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宣帝刘病已为何改名 汉宣帝与霍光的关系怎么样?

汉宣帝刘病已为何改名 汉宣帝与霍光的关系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57 更新时间:2024/1/22 14:55:26

汉武帝曾经缔造了西汉王朝最为强盛的黄金时代,他雄才大略、刚毅坚韧、行事果断,这都是常人不及之处,但他同时也具备极为明显的性格弱点:多疑、猜忌、刚愎、残暴,无论对待臣子还是对待妻子儿女。武帝晚年闹得沸沸扬扬,千万颗人头落地的“巫蛊之祸”,就是他种种性格弱点的集中大爆发,而这一惨祸,也成为宣帝刘询坎坷少年生活的开始。

武帝征和二年(前91),皇太子刘据的孙子出世了。刘据16岁时纳史良娣,不久即生下皇太孙刘进(史皇孙),史皇孙长大后,其妻王夫人生下儿子,是为武帝的嫡长曾孙。这个孩子本该如同众星捧月般成为皇宫中的焦点,在宠爱与羡慕中成长,但偏偏赶上了他那伟大的曾祖父最为昏庸残暴的时期,刚出生几个月,竟然就沦落为诏狱中的小囚徒。

“巫蛊之祸”恰在此时开始,太子刘据矫诏杀死诬陷自己的酷吏江充,武帝轻率地认为太子意图谋反,就派丞相刘屈氂领兵讨伐。经过长安城内一场混战,刘据兵败逃亡,不久就于途中自缢。他的母亲卫皇后、老婆史良娣、儿子史皇孙、儿媳王夫人,也全都没得好死。

而还在襁褓中的武帝曾长孙、太子刘据的长孙,这位天潢贵胄,连正式名字还没来得及取,就被投入了监狱。若非廷尉监邴吉知道巫蛊案是冤狱,又可怜这个无辜的孩子,给予他各方面的照顾,或许皇曾孙早就死在狱中了。邴吉让同囚的宫女轮流喂养婴儿,不准任何人虐待这个孩子。因为孩子多病,遂起名叫“病已”,也就是希望百病皆能痊愈之意。

后元二年(前87),既迷信又怕死的汉武帝病重,再次怀疑是有人在暗害他,方士们也再度胡言妄语,对武帝说:“长安监狱的上空有天子之气。”武帝此笃信不疑,即刻下达诏令,要处死长安监狱内的所有犯人。

传旨的使臣当晚来到长安监狱,想要杀害年仅4岁的刘病已。邴吉关上狱门,不准使者进入,还对使者说:“无缘无故杀死普通的人都不应该,何况这个孩子本是皇帝的亲曾孙啊!”使者无法进入,只好回禀武帝,并弹劾邴吉。武帝听闻,多少有所醒悟地说:“这大概也是天命吧!”于是不再追究,还大赦了监狱中的犯人。可怜的刘病已因此又逃过一劫。

大赦后,邴吉将刘病已送去他的外祖父史家。后元二年(前87),武帝去世,昭帝继位,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主政,下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族身份。掖庭令张贺曾在刘据手下为官,刘据全家遇难后,张贺亦受牵连被判腐刑(割去生殖器)。但张贺颇重情谊,对少年刘病已悉心照顾,让他学习典章书籍,病已长大后,还帮他说了亲事,娶许氏女平君为妻。

元平元年(前74)四月,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暴病身亡。昭帝没有子嗣,更没有立过太子,霍光就以皇太后的名义拥立昌邑王刘贺,即武帝和李夫人所生的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

所谓皇太后,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上官的孙女,霍光的外孙女,6岁被立为皇后,此时也才不过才17岁而已。17岁的小女孩懂得什么,内外大事还不都是外祖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说了算?于是这个高踞太后宝座的17岁小女孩,就迎来了还大她1、2岁的新皇帝刘贺。

据说刘贺是个荒淫无度的放荡公子,继位仅27天,就办了1127件错事,有整有零——当然,这些错事的统计者,便是大司马霍光。不仅如此,刘贺还从昌邑带来许多旧部塞入朝中。一朝天子一朝臣,倘若继续让刘贺做皇帝,他的旧部势必会与霍光争权,霍光就有可能变成第二个周勃,最终凄惨地告老还乡。于是,霍光便奏请上官皇太后临朝称制,然后再度利用太后的旨意,将刘贺废黜。刘贺所带来的200多名部下,也都被霍光砍了脑袋。

这时候,已经升任光禄大夫给事中的邴吉提醒霍光,三兆村中还有一个武帝的嫡长曾孙刘病已。他称赞刘病已不仅按照嫡庶制度而言,身份无比高贵,并且通晓经书,聪明贤达。于是霍光便上奏皇太后,即刻封刘病已为阳武侯,随即派遣宗正刘德迎接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接受皇帝玺绶。刘病已即皇帝位,谒高庙,是为西汉孝宣皇帝。

后来,宣帝嫌自己的名字太俗气,并且这种俗名老百姓也用得很多,不方便避讳,就于元康二年(前64)改名为刘询。

新皇帝虽然和他的前任汉昭帝刘弗陵不同,登上宝座时已经算是个成年人了,但朝政大权依然把持在大司马霍光手中。但霍光对这个来自民间,没有自己亲信班底的皇帝,也并非全然放心,宣帝继位不久,他就上书请求归政,以此来试探皇帝的心意。

宣帝深知霍氏一门自霍光以降,其子孙女婿皆为大官,牢牢掌控着军政大权,是无法轻易连根拔除的,于是执意不准霍光归政,不仅如此,还主动让大臣们有所上奏必先“关白”(禀告)霍光。宣帝表现出一副谦虚谨慎、唯唯诺诺的样子,霍光每次朝见,他也都态度恭敬,以此逐步消除霍光的猜忌。

然而皇帝在政治上的退让和恭谦并没有让霍光,或者说让霍氏家族满意,政务稳定之后,他们的目光又从朝堂转向了宫闱。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 刘贺为什么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燕王刘旦、上官桀等人,并不因为一次失败就肯善罢甘休。元凤元年(前80)九月,他们再次商量了一条毒计,准备让鄂邑公主宴请霍光,趁机埋伏士兵,将其谋害,然后废黜昭帝,迎立燕王做皇帝。密谋未能实现就被发觉,霍光于是抢先一步,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全家,燕王刘旦和鄂邑公主恐惧自裁。除掉了政

  • 汉武帝为什么下罪己诏:内容是什么 汉武帝为什么立子杀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巫蛊之祸所以发生,是和武帝笃信神仙方士之说、迷信思想严重,加之刚愎残暴、重用酷吏分不开的。继位后不久,他就召方士、炼丹药,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其后还多次出巡,封禅泰山,或者到东莱(今山东莱州)海边去寻找神仙。他之大修宫室,掏空国库,一方面是为了享乐,另一方面也是相信了方士的话,建高楼通天,好拉近自己和

  • 霍光为什么能辅政 汉昭帝有多信任霍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霍光字子孟,是武帝最倚重的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去病从小养在舅舅卫青家,等到长大成人,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名叫霍中孺。某次他率兵出击匈奴,经过河东郡,河东太守出城迎接,霍去病这才想到,曾听说霍中孺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于是派人前去寻找。父子相认后不久,霍去病就把异母兄弟霍光带

  • 汉武帝改革有哪些内容 后期对匈奴战争为何败多胜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经过数次对匈奴用兵均获得胜利,武帝的威望提升了,在朝廷上也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他遂放开手脚,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革措施。汉武帝的改革,主要目的是削弱地方,收权中央,以巩固皇权,加强封建集权统治。要完成他的目的,第一步就是削弱相权,把统治中心从“外朝”改为“内朝”。西汉初年继承秦制,宰相具有很大权力,国家

  • 巫蛊之祸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政治意义 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当然就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金屋藏娇”的陈阿娇了。但据说阿娇嫉妒心很重,更倚仗娘家的势力为所欲为,加上她并没有生下儿子,武帝的兴趣就逐渐从她身上转移开了。卫子夫进宫以后,很受宠爱,阿娇嫉妒得不得了,听信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的话,设坛斋醮,祈祷自己得子,并且重拾武帝的欢心。巫术本是汉宫

  • 王莽篡汉始末 王莽为什么能成功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寿二年六月,汉哀帝驾崩,他没有儿子,王政君、王莽和大臣们商议,迎立年幼的中山王刘箕子继承皇帝宝座。刘箕子就是前此被傅太后陷害而死的元帝冯昭仪的孙子,后来改名刘衎,即西汉孝平皇帝。平帝继位时年仅9岁,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大司马王莽摄政。第二年改元元始。王莽指使益州当地官员冒充远方小国越裳氏来朝

  • 汉哀帝即位后为什么急于封赏外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哀帝刘欣,本来是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康是元帝刘奭的儿子,因为元帝宠爱其母傅婕妤,爱屋及乌,对这个儿子也非常喜欢,甚至一度想废黜太子刘骜(成帝),改立刘康为继承人。但这件事终究没能实行,刘康被封定陶王,带着母亲傅婕妤离开了长安城,归藩就国。刘康有许多妻妾,其中丁姬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刘欣。刘康早死,刘欣

  • 王莽及其家族是怎样一步步获得权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郡有一个名叫王禁的官僚,多置妻妾,共生了四女八男:长女王君侠,次女王政君,三女王君力,四女王君弟;长子王凤字孝卿,次子王曼字元卿,三子王谭字子元,四子王崇字少子,五子王商字子夏,六子王立字子叔,七子王根字稚卿,八子王逢时字季卿。其中王政君喜欢读书,擅长抚琴,相貌美丽,性格温柔,18岁被选入宫中。当

  • 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去的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元帝时代,国内政治、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但对外关系却机缘巧合地获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事情的起源是匈奴衰弱,五单于并立,其中势力最强的呼韩邪和郅支两位单于,争先向汉朝献媚,送质子、请称臣、请内附,不一而足。汉朝拉一个,打一个,对呼韩邪礼数周到,并且多有赏赐,对郅支则不大理睬,这就引起了郅支单于的极大不满

  • 汉成帝为什么痴迷赵飞燕 赵飞燕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元帝刘奭共有三个儿子:太子刘骜、定陶恭王刘康和中山孝王刘兴。刘骜小时候就很受祖父宣帝刘询的喜欢,给他起表字叫“太孙”,因此元帝虽然宠爱傅昭仪所生的刘康,终于还是不敢废长立幼。竟宁元年(前33),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登基,就是孝成皇帝。成帝继续推行以儒术治国的方针,他疏远宦官石显,多次减低赋税,赦免囚