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对食品监管力度有多大,法律很苛刻,严重的可能要杀头!

古人对食品监管力度有多大,法律很苛刻,严重的可能要杀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02 更新时间:2024/1/14 9:45:17

作为与百姓生活息息关的食品药品,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有严格的法令。

周朝的《礼记》中就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意识是农副产品不当时令及果未成熟禁止在市场销售,以防止食品中毒。到了经济繁荣的唐代,愈发严格,当时来说可以算是规定相当详细严格。

唐代法律《唐律疏议》里规定:出售腐败变质的食物给其他人,导致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某种疾病的,劳改一年,同时“赎铜与病家”,也就是赔偿人家医药费。如果导致购买方死亡,处绞刑,同时把家产的一半充,剩下的一半赔偿给死者家属。(死刑、没收财产、赔偿).

前期完全继承唐朝的法律,所以,《宋刑统》里的相关规定和《唐律疏议》是基本一致的。不过到了北宋中后期,法律进一步细和完善,又增添一些规定:肉贩在猪、牛、羊肉里注水并出售的,“杖六十”,即打六十大板。要是打完再犯,“徒一年”,即判处一年劳改。

到了明朝,嘉靖三十三年规定“发卖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和沙土货卖者,比依客商将盐插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意思是说,凡是出售注水肉,以及为了增加重量,故意在粮食和食盐里掺沙土的,打八十大板。

皇家的食品安全更加高度重视

我们知道,古时候皇家为了体面也为了安全,吃穿用度都是特供。但吃特供还不能让皇帝们放心,还得再搞一些严刑峻法,让御房那些掂勺的和切墩儿的不敢虎大意,也让那些送饭的监不敢搞小动作。

我们翻翻《宋刑统》和《唐律疏议》就知道了:“拣择不净,徒一年;进御不时,徒一年;秽恶之物在食饮中,徒二年;不品尝者,杖百;误犯食禁,绞。

意思就是说,在御膳房里做勤杂工的家伙,如果择菜择得不干净,或者淘米淘得不干净,判处该勤杂工一年劳改;御膳做,负责传的小太监,如果耽误了工夫,以至于御膳不太新鲜了,判处该小太监一年劳改;要是办膳的御厨不小心,使御膳里出现苍蝇或者老鼠屎什么的,判处该御厨两年劳改;

御膳端到皇帝跟前,在旁边侍候的小太监得先尝一遍,如果偷懒不尝或者少尝一样,这个小太监得挨一百大板;如果御厨配菜不得其法,不按既定的营养配方烹调,使皇帝吃出了病,那就得判该御厨绞刑。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独孤信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独孤信的长女独孤氏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史称明敬皇后。独孤氏与宇文毓虽然是父母之命,但却情投意合,形影不离。后来,宇文护谋权,逼死了独孤信,建立了北周,并立宇文毓为帝。独孤氏与宇文护有着杀父之仇,所以宇文护并不愿立独孤氏为后。奈何宇文毓钟情于独孤氏,执意而为在宇文毓称帝后的第二年,独孤氏就被立为了

  • 古人也有食物造假吗,古代怎么监管食品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古人的平均寿命是很短的,那么是否与他们食用的食物有直接关系吗? 毕竟当时的技术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可以用科学的手段,检查出食品中的微生物与药物残留是否超标,有没有含有重金属。古人虽然没有先进的仪器和精通化学的检验师,但他们有可以代替蛋白质含量的东西,而且还没有食品添加剂,充其量也是一些

  • 日本欲出天价赎回一把指挥刀,我方发现异常,只因刀柄上所刻9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注意细节的朋友肯定会发现,在许多日剧里,日本官员家里都会供奉着一把“武士刀”,很多日本士兵会佩戴“日本军刀”。在一本名为《菊与刀》的书里,更是详细记载了武士刀对于日本的非凡意义,里面竟然是带着耻辱感的日本文化。当年他们想天价赎回被我国缴获的军刀,但刀上刻了9个字,我国表示绝对不归还。日本的文化起源于

  • 齐灵公除了异装癖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晏子辅佐齐灵公时期,齐灵公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看后宫女子女扮男装,因此,后宫妇女常身穿男子的服饰。然而,这样的装束竟很快流行至宫外,使得全国的女子都竟相效仿,纷纷穿上男装,步行于大街小巷,并且一发不可收拾。齐灵公得知此情形后,非常惊讶,担心此风会盛行不止,于是立刻派遣官吏监督,并明令禁止道:

  • 晏子使楚讲得是什么故事,它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晏子,名婴,是春秋时代齐国人,曾任齐国的国相,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聪明机敏,能言善辩。这年,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国人看他个子矮小,便关闭宫中大门,留出旁边的小门让他进去,以此来羞辱他。晏子到门口一看,就明白了。他不进小门,对楚国人说:“这是狗门。如果到狗国去,自然就该走狗门了。我现在是到楚国来

  • 蒋介石为什么放弃外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5年7月5日,蒋介石看过宋子文的电报后得知斯大林坚持要求外蒙古独立,否则达不成协议。经再三考虑,蒋介石意识到苏联对外蒙古的要求“志在必得”,决不是以任何高度自治或准其驻兵的方式能够满足其欲望的。如果不答应斯大林的要求,那么“东北与新疆各种行政之完整无从交涉”,共产党问题“更难解决”。况且,外蒙

  • 图瓦人是什么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生活着一个神秘的民族——图瓦人,他们有着和蒙古人相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说着只有自己人才能听懂的图瓦语,喝着清冽甘甜的奶酒,哼着雄浑低沉的呼麦,集中居住在新疆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乡的禾木村和哈纳斯村。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宜人。图瓦人在白雪皑皑的阿尔泰山的庇佑下,过着幸福的放牧狩猎

  • 古代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竟有如此残忍的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我们大伙耳熟能详的就是影视作品、小说中的“八百里加急”,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一匹马,能跑出一天八百里的工作里程吗?真有千里马吗?其实这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八百里是分别由40匹马,以接力长跑的方式,分阶段完成的,古代的一里比现在的500米短些,这也相当于每匹马急跑9000多米了。而每

  • 古代土匪为何不劫“八百里加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的交通工具没有现在这么便利,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不过说起来也是辛苦了那个时期的人们,不论是书信还是其他什么,要想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期间的辛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地域辽阔,从南到被,从东到西,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走到了,因此在那个时期要想运送书信以及其他货物到比较远的地方几

  •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土匪为何从来不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来说,每隔二十里就会建造一个驿馆。要是有非常着急的信息,工作人员就会在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大多数朝代要求,这类紧急文件规定每天三百里,如遇非常紧急情况,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八百里。千里马难得,在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运输站点都只用快马,一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