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到处立碑的巡抚毕沅:有些立错了给后世误导

到处立碑的巡抚毕沅:有些立错了给后世误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88 更新时间:2024/1/5 1:54:33

古时,十年寒窗苦,都未必能中个举人。不过,对于毕沅来说,他却是比其他人多了些侥幸,居然事先看过殿试的“考题”。

难道是他事先买通了皇帝,还是皇帝对他青睐有加?

这全因一次巧合。

话说,毕沅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虽然,年幼丧父,但其母亲张藻却很是重视他的教育,而且张藻本人也是个有才学之人。所以,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毕沅从小熟读诗书,年纪稍长些,又被母亲送往名师处,继续潜心研读。

毕沅在高中状元之前,还有一份在军机处任职的工作,担任素有“小军机”之称的军机章京,负责撰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很清楚,清朝皇帝唯恐机密泄露,特意弄了个办公地点。先是康熙的南书房,再就是雍正的军机处。

到了乾隆时期,他就彻底放大了军机处的功能。毕沅以举人身份进入军机处工作,虽然,看着只是撰写谕旨,整理一下文书档案,但是,却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能够看到很多不对外宣的“绝密材料”,而毕沅考上状元就是在这之后。

于是,后人都说毕沅运气太好,感觉这状元就偏要砸中他。若是再看看整个过程,可能大家就会真正理解何为“天道酬勤”。

若是换于其它时间考试,毕沅还真的没有太大的把握。当时,毕沅的书法很是一般,而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必须有两项扎实功底:

一是文章做得漂亮;

二是字写得漂亮。

毕竟,历史上的很多大文豪,都有一手拿得出的好字。当时,毕沅已经考完了会试,倒是中了,接下来就是冲刺殿试,也就是看能否中状元。考试前一天,毕沅在军机处当值,和他一同当值的还有两位同僚诸重光、童凤三。可巧的是,他们三人都要参加第二天的殿试。

后来,诸重光、童凤三想回去好好温习一下,便直接了当的和毕沅说:“你字写得那么烂,状元肯定没你份,你就好好的在这里值班吧。”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毕沅见二位同僚如此讲,倒也没有太生气,于是,就一个人顶班了。

然而,这天晚上,一份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了军机处。毕沅对待工作相当认真,并没有因为第二天要大考,就马虎对待这份奏折。结果,第二天当他打开考题时,这不是昨晚看过的内容吗?虽然,毕沅的字写得不好,但他可是“有备而来”。

当时,毕沅的名次只排到第四,但由于乾隆很是喜欢他的立论,就钦点他成为了状元。其实,说毕沅运气好得来的状元,不免带有些嫉妒心理。若是没有相当好的文笔以及独到的见解,即使开卷考试,也未必能够如愿。

史载,毕沅6岁能看《诗经》和《离骚》,10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毕沅有这样的成就主要在于母亲张藻,她不仅有才气,还出过诗集《培远堂诗集》。后来,张藻送毕沅到沈德潜和惠栋处学习,以拓展他的视野。

所以,毕沅才没有因为个人考学一事,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最终,喜得状元。

毕沅虽然文采出众,但在官场有时靠的却不仅仅是自己的才学。

那时候,乾隆“独宠”和珅,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巴结和珅,毕沅也没能幸免。在和珅过生日时,毕沅还写诗祝寿。只是,乾隆的儿子嘉庆很不喜欢和珅。于是,在嘉庆彻底掌权之后,不仅办了和珅,连与和珅有交往的人都或多或少受了牵连。毕沅死后被抄家,儿子被免职。

关于毕沅被抄家的原因,很多说法都指向和珅一案。不过,也有说毕沅在任上时,出现了巨额的财政亏空,朝廷追究其镇压白莲教不力,滥用军需。也就是《清史稿·毕沅传》所写的那样:“(嘉庆)四年,追论沅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需币项,夺世职,籍其家。”

还有一事值得一提,那就是:陕西的古代帝王陵,民间有“七十二陵”之说,史载有79座,占全国现存帝王陵的近乎一半,除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陵外,基本确定的有39座,其中,秦朝秦始皇、秦二世2陵;西汉10陵,陵前石碑均为毕沅所立。

所以,从以上种种来看,毕沅更适合做研究。

看他一生成成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学问研究。他完成了《续资治通鉴》,还着手《史籍考》。正是由于毕沅对学问的执著,结交了很多文人学士,甚至于,很多名儒都成了他的幕僚,如:著名学者章学诚、孙星衍、洪亮吉、汪中、段玉裁等皆曾受知其门下。

更何况,正是有了这些文人的相助,他才完成了史学和经学方面的多部著作。可见,相较于毕沅在学问上的成就,他在仕途上的作为就显得平淡太多了。想想当初那晚他为何肯抽出时间研读奏折:一方面是恪守做臣子的本分,另一方面他未尝没有将这些工作当做学问来做。

除此之外,毕沅的学问涉及面很广,喜欢金石地理之学。也许,在这位学者看来,天下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做成学问。

只是,就如毕沅一生的起伏,那时读书人可以选择的道路实在太窄了。若是家境好倒也罢了,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忙着自己的学问。若是肩负光耀门庭的重任,哪怕再不适合也得沉浮于仕途。当年,毕沅离开京城到陕西担任巡抚,母亲张藻曾作《训子诗》勉励他:

不负平生学,弗存温饱志;

上酬高厚恩,下为家门庇。

陕西古墓前:到底有多少块毕沅书写的石碑?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在陕西的名胜古迹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各种陵墓;在这些陵墓的正前方,大多都树立着一块碑,由清代陕西巡抚毕沅题写,所以它被俗称为“毕沅碑”

大家在陕西游览西汉帝陵的时候,经常看到毕沅书写的石碑,一直很好奇:陕西到底有多少块“毕沅碑”呢?

毕沅碑的内容很简单,远远望去,一目了然。中间的大字是陵墓的时代、墓主的身份和名称等,两侧写有“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书”和“大清乾隆岁次丙申/丁酉孟秋”等小字,以及竖立石碑的地方官员身份和名字。

在最新出版的《陕西省志·文物志》的基础上,结合我自己实地考察的情况,初步统计了“毕沅碑”的数量,大约70块,现存65块。过去,由于“毕沅碑”的时代较晚,内容单薄,价值不大。因此,很多“毕沅碑”遭到破坏,实际的数量,应该会更多。

1、周秦时期

在周秦时期的古墓前,竖立着“毕沅碑”的有:周邠公刘墓、周太王陵、周王季陵、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周成王陵、周康王陵、周共王陵、元圣周公之墓、鲁公伯禽之墓、齐太公之墓、周老子墓,晋卿赵文子墓、晋公孙义士杵臼墓、晋程婴义士墓,秦庄襄王陵(无存)、秦始皇帝陵(无存)、秦二世皇帝陵。

在这个时期的“毕沅碑”中,以咸阳五陵塬上的“周陵”最具代表性。当时,这里的战国秦和西汉时期的陵墓,被讹传为西周王陵和重要人物的墓葬。因此,毕沅在这些墓冢前竖立起相应的石碑,虽然加深了人们对这些陵墓的错误认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些陵墓不被破坏。

目前,在咸阳市周陵镇周围,以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为中心,分布着周成王、周康王、周共王、元圣周公之墓、鲁公伯禽之墓、齐太公之墓等。在这些墓冢前,都树立着毕沅书写的石碑,周王陵石碑的体量较大,其他重要人物石碑的体量较小。

周文王陵

元圣周公之墓

鲁公伯禽之墓

2、两汉时期

在两汉时期的古墓前,竖立着“毕沅碑”的有:汉太上皇陵、汉惠帝安陵、汉文帝霸陵、汉窦太后陵(无存)、汉薄太后南陵、汉景帝阳陵、汉孝武帝茂陵、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霍去病墓)、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公青墓(卫青墓)、李夫人英陵、汉昭帝平陵、汉宣帝杜陵、汉元帝渭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汉舞阳侯樊将军墓(樊哙墓)、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马超墓)、汉丞相酂侯萧何墓(萧何墓)、汉平阳侯曹公参墓(曹参墓)、汉曲逆侯陈公平墓(陈平墓)、汉太中大夫陆公贾墓(陆贾墓)、汉博望侯张公骞墓(张骞墓)、汉太史公墓(司马迁墓)、董仲舒墓(无存)、汉典属国苏公墓(苏武墓)、汉伏波将军马公墓(马援墓)、汉龙亭侯蔡伦之墓(蔡伦墓)、汉太尉李公固墓(李固墓)。

在这个时期的“毕沅碑”中,以西汉十一座帝王陵墓最具代表性,在每一座帝王陵墓和重要的陪葬墓前原本应该都竖立着毕沅碑。其中,帝王陵墓前的石碑体量高大,内容简短,气势恢宏;重要陪葬墓前的石碑体量较小,内容丰富,文字较多。其中,霍去病墓碑上的文字最多,洋洋洒洒地写道: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表达了毕沅对他的尊敬,展示了霍去病重要的地位。

当时,人们对西汉帝陵的具体分布情况还不了解,尤其是安陵、平陵、渭陵、康陵、义陵的位置张冠李戴,导致“毕沅碑”竖立错误,把皇后墓当做了帝王陵。如今,根据考古勘探和发掘,已经纠正“毕沅碑”的问题:将汉阳陵王皇后墓误认为“汉惠帝安陵”,将汉元帝渭陵误认为“汉昭帝平陵”,将汉平帝康陵误认为“汉元帝渭陵”,将汉昭帝平陵误认为“汉平帝康陵”。

汉惠帝安陵(汉景帝王皇后陵)

汉孝武帝茂陵

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

3、北朝至隋唐时期

在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古墓前,竖立着“毕沅碑”的有:前秦苻坚墓(损坏)、周文帝成陵、隋文帝泰陵、隋炀帝陵(无存);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唐睿宗桥陵、唐让帝惠陵、唐元宗泰陵、唐肃宗建陵、唐顺宗丰陵、唐宪宗景陵、唐穆宗光陵、唐敬宗庄陵、唐僖宗靖陵,唐武部尚书杨珣墓、唐代国忠公安公金藏墓(安金藏墓)、杨贵妃墓(残缺)、唐太子太师河东郡王柳公权墓、唐兵部尚书柳公绰墓。

在这个时期的“毕沅碑”中,以唐代帝王陵墓最具代表性,成为每座帝王陵墓的标志物。唐代帝陵大多依山而建,前方有很长的神道,两侧竖立着石雕像。在神道的尽头,陵墓的正前方,基本都竖立着一块高大的毕沅碑,与背后宏伟的帝王陵墓相互辉映。可惜,不是所有帝陵的“毕沅碑”都能保存下来。

唐乾陵的毕沅碑很有意思,上面写着“唐高宗乾陵”。众所周知,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座两位帝王合葬墓。那么,毕沅为什么提“唐高宗”,不提“武则天”呢?武则天埋入乾陵时,已经去除帝王封号,以皇后的身份下葬。因此,应该是唐高宗乾陵!

唐泰陵前的毕沅碑也很有意思,上面写着“唐元宗泰陵”,唐代好像没有“元宗”吧?其实,这里的“唐元宗”指的是“唐玄宗”。清朝的康熙皇帝名字叫做“玄烨”,所以把“唐玄宗”改称为“唐元宗”,为了避讳,表示尊敬。由此可见,作为清朝的重要官员,毕沅还是很注意细节。

唐太宗昭陵

唐高宗乾陵

唐元宗泰陵

唐僖宗靖陵

4、北宋时期

在北宋时期的古墓前,竖立着“毕沅碑”的有:宋进士杨砺墓、宋寇莱公墓(寇准墓)、赵懿简公神道碑(赵瞻墓)、宋安康郡开国侯杨从仪墓;

唐代以后,西安不再是国家的首都,再也没有帝王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陕西。但是,作为西北重镇,这里依然涌现出了一些名人,他们死后,埋回陕西。由于他们的影响力较大,毕沅也为他们题写了石碑。在北宋以后的墓前,再也看不到“毕沅碑”了。作为一名生活在清朝的人,毕沅眼里的“古代”恐怕就是“宋代”以前了!

毕沅(17301797),字纕蘅,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今江苏省太仓市)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侍读学士、太子左庶子,实授甘肃巩秦阶道台、安肃道道台、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等。其中,在陕西任职长达15年。

除了到处“立碑”以外,毕沅为陕西的文物保护事业还做过很多事情,对这里的名胜古迹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和整理,先后组织人力和物资对西安城墙、灞桥、慈恩寺、华清池、司马迁祠、太白庙、西岳庙、凤翔东湖等多处古建筑进行修缮。

乾隆三十七年(1772),主持对碑林的维修和管理;乾隆四十一年(1776),编成《关中胜迹图志》一书,全书30卷,共70万字,绘图62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唐昭陵修建围墙和碑亭;乾隆四十六年(1781),编撰《关中金石记》一书,收集了秦汉至金元的797通碑志石刻。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三百三十二·列传一百十九》、《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

更多文章

  • 建政后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一,从建政初到1956年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原因: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照搬了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急于求成等。具体做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起单一的社

  • 谶语有人将成为皇帝 结果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谶语,篡位,皇帝

    01广顺三年(953年),后周太祖郭威重病,眼看着,大限已至,郭威心里很慌。因为他的接班人养子柴荣,根基不牢、威望不足,而且和后周开国第一功臣、宰相王峻矛盾重重,水火不容。肿么办?解决麻烦最好的方式就是让麻烦制造者彻底消失。郭威找了个借口,从肉体上进行毁灭,干掉了王峻(他是自杀)。十二月,郭威又觉得

  • 唐朝灭亡后宗室去哪了 为何没像明朝一样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灭亡,唐朝,唐朝宗室

    唐朝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朝代。两朝的疆域都非常广大,国祚也都接近三百年,在各方面都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但在皇室后代复国方面,两朝有明显的差异。唐朝皇帝子嗣数量动辄十几,甚至几十,五代十国参照唐朝后代旗号“复国”的却是朱邪氏李存勖,以及借徐姓发家的李昪,真正的李唐后代

  • 宇文护皇帝屠夫抢帝位给别人 想过谋权篡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宇文护,皇帝,权臣,北魏,北周,西魏

    历史上杀过皇帝的人有很多:赵高、梁冀、刘裕、宗爱、宇文泰、完颜亮……但细细数来,历史上多有记载的赵高之流、梁冀之辈只不过杀过一个;刘裕、宗爱、萧衍、宇文泰等四人也只杀过两个。然而真正的屠龙高手却是经常被史家忽略。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权臣宇文护可谓是一个牛人,在他当权期间,曾经

  • 王与马共天下 晋室软弱可欺导致司马睿忧郁而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东晋,王导

    西晋灭亡后,皇室宗亲司马睿于317年称晋王,第二年在江南的建康正式称帝,建立起了偏安的政权,史称东晋。当了皇帝的司马睿,可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潇洒、威风,苦心经营之后,竟然忧郁而逝。这与他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共同需求,司马睿建立了“同盟”政权。八王之乱后,紧

  • 武则天生前已经写好了碑文,为何最终没刻上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无字碑,唐朝皇帝

    唐朝的女皇武则天陵前的那块无字碑,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聪明人进行过猜想。武则天的陵前,为什么是一块无字碑呢?碑上不落文字,是武则天给李显交代的呢?还是李显没给武则天刻上去呢?(武则天陵前的无字碑)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块石碑,应该是在武则天生前就立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和李治的乾陵前面,东、西各

  • 帕特农神庙:一片废墟,为何会被全世界捧上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帕特农神庙,雅典神庙,西方文明,希腊

    关于雅典娜的传说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在爱琴海边建造了一座城市,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都希望成为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他们互不相让,争夺了起来。面对争执不下的雅典娜和波塞冬,宙斯裁定,谁能给这座城市的人民一件最有用的东西,这座城市就归谁。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从里面跑出了一匹战马,这象征着在战争中

  • 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穿着戏服登基的皇帝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聿鐭,绍武帝,南明皇帝,南明,明朝

    隆武皇帝被杀,赣州失守,江西和福建全境落入清人之手,南明王朝的形势愈发严峻,而清军进攻的号角却依旧不停。1646年十月初九,明朝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拥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监国,仅仅九天之后,肇庆众官便拥立朱由榔登基,改明年为永历元年,追崇桂端王朱常瀛为端皇帝,太妃王氏为孝正皇太后、马氏为

  • 前秦的版图被严重低估:它是五胡面积最大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前秦版图,前秦,五胡十六国

    前秦,是十六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权,曾经一度统一了中国北方。由于前秦统一的时间非常短暂,人们对其疆域规模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谭其骧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前秦的疆域主要位于黄河流域,比东晋大不了多少。然而在《中国史稿地图》中,前秦的版图不仅包括了整个黄河流域,还包括了西域和大漠地区。那么,到底哪一个

  • 为什么说高句丽不是高丽?和朝鲜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句丽,高丽,朝鲜

    不熟悉东北亚历史的人,往往弄不清楚,高句丽、高丽到底有什么区别!听到别人说高句丽不是高丽时,首先的第一个感觉是懵了为什么啊?不都是在朝鲜半岛吗?很多人都知道高丽,高句丽,这是两个不同时期的王国,他们只差一个字,有啥关系吗?其实,他们没啥关系!对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自从契丹灭了渤海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