那么大的胆子,在短时间内除掉刘恒的四个儿子吗?

要知道,那时刘恒刚刚有即位的苗头,一切都没有尘埃落定,她就敢谋划皇后之位和儿子的太子之位?

这野心也太大了吧!

第二种说法:重臣所杀!

也许你会问,重臣为何要杀王后和皇子?!

还不是因为受到了诸吕之乱的影响。刘邦去世后,吕后把持朝政,为了加强控制,刘邦的子孙大多娶得都是吕氏之女!就连刘莹娶得都是吕后的外孙女,所以我们推测,刘恒的代王后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吕氏之女!

所以,代王后很有可能死在了诸吕之乱中。也唯有此才能解释,为何刘恒没有追封代王后,毕竟他和代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可见很恩爱。

那么,代王后的四个儿子也很有可能是被周勃陈平等人要求杀死的,毕竟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也被他们杀死了……

以上说了这么多,虽然还不知四个皇子怎么死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绝对不是病死!!

甚至死亡的原因十分复杂,所以当时的人们讳莫如深,以至于太史公并没有记载。

历史上真实的窦漪房是什么样的呢?

窦漪房,历史上对她的姓名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只在一些野史上提到过她叫窦漪房,为了方便叙述,我们沿用这个名字,其实历史上提到她多是用窦太后代表。

窦漪房本身是个宫女,当时刘邦去世,吕雉做主将刘邦的几个儿子分到封地。之后又赐给几个分封王五位宫女,窦漪房就在其中。因为窦漪房的家乡在清河,所以她私下里找到负责此事的宦官,给他送了礼希望能够被分到赵国。

不知道这位宦官是人忙事多还是别的原因,窦漪房在满心欢喜中等待,没想到自己却被分到了偏远贫瘠的代国。

“天生丽质难自弃”到了代国,五位宫女中,窦漪房率先得到宠爱,陆续有了两子一女,分别是刘启、刘武、刘嫖。许多年里她是同来的五位宫女中唯一有子嗣的,当时宫中已有王后,王后同样生下四子。在代国,窦漪房恭谨守礼,因此受到了薄太后和代王的喜爱。

其实按照当时的形式来说,薄太后和代王都曾在宫里亲眼见识了戚夫人是怎样与吕雉明争暗斗,在刘邦死后,吕雉又是进行怎样的报复。如今吕雉还在世,她虽然给诸王子分封,但是绝不会看着哪个王子在封国做大。这个时候,安安分分的就是最好的。窦漪房是吕雉送来的人,受宠一方面能让吕雉放心,另一方面,窦漪房本人老实安分,不会惹事,给她宠爱也没有关系。

等刘盈去世,这一支没有留下后嗣,朝堂上的诸位大臣商量来商量去,考虑到背后的娘家势力,立哪个诸侯王都不合适。一拍脑门,这就想到了皇位冷门人选刘恒。于是刘恒就这么登基了。

本来,如果王后不死,王后留下的几个嫡子都在,皇后这位置怎么着都轮不上窦漪房。但是偏巧,王后生病死了,偏巧,在去京城的路上四个嫡子都去世了。大臣们请立太子的时候,刘恒满面哀痛,直说嫡子们都去世了,这位子我还是传给叔伯兄弟的好。大臣们一听脖子发凉,当初拥立登基的时候没选他们,最后皇位还是落到他们手里,那这群大臣项上人头不保啊。于是纷纷上书请立刘启为太子。母凭子贵,窦漪房就这么做了皇后。

所以窦漪房的出身,也就是一个宫女,普通的良家子。她肯定是美貌聪明的,不然也不可能让刘恒宠爱这么多年,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会犯的错误,她也会犯,比如对权力的渴望,比如偏心幼子,偏宠女儿。

窦漪房总共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就是被立为太子的刘启,小儿子叫刘武,被封为代王。这个女儿就是赫赫有名的馆陶公主,窦漪房宠她宠了一辈子,连汉武帝刘彻能成功当上皇帝都有馆陶公主的作用。

然而在两个儿子之间,窦漪房也更加宠爱幼子。尽管刘恒和满朝文武都说刘启好,可是窦漪房只觉得刘武是最好的,她也只想把最好的给刘武。而在她眼里,全天下最好的东西就是皇位。

刘恒和薄太后在世的时候,窦漪房没有这个能力。当时她已经年老色衰,不受宠爱。大病一场之后连眼睛都失明了,当时有很多医者看过,都说没有复明的可能,所以窦漪房彻底失去了宠爱。与此同时则是慎夫人这颗新星冉冉升起,在宫里经常与窦漪房平起平坐,时常陪伴在刘恒左右。有一次出门在外,安排座位时下人按照惯例将慎夫人的座位放在窦漪房旁边,一个大臣看见了制止。结果刘恒当时就生气了,拉着慎夫人回宫了。

可见在汉文帝后期,窦漪房是没什么话语权的。但是刘启继位为汉景帝后,窦漪房神奇的复明了,不仅如此,还大肆干预朝政,连汉武帝刘彻能够上位,都是窦漪房的手笔。

等到自己的儿子刘启继位了,刘武因为备受宠爱,在自己的封地建造的宫殿比刘启住的宫殿还要奢华,吃穿用度无不必着皇宫的惯例来。这些刘启都没有说什么,甚至因为刘武喜欢经常对刘武加以封赏。

这种行为加大了刘武的野心,在刘启废太子后,在酒宴上,窦漪房公然逼迫刘启,要他百年之后传位给刘武。刘启无奈之下只能答应,但这件事遭到了大臣的阻止。

刘武怀恨在心,竟然刺杀这位大臣。刘启彻底对这个弟弟寒心,让他回自己的封地去。可是刘武通过姐姐馆陶公主进宫向皇帝请罪的时候,窦漪房因为只看到了他的车架没有看到他的人,便痛哭:帝杀吾子!

因为这句话,与汉文帝刘恒一脉相承的孝顺儿子刘启惊惧交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还好这个时候刘武负荆请罪,母子关系才缓和一点。之后刘启坚持遣返刘武回封地,不让他在京城滞留。刘武回封地后,可能是郁郁不得志,不久因病去世。这个时候窦漪房再次说:帝国杀吾子!

景帝刘启非常害怕,痛哭几次,最终与馆陶公主商议,将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王,女儿们都封为公主食汤邑,窦漪房这才高兴起来,还多吃了一顿饭。

文景之治,窦漪房的确功不可没。但是但拿她做母亲来说,她的偏心,也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标签: 刘恒汉文帝

更多文章

  • 《赵氏孤儿》真相:一桩由乱伦通奸引发的血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氏孤儿,赵氏孤儿真相,乱伦,通奸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18世纪时,这个脍炙人口的复仇故事甚至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欧洲,被当时的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改编成了歌剧《中国孤儿》,风靡欧洲。前几年,导演陈凯歌甚至又以此为素材,拍了个同名电影,赚了不少票房,可见《赵氏孤儿》流传之广,生命力之强。然而这个流传千年的《赵氏孤儿》其实有两

  • 中国历史上9位末代皇帝,谁是最无能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末代皇帝,中国皇帝,皇帝

    中国从古至今上下五千年,皇帝都多得跟米一样。末代黄丢选出一个最无能的,还真是有点难。中国古代的末代皇帝也就是亡国之君,他们的下场一般都是很惨的,除了将一个王朝结束在自己手里之外,并且这一世都将受到后人的指指点点。中国古代一共有九位较出名的末代皇帝他们分别是秦三世,汉献帝,隋炀帝,昭宣帝,宋徽宗,宋怀

  • 苏轼:三千年一遇的妙人,至今找不出第二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轼,北宋

    苏轼不是无神论者。他一生多次遇到神神鬼鬼,遇上了,就去和它们讲道理、谈条件。一次在回汴京(开封)的路上,经过一条山路,随从中有一个人忽然像中邪一样,开始脱自己的衣服,直到脱光了为止。苏轼赶紧让人帮他重新穿上,再把他绑起来,结果身上的衣裳还是莫名其妙掉了下来。大家都说,这个人一定触怒山神了。苏轼于是走

  • 朱元璋登基诏书两个版本 但都认为元朝乃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登基诏书,朱元璋,登基诏书

    1368年1月19日,是吴元年的最后一天。在记录朱元璋日常重要工作、生活的《太祖实录》中并没有留下什么记录。因为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该定的国号也已经定了、该应对的内部敌人也都平叛了、最后一个可以被称为敌人的方国珍也已经上表谢罪准备来南京居住了、一切的祭天等祭典问题也都准备好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彩排和自己

  • 明朝有哪几个皇帝是由藩王而成为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皇帝,明朝藩王,明朝

    先说说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周朝设立了宗法制,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中国深受宗法制影响。嫡长制一经确立之后,就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继承过渡的基本或理想的形式,为后来的专制王朝所继承。秦汉以后,除了秦王朝因短命而亡未及确立太子、清朝采取秘密建储制之外,大多数王朝都将其奉为“万世上法&rd

  • 汉武帝民贼独夫 国库空虚为搜刮财富敲骨吸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民贼独夫,敲骨吸髓

    是千古一帝?还是独夫民贼?汉武帝在近年来,被评价为千古一帝,其实按照传统的历史观念,汉武帝是一个独夫民贼。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外连年征战,对内巧取豪夺,此外,汉武帝骄奢淫逸,无限度透支民力,如果不是仗着汉朝有吕后期间的休养生息以及文景之治的基础,估计,汉武帝的帝国,也会如同秦末那样,被各地蜂拥而起的起

  • 活见鬼:魏明帝在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魏明帝,庙号

    庙号原本是中国古代给有作为的皇帝死后上的尊号,供后世祭拜,一开始只有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才有庙号,比如西汉14个皇帝(含少帝刘恭、废帝刘贺),有庙号的只有4位,足见庙号有多尊贵,但汉朝以后庙号开始被滥用,基本上只要当过皇帝就有庙号。一般来说,庙号都是皇帝死后才有,是对皇帝一生的总评,不过也有例外,有一位

  • 秦国明明很强大,但为何无人愿意当秦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秦民,秦朝,强国

    半年前的文章《从《英雄》到《大秦赋》:彩的谎言掩盖不了血的历史》有两条留言让我至今印象深刻:1、你不能不佩服秦国,但只有傻子才愿意去秦国生活。2、时至今日,在河南南阳,有一句骂人很凶的话:这个人很秦。表示这个人很恶毒没人性。1秦国的逆袭秦国,原本边陲小国,一直被中原各国瞧不起,还起了个绰号&ldqu

  • 到处立碑的巡抚毕沅:有些立错了给后世误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毕沅,七十二陵,陕西帝陵,皇帝陵墓

    古时,十年寒窗苦,都未必能中个举人。不过,对于毕沅来说,他却是比其他人多了些侥幸,居然事先看过殿试的“考题”。难道是他事先买通了皇帝,还是皇帝对他青睐有加?这全因一次巧合。话说,毕沅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虽然,年幼丧父,但其母亲张藻却很是重视他的教育,而且张藻本人也是个有才学之

  • 建政后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一,从建政初到1956年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原因: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照搬了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急于求成等。具体做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起单一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