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南迁 带火了杭州成为新一线城市开封衰落

宋朝南迁 带火了杭州成为新一线城市开封衰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35 更新时间:2023/12/10 6:55:34

《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杭州入围新一线城市,而开封仅为四线城市。约1000年前,杭州和开封的地位相去无几。当时,提及世界最大的城市,开封榜上有名;论及大宋最富庶的地区,湖光山色的杭州当仁不让。

为何过了一千年,两者相差甚远?

杭州和开封的相同点颇多。

战国时期,开封作为魏都已经享有“水路都会,形势富饶”的美名。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开封汴河成了连通八方的交通中枢。后晋石敬瑭说:“(汴州)是四通八达之邻”。

大运河开通后,杭州成了大运河的起讫点,“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在江浙一带的交通运输中起着关键作用。

上图_隋唐大运河

开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形平坦,灌溉水源丰富,农作物产量高。除此之外,开封很早以前商业就很发达。《史记》记载“魏之大梁(开封),皆大贾小商之地。”北宋建都后,《宋大诏令》中说:“国家建都河汴,仰给江淮,岁漕资粮,溢于汉唐。”开封的繁荣发达,可见一斑。

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丰富,农业基础好,被称为鱼米之乡。并且,它很早以前就是一个港口城市,对外贸易发达。在宋代,它还由于贸易发达成为印刷中心。北宋苏轼称“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即成,公然于海舶载去交纳,却受本国厚赏……”

上图_苏轼,世称苏东坡

开封位于黄河下游南岸,流经许多河流,被称为北方水城。

杭州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当然,两个城市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同为宋朝的国都。有宋一朝,gdp位于世界前列,文化也相当发达。开封和杭州作为其都城,在当时的确也有比较优越的条件。

上图_北宋开封城(汴京)平面布局示意图

不过开封和杭州的差异也十分明显,这尤其体现在它们的经济命脉河流上。

一、经济:河流通航能力

《宋会要》有载“河冬涸,舟卒亦还营,至春复集,名曰放冻。”北宋汴河虽然发达,但位于温带,有枯水期,并非能四季通航。

相比之下,处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杭州,降水丰富,河流没有枯水期,可以四季通行。

上图_北宋版图,与辽国、西夏并立

北宋时,开封和杭州通航力都很发达。但元之后,开封通航能力衰落。明朝潘秀驯说:“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非极汛溜必致停滞。”黄河泥沙增多,又频繁改道,甚至出现了地上河,这也影响了开封的水运能力。

而杭州所经的长江通行较稳定。再者,元代,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杭州成了运河重要的一端,通航能力也大大提高。

从总体条件看,杭州的通航条件优于开封。宋朝时期,开封能够在汴河冬季停运的情况下还能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是因为它是当时发达的宋朝的政治中心。古代有漕运运皇粮的传统,全国各地的粮食都运往首都,各地的商家也都想往京都发展,那首都当然繁荣。当政治重心转移,通航条件更好的杭州往往更被看重,对商人来说也更具吸引力。

上图_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

二、政治:政府治水效果

北宋时,朝廷很重视开封和杭州的水利情况。

浙江的西湖湖水干涸,泥沙淤积。在任杭州知府的苏轼于是修建苏堤疏浚。

开封的汴河在淳化二年堵塞,宋太宗亲自视察汴河,情况稳定后,宋太宗才回宫。

可到了北宋后期,朝廷腐败。《宋会要》载,贪官污吏时常“乘南来运船于力胜外别附皮革杂用之物至京,而掌库者不时受纳,是有停滞之患”。直到北宋灭亡,汴河已经“堤岸关防,汴渠灭绝”了,陷入无人治理的荒废状态。

上图_南宋版图

相比之下,杭州由于变成了南宋的新都城,所以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其河流的治理。

《西湖志》卷《水利》载:“而言水利者,历世多有。”南宋临安府知府张澄等疏浚西湖,惩治占湖耕田者,使得杭州经济顺利发展。

元代以后,开封和杭州不再是政治中心,政府重视程度下降,但也有所作为。

改变了黄河河道,让黄河泛滥不断,这波及黄河下游的开封。

明朝设置了总河专门管理水文,令地方官搜集资料配合治水。但黄河经常改道泛滥,直到万历年间才筑了一条稳定的河道。而后李自成又人为决堤。河流如此反复几百年,开封赖以发展的水运受阻,也慢慢衰落。

明代,西湖淤积严重,杭州郡守杨孟瑛起草《开湖条议五点》上奏朝廷,大规模疏浚西湖,修葺名胜,使得西湖面貌焕然一新。清代,政府注重开通水源,保证疏浚经费拨给,巩固了前代的治理成果,保证杭州的来往繁华。

上图_黄河流域

三、自然灾害:天灾的破坏程度不同

《黄河水利史述要》统计,15世纪河南下游、淮河以北地区水灾出现57次,16世纪水灾出现84次。

也就是说,开封在明朝短短两百年间就遭受了141次水灾。

开封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洪灾一发,往往一泻千里,淹没整座城。这不但促使开封土地盐碱化,破坏其土地生产力,而且往往使多人丧生,让开封丧失大量劳动力。

而西湖虽然也经常淤积、干涸,但相对来说遭受洪灾较少,对人们生产和发展的影响并不是致命的。

如今,开封人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振兴经济。杭州也在精心打造钱江经济开发区,希望经济能够更上一层楼。但愿这两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宋古都,可以紧跟潮流,继续绽放自己的风采。

文:夏祯

参考资料:

[1]司马迁《史记》

[2]宋绶等《宋大诏令》

[3]范质谢深甫等《宋会要》

[4]吴焯等《西湖志》

[5]《黄河水利史述要》

标签: 宋朝南宋开封杭州

更多文章

  • 三国(魏蜀吴)历任皇后大全(含追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历任皇后大全,三国皇后大全,三国皇后,魏国皇后,吴国皇后,蜀国皇后

    曹魏皇后:一、魏高帝曹腾皇后(追尊):高皇后吴氏(??)文帝曾祖母(追尊)二、魏太帝曹嵩皇后(追尊):太皇后丁氏(??)文帝祖母(追尊)三、魏武帝曹操皇后:武宣皇后卞氏(159年12月30日-230年7月9日),魏武帝曹操的正妻(继室),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的母亲。原本是

  • 刘禹锡惊艳千古的咏怀名篇 带火了一条小巷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乌衣巷,刘禹锡

    ?在中华大地上,经过几千年沧海桑田的巨变,很多原本繁华富庶的都市城镇,最后全在朝代更迭的硝烟中化为尘土。同时,很多在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也在国破家亡中化为飞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条巷子,却被一些诗人的诗作带火,扬名文史,成为历史兴亡的缩影。它们和这些诗人的作品

  • 中国曾经的贵族为何敢拒绝和皇帝成为亲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士族,庶族,门阀政治

    如果我问你,在古代,谁的身份最尊贵?大家毫无疑问,都会说皇帝!那假如你回到古代,皇帝想和你联姻,你愿意吗?可能你会觉得我傻,竟然问这种问题,有这样的好事儿,谁会拒绝。但是,还真有人拒绝。唐文宗曾有意和宰相郑覃结亲,希望为皇太子求娶郑覃的孙女,但没想到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当时只是九品官的崔某也不愿和皇家

  • 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 史上最仁慈的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光武帝刘秀,汉朝,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

    建武十七年(41年),一统天下五年后,汉光武帝刘秀已经走上人生巅峰。在一次宴会上,刘秀和同族宗亲举杯畅饮。家族聚会总免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亲切问候”。尽管刘秀不用经历一番关于房子、车子和票子的良心拷问,但看着他长大的伯母婶娘们还是不忘趁着酒酣耳熟之际,聊起刘秀的童年趣事。其中

  • 曾造成数亿人死亡的“天花”,为什么能被彻底消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花

    2019年9月16日晚,俄罗斯科尔索沃市的一幢实验楼发生了一起火灾。火灾是由天然气爆炸引起的,纯属意外。消防员赶到后只用四分钟就把火扑灭了,没有造成任何伤亡。可就是这么一起看似微不足道很小的火灾,不但被俄罗斯联邦政府定为重大事故,第二天还登上了众多国际媒体的头版。因为着火的是俄罗斯国家病毒研究中心,

  • 古代政权更替时 老皇帝为什么识实务不提早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政权更替,皇帝,退位,太上皇

    古代进行政权更替时往往政局不稳,为什么皇帝不提前退位,扶新帝上马走一程,以维持政局的稳定呢?新老皇帝的冲突古代皇权更替时,常常出现政局动荡,但这些动荡,很多就是由新帝和老皇帝之间引起的。最著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了。唐朝初期李世民为了登基称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

  • 历史上有没有父亲抢夺儿子皇位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抢夺皇位,皇帝

    我国历史上的权力传承自从大禹的儿子启开始就从禅让制变成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在权力传承的过程中有往往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方式,但几千年的时间,足够发生一些特殊情况了。父子本来都不是皇帝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例子,父子本来都不是皇帝,也没有多大的可能性继承皇位,但因为各种情况,父亲占据了本来可能属于儿子的皇位

  • 末代蒙古大汗的悲歌——林丹汗最后败给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大汗,林丹汗,满清

    北元林丹汗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已久,林丹汗励精图治,打算重现往日荣耀,因而他在位期间,曾推出一系列为政举措,虽没能挽回蒙古帝国没落

  • 中国历史上的惊天迷案 传国玉玺下落成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国玉玺,玉玺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嬴政命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玺文由嬴政和李斯反复讨论,最终定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撰写由天下书法第一的李斯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告成。此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为整块玉石打磨透雕而成,方圆四寸(约合今11.2厘米,

  • 越用心越汉奸,皇太极费尽心力招降的洪承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洪承畴,汉奸

    生于万历年间的福建泉州人洪承畴,无疑是晚明的一个知名人物。无论是为明臣还是仕清期间,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洪承畴少年时叫卖豆干为生,但是他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学习异常用功。洪承畴二十三岁中举,次年又高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陕北农民起义军进攻韩城(今陕西渭南韩城)。时任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