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般开国皇帝才能称“祖” 为何满清鞑子一朝三祖

一般开国皇帝才能称“祖” 为何满清鞑子一朝三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73 更新时间:2023/12/20 20:32:16

在中国,皇帝的称呼繁多,也是比较复杂的,他们一般都有谥号、庙号、年号等等。在这之中,庙号是大臣在皇帝死后取的,是帝王在太庙之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常用的有太祖、太宗、世宗、中宗等称呼。

据记载,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当时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并且,在庙号之中,能称“祖”的,一般都是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或是开国皇帝对自己祖先进行追封,之后的皇帝则普遍以“宗”为庙号,我们所说的“祖宗”就源于此。“祖”和“宗”分别代表什么。“祖”一般意义上代表着这个皇帝是开国皇帝或者功劳等同于开国,“宗”则代表着守国皇帝。很明显,除了开国皇帝,其他的皇帝都应以“宗”为庙号。但是,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却有三个皇帝庙号都带有“祖”。

努尔哈赤称“祖”毫无疑问,作为清朝的奠基者,后金的开国之君,他在二十五岁时南征北伐,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割据辽东建立后金。在这一点上,他与汉朝时的汉太祖刘邦、明朝时的明太祖朱元璋类似。

“庙号”发展到清代,从总体来说,早已失去了“非功德厚者,不得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庙”的本义。就算是庙号所用之汉字,与君王的实际作为也可以有千里之遥。譬如光绪皇帝,一辈子受制于慈禧太后,又有何德何能可以与远赴万里之外恢复故国的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共用一个“德宗”庙号呢?

实际上,帝制发展到清代,皇权登峰造极,“庙号”在本质上已经沦为吹捧前代皇帝的工具,以致出现了“一朝三祖”的奇观。曹魏有“三祖”。但其中的曹操是追尊,在世时并未称帝。因此实际上只有魏文帝(曹丕)与魏明帝(曹睿)两位皇帝称“祖”。反观清代,迁都北京不久,就追尊顺治帝的八世祖孟特穆为肇祖原皇帝、五世祖福满为兴祖直皇帝、高祖昌安为景祖翼皇帝、曾祖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要是算上这几位没当过皇帝的祖先,那就是不是“一朝三祖”而是“一朝七祖”了。

既然改国号为“大清”的皇太极庙号被定为清太宗,其子顺治哪怕作为入关后的首位皇帝,也不太适合被称为清世祖,加之其孙康熙也成了清圣祖,这让皇太极情以何堪?

一朝三祖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顺治),清圣祖玄烨(康熙),偏偏三祖中间尴尬地夹了一个清太宗,的确有点乱,有点滑稽。这荒唐事的幕后推手,就是孝庄。皇太极死后,虽然有辅政大臣,但最后拍板的一定是继位的顺治之生母孝庄皇太后,从一定意义说,皇太极的太宗文皇帝之庙号谥号,是孝庄主导的。

顺治死后,八岁的康熙继位,虽然仍有索尼、鳌拜等四位辅政大臣,最后话事的还是孝庄太皇太后。顺治的世祖章皇帝之庙号谥号,确切地说也是孝庄确定的。顺治帝福临是清朝的第一位入关称帝的皇帝,顺治之前,他的祖父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父亲清太宗皇太极都在关外,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原之主。因此,在福临死后,大臣们给福临定庙号时,就选择了“祖”字,谓其形同开国。孝庄让儿子顺治成“祖”、丈夫皇太极为“宗”,或许是孝庄对当年皇太极仅让她成为四妃之末的报复,否则很难解释这反常逻辑。

康熙的圣祖仁皇帝,庙号谥号都美的无以复加。康熙皇帝已经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第四位君主了,而且他的爷爷皇太极已经称为“太宗”,后嗣君主自然也应该循例称“宗”,父亲福临称为“世祖”尚有情可原,康熙帝凭什么称“祖”呢?

在鞑子满清看来,康熙皇帝简直是大清最好的皇帝。康熙皇帝在位共六十一年,是为我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位帝王八岁登基,在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教导和帮助之下,年幼之时便除鳌拜夺回帝王权柄。执政初期,国内外的形势都不算好,既有内忧,也有外患。

在内,吴三桂等藩王势力雄厚虎视眈眈;在外,沙俄远征军垂涎我国疆土,不停骚扰我国北方边境。在严峻的形势之下,年轻的康熙皇帝没有退缩,他坚持用兵,以保证国家的领土完整。康熙十二年,康熙帝下旨“撤藩”。同年十一月,吴三桂以“反清复明”为由,拉开了一场全国性叛乱的帷幕,全国各地的反叛势力纷纷反抗清朝统治,清政府在短时间内摇摇欲坠。

对此,年轻的康熙帝制定了对策针对打击吴三桂,绝对没有任何讲和的余地,对待其他叛变者则采取招抚政策,以达到分化削弱叛军的效果。康熙二十一年,在这位皇帝坐镇北京城的指挥下,三藩全部平定。而后,康熙帝并没有停下脚步,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帝趁台湾政权内部政变之时,派遣施琅率领水师出兵台湾,台湾被收复。

而后,面对沙俄远征军在我国边境的多次骚扰,康熙帝派军将其围困于雅克萨,最终,签署《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但却是彻底失土条约。之后,康熙皇帝又亲征准噶尔将漠北地区纳入大清版图之下。可以说,中国现今的版图,基本上是在康熙皇帝的手中真正确定下来的。

在鞑清看来,康熙帝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也因此,康熙被评价为了“千古一帝”。揭秘“康乾盛世”的历史真相这是哪门子的盛世?因此,在位六十一年的玄烨驾崩之后,总理事务王大臣、内阁礼部、翰林院奏请继位的雍正皇帝确定庙号时候,就拟称“宗”。但事情偏偏出乎意料,雍正皇帝虽然承认皇考(康熙皇帝)“本应称宗”,但借口康熙帝功绩超群,“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则为开创”,所以“宜崇祖号”。当朝皇帝既然已经有了授意,诸王贝勒、文武大臣一阵忙碌以后,确定康熙帝的庙号为“圣祖”。这位皇帝虽然只是清王朝的守国之君,但是在鞑清时,他的功业显著形同开国,所以,一致决定为他上庙号时以“祖”尊称,毕竟清朝矮子皇帝里拔姚明。

问题在于,此前“圣祖”这个庙号只用过两次,一次是西南一隅的大理(在今云南)统治者郑买嗣,小国寡民固无足道。另一次是北宋的宋真宗,追尊赵公明(民间传说中的财神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这更是天上神仙的尊号,与人间无涉了。“圣”这个字眼,来自《尚书》里的“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作为最贤明的君主的称颂之词。在清代之前,就连用过“圣宗”庙号的也只有辽圣宗耶律隆绪一人,何况“圣祖”?康熙皇帝的功绩果真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的么?

但雍正皇帝就是给老爸玄烨用上了“圣祖”的庙号。不仅如此,雍正皇帝还以极为隆重的丧礼,将康熙帝的灵柩葬于东陵,使其成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之前都是火葬)。这还不够,雍正皇帝又以不忍动用先皇遗物这一借口,把自己处理政务的地方从“乾清宫”移到了“养心殿”,进而在养心殿、景山寿皇殿等处供奉康熙帝神主、遗像。这实在是有尊崇过度之嫌,不能不令人联想到流传至今的雍正皇帝即位疑云。对先帝格外尊崇或许是“四爷”宣示继位合法性的手段,也未可知。

有种观点认为是弑父夺位的雍正找补之举。雍正的世宗宪皇帝,说明乾隆并不太认可他。乾隆的高宗纯皇帝,也许还有嘉庆将之比为非得当几年太上皇才过瘾的宋高宗的嘲讽意味。

乾隆驾崩前留下遗命,“庙号毋庸称祖”,即叮嘱嘉庆及众臣工千万不要给他加上“祖”的庙号,称“宗”即可。乾隆的庙号后被确定为高宗。个人认为,乾隆此举有点矫情了。他特意嘱托不要称他为“祖”,其实他也压根不够称“祖”的资质。康熙崩后之所以被称为清圣祖,实则是雍正为显示仁孝超格硬加的,毕竟康熙之前已经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两个“祖”了,按惯例康熙只能被称为清圣宗。

乾隆不让嘉庆给他加“祖”庙号,有没可能是故意提醒儿子呢?以他的一贯骄傲自矜来看,这事也不是没有可能,否则明知道自己会被称“宗”还要多此一举?

更怪的是,努尔哈赤的谥号起初为“武”,而非开国皇帝专属的“高”,后来才改为高,如果不给努尔哈赤加谥为“高”,这个“高”可能就会被加到顺治身上,太奇怪了。

祖有功而宗有德,通常来说,开国皇帝凭开创之功庙号为祖,之后守成皇帝只能称宗。作为入关后的满清第一位皇帝,顺治被称为清世祖还说得过去,康熙称祖已是超格,更不要说乾隆了,虽然他自诩“十全武功”。

道光驾崩前也留下了一道遗旨,说他治国期间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了,对不起列祖列宗,死后牌位不进太庙,祭天时也不用郊配(是指帝王行郊天祭礼时,以始祖配祭)。

继位的咸丰听了一半,即道光牌位进太庙,否则后人无法祭拜,但“毋庸郊配”这款就按道光说的办。

清朝皇帝肖像图(宣统因没有庙号,没列入)????

标签: 清朝庙号清朝庙号一朝三祖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没有父亲靠儿子当上皇帝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父亲靠儿子当上皇帝,父亲,皇帝

    说起中国王朝的宫廷历史,总是少不了“母以子贵”的情况,那便是指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诸如皇子受皇帝喜爱,被立为太子,那么他生母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成为后宫之主也是指日可待。那么历史上有没有“父以子贵”的情况呢,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什么样的精彩历史

  • 唐昭宗李晔后人改姓胡?胡适胡雪岩是其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唐昭宗,李晔,胡适,胡雪岩

    姓氏和人名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人都拥有的个人代号,其中“姓”是家族的徽记。在中华姓氏之林中,“胡”姓是一个显赫的姓族,而在徽州胡姓的家族中,徽州的胡姓有“真”、“假”之分。“真胡”

  • 关陇集团辉煌与衰落:主导政局数百年庞然大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陇集团,八柱国

    汉唐,在我国历史之中自古有着难以逾越的地位,几乎成为中华帝国繁荣昌盛的代名词。而在秦汉、隋唐两座文化高峰之间,还有一个低谷,或者说丛林地带,是谓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漫长的数百年间,黑暗混乱,偶有靖平咸宁闪烁其间,加之北族南下牧马,更添丛林气质。而在这样的丛林之中,崛起了一个将要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

  • 高薪养廉出清官 包青天包拯年薪千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薪养廉,清官,包青天,包拯,包拯年薪

    话说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断案高手屈指可数,其中一位名气响亮的牛人,野史上断案强到神界凡间通吃,几个铡刀一摆,就把天下坏人都吓傻的断案高手!没错,说的就是包青天包拯!在民间,包拯为官清廉,不附权贵,官至开封府尹,授龙图阁直学士的荣誉,可以说是位极人臣。而且他公正严明,刚直不阿,敢于同皇亲权贵斗争。三口铡刀

  •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藩王之乱” 一次成功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藩王之乱,八王之乱,七国之乱,三藩之乱,削藩

    在中学历史课本上,把秦朝到清朝的两千多年历史称为“封建社会”。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所谓“封建社会”,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实行“分封制”。可是从秦朝到清朝的这些更迭的朝代中,大部分朝代根本不是实行“分封制”,

  • 中国历史几千年轮回往复,始终跳不出十大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定律,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十大定律

    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历史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质。它有像自然界那样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轨迹。有些曾被认为是规律的东西,后来被证明并非规律;有些被认为是偶然的现象,后来则被证明是历史的规律。总体来说,历史的规律性大于偶然性。历史规律具有如下特性。第一,重复性。这是其最基本的同于自然规律

  • 广州作为“三朝古都”为何叫不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广州,古都,三朝古都

    中国的古都着实不少,比如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前面几个名声极大,后面几个名声虽有所不如但也不小。其实广州也有个名号,叫做“三朝古都”,但是这个名号为什么叫得不如其他古都响?秦汉时期南越国的首都我们先来说说这三朝古都是哪三朝。首先出现在秦汉时期。秦朝末

  • 同样是汉朝陵园,为何东汉陵墓规模远比西汉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皇帝,汉朝皇陵,汉朝,皇陵

    汉朝是我国历史延续4个世纪的大一统强势帝国,“强汉盛唐”至今都被国人津津乐道。然而,当我们研究两汉的皇帝陵园,我们就会发现:东汉皇帝陵园的规模比西汉皇帝陵园小。这个“小”在陵园封土的规模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层原因呢?上图_茂陵(汉武帝陵

  • 中国有过多少位皇帝?中国皇帝数量有多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有过多少位皇帝,中国皇帝,中国有多少皇帝,皇帝

    中国到底有多少皇帝呢?有对说有300多,也有说400多,如果这个问题放在1949年以前,估计这数量就更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古以来,史学界对一些皇帝是不予以承认的。而现在史学界所承认的皇帝则中国史书上承认的皇帝不全一样。原因有三:1、历史书上受正统观念的影响,一些通过政变篡位后的皇帝并不会承认前任

  • 中国各朝代生活水平如何 达到唐朝鼎盛时期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生活水平

    中国目前的生活水平达到唐朝鼎盛时期了么?现在和唐朝比,何时较鼎盛?中国现在比唐朝来说综合来说怎么样?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朝代吗?中国哪个朝代是鼎盛时期?中国的唐朝处在当时世界的什么水平?古人并非生活在水深或热之中啊,太平年代人民其实是很富裕的。例如汉文帝时,当社会还未从暴秦及秦末战乱恢复时,文帝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