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观念与体制相互依攀 东德背后被扭曲的体育价值观

观念与体制相互依攀 东德背后被扭曲的体育价值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24 更新时间:2023/12/9 8:47:39

体育价值观的基因失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德逐步建立起了一个金牌至上,体育依附于意识形态,服务于政治的体育价值观,并以这种价值观为指导,构筑了一个竞技体育的国家垄断体制,这个体制组织严密、运作高效、但手段卑劣,甚至不惜泯灭人性。

举国体制的东德曾是奥运会历史上的金牌大户

形成这样一个以人为“末”,以运动成绩为“本”的体育价值观念,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个别领导人的偶然行为而成,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化内涵的。

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统治的国家,又是一个传统上非重视体育的国家,东德十分强调发展体育的社会功效。通过发展体育,东德不但可以建立自己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加强内部团结,而且体育还可以服务于国防,改善人民卫生和健康情况,并且为东德竖立良好的国际声望和国家形象,改善各种外交关系。这基本上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发展体育的共同目的之一。

由于东德地理位置和政治位置的特殊性,夸了体育的这方面社会功效。它作为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举目相望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战期间,地处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垒的第一线,不仅在军事上直接对峙,在政治经济上展开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在文化上进行着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于是,东德将作为社会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优先、“超前”、十分有力度的发展起来是顺理成章的。因为竞技体育在国际文化的比较中所具有的民族性、功利性和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是弱国与强国进行平等文化比较的有利条件。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刚刚成立的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取抵制的政策,在经济、国际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打压和制裁,甚至进行国家颠覆,为这些国家的发展无端制造了大量的困难和麻烦,东德则首当其冲。刚刚成立的东德在各个方面都受到西方社会的孤立,无法在国际上取得应有的政治地位。甚至在国际体育赛事当中都屡遭骚扰,如在1960年的冬季奥运会,美国在无任声明情况下,拒绝为东德的运动员发放前往美国的签证。类似的拒签做法在1957年到1967年之间,竟然被美国和它的盟国先后演绎了37次之多。在其它的场合,也会经常发生由于东德运动员取得冠军而无端取消颁奖仪式的闹剧,或者是举办单位拒绝悬挂东德国旗和国徽等等。而此时,东德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上所取得的惊人成就起到了非凡的政治作用。它不但证明了民主德国的存在,还以胜利者的身份显示了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积极进取的国家姿态。

东德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注重发展竞技体育,东德的运动员从此开始频繁地取得各种世界比赛的奖牌,使东德的国际声望一时间突飞猛进。这些成就不但带动了本国人民的热情,甚至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带来了出人意料的鼓舞。西方学者甚至指出,实际上是东德出色的体育成绩迫使国际奥委会最终不得不选定西德的慕尼黑作为1972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而这一结果所造成的国际影响,间接帮助了东德在第二年成功加入联合国[2]。这无疑是25年连续不断的政治和体育的激烈斗争的结果。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竞技体育在东德的政治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或者说,那为数不多的几十个奥运会奖牌和世界冠军就变成了国际上东德之所以是东德的唯一表现。

东德体育,闹剧耶,悲剧耶?

金牌体育观,让东德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而国际体坛上的骄人成就,反过来更强化了金牌体育观,东德体育就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发展成一个怪胎。为了取得更大的竞技体育成就,以换取更大更广泛的国际认知度,东德采取了全力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国家垄断型发展战略。此时,就体育的本质而言,东德的竞技体育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体育了,它既不能代表位于现代竞技体育核心部位的奥林匹克精神,也不再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身体活动,而彻底转变为东德统治阶层手中的一件政治工具。体育自身所蕴藏的那些超越功利的、人性的东西,渐渐被过度的政治功利性所取代。

平心而论,在东德早期的体育建设上,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良好的初衷。前东德领袖昂纳克就这样说过:“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在世界上受到尊重,是因为我们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但是也是因为我们为发展体育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们努力的将体育运动融入到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去”。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东德这台竞技机器飞速运转时,谁也无法对它进行控制,物极必反,最终由“金牌大国”堕落为“兴奋剂大国”,这是必然结果。

一个国家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对体育的不同领域有不同的侧重是正常的,甚至在特定的条件下,将体育视为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推进器,给予优势发展地位,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利用体育进行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外交活动,并不意味着把体育只当政治宣传工具来看待。如果忽视体育自身所拥有的特质,贬低体育作为一种引人善的、宣扬生命力的、积极主动的,以及人类与生俱来的功能,就必将体育异化,将体育引向邪路。东德出于满足意识形态的需求,造就了浅薄而狭隘的体育价值观。在这一失偏的价值观的指引下,促成了其对于高水平竞技体育偏执狂式的发展,最终引火自焚。东德在后期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为金牌而体育,为体育而体育的怪圈。国家花费巨大财力培养运动员和教练员,不是从人本出发,而是将一批高度社会化和体育化的运动员,强行退化为只具有表达运动技术水平的“生物符号”,而教练员则退化为勾描这些符号的“绘图员”。他们作为“人”的其他价值,已经被彻底剔除。在一次又一次的超高强度的、违反生理机能和心理极限的训练中,在兴奋剂的药罐里,人性或被戕杀,或被扭曲,而他们恰恰是一代又一代的优秀青少年,在“奉献”的旗帜下前赴后继地倒下。

体育体制的后天失调

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必然要匹配什么样的体育体制,这是文化学理论反复强调的一条定律。东德的体育发展如果按照自己美好的初衷,依据早期确立的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自身,并协调、平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本可以发展成为一种优秀的体育体制。但是,由于东德体育价值观念的偏失,对奥运会奖牌光芒的盲目崇尚,这个源于良好愿望的体制逐渐黯淡下来,一个国家垄断色彩十分鲜明的体育管理体制被强化和固化了。从此,体育的发展逐步远离人民,远离社会,最终导致悲剧的诞生,踏上了一条从最初就注定要失败的道路。

人民日报赞举国体制效率高网易称丑陋举国体制

东德体育之所以最终以悲剧收场,有其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许多内部原因。然而,当我们审视西德在收拾东德体育残局的时候,发现他们全盘放弃了东德的体育思想和体育体制,甚至包括众多的体育工作者本身。如果说原东德的体育体制是优秀的,其竞技体育的制造金牌的机器是货真价实的,合并后的德国又何必采取这样绝然的态度。西德毕竟也存有在高水平竞技体育上实现辉煌的勃勃野心。

东德体育的失败表面上看是兴奋剂酿祸,而深层次原因却是:第一,长时间对竞技体育一边倒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东德体育总体发展的巨大不平衡。第二,对体育发展的巨大投入致使东德体育的发展脱离了东德社会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兴奋剂只不过是导火索,是全盘否定它的最无可辩驳的口实。

东德的这种“金牌体育”,对“金牌效益”的过分追求打破了东德体育和谐发展的天平。东德早期对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重视,到后期已经徒有其名。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水平竞技体育所起到的立竿见影、立等可取的效果,使国家体育的其他领域成为竞技体育的附属品,特别使需要国家巨大投资而见效缓慢的大众体育相形见绌,人们的体育权利、体育的社会公平无人顾及,这一点在柏林墙倒塌后,从东德人对前政权所经营的体育所表达的蔑视态度就可以窥出一斑。

东德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是东德体育体制的一个潜在的矛盾。虽然,与其他的华约国家相较,东德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经济实力最好的国家之一,但是,它所拥有的经济实力与其他的西方国家相比,特别是与一河为界的西德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上世纪70年代前后是东德经济发展势头最为旺盛的阶段,东德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也最为优厚。尽管如此,大部分东德人的收入还甚至达不到西德普通失业工人所领取的失业救济金。东德的市场上所能购得的各种轻工业产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较也存在巨大差距,大部分日常电子用品都需要借助代用卷或配给证来购买。这是由于在前苏联的“经济分工”控制下,长时间计划经济造成的偏重重工业,严重忽视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结成的苦果。

在庞大臃肿的官僚管理体系下,吃惯了大锅饭的产业工人生产效率低下。各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上都完全不占优势。到1988年,东欧集团解体之前,东德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大约2072亿美元,人均产值达12500美元,年增长率为1.8%。按照西方的人均收入计算的话,东德人均收入为15696东德马克,约合4486美元,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最高的,可这个数字还不到西德的一半,而东德工人比起西德,每年要多工作几百个小时。

这里曾经是腐败乐园东德历史示录

而当时的西德则享有全世界最高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198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11200亿美元,人均产值18370美元,经济年增长率为3.6%,超过美国,更远远超过东德。这个巨大的经济差距不但在当时就如此的明显,甚至到两德合并5年以后,前东德地区的人均收入还仅仅到达西德地区的44%。

柏林有道深深的伤痕就是那已经倒去的柏林墙

如此的社会经济状况下,东德却取得了西德远不能比拟的体育运动成就。从1968年到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短短20年间,东德共积累了519枚奖牌,奖牌总数位居世界第三位。如果以人口平均来算,东德所获得的奖牌数量是苏联的10倍,是美国的13倍。仅以这些数量而言,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这两组数据的巨大反差,说明东德竞技体育的“超前”之路,走得有多么远。当一个国家竞技体育这种非生产性消耗成为沉重负担的时候,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走竞技体育“捷径”之路,即大量使用违禁药物;其二是,广开财路,在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在市场上找出路,而实行竞技体育垄断体制的国家则要靠加大财政负担。而滥服药物和向国库伸手要钱,终非长久之计。

他人之镜可整衣冠

虽然东德体育的梦魇结束已经有十年,它的影响却始终没有被人们所完全摆脱。关于东德体育的研究和认识,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相反,东德体育已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机构和组织引以为戒的悬梁之发、刺骨之锥。世界各国都看到了体育的极端不协调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和隐患。

标签: 东德东德体育举国体制

更多文章

  • 杨隋李唐皇室其实是一家人:表亲间的皇位游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唐朝,杨隋,李唐,皇位,隋朝皇帝,唐朝皇帝,独孤信

    自北魏国祚倾移后,中原地区的皇帝宝座就在宇文、杨、李数家表亲间传递,犹如击鼓传花。有意思的是,这三家都出自一个小集团,也都有子弟娶了独孤信的女儿。杨坚是后周皇帝的外公,杨广是李渊的姨表弟。轮番上演3次的相同历史公元618年4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遇弑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王李渊一边痛哭流涕,一边对群臣说:

  • 皇帝总想长生不老 食“不老药”适得其反中毒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帝,皇帝年龄,长生不老,仙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曾留下过许多宫廷“投毒”谜案。其实,有不少中国封建帝王是属于“主动中毒”的痴迷于服用灵丹妙药“不老药”。这些所谓长生不老的丹药,基本上都含有有毒物质,有的甚至含有剧毒。晋哀帝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

  • 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炀帝,面子工程,面子外交,好大喜功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毁誉争议最大的皇帝,他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13岁。杨广20岁时,率军浩荡南征,一举平定南陈,结束了自“永嘉之乱”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此后,杨广屡建战功: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

  • “千年犹行秦王政”,重农抑商是几千年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重农抑商,商人

    商政不相融的历史积淀在中国古代的“士农工商”四大行业中,“商”明显被排在了最后,当时的人们视之为“贱业”,还引伸出“无奸不商”“贩夫俗子”“蜀贾卖药”等成语

  • 李姓声威显赫 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姓,姓氏,百家姓,朝代

    根据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李姓95,300,000人,约占中国人口的7.94%,大约9500万人,是中国百家姓第一大姓。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姓,在朝鲜、越南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李姓也很常见,在朝鲜则是第二大姓。李姓在中国的重庆、四川、云南、青海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

  • 青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是当“书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大图书馆,毛泽东

    为了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应老师杨昌济的邀请,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和罗学瓒、萧子升、张昆弟、罗章龙、李维汉、陈赞周等一行25人离开湖南北上,19日来到北京。第二天,毛泽东瘦高的身影出现在古老的豆腐池胡同9号(今15号)的“板仓杨寓”。恩师杨昌济希望毛泽东要么到法国

  • 浓缩中国历史到480字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中国历史朝代,中国朝代,历史朝代,历史朝代顺序表

    时年85岁高龄的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高明(1926年-2018年1月10日),为普及历史知识而著《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并为之详加注释。《四字歌》以四字为一句,共120句,480字,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让你轻松记住自夏朝建立至清朝灭亡,中国四千多年间数十个王朝兴亡更替的缘由和人物。《中国历代

  • 民族英雄岳飞其实是一个逃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族英雄,岳飞,岳飞真相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历任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年),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45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

  • 孙中山曾是美国公民?夏威夷出生证明书曝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中山,孙中山国籍,美国国籍,夏威夷出生证明书,美国出生纸

    兴中会广州分会旧址――王氏书舍(今北京路青年文化宫)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持有美国国籍?这件事最近在广州大元帅府纪念馆搜集到的一批历史文件中得到了证明。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出生在广东中山市翠亨村。“中山市”也因为他,从“香山市”改名过来。那生于

  • 纺织女工成了副总理 专访新中国首任女副总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桂贤,副总理,首任女副总理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对吴桂贤来说,她的一生都与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交织并进,伴随着国家命运大起大落。1951年,13岁的吴桂贤进入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当工人。“文革”开始后,她被树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