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同时期古代女子发型图鉴 各朝代可考发型分享

不同时期古代女子发型图鉴 各朝代可考发型分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802 更新时间:2023/12/17 1:13:35

稍微了解汉服的人一定都知道我国古代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汉服形制。

其实除了汉服以外,每一个朝代的妆容和发型也是有着很大差异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不同朝代女子的发型都是什么样子的,西汉时期简约大气,宋朝清新婉约,盛唐时期的发型美呆了,来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

一、先秦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们就已经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发髻了,比如说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凌云髻和神仙髻。

这一时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的形成、发展,直至逐步走向衰退、瓦解的全部过程。人类发式在这一时期,已经从原始时期的披头散发,逐步演变到梳辫、挽髻的阶段。发式的妆饰品也随即出现。

其实在先秦时期,女子多梳一种环形的发髻,而且在先秦时期人们的心目中,环状的发髻越多,这个人的身份就会越尊贵,最多的时候一个人头上能够梳九髻。

图片中这个发髻就是比较常见的双髻,这个发髻算是比较基础的发型,老百姓也可以梳。

二、西汉

▲到了西汉时期女子的发型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汉朝女子的发髻较秦发展得更千姿百态,花样繁多,有坠马髻、分离髻、垂云髻等。不过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垂云髻了。

我们在看一下关于汉服的电视剧的时候就会发现汉朝时期女子的发型比较简约,大多是在头顶留一个发髻,然后脑后留一绺头发,让它自然地垂在身后,这个发型名叫“垂髻”。垂云髻只需把头发松松一挽拖垂于脑后即可,看起来很简单,却给人一种娴雅飘逸、婉约风流的美。

第二种是堕马型发髻。不只是汉代,堕马状的发髻在整个古代都非常的发式。这种发型是把头发分在两边,在脑袋的两侧贴着头皮挽起,一边分下疑虑头发,然后其余头发从脑袋后面延伸到脖子后面再绑成一股辫子。这种发式在民间更被年纪较轻的少女们所喜爱,梳起堕马状的发式,更能显出娇憨俏丽的感觉。

这种发式是在头顶高高竖起的,有多种梳法,需要比较厚重、比较长的发量,在发髻上可以添加许多发饰,会非常的富丽,古代有身份的女子在重要的场合必定会使用它。

三、魏晋

▲魏晋时期的汉服风格就带有一点仙风道骨的感觉,而这个时期的发型自然也带着一点仙气的感觉。

魏晋时期的思想高度自由开放,女子的发式造型也变得纷繁复杂、另类夸张,崇尚高于大。发式装饰也非常奢侈,由秦汉时的质朴趋于华丽,由自然趋于雕琢。女子妆容用色也更大胆,看起来新奇出挑。

首先魏晋时期很多发型都会在额头的两侧各留一绺头发用以修饰脸型。除了额前留出的刘海以外,魏晋时期还有一个叫做飞天髻的发型非常流行,这种发型能够给人一种仙气飘逸的感觉。

灵蛇髻,这种发髻将头发挽至发顶,再将头发编成一股或多股。因为这种样式比较灵活自如,故得名“灵蛇髻。”这种发式相传是当时的皇后所创,后来被应用于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洛神,人们有感而发,并在此基础上演变出后来的“飞天髻。”

四、盛唐

▲唐朝因为生活水平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个时候女性喜欢梳比较大气的发型。但是有的女生因为头发稀疏,所以就有人发明出了增发术,所以说唐朝时期就已经有假发了,而有了这项技术的支持,人们也可以自己做出喜欢的发型了。这个发型就是唐朝比较常见的半翻髻,这个发型非常大气,显得比较华丽。

唐朝最流行倭坠髻,以及各种富贵华丽的高髻。《长安十二时辰》里面可谓是神还原了唐朝的发式。

双缨髻属双高髻一种。将发中分缚住灰后编盘两个缨状的髻高耸于头顶,每个缨髻前饰银花一朵。盛行晚唐宫廷和仕宦之家的妇女中,到宋代更为流行。其实比较像兔子耳朵~

五、宋朝

宋朝时期的发型和宋制汉服风格比较相似,都是比较清新秀丽的类型,大多是将一套长发随意的挽一个发髻,看起来十分简约。

到了宋朝,女子发式已不如唐朝时那样富贵盛大,华丽逼人的,而是给人一种清新雅致之感。但是宋朝宫廷女子还是延续了唐朝的风格,以梳高髻为主,最出名的就是朝天髻了。

发饰造型大致可分为高髻、低髻。高髻多为贵妇所梳,一般平民妇女则为梳低髻。“朝天髻”需用假发掺杂在真发内。所以在当时还出现了专卖假发的店铺。“同心髻”与“朝天髻”有类似之处,但较简单,梳时将头发向上梳至头顶部位,挽成一个圆形的发髻。

宋代妇女很喜欢高髻,她们为了使自己的发髻变得高一点,就在里面掺上假发,据说宋朝妇女的高髻还有高达两尺的危髻,这些都是追赶时髦的结果。

宋朝民间女子多梳低髻,这种发型小编最喜欢了,看起来婉约飘逸,唯美有韵味。宋朝词人很多,感觉妹子分分钟就要吟诗作词了,很有诗人的感觉呢。

还有一种包髻,此种发式的特征是在绵帛布巾的包裹技巧上,将其包成各式花形或做成一朵浮云等物状,然后用鲜花或珠宝做装饰。

六、元朝

元朝时期男性的发型比较有特色,头顶没有头发,只在脑袋四周带有几绺垂下来的头发,这个发型是为了戴蒙古帽而准备的。而元朝女性的发型就显得比较简约了,和宋朝时期的发型风格比较相似,都十分简约随意。

元朝发髻发型有多种不同的样子,而且很明显的等级标志,像图中这位美女的发髻就是元朝王宫贵族中女性最常见的一种发髻,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它把发丝在前面中分,后面则分成四部分,挽成好看的发髻以后配了首饰,更显端庄大方。

七、明朝

明朝女子的发型秉承“上乘周汉,下起唐宋”的原则,虽然不如唐宋时期样式多,但是也很有自己的朝代特色噢。小编觉得明朝女子的发型看起来成熟婀娜,很有贵妇人的韵味呢。

明朝时期的发饰非常有特色,很多人都会使用点翠或者是烧蓝,这些发饰风格比较大气华丽,和端庄稳重的明制汉服搭配在一起非常和谐。

虽然和唐朝一样,喜欢做盘发,但是明朝时期的盘发,也结合了宋朝的清秀典雅气质,让这个时期的发型看起来更加婉约,衬得女性更加端庄。

八、清朝

在所有的朝代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清朝时期的发型了,因为现在清宫剧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清朝不同时期女子的发型也是有一定差异的。

一直以来,清代满族女子的发型似乎不太合汉族MM的审美,但是颇具他们自己民族的特点。

这个发型就是清朝咸丰帝时期的典型发型,整体是两把头的样式,头发两边戴花,脑后还有一个名叫“燕尾”的小发髻,看起来十分俏皮,有一种少女感。

早年清宫贵妇的发型,以小两把头为主。这个发型类似于我们通常在电视或是古装仕女图中看到的丫环头:将头发从中间平分,每边在耳朵上方盘一个松松的低髻,需要佩戴首饰时,就在两髻之间插上金、银或翡翠制成的扁方,家常燕居时,摘下扁方,便是一个舒适而不沉重的发型。

最著名的宫廷发型就是大拉翅,又叫“旗髻”。这种发型的打理真的非常麻烦,多为宫廷贵妇的选择。

还有二把头,把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这种发型真的很考验脸型呢,切莫把女明星的颜值当成自己的哟。

民国

偏分的斜刘海发型,加上扎后面所打造的盘发发型,如果想要更加的少女风的话,之可以在两边编织成一条小小的麻花辫哦!一款民国时期女子发型也增添了你的可人魅力。

民国时期,女子流行穿旗袍,身材看起来凹凸有致,发式流行卷发,尤其流行偏分的卷发,搭配上美艳的妆容,整个人看起来风姿摇曳,楚楚动人,真的非常有气质,你喜欢吗?

以上就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发髻,不得不说,古代人的发型审美非常的在线,无论是哪一个朝代的造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些不同朝代的女子发型,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八幅手绘古代美人图,从发型妆容到服饰,带你领略东方古典之美

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潮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接下来,让我们开始汉服之旅吧!

无论什么时候,女性的服装妆容风格都是非常多样的,尤其是古代的时候,每一个朝代的服饰形制都有很大差异,流行的妆容风格更是有着很大不同。

今天我们就通过八幅古代美人图,从发型妆容到服饰,带你领略古人的审美水平到底有多高。

班姬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她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第一位女文学家,后世很多大家文豪都对班姬有着十分崇高的评价。

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学家,班姬的审美水平自然非常高,所以穿搭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浅蓝色云纹云肩搭配棕色上衣和杏色下裙,这样的配色稳重大气又不失俏皮。

加上一条绿色的披帛,让整个造型多了几分飘逸的感觉。

赵飞燕之所以被后人所熟知完全是因为她的美貌和舞姿,作为一个舞技绝伦的美人,身姿自然十分轻盈飘逸。

而在赵飞燕身上穿的就是一套非常清新飘逸的浅粉色古装,古装袖口十分宽松,飘逸感十足,搭配白色披帛,在舞动的时候更是格外仙气唯美。

江采萍是唐玄宗的一位妃子,作为唐朝的后妃,江采萍身上穿的自然是唐制的齐胸衫裙,红色的对襟上衫搭配浅蓝色云纹下裙,红蓝搭配十分经典。

而且这两个颜色色调差异较大,对比比较明显,能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

昭君出塞的故事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边塞乃是苦寒之地,所以昭君身上穿的衣物要比普通的衣服更加厚实一些。

这些衣物除了厚重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都带着动物皮毛的拼接,这些拼接不仅能够起到装饰作用,而且保暖效果也非常好。

大乔小乔是历史上一对著名的姐妹花,所以她们两个身上穿的是同款的闺蜜装。浅绿色上衣搭配粉红色下裙,虽然是很多人不喜欢的红绿配色,但是却能给人一种年轻活泼的感觉,少女气息非常浓郁。

搭配裙头位置系成环扣的腰带,二乔姐妹花的造型清新又飘逸。

李易安就是李清照,作为宋朝著名的词人,再加上宋朝时期的大环境,所以李清照身上穿的衣服风格比较素雅,上衣和下裙都是颜色相对较浅的衣服,梳着简约的发髻。当她站在桌前作画的时候,看起来有一股岁月静好的感觉。

西施浣纱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典故,西施最开始作为一个农家女,穿衣风格自然是能简就简,整套衣服配色非常素净,发型也做得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的装饰,有一种天然之美。

和西施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杨玉环,杨玉环作为贵妃,穿戴自然是最好的,身上的衣服配色鲜艳大气,发髻也梳得非常有盛唐的气息,搭配各种华丽的发饰。

以上几位古代美人的头发都是全部梳成发髻的,因为古代女子只要及笄礼过了之后是不可以散头发的,这和我们平时看的电视剧是不同的,古装剧中女性的发型虽然好看,但却不符合历史,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哦。

更多文章

  • 苏堤和白堤:苏堤跟苏轼有关 白堤与白居易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堤,白堤,苏轼,白居易

    凡到过杭州西湖者,大约极少有人是不曾徒步走过“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的;凡徒步走过这两条长堤者,大约极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得名之由是:分别由唐宋两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地方长官时主持修筑的。其实,细究两堤来历,上述知识并不准确。位于西湖

  • 《庆余年》中的庆国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庆余年,庆余年哪个朝代,庆国,历史朝代

    电视剧《庆余年》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庆余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庆国的地方,《庆余年》是优权谋剧,但同时也是理想主义的一曲壮烈悲歌。虽然是一部架空历史的作品,但依然有着很深刻的世界观。那这个庆国在历史上有没有原型朝代呢?实际上猫腻在选择《庆余年》的背景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而是选择以架空的方

  •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怎么理解 天下为公具体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中山天下为公,孙中山,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天子之位,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传贤而不传子是一种美好社

  • 艳歌《舞媚娘》怎么成谶谣《武媚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谶谣,武媚娘,艳歌,武则天

    ▲武曌除罪金简唐久视元年(700年)河南博物院藏长36.2、宽8、厚0.1厘米,重223.5克,1982年河南中岳嵩山峻极峰出土,金简呈长方形,以纯度96%的黄金制成,上刻双钩铭文63字:“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

  • 他曾被爱情拯救了灵魂,却没有遵守爱人的嘱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温,张惠

    穷凶极恶的流氓有可能获得美满的爱情吗?答案肯定是能!而且,很有可能一个流氓经过一场美满婚姻的洗礼,还能重新做人呢。这种例子我们平时也能看到,很多纹着花臂、剃着光头、一言不合不是抄酒瓶子就是抄板砖的主,结婚后立即变成老实巴交的憨大叔,不再惹事生非!这也是很多老人看儿子胡闹就想赶紧给他娶个媳妇的原因。中

  • 饥饿的岁月:闲时吃稀,忙时吃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跃进,饥荒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时半干半稀。”现在年轻人大多不知道这句话。这是1959年到1962年的大跃进,是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的时期随处可见的标语。之前政府希望以最快的速度使国家强盛富庶而发出大跃进号召使国家陷入困境。当时老百姓忙于提高钢

  • 西汉4位有庙号皇帝 创下不世功绩都堪称千古名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汉皇帝,庙号,汉朝皇帝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也许很多人对东汉比较熟悉,尤其是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国时期。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西汉是一个对皇帝极其严格的时代,虽然出现了十几位皇帝,但是真正拥有庙号的不过4位,他们分别是谁呢?

  • 孙中山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就职典礼准备仓促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结束了历时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开创了民主共和。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历史场景,竟然没有任何影像资料留存。以至于盛事的许多细节难以确定,人们只能从一些文字记载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事情始末

  • 读完二十四史要多久?多少人能读完二十四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二十四史,读完二十四史要多久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何为“正史”?按照《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就是皇帝批准、允许传播的史书。所以与正史相对应的还有“野史”,野史就是那些在野之人写的历史记

  • 满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究竟是铁路还是暴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清朝灭亡原因,保路运动

    满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导火索,只是一条铁路20世纪初年,帝国主义列强如英法美俄日德等国家不断地扩大在中国的资本输出,这些国家通过在中国输出资本而用其获得的利润来回哺自己国家,为了使自己的国家能在当时的殖民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和更大的势力范围,他们竞相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我们都知道,铁路运输是一种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