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称帝才31年 为何还有洪武三十五年?

朱元璋称帝才31年 为何还有洪武三十五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85 更新时间:2023/12/16 13:10:48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当了三十年皇帝的朱元璋,在西宫病逝升天。他这一死,给朱姓后代和历史学家都留下了大量谜团,至今不解。民间传言和正史上的记载都说,朱元璋1328年9月18晚上出生时,就有异象发生。

而他的死,民间传说也应验了天意。本来朱元璋应该当35年皇帝的,结果在洪武三十一年就死了。但是,常读明史的人会发现,史书上还有“洪武三十五年”的说法,如《灵谷禅林志》中有“洪武三十五年、永乐四年,道士刘渊然在此(南京紫金山上珠湖洞)埋石告天·····”的文字。

有人会说,这是朱棣篡权后,抹去建文帝朱允炆四年朝政、续用洪武纪年而造成的“时间差”。事实上,从因果关系来看,里面并不这么简单。

朱元璋少当了五年皇帝,这么重大的历史“差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据说朱元璋会的御用大师、会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早就料到了。今天就来扯这方面的闲篇。

朱元璋是中国帝王中少有的称职皇帝之一,一生都为天下着想,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朱元璋在死前一年,即1397年12月份得了一场大病,那时朱皇帝正好七十岁,这么大年纪生了这么大的病,一般来讲就是要死了的征兆。

当时朝中大臣都为他的龙体担忧,他自己也以为活不长了,或许在病床上朱元璋梦里已看到了早他而去的马皇后秀英在孝陵内给他托梦,向他招手了呢。实际上,朱元璋是个很实际的人,心里明白皇帝是“万岁”不了的。于是,生前已把有可能给朱氏江山带来隐患的大臣斩尽杀绝了,并备好朱允文在日后登基秘诏。

据《明书》记载,考虑到分封在各地的儿子可能造孙子朱允炆的反,于是下令诸王不得回京奔丧。

而朱元璋最担心的就是四子燕王朱棣不服。为什么朱元璋会有这种预感,因为朱棣的能力强于朱允炆,这从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一次朱元璋看到马尾随风飘动,出题“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应对“雨打羊毛一片毡”,站在一旁的朱棣应对“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元璋即兴点评,觉得朱棣应对的有气派,而朱允炆的太软,虽然没有语病但过于平常了。从中可以看出朱允炆与朱棣在水平上的差别。事实上,朱元璋的担心很快就被验应了,早有夺位之心的朱棣在朱元璋死后几天,即带人赶到了淮阴,图谋不轨,被大臣以高皇帝有遗命挡回。如果不是朱元璋的远见卓识,说不定朱棣1398年就当皇帝了,也就不会有建文帝了。

哪知,寿不该打折的朱元璋却从冬天的病中挺了过来。民间传说,主要是朱元璋的阳寿尚未了,他是1368年正月在南京即位、建立大明王朝的,是年为洪武元年。而当年传说,朱元璋自登基那天起,应该当足三十五年皇帝的。如果1397年就死了,等于老天爷还欠朱元璋的人情呢。

实际上呢,朱元璋熬了半年后,还是没有逃过一次。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七,朱元璋和大臣议政之后回到后宫,觉得很累,就躺到床上休息,哪知这觉竟然朱元璋一生睡得最长的一次,睡过去了。

根据记载来看,在冬天的病好后,朱元璋仍硬撑着上朝,像以前一样操持政务,可以说是累死的,用今天的话来讲朱元璋是鞠躬尽瘁一点不为过。那么,既然朱元璋应该做35年的皇帝,但算一下,至他死时才三十年啊,连头连尾也不过三十一年。

图二:民间收藏的朱元璋画像(彩绘),相貌不俗,典型特征,三庭比例悬殊,下巴很长,奇人之相。史学考证,与其真实相貌较为接近。

对此原因,史上有两种版本,似乎都称朱元璋少当了五年皇帝是阴差阳错,含有“天意”。一种版本是“偷鱼说”。当年朱元璋还是一介布衣、尚未变成龙身时,有一次在凤阳老家的河里逮鱼,那时连年灾荒发大水,也没有好吃的,朱元璋便经常提网到河边逮鱼解馋。有一次他逮到了一篓子红鱼(皖北民间称呼,学名鲤鱼),数一下共有35条之多。在河边看热闹的同乡陈四,便有意戏弄朱元璋,

将鱼网朝朱元璋身上罩了几下。

开玩笑的同时,乘朱元璋不注意,陈四又偷偷从篓子里拿走了五条鱼。朱无璋当时也没有在意,但回家一数发觉不对劲,少了五条鱼,便猜到是陈四做的手脚,便去找陈四。但陈四却坚决不承认,朱元璋一气之下要揍他,陈四一看朱元璋动了真,赶紧把鱼还给了朱元璋,这才了结。

民间就此传说,朱元璋当年逮到35条红鱼是天意,暗合他将来要当35年皇帝,如果不是陈四与他开玩笑,偷走了五条,他的35年皇帝一年都不会少当。但因为陈四这胡闹,让他少坐了五年龙椅,大明江山也因此埋下了不稳之祸根。

另一说法,源于军师刘伯温的“天象说”。刘比朱元璋大,1339年就考中了元朝的进士,善观天象,擅神机妙算之术。朱元璋即位后不久,让刘伯温给他算算,可以当多少年的皇帝。刘伯温懂得朱元璋的意思想知道自己能活到多少岁,于是对朱元璋说,根据命理、天象,皇帝万寿无疆,如果要说出具体在位年数,应该是35年,但其中有5年是虚的。

图三:民间收藏的朱元璋画像,相貌异常,典型特征耳朵肥大,双目有神,下巴圆厚,真龙之相。史学考证,与其真实相貌有相似之处,但夸张了一点。

这说法与后来朱棣篡夺皇位后,不承认侄儿朱允炆建文朝那几年时间,仍袭称“洪武XX年”又有了一种巧合。朱允炆称帝四年,加上朱元璋死那一年,算在一起正好是五年之数,故而朱元璋仅做了三十年皇帝,史书却有“洪武三十五年”的说法。

朱元璋很迷信,他当时没有弄懂刘伯温这话里的意思,倒是想起了当年逮鱼时陈四从他篓子偷了5条鱼的那茬事,民间素有鲤鱼跳龙门一说,鲤鱼的象征意义很特别的,这“虚五年”难道就是陈四当年惹下祸?据说,朱元璋当即就让人从老家把陈四带到南京,打算杀了他。陈四这个人史上有记载。陈四见了朱元璋后不知是祸是福,但陈四很会说话,马屁拍得很响,忽悠得龙颜大悦,并没有遭杀身之祸。

朱元璋问陈四还记得当年开玩笑偷鱼的事吗,陈四说不敢忘记。朱元璋说当年逮鱼的那条河叫什么名字忘记了,问陈四是否记得。陈四很聪明,明白朱元璋在打他主意,于是尽捡好听的说,告诉朱元璋那条河叫乌龙潭。

考证,系朱元璋得意之作和“标准像”,但与其真实相貌严重不符。

朱元璋说没有听说老家有这条河啊。这乌龙潭是陈四临时胡嚼的,自然朱元璋没有听说过,陈四接着说他当年曾用鱼网罩“乌龙”,所以叫乌龙潭。朱元璋一听乐了,这一乐心情好了,也不想杀陈四了,反而问陈四有什么要求,想不想做官。

陈四当然求之不得,连连磕头谢主隆恩,就凭几句鬼话轻易在朱元璋那里捞到了户部江西司郎中一职(户部是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的部门,这职务相当于现在财政部下面的司局级干部,也是大官呢)。随机应变让陈四躲过了杀身之祸,还当了大官,但他的好运并没有长久。三四年之后,就让朱元璋找理由给办了,满门抄斩。

当然,朱元璋当时杀陈四的理由是很充足的,说他犯了大错,这史上都有记载,但我想最充足的一条恐怕永远不会写在史书上,而在朱元璋的心里。

到2015年,朱元璋那段历史已过去了617年,真相已无从考证,据笔者看,这些说法都是附会之谈,极有可能是朱棣为掩盖篡权真相,而故弄玄虚。当年朱元璋在老家逮鱼充饥一事是可能存在的,同乡陈四偷他的鱼也极可能是真的,现在在皖北农村这现象还存在嘛。

应为老年朱元璋画像,改变了杀人如麻的暴君形象,与其真实相貌严重不符,故宫收藏。

但35条鱼正好让陈四偷走5条,与他当30年的皇帝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当然这里面的故事也可能是十分迷信的朱元璋自己在皇宫里没事时,与马皇后唠叨当年旧事时瞎想出来的。而刘伯温的神机妙算我认为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不是什么天意,而是刘伯温根据当时人的平均寿命推算出来的。过去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说,还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去”的说法。古人能活到七十岁已很不简单了,很不容易的,哪像现在七十岁很平常。那时生存条件恶劣,穷得都要人吃人,朱元璋小时全家就因为饥饿和瘟疫死光了,可见当时人类生活环境的凶险和艰难。

智商很高的刘伯温正是根据这一点来预测的,因为如果朱元璋当35年皇帝,就是76岁,当30年就是71岁。而71-76岁,差不多正好是朱元璋可以存活时间的极限,也是合理范围。刘伯温的聪明就在于那“虚五年”,这是一个动态的数字,就是说,朱元璋寿命悬长短悬殊在五岁之间,结果自然不出刘伯温所料!

其实,如果朱元璋在1397年冬天那场大病刚好后,不再“忧危积心,日勤不怠”,主动放权,退当太上皇,让孙子朱允炆早点即位,自己则一心在宫内养身子,活到76年并非不可能的。如果朱元璋多活五年时间,他会把朱允炆的皇位给弄得更牢固,四子朱棣篡权的机会会很小,靖难之役也就不会有了。

如果朱元璋当年真这样选择,中国历史或许将就此改写呢,南京“短命都城”的宿运也可能就打破了。但历史就是这样,偶然中有一种必然,巧合里暗合一种机缘,就在这四五时间里,中国历史朝另一个方向走了。谁说不是呢?

标签: 朱元璋洪武明朝

更多文章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怎么解释都是牵强附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中国

    有些人对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牵强附会的解释这里的五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所谓中国,在地理意义上泛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在文化意义上,则指古人认为的拥有最高文明的地区(在古人看来,就是中原地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古代星占学很常见的措辞,《史记&m

  • 保护君王的军队叫什么,到底是不是叫御林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御林军,羽林军,皇帝的禁军,禁军,禁卫

    御林军,是民间对皇帝禁卫军的俗称,指古代护卫皇帝亲军及京城的卫戍部队,也是最广为人知的皇帝禁卫军名号。在一般人眼中,御林军意味着忠心耿耿,装备精良,能征善战,攻无不克。然而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哪一支正规军被官方命名为“御林军”。在二十四史中,并不能找到哪怕一条关于&ldq

  • 绝不称帝“千年老二”钱镠 唐末军阀界的一股清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钱镠,唐朝藩镇

    提起钱谦益、钱其琛、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这几个名字,那真是如雷贯耳,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当然这个共同点不是姓钱这么简单,而是他们都出自吴越钱氏家族,而这个家族的开创者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的国王钱镠[liú]。来过西湖的小伙伴都知道,在西湖边上有一座钱王祠,专门纪念钱镠为杭

  • 苏轼的被贬人生:给杭州带来苏堤春晓三潭印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轼,杭州,西湖,苏堤春晓,三潭印月

    在中国,杭州之美,西湖之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来杭州游玩,必不可少的景点就是游西湖了。或晴或雨,在湖上泛舟,你会看到长长的苏堤横贯南北,三潭印月的美景呈现在湖中。这长长的苏堤,美丽的三潭印月,已有千年的历史,而他们的建造者,就是北宋的大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苏轼(1037---1101

  • 三星堆三大未解之谜 一旦解开或将颠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星堆,三星堆之谜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遗址。随着近些年我国考古工作者的不断挖掘,我国历史上的空白期也是越来越少,对古代各个时期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明白。但是有一个地方却格外与众不同,那就是有着“世界第九奇迹”之

  •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其实并不是朱元璋灭了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元朝灭亡,蒙古族,朱元璋,明朝

    元朝在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帝国,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定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据探秘志了解,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

  • 揭秘中国古代后宫为什么要有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太监,宦官

    中国太监发展史宦官,俗称太监或“老公”。文书上的称谓很多,例如有阉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等。这些男子生殖器官被阉割后失去性功能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这批人是历代王朝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奴仆。在封建社会消亡之前,没有宦官的时代不多。太监,作

  • 徐世勣是武则天登基的功臣 被后世称为“狡贼”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徐世勣,李勣

    徐世勣被后世称为“狡贼”背后什么原因?徐世勣,祖籍高平,早年参加瓦岗军,后追随李密投降大唐,徐世勣既是唐朝开国功臣,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而不倒,又是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对外战争的主要将帅,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对唐朝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徐世勣深受高祖和太宗的喜欢

  • 秦二世嬴胡亥: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二世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二世,胡亥,二世祖,秦朝,秦始皇

    赢政在短短10年内扫灭六国统一天下,认为自己的尊贵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就创造了“皇帝”这样一个新名词。他自称“始皇帝”,规定后代皇帝就“二世”、“三世”地叫下去直到&ldquo

  • 中华蔡氏始祖之争:蔡叔度公还是蔡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蔡氏始祖,蔡氏祖先,蔡氏,始祖,蔡叔度公,蔡仲

    蔡氏更换始祖?正当我们昂首高唱“叔度始祖,蔡国为姓,天下一蔡,同祖同根”的蔡氏族歌,隆重纪念中华蔡氏立姓三千零五十年庆典之际,却传来了异常不谐之音。有人提出要去父立子,改尊蔡叔度之子蔡仲为蔡氏始祖,不能不令人感到十分困惑和震惊。三千多年后,蔡氏竟然要更换始祖,在世人面前怎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