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光为什么能辅政 汉昭帝有多信任霍光?

霍光为什么能辅政 汉昭帝有多信任霍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72 更新时间:2023/12/29 8:46:30

霍光字子孟,是武帝最倚重的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去病从小养在舅舅卫青家,等到长大成人,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名叫霍中孺。某次他率兵出击匈奴,经过河东郡,河东太守出城迎接,霍去病这才想到,曾听说霍中孺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于是派人前去寻找。父子相认后不久,霍去病就把异母兄弟霍光带去长安,推荐他担任了中郎——那时候霍光还没成年,才十多岁而已。

霍光受武帝宠信,是在霍去病去世以后,他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经常跟随在武帝身边,做事小心谨慎,从没犯过错误。等到武帝晚年,想要立幼小的刘弗陵为太子,考察群臣之中,只有霍光既老实又能干,就特意让人画了一幅周公背负成王接受诸侯朝贺的图画,赐给霍光。最终拜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命他和上官桑弘羊金日磾三人共同辅政。

大司马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大将军是战时武装部队总司令,这两个职务相加起来,可真是煊赫无比,前此只有卫青得到过这种殊荣。霍光身登如此高位,倒也不负所望,做事勤勤恳恳,并且“知时务之要”。他敢于正视因武帝穷兵黩武和奢侈浪费,造成国家财政空虚、户口数减半的严酷现实,认识到局势之紧迫,坚持执行武帝晚年悔悟后开始推行的减轻赋税、节约民力,与民休息的政策。

而对北方的匈奴,也重开和亲之议,以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昭帝始元元年(前86)闰九月,派前廷尉王平等5人持节巡察各郡、国,推荐贤良之士,查问民间疾苦。始元二年(前85)三月,派人贷给贫农种子和口粮,八月更免除赋税,并不再追讨春季的借贷。始元四年(前83)七月,因许多地方连年歉收,而对外战争也已基本停止,下诏停止百姓的养马和献马。始元五年(前82),停止各亭饲养母马和制造马弩的机关。当然,最重要的政策,还是始元六年(前81)二月开始的盐铁之议。

武帝时代,为了充实国库,支撑对外战争,确定了盐、铁官营和酒的专卖政策,主持人是财政专家、搜粟都尉桑弘羊。这一政策虽然使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国库,同时也使得百姓致富无门,破产有方,引起各方面的强烈不满。霍光召集各地荐举的贤良文学之士,商讨政令得失,很多人都提出盐、铁问题,指出因盐铁官营和酒的专卖,相关律令繁苛,罪名无数,百姓都难以自保,怨声载道。他们主张:“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示以节俭。”

支持这些贤良文学意见的,除了霍光以外,还有武帝晚年恢复农业生产的大功臣、丞相田千秋等人,反对废除盐、铁等官营的,却只有御史大夫桑弘羊一个。经过长时间的讨论,霍光终于排除万难,于当年七月废除了酒的专卖,并且撤置关内地区的铁官。这件事情,使桑弘羊恨透了霍光。

其实恼恨霍光的并非仅仅桑弘羊一个,还包括他的儿女亲家、左将军上官桀。霍光的长女,嫁给上官桀之子骠骑将军上官安为妻,两家关系原本还算不错。上官安和霍氏生下一女,上官桀请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牵线,送入后宫做了婕妤,数月后更册立为皇后。这段娃娃亲使得上官父子颇为感激公主,想要撮合公主和她的情人丁外人之间的婚事。

按照西汉惯例,公主必须下嫁列侯,因此上官父子就向霍光请求,封丁外人为列侯,遭到拒绝,又请求任命丁外人为光禄大夫,也被不讲私情的霍光一口回绝了。从此鄂邑公主深恨霍光,上官父子也感觉丢了脸,开始和霍光生分起来。加上燕王刘旦比昭帝年长而不得立为皇帝,心怀怨恨,桑弘羊在盐、铁问题上受到挫败,也都对霍光不满。四家五人,就此走到了一路,阴谋陷害霍光。

始元六年(前81),昭帝收到了燕王刘旦派人送来的一封揭发信,说:“霍光出行,往往召集羽林军操练,仪仗也逾越规格,其心不良。”又说:“前此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拘留不肯投降,回来以后才被任命为典属国之职,而霍光的亲信、长史杨敞毫无功劳,就被升任为大司农,此外霍光还擅自调动、增加大将军府的校尉官。此人如此专权跋扈,恐怕会生变故。臣刘旦请求削去封国,好回长安来保护陛下,以防奸邪作乱。”

顺便提一句,苏武字子卿,是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奉命出使匈奴,结果被扣押了整整19年,甚至送去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牧羊,到本年(前81)才因为两国再度和亲而被放回,担任主管外族事务的典属国。

揭发信送到的时候,正逢霍光休假在家,上官桀和桑弘羊希望用此信来削弱昭帝对霍光的信任,进而迫使霍光辞职。然而昭帝却迟迟不肯颁发责问霍光的诏命。第二天一早,霍光听说了此事,吓得躲在宫殿西侧的画室中不敢上朝。昭帝问:“大将军安在?”上官桀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恶,所以不敢前来。”昭帝派人去领来霍光,霍光摘去帽子,磕头请罪,昭帝却笑着说:“将军戴上帽子吧,朕知道这封信是假的,你没有罪。”

面对年仅14岁的小皇帝的信任,霍光显得非常局促不安,问:“陛下何以知之?”昭帝说:“将军前往广明亭,召集考核羽林军,本是份内之责;调动校尉去大将军府,才不过10天前的事情,远方的燕王怎能那么快就知道?况且将军想要做乱,也不必调动小小的校尉。”于是派人叫送信人前来接受审查,送信人却早已跑得不知去向了。

昭帝大怒,命令即刻搜捕捉拿。上官桀等人都害怕了,回答说这种小事,不必要太在意。昭帝坚持己见,并且从此不再信任想要陷害霍光的那些人。事后再有敢说霍光坏话的,昭帝都会动怒,说:“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嘱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即“反坐”,对诬告者判以他所告发的同样罪状)。”——正是因为少年皇帝的支持,霍光才得以大力推行自己的施政纲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改革有哪些内容 后期对匈奴战争为何败多胜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经过数次对匈奴用兵均获得胜利,武帝的威望提升了,在朝廷上也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他遂放开手脚,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革措施。汉武帝的改革,主要目的是削弱地方,收权中央,以巩固皇权,加强封建集权统治。要完成他的目的,第一步就是削弱相权,把统治中心从“外朝”改为“内朝”。西汉初年继承秦制,宰相具有很大权力,国家

  • 巫蛊之祸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政治意义 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当然就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金屋藏娇”的陈阿娇了。但据说阿娇嫉妒心很重,更倚仗娘家的势力为所欲为,加上她并没有生下儿子,武帝的兴趣就逐渐从她身上转移开了。卫子夫进宫以后,很受宠爱,阿娇嫉妒得不得了,听信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的话,设坛斋醮,祈祷自己得子,并且重拾武帝的欢心。巫术本是汉宫

  • 王莽篡汉始末 王莽为什么能成功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寿二年六月,汉哀帝驾崩,他没有儿子,王政君、王莽和大臣们商议,迎立年幼的中山王刘箕子继承皇帝宝座。刘箕子就是前此被傅太后陷害而死的元帝冯昭仪的孙子,后来改名刘衎,即西汉孝平皇帝。平帝继位时年仅9岁,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大司马王莽摄政。第二年改元元始。王莽指使益州当地官员冒充远方小国越裳氏来朝

  • 汉哀帝即位后为什么急于封赏外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哀帝刘欣,本来是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康是元帝刘奭的儿子,因为元帝宠爱其母傅婕妤,爱屋及乌,对这个儿子也非常喜欢,甚至一度想废黜太子刘骜(成帝),改立刘康为继承人。但这件事终究没能实行,刘康被封定陶王,带着母亲傅婕妤离开了长安城,归藩就国。刘康有许多妻妾,其中丁姬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刘欣。刘康早死,刘欣

  • 王莽及其家族是怎样一步步获得权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郡有一个名叫王禁的官僚,多置妻妾,共生了四女八男:长女王君侠,次女王政君,三女王君力,四女王君弟;长子王凤字孝卿,次子王曼字元卿,三子王谭字子元,四子王崇字少子,五子王商字子夏,六子王立字子叔,七子王根字稚卿,八子王逢时字季卿。其中王政君喜欢读书,擅长抚琴,相貌美丽,性格温柔,18岁被选入宫中。当

  • 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去的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元帝时代,国内政治、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但对外关系却机缘巧合地获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事情的起源是匈奴衰弱,五单于并立,其中势力最强的呼韩邪和郅支两位单于,争先向汉朝献媚,送质子、请称臣、请内附,不一而足。汉朝拉一个,打一个,对呼韩邪礼数周到,并且多有赏赐,对郅支则不大理睬,这就引起了郅支单于的极大不满

  • 汉成帝为什么痴迷赵飞燕 赵飞燕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元帝刘奭共有三个儿子:太子刘骜、定陶恭王刘康和中山孝王刘兴。刘骜小时候就很受祖父宣帝刘询的喜欢,给他起表字叫“太孙”,因此元帝虽然宠爱傅昭仪所生的刘康,终于还是不敢废长立幼。竟宁元年(前33),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登基,就是孝成皇帝。成帝继续推行以儒术治国的方针,他疏远宦官石显,多次减低赋税,赦免囚

  • 王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农民起义军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莽虽然具有远见卓识,但可惜实际执行能力却有所欠缺,他还书生气十足,相信只要制度一变,天下立可太平。他的各项改革措施,根本上脱离社会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加之在执行过程中被地方豪强反复歪曲、弱化,这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而且改革速度过快,很容易造成反效果,从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比如王莽明令禁止奴婢买

  • 昆阳之战真的有陨石吗 王莽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地皇四年(23)二月,新市、平林、下江、舂陵四支军队会合以后,将领们商量打出汉朝的旗号来笼络人心,遂立时在平林军中的汉宗室、舂陵戴侯曾孙刘玄为皇帝。刘玄原号“更始将军”,因此便下令改年号为“更始”,封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朱鲔为大司马。汉军主力围攻宛城,认为只要攻破了宛城,则西进可直捣长安,东

  • 吴国灭亡的教训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国人妇孺皆知。但很少人站在吴国的立场想问题,很少人会去想吴国为何会灭亡,吴国灭亡的教训又是什么?越国勾践在吴国服役期间,范蠡让勾践趁着夫差害病时去探望,探望时还要尝一尝夫差的粪便,装模作用的通过味道来判断夫差的病情。两人商议好对策后,找到吴国吃里扒外和自己有一腿的伯嚭说:&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