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氏孤儿》真相:一桩由乱伦通奸引发的血案

《赵氏孤儿》真相:一桩由乱伦通奸引发的血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74 更新时间:2023/12/7 8:17:45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18世纪时,这个脍炙人口的复仇故事甚至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欧洲,被当时的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改编成了歌剧《中国孤儿》,风靡欧洲。前几年,导演陈凯歌甚至又以此为素材,拍了个同名电影,赚了不少票房,可见《赵氏孤儿》流传之广,生命力之强。

然而这个流传千年的《赵氏孤儿》其实有两个版本,而我们所熟知的那一个,其实是假的。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把这个经典的复仇故事重温一遍:

春秋时的晋国大奸臣屠岸贾十分仇恨正直的世卿家族赵氏,于是找个由头带兵将赵氏屠灭。然而天不亡赵氏,赵氏主母赵庄姬(当时晋国国君晋景公之姐)在当时正产下一名男婴,取名赵武。赵家的两个门客程婴公孙杵臼为了保护这位幼主,上演了一出惨烈的“苦肉计”,程婴把自己刚出世的儿子伪装成赵孤交给公孙杵臼,然后向屠岸贾“告密”说公孙杵臼藏匿赵孤,于是屠岸贾将公孙杵臼与程婴的儿子一并杀死,程婴则将赵氏孤儿藏匿起来秘密抚养。十五年后,赵武已经长大成人,程婴将他引见给赵氏的铁杆盟友韩厥,韩厥借机劝说晋景公念在赵氏有大功的份上,重新重用其后。于是晋景公册封赵武,并让赵武、程婴带兵夷灭屠岸贾一族,以报前仇。

以上就是大伙最熟知的那个《赵氏孤儿》,它最早见于《史记·赵世家》,其情节可以说是跌宕传奇,惊心动魄,虽是个“大团圆”结局,却也极具悲剧色彩(所以被后人改编成了戏剧),让人读过之后欲罢不能。不过,这故事虽然精彩,但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屠岸贾这个人除了在《史记》里露过一回脸之外,在其他的史书里根本不见记载。而且这位屠岸贾一出场就灭了赵氏,再一出场就被赵氏灭掉,仿佛就是为《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而生的。其次,当时晋国的军队是掌握在以栾书为首的“六卿”手里,屠岸贾是如何未受君命(《赵世家》的记载)又绕过“六卿”调动军队屠戮赵氏的呢?再者,“程婴匿孤”与西周末厉王出奔后,召虎藏匿太子静(即后来的周宣王)的事情极其雷同,让人感觉绝不是“纯属巧合”。另外,春秋战国时代的《左传》《国语》等史书对此事的记录与《赵世家》几乎完全不同,可见《赵世家》对“赵氏孤儿”的记载是子虚乌有。而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案”并不是一个有关“忠义”的传奇,而是一起充斥着阴谋与欲望的血腥政变,起因则是赵氏家族内部的一桩乱伦通奸案。

事情还得从赵武的曾祖赵衰说起。

赵衰是晋文公重耳的“从龙功臣”,追随重耳在国外流亡十九年,并最终帮助重耳当上国君,赵氏家族也因赵衰的功劳而显赫起来。赵衰死后,其子赵盾继承爵位,跻身“六卿”行列,没过多久又成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正卿”(类似于后世的宰相)。赵盾为人作风强势,手段老辣,执掌晋国朝政二十余年,对外巩固晋国霸权,对内则不断打击、诛杀政敌,壮大赵氏,甚至间接杀死国君晋灵公,威震晋国。赵盾死时,赵氏权倾朝野,但同时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赵盾死后,其子赵朔成为赵氏家主,但没过几年也故去了。赵朔的遗孀庄姬夫人年轻守寡,寂寞难耐,竟与自己的叔公公赵婴(赵盾堂弟)通奸!此事逐渐散播出去,成为赵氏一大丑闻。赵婴的两个兄弟赵同和赵括(不是“纸上谈兵”那位)为了维护家族名誉,同时又怕惹出更大的麻烦,遂将赵婴放逐到齐国。见情夫被逐,庄姬夫人心怀怨恨,于是向弟弟晋景公诬告赵同、赵括谋反,一直对赵氏磨刀霍霍的执政卿栾书、郤錡便抓住这一口实为庄姬作伪证,于是景公决定“平叛”,他将姐姐庄姬和外甥赵武留在宫中保护起来,然后率兵攻打赵氏,对赵氏不满已久的各大卿族也纷纷响应出兵,赵氏大宗由此诛戮殆尽,封地也被瓜分,史称“下宫之难”。

在这出灭族惨案结束不久,赵氏的铁杆盟友韩厥站出来,为赵氏说了几句公道话:“以赵衰、赵盾的功劳竟然绝后,以后谁还敢为国家做好事!”冷静下来的晋景公也觉得事情做得有些过分了,于是将寄养宫中的外甥赵武册立为赵氏宗主,并归还了赵氏原来的封地。

以上便是记录在《左传》《国语》等书中有关“赵氏孤儿”的故事。至于记载在《史记》中的那个版本,大概是赵氏建国以后,为了掩盖祖上的丑闻杜撰出来的,喜好奇闻轶事的司马迁没有仔细甄别就照单全收了,而后人将错就错,竟写出了一部享誉世界的名剧,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9位末代皇帝,谁是最无能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末代皇帝,中国皇帝,皇帝

    中国从古至今上下五千年,皇帝都多得跟米一样。末代黄丢选出一个最无能的,还真是有点难。中国古代的末代皇帝也就是亡国之君,他们的下场一般都是很惨的,除了将一个王朝结束在自己手里之外,并且这一世都将受到后人的指指点点。中国古代一共有九位较出名的末代皇帝他们分别是秦三世,汉献帝,隋炀帝,昭宣帝,宋徽宗,宋怀

  • 苏轼:三千年一遇的妙人,至今找不出第二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轼,北宋

    苏轼不是无神论者。他一生多次遇到神神鬼鬼,遇上了,就去和它们讲道理、谈条件。一次在回汴京(开封)的路上,经过一条山路,随从中有一个人忽然像中邪一样,开始脱自己的衣服,直到脱光了为止。苏轼赶紧让人帮他重新穿上,再把他绑起来,结果身上的衣裳还是莫名其妙掉了下来。大家都说,这个人一定触怒山神了。苏轼于是走

  • 朱元璋登基诏书两个版本 但都认为元朝乃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登基诏书,朱元璋,登基诏书

    1368年1月19日,是吴元年的最后一天。在记录朱元璋日常重要工作、生活的《太祖实录》中并没有留下什么记录。因为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该定的国号也已经定了、该应对的内部敌人也都平叛了、最后一个可以被称为敌人的方国珍也已经上表谢罪准备来南京居住了、一切的祭天等祭典问题也都准备好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彩排和自己

  • 明朝有哪几个皇帝是由藩王而成为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皇帝,明朝藩王,明朝

    先说说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周朝设立了宗法制,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中国深受宗法制影响。嫡长制一经确立之后,就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继承过渡的基本或理想的形式,为后来的专制王朝所继承。秦汉以后,除了秦王朝因短命而亡未及确立太子、清朝采取秘密建储制之外,大多数王朝都将其奉为“万世上法&rd

  • 汉武帝民贼独夫 国库空虚为搜刮财富敲骨吸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民贼独夫,敲骨吸髓

    是千古一帝?还是独夫民贼?汉武帝在近年来,被评价为千古一帝,其实按照传统的历史观念,汉武帝是一个独夫民贼。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外连年征战,对内巧取豪夺,此外,汉武帝骄奢淫逸,无限度透支民力,如果不是仗着汉朝有吕后期间的休养生息以及文景之治的基础,估计,汉武帝的帝国,也会如同秦末那样,被各地蜂拥而起的起

  • 活见鬼:魏明帝在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魏明帝,庙号

    庙号原本是中国古代给有作为的皇帝死后上的尊号,供后世祭拜,一开始只有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才有庙号,比如西汉14个皇帝(含少帝刘恭、废帝刘贺),有庙号的只有4位,足见庙号有多尊贵,但汉朝以后庙号开始被滥用,基本上只要当过皇帝就有庙号。一般来说,庙号都是皇帝死后才有,是对皇帝一生的总评,不过也有例外,有一位

  • 秦国明明很强大,但为何无人愿意当秦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秦民,秦朝,强国

    半年前的文章《从《英雄》到《大秦赋》:彩的谎言掩盖不了血的历史》有两条留言让我至今印象深刻:1、你不能不佩服秦国,但只有傻子才愿意去秦国生活。2、时至今日,在河南南阳,有一句骂人很凶的话:这个人很秦。表示这个人很恶毒没人性。1秦国的逆袭秦国,原本边陲小国,一直被中原各国瞧不起,还起了个绰号&ldqu

  • 到处立碑的巡抚毕沅:有些立错了给后世误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毕沅,七十二陵,陕西帝陵,皇帝陵墓

    古时,十年寒窗苦,都未必能中个举人。不过,对于毕沅来说,他却是比其他人多了些侥幸,居然事先看过殿试的“考题”。难道是他事先买通了皇帝,还是皇帝对他青睐有加?这全因一次巧合。话说,毕沅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虽然,年幼丧父,但其母亲张藻却很是重视他的教育,而且张藻本人也是个有才学之

  • 建政后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一,从建政初到1956年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原因: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照搬了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急于求成等。具体做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起单一的社

  • 谶语有人将成为皇帝 结果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谶语,篡位,皇帝

    01广顺三年(953年),后周太祖郭威重病,眼看着,大限已至,郭威心里很慌。因为他的接班人养子柴荣,根基不牢、威望不足,而且和后周开国第一功臣、宰相王峻矛盾重重,水火不容。肿么办?解决麻烦最好的方式就是让麻烦制造者彻底消失。郭威找了个借口,从肉体上进行毁灭,干掉了王峻(他是自杀)。十二月,郭威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