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堤和白堤:苏堤跟苏轼有关 白堤与白居易无关

苏堤和白堤:苏堤跟苏轼有关 白堤与白居易无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68 更新时间:2023/12/22 22:50:05

凡到过杭州西湖者,大约极少有人是不曾徒步走过“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的;凡徒步走过这两条长堤者,大约极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得名之由是:分别由唐宋两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地方长官时主持修筑的。

其实,细究两堤来历,上述知识并不准确。

位于西湖北边,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西至“平湖秋月”,长约2里。这一条连接杭州市区跟西湖风景区的著名堤岸,通常被称为“白堤”。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了这一条堤岸。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白堤和苏堤区别真实来历:白堤与白居易没关系)。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期间,的确曾经主持修筑过一条堤岸,但不是这一条。它位于旧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曾经被称为“白公堤”。但是,那一条堤岸由于城市地理的变迁,今天已经无迹可寻了。现在这一条“白堤”,并非“白公堤”的简称,而是“白沙堤”的缩略。“白沙堤”是唐朝时的名字,同时它还被叫做“沙堤”;到了宋代,又有“孤山路”、“十锦塘”等名称。“白沙堤”虽然也修筑于唐代,当初是为了储蓄湖水用于农业灌溉,但是时间显然早于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从白居易一首诗《钱唐湖春游》(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看,他在杭州西湖的活动,主要范围似乎是孤山以西,今天曲院风荷一带。白沙堤并非如今天这般游人如织,而是相对比较荒凉的地方。不然,白居易也无法在那里骑马驰骋。总之,“白堤”的修筑,跟白居易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的风景,四季分明:春桃夏柳,秋桂冬雪。

相比之下,位于西湖西侧、南北贯穿西湖的苏堤,为苏轼所建筑,则于史有证。《元史》记载,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任知杭州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苏东坡本人的诗歌中,有关于修筑这条堤岸的清楚记载:“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轼在颍州》)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不过,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整饬路面,植树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可见,西湖的两条名堤,得名之由,一条是移花接木,一条则是以偏概全。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白居易、苏轼都是不错的地方官,都曾经有过造福一方的德政,令当地百姓念念不忘;二、白居易、苏轼都是著名的诗人(文人),当地人说着自豪,外地人听着神往,且都很容易记住,容易成为公众话题;三、他们都有好几首脍炙人口的描写、表现西湖美景的诗词,游西湖、吟诵其诗词,很愿意他们以地方长官的身份有功于创造西湖美景。

换一个角度说:人们把两条堤岸当作两位曾造福一方的封建地方官的纪念碑。或曰:人们请两位著名诗人代言这一处举世无双的山水美景。位于杭州西湖北侧的纪念岳飞的岳王庙里,有一副著名的对联,道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于整个杭州西湖而言,也可以仿作一副对联,可以是“西湖有幸来白苏,宋都无辜容秦贾”。白指白居易,苏指苏轼;秦是秦桧,贾是贾似道

标签: 苏堤白堤苏轼白居易

更多文章

  • 《庆余年》中的庆国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庆余年,庆余年哪个朝代,庆国,历史朝代

    电视剧《庆余年》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庆余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庆国的地方,《庆余年》是优权谋剧,但同时也是理想主义的一曲壮烈悲歌。虽然是一部架空历史的作品,但依然有着很深刻的世界观。那这个庆国在历史上有没有原型朝代呢?实际上猫腻在选择《庆余年》的背景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而是选择以架空的方

  •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怎么理解 天下为公具体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中山天下为公,孙中山,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天子之位,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传贤而不传子是一种美好社

  • 艳歌《舞媚娘》怎么成谶谣《武媚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谶谣,武媚娘,艳歌,武则天

    ▲武曌除罪金简唐久视元年(700年)河南博物院藏长36.2、宽8、厚0.1厘米,重223.5克,1982年河南中岳嵩山峻极峰出土,金简呈长方形,以纯度96%的黄金制成,上刻双钩铭文63字:“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

  • 他曾被爱情拯救了灵魂,却没有遵守爱人的嘱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温,张惠

    穷凶极恶的流氓有可能获得美满的爱情吗?答案肯定是能!而且,很有可能一个流氓经过一场美满婚姻的洗礼,还能重新做人呢。这种例子我们平时也能看到,很多纹着花臂、剃着光头、一言不合不是抄酒瓶子就是抄板砖的主,结婚后立即变成老实巴交的憨大叔,不再惹事生非!这也是很多老人看儿子胡闹就想赶紧给他娶个媳妇的原因。中

  • 饥饿的岁月:闲时吃稀,忙时吃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跃进,饥荒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时半干半稀。”现在年轻人大多不知道这句话。这是1959年到1962年的大跃进,是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的时期随处可见的标语。之前政府希望以最快的速度使国家强盛富庶而发出大跃进号召使国家陷入困境。当时老百姓忙于提高钢

  • 西汉4位有庙号皇帝 创下不世功绩都堪称千古名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汉皇帝,庙号,汉朝皇帝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也许很多人对东汉比较熟悉,尤其是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国时期。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西汉是一个对皇帝极其严格的时代,虽然出现了十几位皇帝,但是真正拥有庙号的不过4位,他们分别是谁呢?

  • 孙中山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就职典礼准备仓促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结束了历时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开创了民主共和。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历史场景,竟然没有任何影像资料留存。以至于盛事的许多细节难以确定,人们只能从一些文字记载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事情始末

  • 读完二十四史要多久?多少人能读完二十四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二十四史,读完二十四史要多久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何为“正史”?按照《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就是皇帝批准、允许传播的史书。所以与正史相对应的还有“野史”,野史就是那些在野之人写的历史记

  • 满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究竟是铁路还是暴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清朝灭亡原因,保路运动

    满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导火索,只是一条铁路20世纪初年,帝国主义列强如英法美俄日德等国家不断地扩大在中国的资本输出,这些国家通过在中国输出资本而用其获得的利润来回哺自己国家,为了使自己的国家能在当时的殖民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和更大的势力范围,他们竞相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我们都知道,铁路运输是一种极其

  • 故宫600岁了 时空更迭走过6世纪的四季沧桑轮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故宫600周年,故宫,紫禁城

    2020年故宫600岁啦!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实物例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63个王朝兴衰更替446位帝王君临天下他们营建众多宫殿作为权力的顶点俯视万民(上文数据,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附录一“中国历代世系表”整理而成,仅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