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太后高滔滔:史上唯一被誉为“女中尧舜”的人

高太后高滔滔:史上唯一被誉为“女中尧舜”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400 更新时间:2023/12/21 8:50:28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太后掌握着足以和皇帝匹敌的权力,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女强人”,她们有的为了辅佐幼主尽心竭力,甚至亲自上阵垂帘听政,但也有的挥霍权力以满一己之私,以至祸国殃民,但不管后世评判她们功过几何,她们都在史书中留下了传奇的一笔。北宋宣仁太后这个史上唯一被誉为“女中舜”的人,就是宋英宗赵曙的皇后高滔滔(10321093)。高滔滔是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人。曾祖父是太宗时官封忠武军节度使的高琼;祖父高继勋也官至节度使;父亲高遵甫任北作坊使;母亲是北宋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姨妈便是宋仁宗的慈圣光献曹皇后。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势较强、天下小康的时期是宋哲宗时期,这与高太后的执政贤德是分不开的。因此,高太后也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高滔滔出生在蒙城一个家世显赫的家庭里。曹皇后因疼爱这个小外甥女,于是,将只有三岁的高滔滔接到宫中,带在了自己身边。

当时,宋仁宗因为没有儿子,也将三岁的侄子赵宗实接到宫中,作为养子交曹皇后抚养。高滔滔与赵宗实同岁,两小无猜的他俩总是形影不离,嬉闹玩耍。

宫中上下,都习惯将赵宗实称为“官家儿”,而把高滔滔称为“皇后女”。宋仁宗与曹皇后也非常喜欢这两个孩子,于是,皇帝常逗赵宗实说:“娶皇后之女当媳妇如何?”赵宗实和高滔滔在宫中生活了五、六年,当仁宗嫔妃又生皇子后,才各自回到父母身边(后来,皇子夭折)。

宋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初,宋仁宗与曹皇后作主,将高滔滔嫁给赵宗实为妻,并封她为京光郡君。

宫中称此事为“天子娶儿媳,皇后嫁闺女”,一时传为佳话。婚后小两口情投意合,相敬如宾,感情比孩童时更加亲密。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四月,高滔滔为赵宗实生下一子,名赵顼。此后的十几年间,高氏共生下四子四女。

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四月初一,仁宗驾崩,因其没有子嗣,在曹皇后和宰相韩琦的帮助下,赵宗实(已更名赵曙)顺利继承皇位,是为宋英宗。二十五日,高滔滔被册封为皇后。她因很小在宫中生活过,各方面都深受曹皇后的影响。她事事效仿曹后,生活俭朴,约束本家,严守封建礼教的妇德,从不干预朝政。

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英宗驾崩,赵顼继承皇位,是为宋神宗。高氏被尊为皇太后。秉朝政,起用司马光等为相,废除王安石新政,放逐变法派,史称元沘更化。且割地西夏,与之妥协。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冬,宋神宗生病。元丰九年(公元1085年)正月过后,神宗的病情越发严重,后来竟然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高太后、向皇后准备将神宗的长子赵佣立为太子,为防不测。三月初一,左相王圭等人到内东门问疾,高太后垂帘坐在一边,赵佣则站在帘外。高太后说:“相公们立的这个孩儿很好,清俊好学,己能背育七卷《论语》了,平时也不贪玩,只是学书,他非常孝顺,自官家服药,从未离开左右,还吃素、写经为官家祈福。”说罢从帘内递出两本《延寿经》和《消灾经》,接着就到前廷宣读起草好的制词:立赵佣为皇太子,改名煦,令有司备礼册命。同时公布诏命:所有军国政事,由皇太后权同处理,直到皇帝康复为止。

十分细心的高太后还命宦官梁惟简,赶制了一件十岁小儿穿戴的黄袍,暗中准备着,以防神宗死后,赵煦即位时用。

初五,宋神宗驾崩,新登基的赵煦只有十岁,是为宋哲宗。时年五十四岁的高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她奉神宗遗诏辅佐年幼的皇上,垂帘听政。

高太后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高太后有着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这与高太后的执政贤德是分不开的。高太后也因此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宋英宗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

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高太后病逝,终年六十二岁。谥号:‘宣仁圣烈皇太后。与宋神宗同葬永厚陵(今河南巩县)。

《宋史》载:高太后“临政九年,朝廷清明,结夏绥安,杜绝内降侥幸;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为什么北宋的高太后会被称为“女中尧舜”?

第一:会站队

公元1085年,宋神宗赵顼病危,关于赵顼死后皇位的继成成为大臣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当时赵顼的儿子赵煦年仅10岁,而赵顼的弟弟岐王赵颢年方壮年,又是高太后非常喜欢的一个儿子,又有着贤王的名声。因此大臣们非常担心赵颢会觊觎皇位,万一他利用自己贤王的名声,加上高太后对自己的宠爱。到时候在赵顼死和高太后在来个里应外合,在发动一场宫廷政变,那么不仅大宋会元气大伤,很多大臣恐怕也保不住他们的位置。但是高太后的做法打消了大臣们的疑虑,虽然赵颢也是她非常喜欢的儿子,但在这关键时刻高太后却站在了她的孙子这边,她一方面下令禁止赵颢出入皇帝寝宫,另一方面令人密制十岁小儿所穿的龙袍。就这样在赵顼去世后,年仅10岁的赵煦登上了皇位,是为宋哲宗。在赵煦的继位大典上,高太后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子继父业,其分当然”。高太后的这份态度得到了许多大臣的赞许,在此后的九年中高太后也一直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听政,顺利的完成的皇权的交接。

第二:会用人

司马光砸缸

在高太后听政的时期,本不就赞同新法的高太后用了同样反对新法的司马光和吕公著文彦博等老臣。而她的身份也被司马光加以利用,以“太皇太后以母改子”的名义将新法一一加以废除。就这样,自熙宁二年开始的王安石变法诸多条陈被一一废除,王安石也在1086年病逝。王安石变法就这样宣告失败。但高太后的这些做法却得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们的喜爱。

第三:会做人

历来女主在位宠信外戚是非常常见的事,但高太后则不然。早在神宗年间赵顼想给高太后的弟弟升官就被高太后婉言拒绝过。而到了高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在这方面她就变得更加谨慎。她的伯父高遵裕曾因为在西夏战场上贻误战机被贬值。此时有人为了讨好高太后,建议恢复高遵裕的官职,被高太后怒言贬斥。而另一位内侍宋用臣在贬斥后也曾托赵顼的乳母向高太后求情,一样遭到了无情的斥责。就这样,在高太后听政期间,外戚们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遏制。这毫无疑问也是诸多文臣们所乐于见到的。

此外,高太后也非常清廉。文思院呈上的物品不论大小,她终身没有拿过一件。这样也毫无疑问地增加了人们对她的好感。

诚然,在高太后执政期间。北宋的政治比较廉明,经济也比较繁荣。这段时间被称为是北宋天下最为太平、百姓最为安乐的时代。但好景不长,高太后在位期间是北宋党争最为激烈的一段时间。大批支持新法的官员被贬斥,而在高太后死后,受到宋哲宗喜爱的新法派则开始反攻倒算,北宋的国力就在这样的党争中日渐损耗,最终迎来了灭亡。

虽然高太后听政期间北宋经济的状况还算不错,但被称作尧舜一级的人物似乎有些过誉。但高太后一有力挺赵煦继位之功,又凭借废除新法获得了正在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的赞许,为人更是隔绝外戚,不贪小利。这样的人得到当时文士的喜爱也就在所难免。得到了掌握话语权的人们的赞扬,在史书里被大加称许也就不奇怪了。

廉洁公正的女中尧舜高太后

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变法,信任保守派旧党的大官司马光。1085年,神宗病故,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赵煦只有十岁,还是个小皇上。时高太后已是太皇太后,她奉神宗遗诏辅佐年幼的皇上,垂帘听政。高太后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

高太后虽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派,但是却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这与高太后的贤德是分不开的。

高后的弟弟高士林任内殿崇班很长时间,当时英宗想升他的官,高后谢绝说:“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经是过分的恩典了,怎么好援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惯例?”神宗时几次要为高氏家族修建豪华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应,最后由朝廷赏赐了一片空地,自己出钱建造了房屋,没用国库一文钱。

高太后的两个侄子公绘,公纪都该升观察使,但她坚持不允。哲宗一再请求,才升了一级。一次高公绘呈上一篇奏章,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皇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见奏召来公绘问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奏章?”公绘说出了这是邢恕的主意并代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请还把邢恕逐出了朝廷。

正因为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因此她也被称为女中尧舜。宋哲宗时期也成为北宋最后一个国势较强的时期。

有“女中尧舜”之称的高太后是如何交代自己后事的?

在宋神宗驾崩之后,因为继位的宋哲宗只有十岁,所以政事都交给了太皇太后高太后处理了。高太后听政时期,非常的清明,任用了一大批的能干的老臣。使得当时的国内非常的和平。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高太后总归是要离开的。

元祐八年八月,太皇太后高氏病重,不能听政。吕大防范纯仁入宫探视,太皇太后对他们说道:“我这一病恐怕不会起来了。”吕大防、范纯仁齐声说道:“太皇太后万寿无疆,肯定不会有事的。”太皇太后说道:“我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即使死了也很正常,爱卿不必哀痛。只是我死后,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皇上。皇上还年轻,容易受人迷惑,还望爱卿们用心保护!”吕大防、范纯仁又同声说道:“臣等定当遵命!”太皇太后转头对范纯仁说道:“爱卿的父亲范仲淹可谓忠臣,在明肃太后(明肃太后名叫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垂帘听政时,他规劝明肃太后要尽母道;后来明肃太后撤帘之后,他又劝仁宗要尽子道,爱卿应该效仿你的父亲!”范纯仁涕泣受命。

太皇太后又说:“我受神宗的顾托,听政九年。爱卿你们说说这九年间,我有没有加恩于高氏吧?我为公忘私,我还有一儿一女,现在都快病死了,还不能跟他们见上一面,你们说我苦不苦?”当时嘉王赵頵已经薨逝,高后的儿子只剩下赵颢一个人,但是没有机会跟高氏相见。说完,高氏泪如雨下,喘息了好一会儿,又嘱咐吕、范二人说:“以后如果皇上不听信爱卿们的话,那你们就告老还乡好了。”说到这里,高氏对左右说道:“今天正好是秋社,(祭祀灶神的日子)赐给两位大人社饭。”吕、范二人不敢推辞。等到左右将社饭备齐后,他们暂时退到外面,到别室匆匆吃完。吃完后,他们又入寝门内拜谢。

太皇太后呜咽道:“明年吃社饭时,两位爱卿可不要忘了老身呐。”吕、范二人又劝慰了几句才起身告退。过了几天,太皇太后溘然长逝。高氏听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安定。辽主曾经对群臣说:“南朝自从高后听政,仁宗时代的旧政和老成正士,大部分都被起用,大宋的国力又将昌盛,你们可不要给我惹事!”

因此元祐这九年来,边境一直很和平。夏主前来归还永乐一战的俘虏,作为交换,他乞求宋朝归还他们的土地。太皇太后想要保境安民,便下诏归还米脂、葭芦、浮屠、安疆四个城寨,夏人于是又跟宋朝和好如初,再也没有生事。有大臣请旨让两宫一同御殿,太皇太后没有答应。后来,又有人奏请太皇太后在文德殿受册,太皇太后又说道:“母后当政,并不是国家的福分,况且文德殿是天子办理公事的地方,太后怎么能去呢?就在崇政殿行礼就好了!”太皇太后的侄子高元绘、高元纪,整个元祐年间,只加封了一次,这还是哲宗再三申请,才得到的特许。中外都称太皇太后为“女中尧舜”。她去世后,礼臣拟定谥号“宣仁圣烈”四个字。

更多文章

  • 从长安十二时辰里看中国古代城市的“里坊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安十二时辰,长安

    度地以居民量地以制邑长安十二时辰里坊制声声“清平乐”,漫卷长安城。《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令盛世大唐、恢弘长安的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它让许多人重新认识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长安十二时辰》片头,图片源自网络更让古代长安城,从历史深处向

  • 宋高宗赵构:岳飞的忠是“愚忠” 政治上太幼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高宗,赵构,岳飞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首《满江红》字字珠心,把一个亡国之人的悲愤展现的淋漓尽致。所有人都知道,岳飞是忠臣,是南宋的英雄。可是,对于宋高宗赵构而言,岳飞的忠,是"愚忠"。对于帝王而言,他即江山,作为臣子首先应该忠于皇帝,再忠于国家。不过,历史是由后人评述的,虽然鹏举因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

  • 宋代时期科举考试 统治者拢络知识分子避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科举考试,宋代

    所谓科举制,就是封建国家根据需要而设立若千科目举行公开、统一、集中的考试,择优选拔官吏的用人制度。我国的科举制确立于隋代,发展于唐代,两宋则是我国科举考试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科举制是促进当时社会分层与垂直流动的重要机制。宋代科举制度主要起到了推动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改变官吏阶层的结构、提高社会整合程

  • 除元明清三个朝代外正式国号前加“大”字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朝代前加大,朝代,大元,大明,大清,元朝,明朝,清朝

    国号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也即国家的名称(简称“国名”)。在古代中国,每个时期都有其正式的朝代号彰显其国号的,“中国”仅是所有朝代的统称而已,有关这种情况,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曾为中国正名:“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

  • 盘点历代帝王的座驾 价值都远超当代顶级超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座驾,帝王座驾,马车,皇帝

    历史慢悠悠,曳过一尾舒适、冗长的车轮前进着。在我们追求着速度与快感的今天,也许不会想到,早在五千年前,华夏民族便发明了座驾。那时,没有减震器,没有发动机,没有柔软精致的真皮座椅,舟马劳顿,颠簸不已。那时没有差速器,所以以人或马等其他牲畜来代替动力。那个时候,帝王的座驾并不追求速度,而是舒适与外表的尊

  • 活的制度史:从公元前到21世纪的中日年号简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年号,年号历史,日本

    2019年4月1日日本新年号“令和”发布,搁清末这绝对是赌一把的节奏,那时候北京考个状元,地方考个解元,广东人都要搞个“闱姓”,中国有百家姓,今年科举考试,哪个姓会胜出?不知道隔壁有没有吃这路的,倒是个不错的玩法,何况年号在日本,如今可是东亚文化圈里硕

  • 宋朝的立国精神——只有苟且偷安没有诗和远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苟且偷安,宋朝立国精神

    任何新兴的政权,初起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时间具有相当强大的战斗力,只有宋朝不一样,它一开始就高度疲惫,同样是中国的朝代,唐王朝黄金时代,如生龙活虎一样使山河动摇,可是一进入宋朝,却成了病夫一样,不堪一击,为什么同样是王朝,宋朝显得如此弱不经风那,这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宋朝的立国精神“苟且偷安&

  • 盘点日本历史上八位女天皇,有人终身未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日本女天皇,日本天皇

    在当今世界上,共和已经非常的深入人心,但还有一些国家是君主制,我们最熟知的莫过于隔海的日本了,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即位,建立菊花王朝。从虚无的神武天皇到今天的德仁天皇,日本天皇已不间断的共传126代。日本的“天皇制度”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是世界历史上延续时间最

  • 幅条轮车滚滚西来 漫谈古代的车马原来皆进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马车,汗血宝马

    比兵马俑更让震撼的是铜车马(安车)!当年,贴近第一眼给人的感觉,这充满肌肉感骨骼显现的铜马陶马,怎么那么眼熟,像是古希腊罗马雕塑中的几匹跑到秦川来?!古希腊石雕马首大英博物馆希腊馆看到其疆绳等处连接方式有如身上的手表链和皮带扣,当即惊讶到眼镜险些落地!细细逐一看看那2200多年前的辔头、飞軨、镳、辖

  • 春秋时期也有经济大战 齐桓公作为诱饵迷惑敌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齐桓公,管仲

    世界经济,风云诡谲,经济战,层出不穷。百度了一下经济战: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财团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和经济制裁措施。它是政治斗争的继续,是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管仲就指挥了几场精彩的经济战。齐桓即位后,任管仲为宰相,管仲不但是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