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代皇帝刘协两个谥号:“汉献帝”和“汉愍帝”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两个谥号:“汉献帝”和“汉愍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31 更新时间:2023/12/13 5:12:31

汉献帝刘协,字伯和,是汉朝第24代皇帝。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他禅位给曹丕,终结了大汉王朝的历史。

我们今天称呼他为汉献帝,来源于曹魏给的谥号“孝献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献帝”。但可能有人不知道,蜀汉也给他上过谥号,那就是“孝愍皇帝”。那么,为什么后世选择了曹叡给的谥号,而不用刘备给的呢?刘备还是汉室宗亲啊。

影视剧中的汉献帝禅位。来源/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截图

不应给在世皇帝起谥号

首先,刘备是在刘协还活着的时候给他起的谥号,这一点就非常不合规矩。

所谓谥号,是指对逝去的帝王、大臣的盖棺定论。谥号制度的形成,多认为可追溯至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但郭沫若在1932年出版的《金文丛考》中提出质疑,认为《逸周书》是战国时代的伪书,搜集前代君王的名号,穿凿附会弄出了谥法,造成了许多谥号有多种解释这种笑话。不过,《逸周书》即使为假,历史上周王室和春秋战国确实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才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后,在儒家学者的建议下又恢复了谥号。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唐国强饰)与赵高(王刚饰)。来源/电视剧《南越王》截图

谥号根据褒贬程度,分为上谥、中谥、下谥。上谥都是溢美之词,例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如周文王;“武”为有开创局面、辟疆拓土等伟业,如汉武帝。

中谥,多为同情类谥号,例如蜀汉怀帝刘禅的“怀”,表示“慈仁短折”。

影视剧中的刘禅。来源/94版《三国演义》截图

下谥,即贬损类的谥号,例如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远礼”,周厉王的“厉”表示“暴慢无亲”或不吉利,鲁荒王朱檀的“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汉灵帝的“灵”表示“乱而不损”。

如果一个皇帝害怕自己逝世后被安上一个下谥,通常会有两种做法:一是在位时小心翼翼,尽量实行善政,杜绝恶政;二是在世时给自己定下谥号,不过两千多年来只有一个皇帝这么干过,那就是魏明帝曹叡。他在生前就给自己定下了庙号和谥号,庙号“烈祖”,谥号“明帝”。严格来说,这也是不合规矩的,不过后世为了尊重死者生前的遗愿,也就没有更改。

《三国志》中记载,曹丕称帝时,刘备听到刘协被害的传闻,信以为真,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愍”在《谥法》中的含义是:“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囏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意思是,皇帝本人没有建立丰功伟业,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天不遂人愿,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治理好国家,甚至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保护自己。因此,刘备对于刘协的遭遇,是一种怜悯、同情的态度。

影视剧中控制刘协的曹操。来源/新版《三国》截图

同样用“愍”做谥号的,还有博昌愍侯夏侯渊和晋愍帝司马邺、明愍帝崇祯。

不过,由于刘协在世,刘备起的谥号并不合规,后世没有采用也是理所当然。

蜀国丧失正统性

从中国历史上的“正统”观讲,三国时代的蜀和吴都不是正统,只有魏是正统。刘协禅让给曹魏,因此只有曹魏可以给刘协起谥号,其他政权给刘协起的谥号都不合规。

所谓正统性,最早发轫于远古中原“诸夏”与四夷的“华夷之辨”。

春秋时期,孔子通过编撰《春秋》,贯穿尊王、攘夷两大主题,重申民族正统与政治正统。此后,这种理念被西汉时代的春秋公羊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影视剧中的孔子。来源/电影《孔子》剧照

其中,政治正统的根本是王位正统,王位正统保证了王室血缘的纯正,也就是血统上的嫡长子继承制,例如《汉书·郊祀志下》记载“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意即宣帝乃武帝嫡长子之孙,所以合理合法。

儒家在论历代帝王是否正统的基本标准有三:一看是否统一天下;二看是否居天下之正;三看是否合五德之运。

第二条标准是抽象的道德法则,第三条是玄之又玄的神学理论,都是见仁见智的标准,难以量化。只有第一条标准,是否一统天下,摸得着看得见。

首先,刘备虽自称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根据《史记》记载: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也就是说,刘胜自己有子孙共120余人,刘备纵然真的为刘胜后代,血缘上估计已经相当疏远。相反,曹丕虽然不是汉室宗亲,但刘协是“禅让”帝位给他的,在政治正统上是合法的。要知道,儒家思想是高度认可“禅让”的,可以体现出立君以贤、有德者居之的精神。因此,从儒家思想来看,曹丕完全比刘备更有正统性。

其次,刘备建立的蜀汉始终蜗居在西南一隅,到第二代君主刘禅就被灭。曹魏当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已经接近天下一统了。而且,继承曹魏政权的西晋政权,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西晋继承的是曹魏衣钵,而曹魏继承的是东汉衣钵。所以,后世会采用曹叡给刘协的谥号,而不是刘备的。

这里再提一下当前史学界普遍认为的中国正统朝代的谱系: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南朝-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因此,虽然刘备政权打出了“汉”的招牌,貌似有继承大汉政权的正统性,但打出招牌不代表能得到其他政治势力的认可,更不代表能得到历史的认可。刘备跟汉室虽有浅浅的血缘关系,曹魏跟汉室没有血缘关系,但当汉献帝将国玺交给曹丕的那一刻,被中国儒家所承认的禅让传统的认证也便生效了自此,汉王朝正式宣告结束,曹魏政权继承正统。

此后,曹魏政权虽被司马氏取代,建立短暂的一统王朝西晋,但司马家并未对曹氏有所贬损,更没有推翻其正统地位。由魏晋人士书写下的历史中,也便继续沿用了曹叡给予的“汉献帝”的谥号。

退一万步讲,三国时代的暂时胜利者曹魏终究取得了书写历史的笔,无论如何都不会选择刘备的“汉愍帝”,而必然是曹叡的“汉献帝”。

刘备起谥号的目的

刘协禅让之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属司隶河内郡,“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

曹丕还对卫臻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总体来看,曹丕对刘协给予了较为丰厚的待遇。刘协去世后,曹叡给他的谥号“献”,在《逸周书》的解释是:“聪明澼哲曰献。”这还真不是一家之言,袁术也曾评价刘协“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

曹丕只是迫使刘协禅位,不是弑君。从塑造个人仁慈形象的角度出发,曹丕也会对外宣传刘协安然无恙,并且日子过得不错。魏国的政治动向,刘备不可能完全不知道。因此,刘备极有可能知道刘协还活着。他之所以要给活着的刘协谥号,可能是想以此来昭告天下,汉帝被曹魏害死了,期望天下之人群起而攻之。这个“愍”也相当有深意,它意味着刘协在曹魏遭受到了羞辱和折磨,既能表现刘协的百般委屈、忍辱负重,也能表现曹魏的残酷无情、目无君上。

结语

公元234年4月21日,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同年,刘协驾崩,享年五十四岁。曹叡闻讯后,“素服发哀,遣使持节典护丧事……追谥山阳公曰孝献皇帝,册赠玺绂……车旗服章丧葬礼仪,一如汉氏故制”,并宣布大赦天下。

9月30日,刘协被安葬于山阳国,陵曰禅陵,置园邑,结束了他颠沛流离、百般屈辱的人生。

为他留下“汉献帝”谥号的曹叡,也终究没有熬过司马懿。三国时代的帷幕已经落下。

参考资料:

1、陈寿《三国志》

2、司马彪《续汉书》

3、袁宏《后汉纪》

4、董恩林《试论历史正统观的起源与内涵》

标签: 刘协汉献帝汉愍帝谥号

更多文章

  • “太上皇”大多下场凄惨 乾隆为何还主动禅让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上皇,乾隆皇帝,禅让,退位

    在我国古代有一类非常特殊的人群太上皇。这些太上皇大部分都是生前就交出皇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甚至给了自己的亲戚(晋惠帝司马衷)。而他们的下场也大多十分凄惨,换句话说,在古代封建历史上,能够正常死亡的太上皇都是少数。然而在这些人当中还有个最为另类的存在乾隆。乾隆的太上皇计划不仅早有预谋,而且还与众不同,

  • 禅让传说是历史还是谣言?我来告诉你:纯属瞎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禅让

    尧禅位于舜,结束了上古政治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王位世袭制,开创了王位禅让制的先河,被后世视作明君圣主的典范。然而,关于“禅位”一事从春秋战国时期便遭到质疑。韩非子等人认为,舜的王位并非来自尧的禅让,而是通过武力夺取的。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禅位说关于“禅位说&r

  • 《清平乐》终究还是帝王将相 细节符合史实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平乐,宋仁宗,宋朝

    最近几年来,中国的历史剧终于摆脱了清宫戏一统江湖的局面。无论是以南北朝为背景的架空剧《琅琊榜》、还是以唐朝为背景的《长安十二时辰》等,都让我们看到了一番古代剧百花纷呈的局面,这显然是可喜的。而且,近年来的不少历史剧更注重对历史细节的还原,如古代的服饰、礼仪等方面,这些进步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我们也知

  • 清朝的九位极品封疆大吏,你能说出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封疆大吏,提督,巡抚,总督

    提督、巡抚、总督有什么区别。在清朝,提督就是一省的军事最高长官,按职权范围又可以分为陆路提督和水师提督,相当于省军区的陆军司令和海军司令。而巡抚就是一省文事方面的最高长官,主管行政、司法和文教科举。总督就厉害了,其职权范围就不是一个省了,总督可以管辖几个省,而且不论文武都在其职权范围内,提督、巡抚都

  • 康熙乾隆都有六次南巡,雍正一辈子宅在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六次南巡,康熙,乾隆,雍正,下江南

    康熙皇帝是雍正皇帝的父亲,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的儿子,他们都曾经进行过六次南巡。唯独夹在中间的雍正皇帝,在位13年间,从来没有去南方视察工作。雍正皇帝甚至没有去承德避暑山庄打过一次猎,最远的行程仅仅是圆明园。用现在的话来说,雍正皇帝就是一辈子宅在紫禁城里。雍正皇帝为什么不到南方视察工作?他不喜欢游山玩

  • 明朝历代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太子,明朝,太子

    明朝的太子有哪些?(包括被废的)朱元璋明太祖太子朱标(懿文太子)、太孙朱允炆朱允炆恭闵惠皇帝太子朱文奎朱棣明成祖(太宗)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朱高炽明仁宗太子朱瞻基朱瞻基明宣宗太子朱祁镇朱祁镇明英宗太子朱见深朱祁钰明代宗太子朱见深、朱见济朱见深明宪宗太子朱祐极(悼恭太子)、朱祐樘朱祐樘明孝宗太子朱厚

  • 《大明风华》孙若微的历史人物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明风华,孙若微,明朝皇后,明朝太后,朱祁镇,朱祁玉

    孙氏究竟都做过哪些丑事,以至于遭到世人的厌弃?在历史大剧《大明风华》中,“女一号”孙若微,被塑造成一位真诚坦率、有情有义的奇女子形象。其实,孙若微的历史原型,正是明朝的孝恭章皇后孙氏,不过她的真实形象却相当差,口碑也极为不佳,甚至被称为“一代妖后”。那

  • 笏板从周朝开始就有标准,清军入关后退出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笏板,上朝

    在宋朝影视剧中,观众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个特色极为鲜明的官员形象:宋朝大臣在上朝的时候,手里都会举着一块板子。这个板子呈长条状,上朝的大臣人手一块,从外观来看似乎是用玉制作而成。虽说影视剧将这一物件拍摄出来,但是,却从没有明确指出大臣上朝时手里的这块板子到底有何用处。那么,这块板子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 55个做过皇帝的姓氏,影响历史进程的十大姓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姓氏,中国皇帝,中国有过多少皇帝,中国有多少皇帝,皇帝

    浩浩荡荡的中华历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另外,还出过诸多的小王朝,它们是: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

  • 隋炀帝毁了“大业”的大业:爱折腾的政治美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杨广,隋朝

    隋炀帝杨广是个被高度符号化的人物,隋朝的第二任皇帝,也是导致隋朝覆灭的皇帝。在过去,他一直被当成昏君暴君的代表,简直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更坏。隋炀帝的谥号来自于唐高祖李渊,从《谥法》来看,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大怠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逆天虐民曰炀。总体来说就是朝政混乱、暴虐残忍、劳民伤财、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