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九五之尊也有如草芥 因一句玩笑话惨死的皇帝

九五之尊也有如草芥 因一句玩笑话惨死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05 更新时间:2023/12/11 1:03:23

晋孝武帝司马曜(362年―396年),李陵容(孝武文太后)所生,是会稽王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子,他的祖父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简文帝逝,他继位,是东晋的第九任皇帝,当时才11岁。他是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第二年立年号为宁康。一开始由太后摄政。14岁时(376年)开始亲政,改年号为太元。当年他改革收税的方法,放弃以田地多少来收税的方法,改为王公以下每人收米三斛,在役的人不交税。此外他在他在位期间试图加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383年前秦进攻晋,试图灭晋,在淝水之战中晋军大胜。晋孝武帝即位时期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但是谢安死后司马道子当国,以及晋孝武帝嗜酒成性,《晋书》说“醒日既少”,优柔寡断,导致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

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正是他在位期间(372年至396年在位),创造了在军事史上堪称奇迹的“淝水之战”。而他自己则在外敌解除之后,高枕无忧地整天醉生梦死,游戏起人生来了。

司马曜是个享乐主义者,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一是开玩笑。

他嗜酒如命,酒喝得邪乎,玩笑开得也常常让人瞠目口呆。有一天司马曜从早上起来就觉得特别爽,便吩咐中午在延寿堂欢宴群臣。司马曜心里痛快,酒喝得有点儿高了,说话舌头多少也有点儿不听使唤,但这都不耽误他的兴致。他站起身来,高举酒杯说:“诸位爱卿,你们说说,朕的治国才能如何呀?”

对于这类问题,群臣中一些马屁高手平时就不知温习过多少遍了,一看机会来了,喜出望外,争先恐后地抢答道:“吾主治国才能高过泰山,盖过五岳。”

司马曜听了很是受用,但似乎不太满意,就又笑眯眯地发道:“朕可与古时哪位帝王媲美呀?”

因为酒往上撞,古代优秀的帝王又挺多,一时不知和谁相比比较合皇上的口胃,所以竟没有人立刻回答,热闹的宴会有些冷场。好在青州刺史机灵,瞄准时机,像弹簧一样从座位上站起来,高声回答:“陛下文韬武略,盖世超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光武帝刘秀只配当你的徒弟,汉高祖刘邦只能望着你的脑勺叹气。”

司马曜一听,眉开眼笑,当即宣布:赐青州刺史良田千亩,锦帛千匹。群臣一听,大吃一惊,谁能想到一句马屁话竟然得到这么多赏赐啊。群臣纷纷捶胸顿足后悔嘴太慢,话没有及时跟上,耽误了一大笔收入。

青州刺史听了皇上的话,也惊得傻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皇上出手这么大方,赶忙双膝跪地,磕头如捣蒜:“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不料,司马曜见状,一阵哈哈大笑:“爱卿不用谢了,朕刚才戏言也。朕虽饮酒过量,可心明如镜。今天群臣集会图个高兴,爱卿用假话捧朕,故而朕也用假话赏赐爱卿,这叫礼尚往来,朕与爱卿们寻个开心。”

司马曜言罢,堂上顿时一阵大笑,弄得青州刺史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哭笑不得。司马曜常常为自己在不同场合开玩笑的创意而满足,只是他不知道,他的命运悲剧已在他的玩笑中悄悄降临了。

公元396年9月庚申日,司马曜在宫内清暑殿中与宠爱的张贵人一起饮酒,还要张贵人陪他对饮。张贵人不胜酒力,极力辞谢,司马曜面露愠色,开玩笑地说:“你今天如敢违抗君命,拒不陪饮,我可要定你的罪!”张贵人一时火起,起身顶撞说:“妾偏偏不饮,看陛下定我什么罪!”司马曜醉眼曚昽,起身冷笑一声说:“你当年是因为美貌才被封为贵人,如今你年近30,美色大不如前,白占着一个贵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废了你,另选新人。”说到这里,又大口呕吐,喷得张贵人满头满身都是。随后,左右慌忙的张贵人将司马曜扶入卧室,让他上床睡去。

司马曜本来说的只是开玩笑的一通酒话,但对张贵人来说却无异于晴天霹雳。想到自己容貌将衰,司马曜已经厌弃,一时又气又恨,顿时起了杀心。她洗脸换衣后,招来心腹宫女,偷偷溜进卧室,见司马曜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的脸,在搬来重物压在他身上。司马曜挣扎一番,终于被活活闷死了。死后葬于今江苏南京的隆平陵。

贵为天下至尊,也称得上年轻有为,却因一句戏言而遭杀身之祸,死时年仅35岁,司马曜的悲剧不由人不唏嘘叹息。

标签: 东晋皇帝司马曜

更多文章

  • 汉朝的韩王信和韩信是同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王信,韩信,汉朝

    有人说,看了史书记载,我怀疑韩王信,和韩信就是同一个人。刘邦时候有一个韩信,功劳很大,军事很牛,但是最终却叛逃匈奴了。就像林某人叛逃成功了。于是刘邦为了消除影响,把真韩信的事迹拆成两部分,把韩信奔匈奴的那年写成被弄死了,然后嫁接同年被弄死的另一个小功臣,让他顶着韩信的名头叛逃。这个人应该才是真淮阴侯

  • 一代女皇不叫武则天 也不叫武曌更不叫武媚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武媚娘,武曌,皇帝,中国皇帝,女皇,一代女皇

    “一代女皇武则天叫什么?”这个标题看起来很矛盾,都叫她武则天了,你骑驴找驴么?还真是……武氏(公元624年2月17日公元705年12月16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统女皇帝“则天大圣皇帝”史料上是这么描述她的:武则天(公元

  • 宋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在位九个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仁宗,宋仁宗年号,年号

    宋仁宗赵祯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赵祯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不得不说他确实当得上“仁”之一字,他长达42年的皇帝生涯也唯有一个“仁”字拿得出手。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

  • 古人为什么要在身体上刺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刺字,墨刑,黥刑

    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古人在面部、臂部、背部等身体部位上刺字。那么古人为何要在身上刺字呢?一、刺字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汉文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废。隋唐皆无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晋天福中始

  • 西安还能改名为长安吗?长安从未改名为西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安,长安,古都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伙第一反应应当就是:你连基本历史常识都欠缺,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长安,早在六七百年前就更名为西安了。这还是笔者取错标题了吗?非也!西安还能改名为长安吗?答案是,不存在“改回长安”的问题,因为“西安”之名并不是“长安&rdqu

  • 两个朝廷两套班子:明朝两京制度产生与优劣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两京制度,明朝,两京制度

    古代的中国,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都是相对统一的。以古代的交通工具和运输速度来说,这样的中原,实在是太大了。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如何更好的控制和管理地方,就成了每一个古代政权,必须思考的问题。两京制或者说多京制,最初便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现的。都城,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核心所在,是王朝政权统治力

  • 洪承畴降清算不算汉奸?当了汉奸被全家唾骂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洪承畴,洪承畴降清,清朝,民族英雄

    明末清初,风云激荡,作为明清交替时的关键人物,洪承畴则是令人一言难尽的人物。他曾是明朝支撑军事大局的统帅,是崇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曾经有力地为明朝阻挡了来自东、西两方的军事打击。可以说,洪承畴是明朝最后的依仗和救命稻草,为了嘉奖他的杰出贡献,崇祯皇帝对他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拔、嘉奖,君

  • 李清照:好饮好赌好色,中国一千年来第一风流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清照,才女,宋朝

    李清照的才华,李清照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胆魄骨气,足以让那个时代失色,风流无二。1000多年前的宋朝,程朱理学滥觞。传说有人问理学鼻祖之一的程颐老先生:“如果有孤儿寡母快饿死,冻死了,能改嫁吗?”程老先生吹胡子瞪眼:“饿死,屁大点事。失节,才是天大的事。&rdqu

  • 历数历代王朝的那些高宗们,他们才配得上“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高宗,庙号

    《饥饿的盛世》里乾隆皇帝的庙号是“高宗”,估计乾隆的儿子嘉庆不太满意乾隆晚年的所作所为,所以给他上了“高宗”这个庙号,而且翻阅前代历史,貌似“高宗”这个庙号,不怎么完满,至少如果一个皇帝庙号是“高宗”,那

  • 日本任期最短的首相在任54天 很长寿活了103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日本任期最短的首相,日本首相,东久迩稔彦,东久迩宫稔彦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国内尚有700万武装士兵喊着“一亿玉碎”的口号,最后是谁让这些已经疯狂的日本士兵自愿放下武器的呢?是日本首相东久迩稔彦(东久迩宫稔彦王)日本皇族,担任过陆军大将。当时的日本皇族大都是军国主义分子,是好战分子中的死硬派。所以说东久迩宫稔彦王不是第一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