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效仿中国——记日本历史上与中国相同的那些年号

日本效仿中国——记日本历史上与中国相同的那些年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07 更新时间:2023/12/15 15:41:56

据新华社2019年3月28日消息,日本当今天皇明仁将在2019年4月30日正式退位,新天皇德仁将在次日即位。而为确保新老天皇交代期间社会平稳过渡,日本内阁将在4月1日,提前1个月宣布新天皇的年号。

新年号的宣布,将改变日本计时用语。银行数据、政府文件和老百姓生活,将不再使用“平成31年”,而将用“××(新年号)元年”。这对社会影响甚大,所以提前公布新年号,也给社会一个适应期。别的不说,电脑、手机得调日期,下公文和印出版物,也得有时间准备。

(平成年号诞生时)

新日本年号宣布在4月1日愚人节这天公布,也真是让人醉了。没办法,时间赶巧在这一天了。

其实,日本年号是一个非常有中国味的文化传统,与西方节日无任何关系。

今天趁新年号还未公布之时,带您来学习一下日本年号那些事有多少年号可以重来?又有多少年号与中国历史有关?

(日本用年号表述日期)

一、日本为啥要起年号?

日本起年号,源自中国习惯。

公元645年,中国大唐盛世,吸引落后的岛国日本来中国学习,回去后他们锐意革新,仿袭中国的贞观之治,进行全盘改革,其中在年号的问题上,也模仿了中国大唐的纪年方法,启用了年号。

第一个年号,就是645年孝德天皇时开始的,名为“大化”。大化期间对日本的系列改革,奠定了日本发展方向,对后世影响巨大,史称“大化革新”。

大化,取自中国的《尚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

(年号配图)

有人统计,日本天皇年号出自典籍最多的是《尚书》,达37次;其次是《周易》,达27次;再次是《诗经》,达15次。

明治,取自中国《易经·说卦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大正,取自《易经·临》中的“大享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取自《尚书·典》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平成,取自《尚书·大禹谟》中的“天平地成”。

(源自中国的蹴鞠,至今流行日本)

二、为啥用汉字?

由于文化影响,日本正式文书均采用汉字表述方法。天皇的名字、宫号、年号、政府公报,包括1945年日本投降时的降书封面名、落款的天皇签名,都是工笔正楷的汉字。

日本极为推崇汉文化,汉语堪为“国语”,历来皇室均有汉学家,皇宫文告行文用语和格式,均由修养深厚的汉学家团队起草。

如出台一个“终战诏书”,也是写了几天几夜,数易其稿,裕仁最后审定。

天皇本人,也是汉学家高手。如明治天皇和他媳妇都会作汉诗和歌。

这一切,都与日本与中国同文同种有关,传日本第一代神武天皇,就是秦始皇派出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大臣徐福

(裕仁天皇在降书上的签名)

三、为啥与中国年号相同?

日本从第一次启用年号至今,共1300多年的历史,期间共产生247个年号

247个年号中,出自中国典谟的有137个,占比半数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47个年号中,与中国皇帝不约而同用同一个年号的,有49个,占比20%

分别是:

大同、大宝、文治、文明、天元、天历、天平、天正、天安、天庆、天和、天应、天明、天保、天授、天福、天禄、天德、元和、元德、仁安、仁寿、永历、永和、永德……见下表详述。

(日本与中国相同的年号1)

(日本与中国相同的年号2)

这也无可厚非,年号存在的意义都相同,日本皇室没有规定不能重复中国的年号,只是规定选词要吉祥、简单、与之前几代的不重复。

中日年号相同,说明两国文化和当天皇皇帝的心理都相似。

有人还统计,所有年号中,以“天”字开头的最多,达27次;重复的字最多的是“永”和“和”字,达29次。

(有关年号的统计数据)

四、为啥全世界只有日本还在用年号?

全世界用年号的国家本身不多,如今有皇帝的国家更寥寥。英国也有国王,但西方帝国从来不用年号。

日本天皇是个特殊,战后其天皇制一直保留了下来,作为天皇制度文化的一部分,一皇一元一年号的制度,同时被保留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战后日本天皇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年号只是个天皇迭代的象征,不具有任何权力意义。换不换年号,天皇永远只是个国家的表征,不代表统治政权的变化。

一句话,它就是个计时用的称呼。

(明仁天皇皇后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文献参考:

张劲松李明《日本的年号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辽宁大学学报1994年3月)

更多文章

  • “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中古的禅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禅让,舜禹之事

    宋齐和齐梁的两次禅代479年5月26日,农历四月二十日辛卯,《宋书·顺帝纪》在这一天只记下八个字:“天禄永终,禅位于齐”。年仅十二岁的宋顺帝刘準不会明白禅位的全部意义,但也知道这是关系身家性命的事情。他在宫里藏到第二日壬辰,齐王的心腹将领王敬则带兵进宫,太后情急

  • 中国历朝历代人口总数,从春秋战国至大清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朝历代人口,中国各朝代人口,中国人口

    中国古代人口增减春秋战国期间,到前230年时,中原各国总人口达到约3000万。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终完成统一六国大业,之后持续不断的领土扩张,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国总人口约3000万。当时世界人口约有2亿。秦始皇时因修建长城、阿房宫还有秦皇陵大量征用民夫,残暴虐政,死亡无数。

  •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呢?有没原型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花木兰,花木兰哪个时代

    《木兰辞》说它是北朝(魏)乐府,大概不会有人反对。秦汉以降的朝廷大多设有专门的乐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体职能是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属掌礼仪教化的太常寺该管。《木兰辞》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不是没有道理的。郭茂倩的父亲郭源明曾做过太常博士,家学渊源

  • 人妻控曹操十三个女人生二十五个儿子 早夭过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人妻控,曹操,曹操儿子,曹操有几个儿子,人妻

    曹操被称作人妻收藏家、寡妇终结者,这些名头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魏武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的,他当之无愧。曹操好色是不争的事实,曹老板身体也好,拥有众多妻妾的他最后生了25个儿子,女儿则至少有6个,也算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了,那曹操的25个儿子结局如何呢?曹操一生妻妾成群,有名份的十三人,生子二十五位。

  • 高太后高滔滔:史上唯一被誉为“女中尧舜”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太后高滔滔,高太后,高滔滔,女中尧舜,北宋皇后,北宋宣仁太后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太后掌握着足以和皇帝匹敌的权力,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女强人”,她们有的为了辅佐幼主尽心竭力,甚至亲自上阵垂帘听政,但也有的挥霍权力以满一己之私,以至祸国殃民,但不管后世评判她们功过几何,她们都在史书中留下了传奇的一笔。北宋宣仁太后这个史上唯一被誉为&ldqu

  • 从长安十二时辰里看中国古代城市的“里坊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安十二时辰,长安

    度地以居民量地以制邑长安十二时辰里坊制声声“清平乐”,漫卷长安城。《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令盛世大唐、恢弘长安的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它让许多人重新认识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长安十二时辰》片头,图片源自网络更让古代长安城,从历史深处向

  • 宋高宗赵构:岳飞的忠是“愚忠” 政治上太幼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高宗,赵构,岳飞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首《满江红》字字珠心,把一个亡国之人的悲愤展现的淋漓尽致。所有人都知道,岳飞是忠臣,是南宋的英雄。可是,对于宋高宗赵构而言,岳飞的忠,是"愚忠"。对于帝王而言,他即江山,作为臣子首先应该忠于皇帝,再忠于国家。不过,历史是由后人评述的,虽然鹏举因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

  • 宋代时期科举考试 统治者拢络知识分子避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科举考试,宋代

    所谓科举制,就是封建国家根据需要而设立若千科目举行公开、统一、集中的考试,择优选拔官吏的用人制度。我国的科举制确立于隋代,发展于唐代,两宋则是我国科举考试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科举制是促进当时社会分层与垂直流动的重要机制。宋代科举制度主要起到了推动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改变官吏阶层的结构、提高社会整合程

  • 除元明清三个朝代外正式国号前加“大”字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朝代前加大,朝代,大元,大明,大清,元朝,明朝,清朝

    国号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也即国家的名称(简称“国名”)。在古代中国,每个时期都有其正式的朝代号彰显其国号的,“中国”仅是所有朝代的统称而已,有关这种情况,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曾为中国正名:“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

  • 盘点历代帝王的座驾 价值都远超当代顶级超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座驾,帝王座驾,马车,皇帝

    历史慢悠悠,曳过一尾舒适、冗长的车轮前进着。在我们追求着速度与快感的今天,也许不会想到,早在五千年前,华夏民族便发明了座驾。那时,没有减震器,没有发动机,没有柔软精致的真皮座椅,舟马劳顿,颠簸不已。那时没有差速器,所以以人或马等其他牲畜来代替动力。那个时候,帝王的座驾并不追求速度,而是舒适与外表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