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中山原名孙逸仙?这个响彻百年的名字竟是错的

孙中山原名孙逸仙?这个响彻百年的名字竟是错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91 更新时间:2023/12/10 6:56:50

“天下为公”,典出《礼记·礼运》,意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天子一人所有,孙中山的一生,可说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在那个山河破碎、新旧交替的年代,能有一个像他般坚定的举起革命的旗帜的人,是民族之幸。

2015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49周年。事实上,“孙中山”只是他多达30多个名字中一个误称,我们且从这些名字中攫取一二,回顾伟人一生。

一、帝象

孙中山出生后,其父孙达成找命师相命。相师说:此孩为非凡之命,大富大贵,有九五至尊、皇帝之位。其父因此为孙中山取乳名为“帝象”。

另一种说法是,其母怀孕之时,梦见大象。“帝”字可能与当地的神祇北帝有关;但在大清王朝,民间敢用这个字,也很罕见。

二、孙德明

在孙家的族谱上,孙中山是“德”字辈,叫孙德明,他的哥哥孙眉,谱名孙德彰。在家书中,他都是署名“德明”,表示重家族、重亲情的意思。

三、孙文

后来上了学,改成了孙文,字载之,取“文以载道”之意。他1918年写成的哲学专著,叫做《孙文学说》。

有意思的是,在清政府的文书中,孙文被写成了“孙汶”。这是清政府玩的文字把戏,因为“汶”的意思是“心里昏暗不明”,在清政府的眼里,孙文就是这样的人。

四、孙逸仙

孙逸仙也是个广为人知的称呼,在欧美流传很广。其实,这个名字由“孙日新”演变而来,1883年孙中山皈依基督教,取了这个名字,典自《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但他的基督教牧师是广东人,因为“日新”的读音像“逸仙”,干脆就称他为孙逸仙。据说,“逸仙”在英语中是自由神的意思,孙中山和西人交往,也只用这个名字。

五、中山樵

1897年,孙中山流亡日本。入住旅馆时,孙中山为了保密,想以日本人的身份登记。他的日本朋友平山周,信手写下日本姓氏“中山”二字,孙中山拿过笔来,添了一个“樵”字。平山周看了说,作为日本人的名字有点怪。孙中山说,“中山樵”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中国的山樵。

后来“中山樵”之名又广为人知,他便又取了个“高野长雄”的名字,用来秘密通信。

六、孙中山

1903年,孙中山的好友宫崎寅藏写了一本书《三十三年之梦》,其中有介绍中山樵的部分,章士钊看到后大加赞赏,就想译成中文出版。

出人意料的是,一生严谨的章士钊在一个关键的地方却出了差错:原文中写道“孙文即中山樵先生”,章士钊却译成了“孙文即孙中山先生”。没想到这一错,“孙中山”却成了孙文流传最广的名字。

七、孙大炮

“孙大炮”是孙中山的政治对手揶揄他的外号,辛亥革命之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中山言辞夸大不实。

八、孙逸仙博士

称孙中山为博士,似乎是辛亥革命爆发以后,随着孙中山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而首先在外国人中出现的,以后逐渐流传开来。

其实,孙中山在香港西医学院毕业时只是学士学位,而非博士学位。孙中山本人也从未以博士自称,或许是孙早年行过医,曾以DrSunYatSen署名,造成了误解。

九、孙总理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孙中山逝世后,中国国民党为了纪念孙中山,“总理”作为一个特有的名词,专指孙中山一人。

中国国民党的历任领导人,都不敢擅用“总理”之名。孙中山临终时由汪兆铭所代笔的遗嘱,称作《总理遗训》。

十、国父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当时在中央公园社稷坛举行公祭时,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特致送巨型素华横额,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唁电挽幛也均称“国父”。这是孙中山首次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国父”。

孙中山是一位坚韧的理想主义者,武装革命九死一生,他却能屡败屡战,多达十一次。他是第一个在黑暗中高举火把的人,他的呼喊让中国再也没有可能回到帝制,如今的中国,有他一份不可磨灭的功绩。

孙中山的一生

青年时期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出生。他的家庭十分清贫,其兄孙眉赴茂宜岛垦荒、经营商店后,家境有所好转。

1875年,孙中山得以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当时,村中有个太平天国遗兵冯爽观,时常向孩子们讲述太平军反清的故事,孙中山对此很感兴趣,对洪秀全等反清人士亦有了崇拜。

1879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1883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归国。他对祖国的贫困落后颇感不满。居翠亨期间,在他倡议下,村里采取了一些兴革乡政的措施,“如教育、防盗、街灯、清道、防病,皆为筹办”。为破除封建迷信,他又与同村好友陆皓东毁坏了北帝庙偶像。这种渎神行为遭到村民的指责,他被迫赴香港。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同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

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

投身革命

1904年11月,孙中山重抵檀香山。20多名华侨青年接受他的倡仪,举行会议,成立了兴中会。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还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

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三民主义相关书籍

推翻帝制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

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武士英暗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所为,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流亡日本。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于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据同盟会会员袁希洛回忆,当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是因为:“典礼在夜间的缘故,当时摄影记者未有镁光设备……”

联俄容共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次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

1919年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离世。弥留之际,在口述遗书《国事篇》中,他还依然把拯救中国、拯救民众放在心中。

标签: 孙中山孙逸仙孙文

更多文章

  • 宋朝南迁 带火了杭州成为新一线城市开封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南宋,开封,杭州

    《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杭州入围新一线城市,而开封仅为四线城市。约1000年前,杭州和开封的地位相去无几。当时,提及世界最大的城市,开封榜上有名;论及大宋最富庶的地区,湖光山色的杭州当仁不让。为何过了一千年,两者相差甚远?杭州和开封的相同点颇多。战国时期,开封作为魏都已经享有“

  • 三国(魏蜀吴)历任皇后大全(含追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历任皇后大全,三国皇后大全,三国皇后,魏国皇后,吴国皇后,蜀国皇后

    曹魏皇后:一、魏高帝曹腾皇后(追尊):高皇后吴氏(??)文帝曾祖母(追尊)二、魏太帝曹嵩皇后(追尊):太皇后丁氏(??)文帝祖母(追尊)三、魏武帝曹操皇后:武宣皇后卞氏(159年12月30日-230年7月9日),魏武帝曹操的正妻(继室),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的母亲。原本是

  • 刘禹锡惊艳千古的咏怀名篇 带火了一条小巷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乌衣巷,刘禹锡

    ?在中华大地上,经过几千年沧海桑田的巨变,很多原本繁华富庶的都市城镇,最后全在朝代更迭的硝烟中化为尘土。同时,很多在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也在国破家亡中化为飞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条巷子,却被一些诗人的诗作带火,扬名文史,成为历史兴亡的缩影。它们和这些诗人的作品

  • 中国曾经的贵族为何敢拒绝和皇帝成为亲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士族,庶族,门阀政治

    如果我问你,在古代,谁的身份最尊贵?大家毫无疑问,都会说皇帝!那假如你回到古代,皇帝想和你联姻,你愿意吗?可能你会觉得我傻,竟然问这种问题,有这样的好事儿,谁会拒绝。但是,还真有人拒绝。唐文宗曾有意和宰相郑覃结亲,希望为皇太子求娶郑覃的孙女,但没想到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当时只是九品官的崔某也不愿和皇家

  • 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 史上最仁慈的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光武帝刘秀,汉朝,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

    建武十七年(41年),一统天下五年后,汉光武帝刘秀已经走上人生巅峰。在一次宴会上,刘秀和同族宗亲举杯畅饮。家族聚会总免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亲切问候”。尽管刘秀不用经历一番关于房子、车子和票子的良心拷问,但看着他长大的伯母婶娘们还是不忘趁着酒酣耳熟之际,聊起刘秀的童年趣事。其中

  • 曾造成数亿人死亡的“天花”,为什么能被彻底消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花

    2019年9月16日晚,俄罗斯科尔索沃市的一幢实验楼发生了一起火灾。火灾是由天然气爆炸引起的,纯属意外。消防员赶到后只用四分钟就把火扑灭了,没有造成任何伤亡。可就是这么一起看似微不足道很小的火灾,不但被俄罗斯联邦政府定为重大事故,第二天还登上了众多国际媒体的头版。因为着火的是俄罗斯国家病毒研究中心,

  • 古代政权更替时 老皇帝为什么识实务不提早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政权更替,皇帝,退位,太上皇

    古代进行政权更替时往往政局不稳,为什么皇帝不提前退位,扶新帝上马走一程,以维持政局的稳定呢?新老皇帝的冲突古代皇权更替时,常常出现政局动荡,但这些动荡,很多就是由新帝和老皇帝之间引起的。最著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了。唐朝初期李世民为了登基称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

  • 历史上有没有父亲抢夺儿子皇位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抢夺皇位,皇帝

    我国历史上的权力传承自从大禹的儿子启开始就从禅让制变成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在权力传承的过程中有往往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方式,但几千年的时间,足够发生一些特殊情况了。父子本来都不是皇帝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例子,父子本来都不是皇帝,也没有多大的可能性继承皇位,但因为各种情况,父亲占据了本来可能属于儿子的皇位

  • 末代蒙古大汗的悲歌——林丹汗最后败给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大汗,林丹汗,满清

    北元林丹汗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已久,林丹汗励精图治,打算重现往日荣耀,因而他在位期间,曾推出一系列为政举措,虽没能挽回蒙古帝国没落

  • 中国历史上的惊天迷案 传国玉玺下落成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国玉玺,玉玺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嬴政命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玺文由嬴政和李斯反复讨论,最终定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撰写由天下书法第一的李斯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告成。此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为整块玉石打磨透雕而成,方圆四寸(约合今11.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