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逆袭,灭了国力强大的北齐,这是怎么回事?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梳理清楚北齐和北周在中国历史上处于什么位置。
大多人都知道中国有南北朝这个历史时期,然而,因为国家众多,朝代更迭频繁,所以真正对这个时期有清晰印象的人恐怕又寥寥无几。三分钟读懂历史书上都说不清楚的南北朝
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又一次面临着大分裂,中国的南北方分别建立了政权,那时候建立一个国家感觉就像是一种流行,有本事的人都想建立国家,过一把皇帝瘾。北齐和北周也是如此吧!
单说北朝,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北魏。
鲜卑族的拓跋珪看前秦不顺眼,于386年建立北魏,成为开启南北朝历史的第一人!就是发生过著名的孝文帝改革的朝代。也正是孝文帝改革,更是加快了北魏的分裂与灭亡。北魏孝文帝改革自掘坟墓?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
有人可能很奇怪,为啥南北朝时期的国家名字前后都会加一个方位词,就拿拓跋珪建立的“魏”国来说,其实这是后人给人家加上去的,目的是为了区别历史上曹丕的曹魏,按照都城的方位,拓跋珪的“魏”在曹魏的北面,因此称为“北魏”。当然也有的是按照先后顺序,比如前秦和后秦。
东魏和西魏
过了大约一个世纪多,北魏就如同历史上其他朝代一样,开始衰落,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东边的是东魏,西边的是西魏,分裂后的北魏,国家大权在权臣手中,两个“魏”国的皇帝就是正儿八经的傀儡,最后都被大臣替代,分别建立了自己国家。这就是北齐和北周。
控制东魏的高欢的次子高洋逼迫东魏皇帝禅位,建立了北齐,因为地盘差不多是原来齐国的,高欢封王也是齐,因此就叫齐国,咋一听还挺正经的,其实和人家春秋战国的齐国一点关系都么有,完全就是为了蹭热点而已。
所以,北齐和北周是北朝最后两个并立的朝代,相对于南方的政权来讲,在北方因此前面加一个北字。北齐在东,北周在西。
控制西魏的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在西魏的基础上了,逼迫西魏皇帝禅位,建立了北周,宇文觉一看高欢抄袭了齐国的国名,为了高出一等,就起国号为“周”,难道意味着北周要做天下共主。
从他们两个起的国号来看,往后就是一对竞争者,两个国家互相看不顺眼,彼此要灭了对方。北齐仗着华北平原的富饶最先对北周展开进攻,动不动就来一个边境骚扰,北周实力弱,打不过人家,但是北周有办法,比如到了冬天,北周就把黄河的冰盖凿开,这样北齐的人过不来,也就够不着打了。
北周和北齐
最先,北齐实力比北周强,这是毋庸置疑,但是到了后来,这情况就反过来了,北周吊打北齐,北齐凿开黄河冰盖,难道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历史当然不是这样的。
北齐大概就是一个暴发户,一开始暴发户高洋觉得自己这皇位来得不容易,还是很有作为,把契丹、柔然、山胡这些部落打的叫苦不迭,顺便,掠夺了不少的牲畜、钱财和百姓,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大发战争财。然而,到了晚年,暴发户高洋就露出了本性。
北齐的高洋有了钱和实力,这人有了钱容易飘,治理朝政也随性起来,荒淫无道,看谁不顺眼就收拾谁,其实那些手握兵权的将军也不见得都是不顺眼的把!但北齐还是害怕这些人眼馋自己的江山,妨碍自己淫乐享受,于是就进行了一大波大清洗。
比如杀害耶律光。他出身名门,德高望重,特别是对北周的战争中,二十多年间对北周的战争中,就没咋输过,北周名将韦孝宽就不是耶律光的对手。但是就这样厉害的一个武将,却被被北齐诱杀,并被诛杀全族,下场太惨了。
还有兰陵王高长恭,他在邙山战役一战成名,这一仗有多厉害?邙山一战,兰陵王高长恭让宇文泰大败,北周这边大小将军死了四百多人,还抓了六万多俘虏,可以说是一次把宇文泰打回了解放前。
可就是这样的人才,高纬却怀疑人家有异心,于是赐毒酒一杯,30岁就死去了,正是一展抱负的年纪呀。
高纬的乱杀忠良,把北齐能打仗的栋梁之材基本清洗杀害,没死的也都人心惶惶,有的人就投降了北周,北齐这一招操作真是自掘坟墓。
当然这个大清洗也不算最后一根稻草,北齐之所以被反超,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内部的内斗,为了权力帝位,兄弟反目,叔侄互杀,这对于一个国家来是内伤,不容易愈合,在加上高洋喜欢法律,专制又残暴,严酷刑罚,一旦百姓受不了,基本上这个国家也就完了。
北齐和北周就像是弹簧一样,你强他就弱,你若我就强,北齐自己把自己搞虚了。北周也是励志男一枚,很争气,不断发展自己,创立府兵制,搞了八大柱国,这八大柱国里面就有后来唐朝建立者李渊的爷爷李虎。北周壮大军事力量后,终于在577年消灭了北齐,统一北方。
01.强大的北齐
北齐和北周虽然并立于北方,但实力并不相当。其实,早在东魏和西魏并立的时候,两国的差距就很明显东魏处于攻势,而西魏处于守势。这是因为东魏继承了北魏大部分的国力,而且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上,东魏拥有山东半岛和中原大地,沃野千里且有渔盐之利,与之相比,偏西的西魏毫无优势可言。到了北齐和北周的时代依然如此。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北周和北齐以黄河为界,每到冬天黄河结冰的时候,北齐的骑兵就可以踏冰西进,北周无力迎战,只能派兵驻守河边,每到河水结冰,就马上用木棍将冰捣破,以此防守。这非常能够说明两国实力的差距。
02.北周武帝的雄才伟略
尽管北齐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事在人为,成败仍然取决于双方的君主。
北周武帝登基以后,忍辱负重,摆脱了权臣宇文氏的控制,并决心扭转敌强我弱的态势。在减免赋役、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周武帝展开灭佛运动,再次把比较入世的儒学树立为主流,将隐匿于寺庙的劳动力和田地挖掘出来,使得“租调年增,兵师日盛”。同时,北周武帝还与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陈朝交好,占得外交上的先机。
在武帝的带领下,北周的实力逐渐增长。
03.北齐的衰落
当然,因为双方实力悬殊,若仅靠武帝的奋进,北周尚不能成为北齐的威胁,对于北齐来说,致命的伤害来自于其内部。
这个内部的伤害就是北齐的统治者齐后主。齐后主相当昏庸,他的荒唐事迹不胜枚举。例如,他非常喜欢声乐,于是,就让很多戏子优伶做了大官;他也非常喜欢养宠物,竟然让自己的猫狗莺鸟也做了大官。这样的脑洞,即便是在昏君当中也不多见。
另外,齐后主还沉溺女色。很多人都知道一个非常香艳的成语玉体横陈,这个成语讲的就是齐后主和他的宠妃冯小怜的故事。据说齐后主相当宠爱冯小怜,以至上朝的的时候都要把冯小怜搂在怀里,还时不时做出亲昵举动,令大臣十分无语。
可想而知,当北周军队打过来的时候,齐后主将会如何迎战。
576年,北周军队攻打平阳,当地官员派人到首都报信,然而,此时的齐后主正在与狩猎,晋州告急的消息就被竟然被丞相以不破坏皇帝兴致为由拦了下来,直到傍晚,平阳陷落,齐后主才知道了这个消息,准备去救援,然而,此时的冯小怜还不尽兴,央求齐后主继续打猎,齐后主竟然就依从了她的要求,导致平阳附近的晋州也被攻陷。有感于此,李商隐曾作诗讽刺: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在北周和北齐交战的过程中,齐后主一再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贻误战机。577年,北齐最终被北周灭亡,北周统一了北方自北魏以来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而齐后主、冯小怜则都成了北周的俘虏。一手好牌就这样坏在了这对昏君奸妃的手里。
北周和南陈对峙
为什么是弱小的北周灭了强大的北齐?全因这个蠢货皇帝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分别为高欢和宇文泰两位权臣掌权,两人都为了富强东魏和西魏而进行各项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北齐和北周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北齐和北周先后建立之后,北齐的国力一直凌驾于北周之上,尽管不是一边倒,但北齐总比北周强一点,这跟北齐继承了北魏的大部分,还有北齐占据中原富庶地区密不可分。
建国之初的北齐王朝,并不是后人所说的“禽兽王朝”,也是很正常而且强大的一个朝代。首先,北齐尚未建立前,高欢和高澄父子先后掌握东魏实权,在两人的掌权下,东魏在军事上对抗西魏一直都是胜多败少。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后,继承了东魏一切的北齐自然在军事上也是打压取代西魏的北周。
其次,北齐面前三位皇帝是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高洋长子)、孝昭帝高演(高洋弟弟),都是北齐一代英主。在位前期的高洋英明神武,向北征服柔然、突厥等异族,向南夺取南朝长江以北的地区,北齐国力在他统治下比高欢、高澄时期的东魏更加强大。虽然在位后期的高洋好像患了精神病一样,突然变了个人,不仅沉迷酒色,而且嗜杀,但对于此时强大的北齐来说,根本没有多大影响。
废帝高殷继承了父亲高洋的皇位之后,基本延续高洋的统治成果,而且高殷的性格宽厚仁爱,很关心百姓疾苦,北齐国力在高殷统治下依然强大。可惜高殷在位时间只有一年多,就被自己的皇叔高演废杀。孝昭帝高演的皇位虽然是抢来的,但他是北齐最贤明、最出色的皇帝,在位期间对北齐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更为完善的改革,北齐国力在高演的统治下达到了极盛。
所以在高演之前的北齐,先不说会被北周灭掉,甚至反过来灭掉北周都很有可能,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北齐被北周所灭。
其实国力更强的北齐反被北周所灭,罪魁祸首是北齐第四位皇帝武成帝高湛。之前热播的《陆贞传奇》中,北齐武成帝高湛被塑造为一代明君英主,陆贞也被塑造成一代名相,但事实上,高湛是北齐最为荒淫残暴的皇帝,陆贞在历史上叫陆令萱,也是奸相小人。
高湛是高欢的第九个儿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弟。公元561年,孝昭帝高演临死前,因为害怕自己死后,儿子高百年会遭到跟高殷同样的命运,所以他临时废掉高百年的太子之位,把皇位传给弟弟高湛,希望高湛做了皇帝能善待高百年。
只可惜高湛继承皇位后,马上就显露出他荒淫残暴的本性。首先高湛违背跟高演的诺言,随便找了个理由杀掉了高百年,然后把一些认为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的高氏皇室宗亲杀了个遍。其次,高湛好色成性,早已垂涎哥哥文宣帝高洋美艳动人的皇后李祖娥,强行纳为妃子,并下令全国各地向他进贡美女。第三,高湛不理朝政,宠信奸臣和小人,特别是女官陆令萱和近臣和士开,两人在朝中大肆培养党羽,高湛在这些奸臣和小人的迷惑下,杀害了很多忠臣良将。
如此荒淫残暴的高湛统治下的北齐,从此国势由盛转衰,高欢、高澄、高洋、高殷、高演五人打下的强大北齐基业不复存在,与北周的差距逐渐缩小。北周到了武帝宇文邕在位时,国力终于超越了北齐,最终完成了对北齐的灭国战。
所以,原本国力比北周强大的北齐,之所以最终反被北周所灭,罪魁祸首就是北齐武成帝高湛,他的荒淫残暴,宠信奸臣,杀害栋梁,内部争权夺利,从而导致的北齐国立衰弱,最后被北周反超,埋下了北齐被北周灭掉的祸根。
北周灭齐实际上是一次赌博,幸好遇上了史上留名的废物皇帝高纬,才能功成。
然而灭齐之后,北周内部政治斗争并未改善。北周内部本来就矛盾重重,宇文护掌权时,有非宇文系和宇文系的矛盾,宇文邕掌权时,有宇文邕系和宇文护系的矛盾,后者尤重。特别是灭齐所用的大将中,齐王宇文宪本身就跟宇文护更加亲密,这也导致他后来被宇文赟所杀。宇文邕本身重用臣子不多,也就是王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等寥寥数人。
而宇文赟上台后,既没有缓和两派矛盾,反而将王轨等人逐一除去,又杀掉诸王,重用佞臣如郑译等。杨坚此时和北齐臣子合流,又与宇文赟虚与委蛇。直到宇文赟去世,杨坚一派自然独大,代周也是顺理成章了。
说白了,北周对百姓、对大部分臣子并无遗泽,灭国之后只有尉迟迥忠于大周,连三代遗老韦孝宽、李穆等都心向杨坚。
南北朝的正统之争,为何不能判出胜负结果?
北周灭北齐:北方再次统一
北周武帝灭佛:周武帝没收寺院的财产和土地,调整农民赋税,增强了北周的国力,为消灭北齐的战争提供了经济支持。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讨伐北齐,活捉北齐后主高纬,北齐灭亡。
当时,中国北方有北周、北齐两个政权对峙。北周武帝推行改革,毁禁佛教。没收寺庙的财产和土地增加了财力,僧侣还俗又增加了兵役人口,北周国力逐渐增强。另一边,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沉迷享乐,不理朝政,北齐渐渐衰落。此消彼长,这就给了周武帝吞并北齐的信心。
公元575年,周武帝第一次伐齐。这次出兵,周武帝调集了十八万大军,目标是攻占洛阳。北周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下北齐三十多座城池,但是周武帝亲自带领的主力在河阴城遭到了阻击。
周武帝攻城不利,干脆放弃了河阴,直接进攻洛阳。北齐军队在洛阳外围的各个据点顽强抵抗,周军连续攻打二十天,也没能前进一步。
就在这个时候,周武帝突然生病,北齐援军又到了洛阳,周军只好撤退。
北周第一次伐齐失败,只是因为策略失误,错误地选择了易守难攻的洛阳作为主攻方向。这没有改变两国的实力差距,也没有改变周武帝灭齐的决心。
一年之后,周武帝再次伐齐,并且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放弃洛阳,选择晋阳和洛阳之间的平阳城作为突破口。平阳在汾河边,地处交通要道,攻击这里一定会吸引北齐军队来救援,这样就可以消灭其主力,再乘胜向东攻打北齐都城邺城。
确定好战略,周武帝亲自率领十几万大军,直奔平阳城而来。
这次伐齐,比周武帝想象中还要顺利,北齐晋州刺史崔景暠见到周军攻城的势头异常凶猛,很快就开城投降了。
北周军围攻平阳的时候,北齐后主高纬正带着冯淑妃在晋阳附近围猎。从早晨到中午,一共收到三封平阳的求援信,右丞相高阿那肱还说,皇帝正在玩乐,边关打小仗很正常,就不要报告了。
到了晚上,再接到的已经是平阳陷落的消息了,这下不能再瞒着皇帝了。齐后主听了汇报,准备返回晋阳,可是冯淑妃求他再围猎一回,齐后主不舍得拒绝,就答应了。
等到齐后主亲自带领十万人到达平阳,周军边战边退,只留下大将梁士彦率领一万精兵守城,拖住齐军。
齐军不分昼夜,围攻平阳城,击破了城墙。梁士彦亲自登城反击,连他的妻妾儿女都去修筑被毁坏的城墙了。齐军又挖地道攻城,打开了一个十几步宽的缺口,可是齐后主要求等冯淑妃到前线看过之后再进攻,齐军只能待命,周军趁机堵住了缺口。
梁士彦率领的守城部队非常顽强,坚守了一个多月,完成了拖住齐军的战略目标。在此期间,周武帝甚至还回到长安住了几天,然后发出诏书,表达了消灭北齐的决心,再次回到平阳前线。
周武帝为了灭齐,做了很多准备,军队的方方面面他都很了解。在前线巡视,不管到了哪里,周武帝都能叫出将领的名字,褒奖勉励一番,所以所有人都愿意为他卖命。
齐、周两军对峙,齐后主问高阿那肱要不要决战。高阿那肱说,决战没有把握,应该坚守。齐后主身边的一帮宠臣都怂恿他出战,说对面是天子,我们这面也是天子,怎么能示弱呢?本来齐军戒备周军突然返回,挖堑壕截断了道路。齐后主下令填平壕沟,主动进攻。
这时候最高兴的就是周武帝了,他的计划就是要歼灭齐军主力,齐军主动进攻正中他的下怀。齐军围攻平阳一个多月,已经很疲惫了,遇上以逸待劳的周军,有些抵挡不住,右翼稍稍后退。冯淑妃看见右翼后退,大喊:“败了!”齐后主身边的宠臣穆提婆跟着喊:“陛下快跑吧!”齐后主真的就带着冯淑妃逃跑了。
主帅一跑,齐军立马就溃散了,几百里之内,到处都是齐军丢弃的盔甲、武器。周武帝乘胜追击,一路杀到了晋阳城下。
齐后主逃到晋阳,又跑回国都邺城。身边的大臣都劝他整顿军队,再和周军决战。侍中斛律孝卿给齐后主写好了讲稿,让他对士兵讲话,而且要声泪俱下,这样可以振奋士气。齐后主到了军营,没说几句就忘词了,忍不住开始大笑,身边的随从也跟着笑。士兵看着这样的君主,士气怎么能不低落呢?
周武帝攻占晋阳,只休整了十几天就进军邺城,同时放出消息:北齐投降的人一律加官进爵。北齐的官员开始成批地向北周投降,齐后主眼看无力回天,把皇位传给了8岁的儿子,自己做了太上皇帝,准备去投靠南方的陈朝。
齐后主逃离邺城,在逃向青州的路上被北周的追兵俘获。周武帝封齐后主为温国公,后来又以谋反的罪名赐死了他。至此,北齐灭亡。
北周武帝消灭北齐,统一了北方。虽然看似和南陈南北对峙,但南陈根本不堪一击。所以宇文邕灭南陈是时间问题。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宇文邕英年早逝,北周失去了雄主,后来的宇文赟昏庸残暴,又加之幼主弱小无依,四年之后,杨坚篡周,建立隋朝,在北周的基础上统一了全国。
南陈比三国的东吴,疆域差不多,为何不堪一击?
说到三国,大家再熟悉不过,北有曹魏,西南有蜀汉,东南有东吴,三足鼎立。在三国魏蜀吴约三百后的南北朝后期,也有一次三国鼎立之势,被一些人称为后三国。所谓后三国,是指西北部的北周(取代西魏)、东北部的北齐(取代东魏),以及东南部的南陈。
三国的东吴和“后三国”的南陈其实非常有可比性,如下:
首先,二国均定都南京(建康、建业),疆域基本上差不多。东吴控制着长江南岸广大地区,包括现在的苏南、皖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的南部、湖南、广西、广东、越南的北部。南陈疆域基本复制了东吴,只不过比东吴略小。和东吴相比,南陈完全丢掉了了长江北岸,以及荆州重镇江陵(今湖北荆州)。
其次,东吴和南陈都是大分裂时代最后被灭亡的王朝,然后天下一统。吴亡于晋,晋武帝统一天下;陈亡于隋,隋文帝统一天下。更巧合的是,西晋和隋朝都是短命的大一统王朝,不算八王之乱及以后的混乱时期,西晋统一时间不过十年(280年至290年)。隋朝更不用说了,二世亡于隋炀帝。
再次,东吴和南陈各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后主,东吴有吴末帝孙皓,南陈有陈后主陈叔宝。
南陈虽然和东吴的疆域相差无几,但存在时间却比东吴少了近20年。东吴建于229年,亡于280年,一共存在51年。南陈建于557年,亡于589年,只存在了32年。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东吴对手曹魏、蜀汉,以及南陈对手北齐、北周各自的综合实力强弱有关。东吴在三国鼎立时期综合实力次于曹魏而强于蜀汉,而南陈在“后三国”鼎立时期综合实力最弱,远不如北周和北齐。
图-魏蜀吴都城位置示意图
在三国魏蜀吴中,毫无疑问,曹魏实力是最强的。所谓天下三分有其二,十分天下有其七,曹魏是也。曹魏不但疆域面积大,更重要的是耕种面积在三国中也是最大的。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农耕时代,耕地面积的多少往往决定一个王朝综合实力。曹魏控制着肥沃的华北平原,河南、关中、淮河两侧平原、湖北北部,这里耕地面积大,而且还是成熟的农耕区,自春秋以来至三国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战国七雄除了楚国主体在南方,其余六国的主要区域多在后来的曹魏控制之下。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记载,“昔秦但得关西,尚以并吞六国,今贼(曹魏)皆得秦、赵、韩、魏、燕、齐九州之地,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之六国,不能半之。”《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载,“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可见吴蜀上层也是认可曹魏之强的。
图-东吴和南陈都城(今南京)地形示意图
吴国控制的农耕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具体来说包括苏南、皖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省份的耕地。吴郡(江苏苏州)、会稽(浙江绍兴)、豫章(江西南昌)、庐陵(江西南部)、长沙都是吴国有名的大郡,经济实力强劲,足以支撑吴国的各种运转。
蜀国综合实力三国中最弱,只控制着四川盆地,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毕竟面积还是相对较小。吴国比不过曹魏,但实力却远在蜀汉之上。比如蜀汉被西晋(名义上为曹魏)灭亡后,西晋控制着曹魏和蜀汉所有地盘,但吴国依然可以与强大的西晋对抗十几年,最终体力不支才被消灭。
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俯瞰
到了南陈时,天下虽然三分,但已与汉末三国不可同日而语。北齐像是曹魏的东部分公司,完全控制着华北平原,长江北岸的肥沃土地全为北齐所有。早在东魏时期,东魏只控制徐州以北地区,依然称得上综合实力强大,把西魏压得喘不过气来。从西魏脱胎而来的北周,可以更像曹魏的西部分公司,两大天府之国关中、西川都在北周控制之下。
另外,北周还控制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盆地,湖北省西北部的襄阳地区,这里都是著名的肥沃之地。在周齐争霸时代,二国实力相当,北齐略强一些,但不是南陈可以相比的。
上边讲了,南陈地盘还不如吴国大,长江北岸和江陵都不在南陈控制之下。更要命的是,南陈内部纷争不断,大小军阀控制州郡,经常惹出叛乱。等到陈宣帝太建北伐彻底失败后,南陈与(灭掉北齐统一北方的)北周实力差距更加明显。只不过北周内乱让杨坚所乘,杨坚在内部平定不服他的势力(如尉迟迥等人),又北上进攻突厥,没空搭理南陈的逍遥皇帝陈叔宝。即使如此,杨坚也不过用了八年时间就灭掉南陈(581年建隋,589年灭陈)统一天下。
图-南京俯瞰
对于南陈之弱,北周名将韦孝宽曾经贬低性的说过“陈氏(南陈)以(梁朝)破亡余烬。”南陈是建立在毁灭性的梁朝侯景之乱基础上的,立国基础非常差,江南实力被侯景之乱折腾的几近于无。东吴立国时,江南并没有发动太大的动荡,东汉时江南的实力基本上被东吴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获得,这也是东吴与南陈疆域大体相同,而实力强于南陈的原因之一。
北周灭亡北齐,统一了北方,杨坚又篡夺了北周的皇位,建立隋朝,隋朝以后的历史就比较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