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艳歌《舞媚娘》怎么成谶谣《武媚娘》?

艳歌《舞媚娘》怎么成谶谣《武媚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3/12/21 3:54:50

武曌除罪金简

唐久视元年(700年)河南博物院藏

长36.2、宽8、厚0.1厘米,重223.5克,1982年河南中岳嵩山峻极峰出土,金简呈长方形,以纯度96%的黄金制成,上刻双钩铭文63字:“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意为:武则天虔诚信奉道教真理,渴望长生不老,故特派小使臣胡超到嵩岳天门投递金简一通,乞求三官九府免除其罪名。

女皇武则天从一个贵族少女到入宫做了才人,再到皇后,最终荣登皇位,建立武周政权,除付出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各种艰辛与努力之外,她的每一步成功之路还与谶言有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武则天的一生曾利用过许多种谶言,其中有一首谶谣《武媚娘》,却向来不为学者们所重视。其实,关于这首谶谣的来历、流传的时间与背景,以及对武则天政治生涯的影响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必要。

01、《武媚娘》的来历及流传过程

《武媚娘》,原作《舞媚娘》,又作《妩媚娘》,是一首非常古老的歌舞曲,它最早见于南北朝后期。陈后主曾作有三首《舞媚娘》歌:

楼上多娇艳,当窗并三五。争弄游春陌,相邀开绣户。转态结红裙,含娇拾翠羽,留宾乍拂弦,托意时移柱。

淇水变新台,春炉当夏开。玉面含羞出,金鞍排夜(一作暗)来。

春日多(一作好)风光,寻观向(一作戏)市傍。转身移佩响,牵袖起衣香。

这是三首五言歌辞,歌辞的格式还不太一致,第一首为八句,第二、三首为四句。内容描写的大概是歌伎舞女游春嬉戏的场景。

北周庾信也填有一首《舞媚娘》词:

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只疑落花谩去,复道春风不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

这首歌词为六言八句式,虽与陈后主辞有所不同,但其内容却又属于同一类型风格的题材,描写的也是有关歌伎舞女欢宴赏春的情景。

这四首词是现在所能见到的仅有的几首《舞媚娘》歌词,从其标题及内容来看,应该都是属于歌伎舞女们在舞蹈时的伴唱歌曲。

这首歌曲到隋朝还在继续流传。

隋文帝开皇末年(600),太子杨勇曾在过年时大宴东宫僚属,左庶子唐令则自弹琵琶,唱《妩媚娘》,引起时任太子洗马之职的李纲的不安。

他劝杨勇说:“令则身为宫卿,职当调护;乃于广坐自比倡优,进淫声,秽视听。事若上闻,令则罪在不测,岂不为殿下之累邪!臣请速治其罪!”

杨勇回曰:“我欲为乐耳,君勿多事!”

从李纲之言可以看出,在隋代流传的这首歌曲明显承袭了南朝《舞媚娘》的风格,不过,从《舞媚娘》又被称之为《妩媚娘》来看,应该是更加突出表现了舞娘娇艳妩媚的动人情态,属于柔美华丽类型的“艳歌”,所以才被斥之为“淫声”。

总之,早期《舞媚娘》歌曲主要是在宫廷和贵族中流传,从其内容和歌名而言,实在还看不出与高宗、武后时期民间流传的谶谣《武媚娘》有什么关联。

▲武则天金丝绣裙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

02、《武媚娘》被赋予政治含义

《舞媚娘》歌曲在唐代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颇为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一,是由早期主要是在宫廷中流传而逐渐为民间所广为熟悉和传唱;其二,是曲名也由早期的《舞媚娘》或《妩媚娘》而逐渐为《武媚娘》所代替,同时还被赋予了深刻的政治含义,即成为预示武后在政治上崛起的民间谶谣。

关于《武媚娘》歌曲在唐代民间的流传状况有许多记载,如《新唐书》卷三十五《五行志二》曰:“永徽后,民歌《武媚娘曲》。”作者明确将《武媚娘曲》称之为民歌,说明这首歌曲已经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同时,又将这首歌归入“诗妖”类,即认为其中包含有某种深奥的政治寓义。其实,这种认识是来源于唐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春,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迦叶志忠在《进桑条歌表》中说:

昔高祖未受命时,天下歌《桃李子》;太宗未受命时,天下歌《秦王破阵乐》;高宗未受命时,天下歌《侧堂堂》;天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武媚娘》。伏惟应天皇帝未受命时,天下歌《英王石州》;顺天皇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桑条韦也》。……伏惟皇后降帝女之精,合为国母,主蚕桑以安天下,后妃之德,于斯为盛。谨进《桑条歌》十二篇,伏请宣布中外,进入乐府,皇后先蚕之时,以享宗庙。”

这是景龙年间,随着韦后的政治野心日益膨胀,一些投机分子循其所好,附会编撰了谶谣《桑条歌》十二篇,为韦后窃权干政大造舆论。但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是把民间传唱的《武媚娘》歌,当做武则天受命的谶谣。

类似的认识还有唐人姚汝能,他在《安禄山事迹》卷下中说:“国初盛传《武媚娘曲》,而则天僭窃之事应之,则先兆岂可测哉?”这里所说的“国初盛传”,说明早在唐初民间就很流行《武媚娘曲》了。

不管是在“未受命时”,还是在“国初盛传”,总之他们两人都认为当时民间流传的《武媚娘》曲是武则天改唐为周的预兆。不过,从武则天在政治上崛起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各种谶言来看,《武媚娘》曲在社会上的流行背景,应该是在她争夺皇后之位时的情形。据当时人张鷟《朝野佥载》卷一记载:

永徽后,天下唱《武媚娘歌》,后立武氏为皇后。大帝崩,则天临朝,改号大周。二十余年,武后强盛,武三王梁、魏、定等并开府,自余郡王十余人,几迁鼎矣。

显然,作者在这里是将永徽年间(650-655),民间传唱的《武媚娘歌》当做是武氏被立为皇后的征兆,至于后边所说的高宗死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改唐为周等等事件,则都是她被立为皇后以后政治发展的结果。

为什么一首被前人视之为“淫声”“艳歌”的《舞媚娘》曲,能够成为武则天在政治上崛起的谶谣?

这就不得不说一说武则天的名讳。众所周知,武则天并不是她的本名,而武曌则是她在改唐为周前,根据她自己所创制的12个新字中的第一个字而命名的。在此之前,她刚入宫以后不久,唐太宗曾赐其名曰“武媚”。当武则天在政治上逐渐崛起并崭露头角之时,人们极有可能根据“武”与“舞”、“妩”同音的情况,而将《舞媚娘》或《妩媚娘》讹称或改称为《武媚娘》,以附会武氏。这样,《舞媚娘》就由一首前代“旧曲”,成为预示武氏在政治上崛起的《武媚娘》。

▲武后行从图局部唐张萱绘制

▲武后行从图唐张萱绘制

▲《唐后行从图》绢本设色高:180厘米宽:100厘米

03、《武媚娘》在后代的流传情况

《武媚娘》曲从南北朝后期开始出现,到高宗、武则天时成为民间传唱的流行歌曲,在盛唐时期还被列入皇家教坊的传习名曲之中。唐人崔令钦在《教坊记》“曲名”中就记载有《武媚娘》曲。直到唐末诗人罗虬的《比红儿诗》中还写道:“君看红儿学醉妆,夸裁宫襭砑裙长。谁能更把闲心力,比并当时《武媚娘》。”这说明《武媚娘》歌舞终唐一代一直都很流行。但是,就是这样一首流行歌曲,唐人却没有留下一首填写《武媚娘》的曲辞,所以也使后人难以窥见作为高宗、武后时期谶谣的《武媚娘》歌,在内容上究竟与前代有何不同。

到宋代,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时,在“杂曲歌辞”中仅收录了陈后主和庾信的四首《舞媚娘》辞,并作序曰:

《乐苑》曰:“《舞媚娘》、《大舞媚娘》,并羽调曲也。”《唐书》曰:“高宗永徽末,天下歌《舞媚娘》。未几,立武氏为皇后。”按陈后主已有此歌,则永徽所歌,盖旧曲云。

由此可见,除了《舞媚娘》之外,还有《大舞媚娘》,都属于古音阶羽调曲。近代发现于敦煌的古曲中即有《武媚娘》,乐曲调名已注明为大食调,即商调曲,经解译为大食调中的清乐音阶商调曲,即相当为古音阶羽调曲。另外,从郭序中也可证,《武媚娘》曲作为谶谣,主要流行在永徽末,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十月王皇后被废,武则天被正式立为皇后。

《武媚娘》曲还传入日本,如朱雀天皇承平年间(931937)源顺著,日本最初的分类形式汉和辞书《倭名类聚抄》平调曲中列有《娥媚娘》,大概就是由唐传入的《武媚娘》曲。另外,在日本所传的《五弦谱》二十二曲内,也有平调《武媚娘》之谱。日本学者林谦三认为:《武媚娘》曲,“至迟也是在天平(729748)末期传入日本的。”这说明《武媚娘》曲不但是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的一首流行歌曲,而且还随着遣唐使而远播东瀛。

04、余论

纵观武则天的一生,每当她处于人生的紧要关头时都曾利用过种种谶言。

早在贞观年间,民间《秘记》中就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当时,太白金星多次出现于白昼,据太史占云:“女主昌。”而这时的武则天还只不过是太宗后宫中的一个小小的才人,似乎就预示了她日后改唐为周的命运。

上元初(674),洛州郜城县民又献上了一块据称是北魏道士寇谦之留下的刻石,上面有许多铭文,其中就有“止戈龙”三字,当时人解释:“‘止戈龙者,言太后临朝也。‘止戈为武,武,天后氏也”。据《新唐书》卷四《则天皇后纪》载:“上元元年,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后,天下之人谓之‘二圣。”原来,高宗早就因为苦于风眩头重,不能理政,“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显然这块谶石在这个时候的出现,是为了配合武氏临朝、“二圣”格局的形成。

至于武则天利用佛教《大云经》,“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则发生在她即将改唐为周、登基称帝之时,这些谶语,或借民间《秘记》的形式流传于世,或托前代高道之名警示于时,或者干脆命和尚直接伪造颁示于天下,在社会上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武媚娘》歌曲在永徽年间的大流行,显然是与当时武则天与王皇后争夺皇后之位的历史背景有关。其实,这是一首从南北朝后期以来就流行于宫廷贵族之间的柔美歌曲,原名《舞媚娘》,又名《妩媚娘》,从它的词曲来看,丝毫也看不出有谶谣的内容包含在其中;但是随着武则天在永徽年间在政治上的迅速崛起,这首“旧曲”却被赋予了新的政治内涵,其曲名也顺应时势自然而然地改称为《武媚娘》,这样就成为配合武氏在迈向皇后宝座的紧要关头,在社会上广为流行的一首谶谣。

研究这首谶谣,对理解和看待武氏在每一个阶段如何驾轻就熟地运用各种谶谣为她服务大有裨益。

标签: 谶谣武媚娘艳歌武则天

更多文章

  • 他曾被爱情拯救了灵魂,却没有遵守爱人的嘱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温,张惠

    穷凶极恶的流氓有可能获得美满的爱情吗?答案肯定是能!而且,很有可能一个流氓经过一场美满婚姻的洗礼,还能重新做人呢。这种例子我们平时也能看到,很多纹着花臂、剃着光头、一言不合不是抄酒瓶子就是抄板砖的主,结婚后立即变成老实巴交的憨大叔,不再惹事生非!这也是很多老人看儿子胡闹就想赶紧给他娶个媳妇的原因。中

  • 饥饿的岁月:闲时吃稀,忙时吃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跃进,饥荒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时半干半稀。”现在年轻人大多不知道这句话。这是1959年到1962年的大跃进,是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的时期随处可见的标语。之前政府希望以最快的速度使国家强盛富庶而发出大跃进号召使国家陷入困境。当时老百姓忙于提高钢

  • 西汉4位有庙号皇帝 创下不世功绩都堪称千古名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汉皇帝,庙号,汉朝皇帝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也许很多人对东汉比较熟悉,尤其是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国时期。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西汉是一个对皇帝极其严格的时代,虽然出现了十几位皇帝,但是真正拥有庙号的不过4位,他们分别是谁呢?

  • 孙中山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就职典礼准备仓促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结束了历时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开创了民主共和。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历史场景,竟然没有任何影像资料留存。以至于盛事的许多细节难以确定,人们只能从一些文字记载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事情始末

  • 读完二十四史要多久?多少人能读完二十四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二十四史,读完二十四史要多久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何为“正史”?按照《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就是皇帝批准、允许传播的史书。所以与正史相对应的还有“野史”,野史就是那些在野之人写的历史记

  • 满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究竟是铁路还是暴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清朝灭亡原因,保路运动

    满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导火索,只是一条铁路20世纪初年,帝国主义列强如英法美俄日德等国家不断地扩大在中国的资本输出,这些国家通过在中国输出资本而用其获得的利润来回哺自己国家,为了使自己的国家能在当时的殖民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和更大的势力范围,他们竞相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我们都知道,铁路运输是一种极其

  • 故宫600岁了 时空更迭走过6世纪的四季沧桑轮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故宫600周年,故宫,紫禁城

    2020年故宫600岁啦!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实物例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63个王朝兴衰更替446位帝王君临天下他们营建众多宫殿作为权力的顶点俯视万民(上文数据,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附录一“中国历代世系表”整理而成,仅供参

  • 李白与杜甫究竟差多少?教授一语道破高下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白,杜甫,唐诗

    李白与杜甫究竟相差多少?教授一语道破两人的差距,高下立判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座永远屹立不倒的堡垒,不论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与打磨,它都能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给世人传递最优美的意境与最真挚的情感。在古人的观念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刻苦学习、考取功名、步入仕途才能

  • 明朝年号大全,年号含义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年号大全,明朝年号,明朝,年号

    明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1、洪武(13681398,共31年)太祖朱元璋2、建文(13991402,共4年)惠宗朱允炆3、永乐(14031424,共22年)成祖朱棣4、洪熙(14251425,共1年)仁宗朱高炽5、宣德(14261435,共10年)宣宗朱瞻基6、正统(14361449,共14年)英

  • 俄国是怎么一步步吞并西伯利亚汗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伯利亚,俄国

    俄国是如何吞并西伯利亚的?怎么没有抵抗的记载?其实是全被灭了!一定程度上,沙俄还真算是“捡漏”一般夺取了西伯利亚。我们今天说的西伯利亚地区,一般是指西至乌拉尔山,东到太平洋沿岸,北至北冰洋,南接中蒙边境的广大地区。这块面积高达1276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成为前苏联及现在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