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 刘贺为什么被废?

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 刘贺为什么被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83 更新时间:2023/12/21 18:36:45

燕王刘旦、上官等人,并不因为一次失败就肯善罢甘休。元凤元年(前80)九月,他们再次商量了一条毒计,准备让鄂邑公主宴请霍光,趁机埋伏士兵,将其谋害,然后废黜昭帝,迎立燕王做皇帝。密谋未能实现就被发觉,霍光于是抢先一步,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全家,燕王刘旦和鄂邑公主恐惧自裁。除掉了政敌,霍光更是威风凜凜,独掌朝政。不久以后,昭帝虽行冠礼(成年礼),但仍然把国家大事全都交给霍光来裁决。

对比汉朝在霍光的执政下逐渐恢复元气,匈奴却江河日下,再不复当年冒顿单于时代的荣光。始元二年(前85),匈奴因为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讧,左贤王、右谷蠡王心生怨恨,不再参加一年一度的龙城祭天仪式,匈奴单于的威信降到了谷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汉、匈再次和亲,匈奴也送回了被扣押多年的苏武等汉朝使节。

刘贺像

元凤元年(前80),匈奴2万骑进犯汉朝边境,很快就被击败,汉军趁胜追击,斩俘9000人,捉获了瓯脱王。第二年,匈奴派9000骑兵屯扎在受降城,目的不是为了南侵,而是为了防备汉朝向北进攻。匈奴兵还在受降城北河流上架设桥梁,以便随时可以逃走。

元凤三年(前78),匈奴右贤王、犁汙王率4000骑分成3队进犯张掖郡,张掖太守发兵反击,杀死大半,逃跑的仅数百人——一个郡太守就有能力击退匈奴中等以上规模的侵扰,还大有斩获,这说明汉朝的国力已经基本恢复了。自此以后,匈奴骑兵不敢再进入张掖郡内。

在不断充实边境军备,抵御匈奴的同时,汉朝继续稳固从匈奴手中夺取的辽东和西域这两片异民族的领土。元凤三年(前78),辽东乌桓造反,霍光派女婿范明友为度辽将军,率2万精兵进剿,斩首6000余级,杀死3名乌桓王。元凤四年(前77)六月,中郎傅介子建议,西域楼兰(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若羌东北)王安归数次杀死汉朝使臣,不肯服从,应该予以严惩。于是霍光就派傅介子出使楼兰。

傅介子携带了大量珍宝,声称是汉朝赏赐西域诸国的礼物,出塞来到楼兰。楼兰王贪图财物,亲自前来迎接。于是傅介子摆下酒宴,把楼兰王灌醉后,对他说:“天子有话,要我秘密传达给大王。”楼兰王跟随傅介子进入大帐,随即被预先埋伏下的两名壮士刺死,割下首级。汉朝改立楼兰王之弟、当时身在汉朝境内的尉屠耆为王,把楼兰国改名为鄯善,同时派遣司马一名,士兵40人在楼兰伊循城屯田,作为监视。

汉朝对外声威复振,对内也逐渐恢复了武帝前期和平、安定和富足的政治局面。然而汉昭帝刘弗陵却没有福气继续安托霍光,垂拱而治,元平元年(前74)四月,他突得急病,驾崩于未央宫,年仅21岁。21岁的皇帝,和时年17岁的皇后,当然很难生下子嗣,群臣商议,立武帝唯一剩下的儿子广陵王刘胥为继承人。

然而霍光却反对这一意见,他认为刘胥性格不好,武帝、昭帝都曾责备过他,立其为帝并不妥当。正好有人上书说:“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霍光就把这封奏章给丞相杨敞看。杨敞是霍光的心腹,当然表示赞成,于是两人决定拥立昌邑王刘贺。

刘贺是汉武帝和李夫人所生的昌邑哀王刘髆之子,他继位后,行为放荡,肆行淫乱,让霍光很不高兴。于是霍光问自己的亲信、大司农田延年该怎么办,田延年直截了当地建议说:“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霍光还有点犹豫,说:“我是想这么干的,但类似事情,古代可有先例吗?”田延年回答:“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

听说曾有先例,并且先例的创造者还是古代贤相伊尹,霍光的胆气立刻壮了,于是和车骑将军张安世共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等官僚显贵,在未央宫开会,说:“昌邑王行为昏乱,恐怕会危害社稷,怎么办?”

大家听了全都大吃一惊,不敢回答,田延年迈前一步,手按宝剑,恶狠狠地说:“先帝从小就服从大将军,把天下都交给大将军治理,是因为看大将军贤明,能安刘姓宗室。现在昌邑王作恶,群臣都有怨言,国家将要覆亡。一旦产生变乱,汉家绝祀,大将军虽死,有何面目去地下见先帝呢?今天的会议,大家都要立刻表态,有表态晚的,我请求执法,仗剑砍下他的脑袋!”

这种威逼姿态,实在也太赤裸裸了,霍光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大家责备我是对的,天下纷扰,全都是我的责任。”众人听了这话,全都磕头表态说:“天下人的性命都由大将军把握,我们听从大将军的命令。”

于是以皇太后之命废黜刘贺,送他回归昌邑,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的刘贺,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另立武帝的曾孙,当时流亡民间的刘病已为帝,是为西汉孝宣皇帝。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什么下罪己诏:内容是什么 汉武帝为什么立子杀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巫蛊之祸所以发生,是和武帝笃信神仙方士之说、迷信思想严重,加之刚愎残暴、重用酷吏分不开的。继位后不久,他就召方士、炼丹药,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其后还多次出巡,封禅泰山,或者到东莱(今山东莱州)海边去寻找神仙。他之大修宫室,掏空国库,一方面是为了享乐,另一方面也是相信了方士的话,建高楼通天,好拉近自己和

  • 霍光为什么能辅政 汉昭帝有多信任霍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霍光字子孟,是武帝最倚重的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去病从小养在舅舅卫青家,等到长大成人,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名叫霍中孺。某次他率兵出击匈奴,经过河东郡,河东太守出城迎接,霍去病这才想到,曾听说霍中孺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于是派人前去寻找。父子相认后不久,霍去病就把异母兄弟霍光带

  • 汉武帝改革有哪些内容 后期对匈奴战争为何败多胜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经过数次对匈奴用兵均获得胜利,武帝的威望提升了,在朝廷上也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他遂放开手脚,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革措施。汉武帝的改革,主要目的是削弱地方,收权中央,以巩固皇权,加强封建集权统治。要完成他的目的,第一步就是削弱相权,把统治中心从“外朝”改为“内朝”。西汉初年继承秦制,宰相具有很大权力,国家

  • 巫蛊之祸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政治意义 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当然就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金屋藏娇”的陈阿娇了。但据说阿娇嫉妒心很重,更倚仗娘家的势力为所欲为,加上她并没有生下儿子,武帝的兴趣就逐渐从她身上转移开了。卫子夫进宫以后,很受宠爱,阿娇嫉妒得不得了,听信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的话,设坛斋醮,祈祷自己得子,并且重拾武帝的欢心。巫术本是汉宫

  • 王莽篡汉始末 王莽为什么能成功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寿二年六月,汉哀帝驾崩,他没有儿子,王政君、王莽和大臣们商议,迎立年幼的中山王刘箕子继承皇帝宝座。刘箕子就是前此被傅太后陷害而死的元帝冯昭仪的孙子,后来改名刘衎,即西汉孝平皇帝。平帝继位时年仅9岁,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大司马王莽摄政。第二年改元元始。王莽指使益州当地官员冒充远方小国越裳氏来朝

  • 汉哀帝即位后为什么急于封赏外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哀帝刘欣,本来是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康是元帝刘奭的儿子,因为元帝宠爱其母傅婕妤,爱屋及乌,对这个儿子也非常喜欢,甚至一度想废黜太子刘骜(成帝),改立刘康为继承人。但这件事终究没能实行,刘康被封定陶王,带着母亲傅婕妤离开了长安城,归藩就国。刘康有许多妻妾,其中丁姬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刘欣。刘康早死,刘欣

  • 王莽及其家族是怎样一步步获得权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郡有一个名叫王禁的官僚,多置妻妾,共生了四女八男:长女王君侠,次女王政君,三女王君力,四女王君弟;长子王凤字孝卿,次子王曼字元卿,三子王谭字子元,四子王崇字少子,五子王商字子夏,六子王立字子叔,七子王根字稚卿,八子王逢时字季卿。其中王政君喜欢读书,擅长抚琴,相貌美丽,性格温柔,18岁被选入宫中。当

  • 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去的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元帝时代,国内政治、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但对外关系却机缘巧合地获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事情的起源是匈奴衰弱,五单于并立,其中势力最强的呼韩邪和郅支两位单于,争先向汉朝献媚,送质子、请称臣、请内附,不一而足。汉朝拉一个,打一个,对呼韩邪礼数周到,并且多有赏赐,对郅支则不大理睬,这就引起了郅支单于的极大不满

  • 汉成帝为什么痴迷赵飞燕 赵飞燕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元帝刘奭共有三个儿子:太子刘骜、定陶恭王刘康和中山孝王刘兴。刘骜小时候就很受祖父宣帝刘询的喜欢,给他起表字叫“太孙”,因此元帝虽然宠爱傅昭仪所生的刘康,终于还是不敢废长立幼。竟宁元年(前33),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登基,就是孝成皇帝。成帝继续推行以儒术治国的方针,他疏远宦官石显,多次减低赋税,赦免囚

  • 王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农民起义军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莽虽然具有远见卓识,但可惜实际执行能力却有所欠缺,他还书生气十足,相信只要制度一变,天下立可太平。他的各项改革措施,根本上脱离社会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加之在执行过程中被地方豪强反复歪曲、弱化,这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而且改革速度过快,很容易造成反效果,从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比如王莽明令禁止奴婢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